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西古建筑与民风民俗

合集下载

山西古建筑讲解

山西古建筑讲解

山西古建筑讲解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叫王欣。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南十五公里的悬空寺,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悬空寺分为上、下两寺。

上部为悬空寺,下部为地宫。

下半部分是地宫,整个建筑都悬浮在半空中。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悬空寺的大门——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它由两个门洞和一个小门组成。

这两个门都是方形门洞,没有门扇,叫门洞;小门叫窗,叫小门洞。

因为它悬空而建,又处在山崖上,所以叫做“悬空寺”。

从山门到悬空寺还有一段距离,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丢垃圾;不要攀爬栏杆;不要触摸寺庙里的文物和佛像;不要在庙内烧烧香、磕个头、拜拜佛……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悬空寺的下部——地宫。

地宫是悬在空中的一个圆洞,里面有佛像和其他文物。

大家可以看到:在地宫内有两条巨龙盘绕着佛像;在两条巨龙下面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在地宫内还有四个小一点的洞。

—— 1 —1 —。

山西古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文化一、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雄伟,庄重,古朴,典雅以山西太原明清两代城池为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非凡成就。

1。

大气。

与北京故宫相比,没有那么奢华;与四川的锦官城相比,没有那么繁复;与广西的风雨桥相比,没有那么简陋。

他是一座低矮的城墙,没有红墙绿瓦,也没有金碧辉煌。

与徽州的宏村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这便是它在群星璀璨的众多名城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其他各个古城,都是很小的,只有太原最大,所以称作“龙城”。

那城墙高有六米,一般人站在上面仰望,已觉得气势雄伟。

倘若登临观景,更觉巍峨壮丽。

它的形状与北京城的城墙有些相似,但又远不及北京城。

它不像北京城那样中央矗立着一根标志性的立柱,好像插天一般。

其次,它没有故宫的三个大门,只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说,从空中俯瞰,它的形状是很规则的。

至于城内的建筑,还要大得多,各种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书院、庙宇等,也较为宽阔。

三、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严谨,简约。

第一,如果仔细看看太原城的整体布局,你会发现,那种布局不仅与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城相似,而且与许多欧洲的古城布局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令人惊讶的。

其实,太原城的布局虽然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但比起中国的其他古城来,又是另一种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山西地处内陆,怎么能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呢?其实不然。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中国的雕刻、绘画,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们,在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学习和借鉴中,把各自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而这一切,在欧洲诸多古老的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万里长城横亘于中国的北部边境,北京作为帝王居住的京都,以及汉族居住的中心地区,当然也应该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山西这块土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尽管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封建社会中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和蹂躏,汉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并没有取得主导地位。

山西建筑民俗

山西建筑民俗
建房在农村是一件大事,都采取家人、朋友、乡邻义务帮工的办法,由主人管饭菜,这是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社会道德风尚。主要出力的木匠、泥瓦匠师傅,逢年过节主人还要以礼相待,以示谢忱。
房屋建好后,新麦上场,很多地方要磨一斗麦子、蒸大贡、炸油花、烧香烬纸、贴黄联,诚谢神灵,保护新宅平安落成,安请土神回新宅居住,俗称“谢土”。
一、山西的主要民居形式
(一)窑 洞
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离石吕梁、晋中地区都比较普遍。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又可分为几种:有的是挖进去后只在墙壁上抹灰就住的;有的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灰;还有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再一种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用砖石砌成。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又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些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门口爬一两串南瓜葫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
鸡毛掸子是室内清扫浮尘的最好工具,平时挂墙上,是一件土色土香的别致的壁挂艺术品。打扫身上的尘土苍蝇乱飞乱落,用麦秸草编织成十分好看的绳篮,吊挂在房上,是一件极好看的装饰品。夜里点燃用艾蒿编成的火绳,以便驱除蚊虫,防止叮咬。
(四)上梁
木构平房是在墙基打起就要起架上梁的,俗称为“立架”。人们多在打基之前就请来木工整饰木材,开铆开槔,按房间布局尺寸做准备。主柱支架固立好后大多要举行上梁仪式。仪式在中午举行,届时请人在中梁画八卦、系红布、捆匝红筷、酒盅等,贴吉祥对联如“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迎门的墙上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木工大师傅小心地放稳大梁后,便烧纸焚香放炮庆贺。亲戚邻居们还要蒸了白面花馍、带烧酒、黄表来扶梁庆贺。中午主家设酒席招待匠人、亲族和扶梁者。

山西古建筑 介绍

山西古建筑 介绍

山西古建筑介绍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山西古建筑的故事哦!山西有好多好多很古老的建筑,特别是那种大大的庙啊,或者是很高的城墙,真的好厉害呀!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一个很有名的庙,叫做“应县木塔”。

