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是世界上古典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具有华美、优雅和高贵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许多现代建筑的灵感来源。
古代希腊和罗马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欧洲古典建筑的根源。
希腊建筑风格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其特点是精致的柱廊和立柱。
希腊人使用大理石、花岗岩和石灰石来建造他们的建筑物。
他们的建筑物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柱廊、內殿和外殿。
罗马建筑风格比希腊建筑风格更加复杂。
罗马人创造了许多新的建筑元素,如石拱和圆顶。
他们把建筑物分成三个部分:顶部、中间和底部。
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它的尺寸和规模,巨大的拱门和穹顶,以及雕刻和画作的细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古典建筑的重要阶段之一。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重视对古典时期的重现和灵感,同时也注重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建筑师开始使用小巧的立柱、凸起和极度对称的设计。
大气、光线和视觉效果也开始受到关注。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始终是一流的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文化和时代。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古典建筑的另一种形式。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专注于对称、和谐和奢华。
巴洛克装饰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画作,以及受到文化和历史影响的建筑元素。
这个时期的建筑师还发明了许多建筑技术,如穹顶、要塞和壁龛等。
现代欧洲古典建筑现代欧洲古典建筑是基于古典建筑风格,创造出一些现代元素的建筑。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风格,现代欧洲古典建筑也不例外。
与历史相比,现代建筑物更是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
结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是世界上最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建筑之一。
从古代罗马的大型建筑物、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巧但完美的构造,到巴洛克时期的奢华、和谐和精致的装饰,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确实吸引了无数建筑师、设计师和旅游者的注意。
它的历史、文化和创造性一直都是造物主和美学追求者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目标。
欧洲建筑发展史

欧洲建筑发展史欧洲是一个以美丽建筑而闻名的大陆。
从古希腊神庙到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欧洲建筑融合了各种风格和时期的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欧洲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代表,采用了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等特征,如帕台农神庙。
罗马帝国时期,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壮丽,如斗兽场和巴塞利卡。
这些古代建筑在欧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与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哥特式建筑兴起并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拱形屋顶、尖塔和玫瑰窗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世纪的城堡和城市规划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如英国的威尔士府邸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墙。
3.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开始回归古典形式,探讨对称、比例和美学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热爱与模仿。
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和米开朗基罗广场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
随后,巴洛克风格在欧洲大陆盛行。
巴洛克建筑追求装饰与壮观,在建筑形式上充分运用了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美泉宫。
4. 新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19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崛起。
借鉴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优秀传统,新古典主义追求简洁、对称和宏伟。
大领事宫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法国巴黎。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
这一风格强调“形式即功能”的理念,建筑师追求简洁的线条和功能性的设计。
德国建筑师韦尔纳·格罗皮乌斯和荷兰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功能性和实用性而闻名,如柯布西耶的海牙市政厅和罗特丹住宅。
5. 当代建筑与未来展望如今,欧洲的建筑风格多元化。
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建筑等。
巴塞罗那的萨格拉达·法米利亚教堂和伦敦的托儿屋大楼代表着当代建筑的创新与多样性。
(完整版)欧洲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特点

2.古罗马的新建筑类型
• 在继承古希腊柱式技术的同时,独创了拱券结构, 从而获得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也因此朝 着更加宏伟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尼姆城的高架渠(公元前2世纪)。水道架在三层叠起来的连续券上,该高 架渠横跨戛合河谷,现存长度约 300米,最高达49米, 最大券跨度为22米。
3.古罗马建筑的新柱式和柱式组合
面的大理石板材的厚度竟可小于2.5厘米)等也都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罗马的万神庙,建于公元118-126年。科林斯柱式,但柱身无凹槽,与建筑的浑圆特点 相吻合。
水平和纵向内径都是43.3m。为了透光,顶部留有直径8.9m的圆洞。为了抵消穹隆顶的 侧推力,墙壁厚度达6米。
