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山西民俗文化19页PPT

合集下载

山西特色面食饮食文化(课堂PPT)

山西特色面食饮食文化(课堂PPT)

营养价值:莜面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 抗寒,富有营养。而且不仅有耐饥抗寒、保 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 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 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 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 降血防癌的药物。
24
煮制面食
山西煮制面食品种丰富, 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 五十余种,如细如发丝 的拉面,刀飞面舞般的 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 面等。制作方法有擀、 拉、拨、削、压、擦、 揪、抿等几十种,山西 面食有“一样面百样做, 一样面百样吃”的历史。 到山西做客一年365天, 可以品尝到天天不重样 的丰富美味的面食。
山西面食的魅力西马峪中心小学校10111213141516171819面食文化知多少20山西面食的历史山西面食的分类山西面食的趣味山西花馍的文化与制作21山西面食甲天下山西面食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山西面食的魅力
学做一种面食
西马峪中心小学校
1
2
3
4
5
6
789来自101112
21
烹炸面食
蒸制面食
煮制面食
22
蒸制面食
山西蒸制面食品种繁多,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 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 卷、圆馒、石榴馍、枣 馍、麦芽馍、硬面馍等。 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 梁的莜面烤佬;忻州五 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 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等。
23
代表面食:烤姥姥
简介:“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 西高寒 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 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 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 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 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 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 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形 如“笆斗”故得名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
69.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
70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
71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
72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清徐县 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6.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
77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
歌) 朔州市朔城区 忻州市繁峙县 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 壶关县 4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 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 吕梁市临县 忻州市神池县 临汾 市洪洞县 42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44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 临汾 市侯马市 47. 晋南眉户 临汾市 运城市临猗县 48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50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民间音乐(共计12项)
8.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 长治市长治县、
长子县 15 .太原锣鼓 太原市
民间舞蹈(共计14项)
20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30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 晋
董永传说
例: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 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 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 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因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 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 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 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山西民间艺术ppt

山西民间艺术ppt

·
影 “纸影戏”。她是经过我国民间艺人千百年的薪火相传而延流至今 戏 的乡土技艺,是一门将绘画、雕刻、文字、音乐、表演、光学、力
学等巧妙结合的综合艺术,是“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
人的唱腔抒情”的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山西皮影戏,在制作方面,取料以牛皮为主,由于牛皮的
韧性、透明性极强,着色颜料甚为讲究,因而艺术效果颇佳。传统
大家好
1
山西民间艺术
山西民间艺术——郑家葫芦 山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山西民间艺术·剪纸艺术 山西民间艺术·五台山砚台 山西民间艺术·平阳木版年画 山西民间艺术·面塑艺术
2
山 西 民 间 艺 术
——
郑 家 葫 芦
山西省曲沃县下坞村的郑月巴老人自幼酷爱民间艺术,他从1987年开始运用透雕、
浮雕、线刻、烫烙等传统工艺制作装饰葫芦,他制作的葫芦曾在国内民俗艺术节上
婉约典雅、富丽堂皇,以“广灵剪纸”为代表
10
11
12
13
山西剪纸 已在山西 广泛流传了1000多 年的传统民间工艺, 主要分剪裁与刀裁 两种制作方法。北 以广灵彩色剪纸为 代表,南以浮山单 色剪纸为代表。多 以当地风物、民间 传说、历史故事以 及象征人民康乐致 富吉祥长寿等方面 作为剪纸内容,具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获奖。目前,郑家成为了当地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郑月巴老人的家人一边种地,
一边跟他学习制作装饰葫芦,不仅增加了收入,也继承了这门技艺。
3
郑月巴老人(左二) 和家人在为葫芦着 色。 郑月巴老人(右)在 指导儿子郑亚辉雕刻 葫芦。
作郑 的月 装巴 饰老 葫人 芦在 。介
绍 他 创
4
5

西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

山西面塑PPT课件

山西面塑PPT课件

真实自然之美体现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1/8/2019
优质
29
11/8/2019
优质
30
山西面塑
11/8/2019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
简 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

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 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
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11/8/2019
优质
28
造型:面塑艺人借助简单的工具和灵巧的手 法,多视角展现造物的纯真与天然,追求 自然万物面貌的神似,去除冗繁的雕饰, 使面塑呈现出亲切自然的美。

虽然面塑作品形态各异,千变万化,但艺人一直注重
保持材质本身的肌理和色泽。他们大胆用色,使面塑艺术
品极具视觉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以优质Leabharlann 1111/8/2019
优质
12
作品欣赏
11/8/2019
优质
13
11/8/2019
优质
14
11/8/2019
优质
15
11/8/2019
优质
16
11/8/2019
优质
17
11/8/2019
优质
18
11/8/2019
优质
19
11/8/2019
优质
20
11/8/2019
优质
21
11/8/2019
11/8/2019
优质
7
11/8/2019
优质
8
霍州面塑