哇,塔好高啊!我抬头看了看,天哪,差点脖子都抻痛了呢!爸爸说,这个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真是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老的建筑,还是木头做的,居然没坏!
还有就是那种大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古老的房子,墙上都有好多漂亮的雕花。

爸爸告诉我,这些房子的门上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槛窗”。

那些窗子小小的,有点像小门一样,我最喜欢站在窗子边,偷偷看外面的小鸟飞来飞去,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鸟呢,呼——飞走啦!
山西的古建筑真的是好神奇啊,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呢。

我下次还想去看看,听听那些老建筑讲的故事,嘻嘻~
—— 1 —1 —。

山西民居习俗

山西民居习俗
山西村庄的名字中,有一些是与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周密联系在一齐的.有些是多数民族栖身过的村落,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像山西北部、西北部区域的奇村、胡村,明显地反映出多数民族一经栖身过的陈迹.
一些村庄的名字,是与地舆形势亲热相关而取名的:例如三县瑙(土字旁),在榆次市西北,登上高瑙可望榆次、太谷、榆社三县,以是取名.
室内装饰,少不了窗花、炕围画,墙上贴年画.
晋中一带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人喜欢栖身窑洞房.在平地地带用砖、石碹成窑洞,为着住在内中冬暖夏凉.但也有一些县份,比力幽静,依旧住土窑洞.
晋中的灵石县,城乡公民都喜欢住窑洞房.灵石产煤炭,烧砖容易,以是修砌砖窑洞房者居多.在靠山地址也有打土窑洞栖身的.在城关一带,人们喜欢盖瓦房.
村庄的造成,尤其是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殖而逐渐推广的.往往一个村庄内,有几户大姓是分为几个同宗族的.有一些村庄,单纯就是由一个姓氏的家族组成.这种自然的血缘干系,往往是村庄造成的基础.
山西境内的村庄,村内有街道,街道一样平常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者居多.这些街道中,往往有个中心肠,有的叫做十字街,工厂风水视频.有的叫做大十字.这种十字街,往往是村子的中心肠带,也是群众集会的聚集点和群众文艺活动的聚集点.这种聚集点上,往往都要设置一处戏台,逢年过节时唱些乡戏.这种戏台,在山西一样平常的村庄内差不多都有.有些地址戏台,历史悠久,例如山西临汾魏村的牛王庙元代戏台,这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戏台.在村庄内建有戏台是相当普遍的.
有一些村庄,在历史上一经做过馆、驿站、店或铺,以是村名就称为太安驿、张店、翟店、夏店、古店、大牛店、天池店、恒曲站、晋庙铺等.
还有一些村名,是历史上的关口或在关口相近,以是这些村庄的名字至今依旧叫做关,如马岭关、横岭关、黑龙关、下关、薛关等.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山西,位于我国中部,素有“文化故乡”之称。

自古以来,山西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这些文化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延续,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山西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西的乡村,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代代相传。

每逢祭祖的日子,全家人都会齐聚一堂,上香、献花、献酒,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在祭祀的同时,还会举行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共享,增进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民俗表演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表演形式。

比如平遥古城的太平鼓、晋城的秧歌舞、芮城的地秧歌等,这些表演形式多以歌舞形式为主,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在农历节庆或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跳着古老的舞蹈,唱着优美的歌曲,展示出古老而生动的文化底蕴。

三、传统节日山西人民保留和传承了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巡游仪式、民俗表演等,让人们重温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走亲访友,过年的习俗既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寓意着新年新气象的展开,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四、饮食习俗山西人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刀削面、烩面等。

在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上,人们还会亲手制作饺子、馄饨等传统小吃,体现出山西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如平遥牛肉饼、沁水羊肉汤等,这些小吃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富有营养,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间传说山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姜汁糖糍等。

这些传说不仅承载着山西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讲古谈今、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使这些古老的传说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包含了祭祀活动、民俗表演、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山西古代木建筑

山西古代木建筑

山西古代木建筑、民居(宅)、土窑洞构成山西建筑的主体与特色它们的重视、保护、挖掘、研究、开发迫在眉捷。

山西省位于华北区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化文化摇篮”之称。

在山西大地上有着星罗棋布、遍地可见的古代木建筑、民居(宅)、土窑洞,它们构成山西建筑的主体,以自有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这些作为古老文明的佐证,透过历史的尘埃,继续为人民所享用。

一、古代木建筑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有特殊位置的山西省,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

山西迄今尚存的古代木建筑,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山山西古建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文化欣赏价值。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18118处,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孤例。

目前已被确认的金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146座,而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其中的7处是唐、五代的遗存,文物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存留至今的唐朝木构建筑除敦煌196号窟檐仅存的柱斗、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外,较完整的四座唐朝木构建筑是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