三、拜占庭建筑
1.历史背景
• 基督教会从地下走向公开,得以迅速发展,教徒 们开始兴建基督教堂。
1、筒形拱示意图; 2、个筒形拱正交,构成一个十字拱; 3、罗马的戴克利提乌姆浴场(Thermae Diocletiani, 公元306年) 主厅和次厅都用十字拱覆盖,只有墩子承重,内部空间流畅,装饰十分富丽。
5.混凝土和穹隆顶
• 混凝土:火山灰、水、碎石 • 与此相配套的工艺如浇筑、大理石贴面(用于贴
1555-1561
拜十个 莫
占字较 斯
庭。低 科
风建的 克
格 的 特 别 贡 献 。
筑 的 构 图 和 色 彩 华 美 而 活 泼 , 洋 葱 式 圆 顶 是 俄 罗 斯 对
3.突出的中央穹隆顶
• 帆拱技术:穹顶是覆盖在正方形四个角上的四根 独立支柱上的。
1,帆拱技术示意图,四个角支起顶部的帆状穹隆顶。 2,帆拱之上再建一个小半圆穹顶 3和4,在顶部的小半圆穹顶和帆拱之间加一个鼓座, 3,的鼓座为八棱柱状,托起的小半球也成八棱状; 4,的鼓座为园筒形。
欧洲建筑赏析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学习欧洲古典建筑赏析,使我受益匪浅,看着大师们优秀的杰作,心中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我虽然是学习计算机专业,但我对艺术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我喜欢欣赏一切优秀的作品,因为每一个作品中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风格和一个设计师的理念。
尤其是建筑,更能彰显出一个国家的个性,可以说建筑是一个国家的门面。
古典建筑除了能显示出来一个国家的风格和一个设计师的理念,它还可以显示出一个社会时期的背景,让我们能从中体会出这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我对部分欧洲国家古建筑的了解与赏析:一、英国英国是产生资本主义最早的国家。
资本主义促进了英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英国建筑从原来的阴暗笨重的城堡型转向新式样的、大规模的、水平高的公共建筑。
英国古典建筑在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夏兴时期建筑和法国古典建筑风格。
英国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外形对称柱式取得控制地位,水平分划加强,外形简洁,窗子宽大,窗同墙根窄,几乎只剩下一个壁柱的宽度,外形上仍然保留塔楼、雉堞,体形凸凹起伏;室内用深色木村做护板,板上作成浅浮雕。
一些重要大厅用华丽的锤式屋架,由两侧向中央排出,逐级升高,每级下有—个弧形的撑托和—个下垂的装饰物。
英国建筑主要潮流是“古典复兴”。
“古典夏兴”是指古罗马复兴和古希腊复兴。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英国建筑了一批著名的古典建筑,为英国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盛行的另一种潮流是浪漫主义建筑,又称哥特复兴,主要是在庄园府邸中复活中世纪建筑,模仿寨堡和哥特式教堂。
在古典复兴主义潮流流行的同时,在英国又出现了建筑的折衷主义,就是把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捏合在一起,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限性,这也称集仿主义。
中国的、印度的、土耳其的和阿拉伯的建筑风格也被英国建筑所引用,在英国建筑中出现了“东方情调”,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建筑的喜爱和羡慕。
英国建筑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影响欧洲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资料

巴黎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教堂,据说是缩小版的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 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 可容纳35000人。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 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 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4.2米,重700多公斤,由 3900多片黄金包成。
曼彻斯特市政厅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 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 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在公元 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 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 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 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 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 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 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 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维琴察圆厅别墅
法国枫丹白露宫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
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 趣味和异国情调。
欧洲建筑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欧洲建筑发展史这一悠久而辉煌的主题。
欧洲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欧洲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史的开端,其特点是结构简洁、造型优美。
古希腊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柱式建筑和神庙建筑。
1. 柱式建筑: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最早的柱式,其特点是柱身粗壮、柱头无装饰;爱奥尼克柱式则比多立克柱式更加轻盈,柱头有涡卷装饰;科林斯柱式则更加华丽,柱头有精美的叶饰。
2. 神庙建筑:古希腊神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其中,帕特农神庙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其采用了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头无装饰,展现出古希腊建筑的庄重与典雅。
二、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结构坚固、装饰华丽。
1. 桥梁建筑:古罗马人在桥梁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著名的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