山西习俗简介PPT

山西习俗简介PPT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 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 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 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山西面塑造 型夸张、生 动,用色明 快、大方, 风格粗犷、 朴实、简练, 并富有雅拙 的美感,而 且有着鲜明 的民间和地 方特色。
山西面塑特点
3、旺火被垒成塔状则可能是受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
发展趋势
新的演变
二十一世纪,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们意识到 旺火所带来的危害
民间逐渐出现了两种环保旺火 一种是一些煤场经营者着意进行煤质技术革新,
将煤进行洁净化处理,使其既具有低污染的特点, 又增加各种添加剂,使旺火焰高烟少不塌不谢。
另一种则是大同市率先发明并应用的环保型灯 艺电子旺火,通过把塑料加工成煤块状,垒成旺 火状,利用现代的光电技术,仿制电化旺火,同 时有鼓风机吹动旺火顶上的装饰条。
山西习俗
汇报人:
目录
01 旺火 02
习俗起源
1、有说法认为旺火起源于篝火,内蒙古作为游牧民族生活 的地区之一和旺火这种风俗习惯应该有一定的渊缘。 内蒙 古民俗专家郝云认为,旺火最早源自上古年间,是古人对 火的一种崇拜,相传始于祝融时代。
2、对于山西地区,有说法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而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 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 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
一团面在手随意 搓揉,用小竹签 灵巧地刻画,短 短几分钟,动物、 花草、人物、吉 祥物等等各式面 塑作品就跃然指 尖,它们有的龙 腾虎跃,有的婷 婷玉立、栩栩如 生,见者无不为 之叫绝,具有很 强的艺术魅力。
04
戏曲
山西戏曲

山西民俗ppt

山西民俗ppt

山西广灵剪纸艺术
广灵剪纸的独特性
1、虽是剪纸,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层、几层,最多
十几层,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几层、几十层,多则可达约80层。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调什么色、染什么色。
颜色可调出五、六十种,而点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
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多姿多彩的 山西民俗文

主讲人:李俊婷 组员:张瑞萁、霍秀敏、
原玉芝、靳晓静、 郅艳霞
民俗的涵义
❖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中国是一个 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 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 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 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 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4、酒剂的鲜艳水彩可以充分地向下渗透,能达到染上
面一张而得到下面数张的染色目的。
5、染色时,可以做深色在浅色之上或不同色块之间互
不干扰的处理,在酒剂作用下能达到自然的烟染效果。而阴
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

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 雄浑、博大之气;

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
西
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

特点; 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

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
艺 术
关内之隽秀;
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 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

巨型剪纸艺术《开国大典》
剔尖
剔尖又叫拨鱼,是“八姑” 演变而成的,做法同“八 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 没有“八姑”那么稀。做 时先用面、水5∶3的比例 加少许食盐和好面,然后 用手蘸上水在面上拍好后 置于碗内或铁板上醒放15 分钟。下锅时一手将盛面 的铁板向锅边倾斜,使面 流向碗沿,另一手用专用 的铁筷将碗沿的面往锅里 拨,拨成两头尖,中间粗 的小鱼形。

山西民俗文化ppt课件

山西民俗文化ppt课件

晋商社火
每年2月的晋中市十分的热闹,晋商社火是山西省 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旧农村祭祀灶神时 所演的社戏和春节元宵节期间民间闹的红火的文艺演 出活动演变而成,晋升社火源于秦汉百戏。随着晋中 商业的繁荣,晋商对社会活动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打造,内容,档次有了很大的提高,社火 节已经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引起国内乃至国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晋中社火节同平 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古城,晋商大院,左权麻田八 路军总部成为晋中六张文化名片。知名海内外,推动 着晋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快速提升。
晋祠古庙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会在太原 有晋祠古庙,会晋祠古庙,会有数百 年的历史,太原附近25公里处的 晋 祠 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这里作为晋 国的祠堂,人们也往往寄予希望,而 且把这种希望神化了,因此晋祠古庙 又成为祭神的日子,晋祠古庙会期间 ,太原市郊各县的贸易公司到晋祠附 近摆摊设点,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晋 祠,节日期间在这里欣赏规模庞大的 物资交流会,商品交易会,民间生活 会,这时的幸福在人来人往,川流不 息 。 货物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多彩, 每天到这里赶会的多达几万人,可谓 人山人海,一派繁荣景象,节日期间 这里还有搭起戏台,唱起了大戏,烘 托热闹场面。
过唱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在太原郊区,都会有一种叫过唱的乡俗活动,在过唱时,乡里人邀 请成立的戏班到乡间演出过唱,一般一年一次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 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不比较固定的形式过唱,既是 民间的传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
跳 布 扎
在山西的五台山,每 年的六月十五都会举行一个 叫跳布扎的活动,跳布扎起 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 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 活动的前一天,室内的喇嘛 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 在菩萨顶“镇鬼”15日百余 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 穿街绕巷前最前面架着弥勒 菩萨向其后大喇嘛坐轿,二 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 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木 侯寺去跳神,通过此活动以 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太原民俗文化PPT课件

太原民俗文化PPT课件
第9页/共19页
第10页/共19页
小店牺汤
• 牺汤开始于周代,当时只限于贵族享用。北齐开始,大 量的少数民族拥入晋阳,并带来大量的羊及饲养技术, 随着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深入,羊逐渐用于寻常百姓的 怀念祖辈,盼望风调雨顺活动中。活动之后,全羊煮熟, 连汤一起分给全村百姓享用小店牺汤最具特点的是伏天 食用。一般地区羊肉是冬季食用佳品,用于驱寒和胃之 用 。它还有驱除瘟疫的作用。农田里的害虫闻到牺汤的 味道后会熏倒,这也就是小店一带从未有过瘟疫流行的 主要原因。其主要功能有和胃、健脾、美颜、美容、排 毒等功效。常食用牺汤者,脾胃和健、面色红润、精力 充沛,是不可多得的健身美食。傅山先生就是在小店牺
第13页/共19页
第14页/共19页
太原锣鼓
•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经常散见 于农村、工厂演奏,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曲牌有: “流水”、“一二五”等多种。“流水”,相传,它始于公元 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 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 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第3页/共19页
第4页/共19页
第5页/共19页
• 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 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 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 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
• 时下的太原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 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主要乐器有三 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莲花落极不注 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 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 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的“莲花落”,入选第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