罗马斗兽场是一座巨大的圆形竞技场,其拱形结构独具匠心;万神殿则是一座穹顶建筑,其穹顶直径达43.3米,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2. 水利建筑:古罗马人在水利建筑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如罗马水渠和罗马浴场。
罗马水渠全长约500公里,为古罗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罗马浴场则是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独具特色。
三、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哥特式建筑为主。
1.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尖拱形窗户。
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成就。
2. 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另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厚重的墙体、圆拱门和粗大的拱顶。
欧洲——欧洲的典型建筑风格

欧洲——欧洲的典型建筑风格欧洲——欧洲的典型建筑风格来源—张静宇巴黎圣母院的内景梵蒂冈广场的廊柱意大利的圣马可大教堂去欧洲旅行的中国人,马上会对那里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拿着相机到处乱拍。
其实,欧洲人到中国来,也一样被中国的建筑风格吸引,在美国的博物馆里,就专门有一处是中国园林。
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欧洲元素”、“中国元素”。
所谓“元素”就是特点。
用上不同的“元素”,就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
中国的一些地方曾经被殖民过,那里留下了一些教堂、西式建筑,比如天津、上海、广州等地。
只是这些建筑远远不如欧洲现存的建筑雄伟壮观。
西式建筑风格1、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是欧洲基督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罗马式建筑线条简单明确,造型重厚、敦实,其中有一部分最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如天津老西开教堂,它的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的塔楼3座。
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色彩对比鲜明。
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
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也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
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造型稳重、线条圆浑的风格恰恰相反,它以动式取胜,统贯全身、直刺苍穹的垂直线条,锋利的尖顶是其主要特征,是超凡入胜的宗教情绪的集中表现。
如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南岗尼古拉教堂,为哥特式全木结构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两根交叉曲线复杂结合,线条轻快的尖拱形拱门,内部具有庞大的空间,顶上是巨大的苍隆,光线通过彩色玻璃窗射入,变作血红、紫石英和黄玉的华彩,造成一种向上的、天国的神秘幻觉,从而突出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3、复兴时期的建筑:此类建筑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流行欧洲的建筑风格。
其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人体美的对称、和谐为其意表。
如矗立在上海外滩的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大理石外墙,古典式圆柱、半圆形拱穹,以拱穹为中心的对称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庄重、华贵、典雅的审美趣味。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论文XXXXXXXX系XXXXXXXX班学号XXXXXXXX XX XXXXXXX欧洲古典建筑赏析欧洲古建筑风格独特,个性独特。
哥特式特点:髙,尖,直代表作科隆大教堂(德国),西敏寺(英国),巴黎圣母院(法国)等;巴洛克特点:着重于色彩,雕刻,给人一种奢华大气的感觉。
代表作:特里尔的选帝侯宫(德国),圣苏撒娜教堂,圣保罗教堂(英国);洛可可特点:浮华,大气尤其是在室内设计上,洛可可风格的装潢设计加以更多的的小雕刻。
例如,贝壳,植物,草的图纹等等。
代表建筑:加特契纳(俄国);拜占庭特点:圆顶,多见于伊斯兰建筑,有些欧洲建筑也借鉴了拜占庭风格。
下面就这几个作品进行赏析:一、哥特式特点:主要有三:第一,就是尖拱,哥特式教堂中使用侧推力较小的尖拱,减轻了结构的重量。
由于尖拱不像圆拱,其半径一旦固定就不可改变,而是可以任意改变弧拱的高度,也使正厅与侧厅的高度更加协调。
第二,就是高大的玻璃窗,这是由于使用了独立的飞券结构,把券脚落在侧廊之外的横向墙垛之上。
侧廊因不必再承担中厅拱的侧推力而使的中厅的侧高窗得以开大,而外墙上也因此有可能大面积的开窗。
在飞券和墙垛之间还可以建造各种功能的小房间,因而使教堂的横厅越来越短。
从外面看教堂就是由细长的石头与巨大的玻璃组成,其组成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
第三,就是由于骨架券成为拱顶的主要结构,十字拱也成了框架式的,因此拱顶的结构性更强,就使得总体的厚度减小,整个拱顶的重量大大减轻,减小了对各部分施加的力度,也使得拱顶可以使用于各种平面。
简单实用的拱顶技术的普及,也大大推动了哥特式建筑的发展。
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雕刻、壁画、圆窗,以及XX题材的玻璃彩画都是不可少的,也成为各个教堂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哥特式建筑侧面的墩柱、肋架券和飞扶壁结构:肋架券除了是最好的建筑结构外,其相互交叉的形式也是屋顶的最好装饰,许多哥特式建筑中都直接暴露着肋架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城规122 洪强一、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
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主要建筑特点和成就:特点:①以希腊半岛上盛产的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度发展了石梁柱结构②建筑类型:除神庙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③建筑群体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④建筑单体平面简单,风格成熟,里面大量采用视差校正法⑤建筑装饰精美,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⑥成熟的古希腊柱式成就:①圣地建筑群和庙宇型制的演进②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③柱式的诞生二、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则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 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为我们发展了美伦美奂的立柱。
维尼臭拉依照公元1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世纪之交的做法及其同代人帕拉第臭和斯卡莫齐的做法,确立了五种建筑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多立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
前三种柱式与希腊人用的柱式相似,而后两种则是罗马建筑师自己的创新。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
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三、拜占庭建筑1)帆拱(Pendentive):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与古罗马的穹顶的比较:古罗马的穹顶技术虽有光辉的成就,但始终没摆脱承重墙,因而只能有圆形的平面,只能有封闭的平面,只能有封闭的空间,像万神庙那样。
使用十字拱,虽能摆脱承重墙,使在内部和外部都得不到完整的集中式构图;而拜占庭的劳动者创造了在4个独立支柱上,覆盖穹顶的最合理方案,从而可能创造穹顶统帅之下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希腊十字式(9世纪起,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一种平面形制):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的教堂,它使教堂内部空间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大。
(不等臂者为拉丁十字)代表建筑:圣马可教堂3)圣索非亚大教堂(Santa Sophia)——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成就:①结构体系:集中式的,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南北方向则以 18.3m深的两片墙垛抵住侧推力②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同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则完全连续的,空间增大了纵深,比较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
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了步步扩大的空间层次,但又有明确的向心性,集中统一。
南北两侧的空间透过柱廊同中央部分相通,他们内部又有柱廊作划分。
穹顶底脚,每两肋之间都有窗子,是内部唯一光源,在普遍的幽暗朦胧之中,这圈窗子使宛如不惜依托漂浮在空中。
③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玻璃马赛克和粉画。
4)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①在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
②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
③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④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⑤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四、西欧中世纪建筑①早期基督教时期(从巴西利卡到拉丁十字的演变)②罗曼时期/罗马风时期(Romanesque)③哥特时期(Gothic)1.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①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制,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2.罗曼(Romanesque)建筑:即罗马风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个钟楼,为减轻建筑体型的封闭沉重感,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券拱技术,如半圆拱、十字拱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墙体巨大而厚实,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又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
结构上的不足:①拱顶的平衡没有明确可靠的方案,拱顶很厚重,不仅浪费石材,且连带着墙垣也很厚重,窗子小,内部昏暗而外观封闭。
②内部空间较狭隘。
③堡垒般粗苯的外形,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把教堂作独立斗争的纪念碑来装饰和赞美城市的愿望。
④中厅两侧的支柱大小相同,开间大小套叠,形式不够单纯。
⑤用了骨架券后,每个间的十字拱顶因对角直径较大的券高于四边直径较小的券而中央隆起,空间不够简洁。
⑥东端圣坛和它后面的环廊、礼拜室等,由于形状复杂,不易用筒形拱或十字拱覆盖。
3.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结构特点: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小多了。
②使中厅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而且侧廊外墙也因卸去了荷载而窗子大开,因而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十字券),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形制:拉丁十字式内部特点:①中厅空间比例尺度处理上突出高耸和深远感,引发向前(神坛)、向上(圣堂)的动势。
②划分突出了垂直趋势,墙墩雕成束柱形态,更加强了垂直感。
③由于结构轻巧开窗巨大,产生明朗与灿烂效果。
外部特点:①西里面典型构图:水平、垂直三段划分。
山墙被两个钟塔和中厅垂直划分为三部分,山墙上的栏杆、门洞上的雕像带把三部分联为整体;三座多层线脚的“透视门”之上的中央是巨大“玫瑰窗”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
②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
③装饰雕刻满布,轻灵空透。
④西欧各国教堂都带有各自的地区特色⑤因施工期长,一座教堂往往形成风格并不统一。
装饰特点:内部近似框架式结构,几乎没有墙面可作壁画和雕塑。
祭坛是装饰重点。
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窗,极富装饰效果,经阳光投射使室内五彩缤纷,一片天堂幻境。
外部力求削弱重量感,一切局部和细节都减小断面,凹凸大,用山花、龛、小尖塔等装饰外窗。
五、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
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
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
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六、巴洛克建筑长、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偶尔地圆形式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