可以说,中国现存结构完整的唐朝木构建筑的大殿都在山西。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火不断,山西却保存了这个时期的三座木构建筑:平顺的龙门寺西配殿、大云院正殿和平遥镇国寺万佛殿,这些都堪称古代东方艺苑的珍品。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

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其中的代表性建筑有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洪洞广胜寺、芮城永乐宫、临汾牛王庙、霍州署大堂,等等。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规模宏大,健硕华美,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古代砖石建筑的艺术成就非常显著。

山西是现存古代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保存了战国以来两千余年的长城2500多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的长城为山西独有。

山西古代的墓葬石雕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话说山西古建筑特色》嘿,今儿咱就来唠唠这山西古建筑那些事儿。

咱山西,那可是古建筑的宝藏之地啊!每次去逛那些古建筑,我都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隧道里,倍儿有意思。

先说说那乔家大院吧,哇塞,那规模,那气派!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像个土财主似的。

满院子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就跟迷宫似的。

而且那木雕、石雕、砖雕,简直是精美绝伦呐!感觉每一处雕刻都在给咱讲一个故事,咱就是说技艺人真的绝。

走在那院子里,我都能想象得出当年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得是多么热闹、红火。

还有平遥古城,那城墙厚得哟,感觉能挡住千军万马。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脚下的石板路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两边那古色古香的店铺,卖啥的都有,有时候我都恍惚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呢。

偶尔还能碰到几个穿着古装拍戏的,嘿嘿,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再看那些寺庙、古塔啥的,那造型,那气势,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手艺。

那斗拱,那飞檐,高高地伸向天空,就好像在跟老天爷打招呼似的。

站在下面往上瞅,我都担心它们会不会突然飞起来。

山西的古建筑啊,就像是一本本厚厚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咱山西人的骄傲。

每次给外地朋友介绍咱山西的古建筑,我都觉得特别有面子。

哎呀呀,咱山西古建筑的特色那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呐。

要是你还没去好好欣赏欣赏,那可真是太可惜啦!赶紧去体验体验吧,保准让你大开眼界,对咱山西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呢,山西古建筑特色那绝对是杠杠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咱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让我们好好珍惜、保护这些宝贝疙瘩,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陵墓 • 女娲陵 ,又称娲皇陵,位于 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始建年代 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 年(747年)重修。唐以后历代屡有 修葺。女娲陵原规模宏大,建筑风 格极具皇家气派。宋代碑文载:―南 北百大,东西九筵”,原有建筑现 已不存。“五股穿心柏”
(二)
其他陵墓
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 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 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 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 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
霍州署正堂
2、绛州大堂
• 绛州大堂始建于唐,今只存有唐代石 质覆盆式莲花柱础,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 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以面宽、跨度长为国内罕见。
1、娄睿墓
2、李克用墓
3、元好问墓
1、娄睿墓
• 1981年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 村西南发掘出来的,墓主人娄睿是北 齐武明皇太后的侄儿,官大将军等职。
娄睿墓壁画为北齐时壁画,保存 完好,是我国南北朝史上的瑰宝。

2.李克用墓
• 位于代县阳明堡镇七里铺村北,墓室穹 窿顶高出地表,由封土覆盖,是一座典型的 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
第一节
古城遗址与古代祠庙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地区宗教信仰的概况; • 熟悉主要宗教在山西的历史发展过程; • 掌握山西地区的主要宗教代表人物及其 历史影响。 • 教学重点: • 山西佛教发展历史中的著名高僧
• 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山西
• 山西现存古建总数18118 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 万处,其中明清木结构建 筑8500多座,辽金以前的 多达106座,古民居2000多 处,古戏台3000多座、古 塔近600座,古长城3500多 公里,绵延9市40县,保留 关隘、城堡、所、卫、墩 台 1500多个,大小石 窟寺300余处。当之无愧于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的美称。
(2)晋城玉皇庙
(3)浑源悬空寺
芮城广仁王庙
芮 城 的 永 乐 宫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塑像
(三)山西的石窟 1、云冈石窟 三大特点:造像气魄雄伟、 内容丰富多彩、融中外艺术于 一体
2、龙山石窟
中国稀有的道教石窟,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天龙山石窟
第三节
衙署关隘与大院民居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境内衙署、关隘与大院民居的概 况; • 熟悉山西境内关隘与大院民居的主要代表 性景区及其主要内容和特色。 • 教学重点: • 山西衙署 山西境内的关隘 民居类型 主要晋商大院
少 壮 几 时 兮 奈 老 何 ?
欢 乐 极 兮 哀 情 多 。
萧 鼓 鸣 兮 发 棹 歌 ,
横 中 流 兮 扬 素 波 。
泛 楼 船 兮 济 汾 河 ,
怀 佳 人 兮 不 能 忘 。
兰 有 秀 兮 菊 有 芳 ,
草 木 黄 落 兮 雁 南 归 。
秋 风 起 汉 秋 兮 武 风 白 帝 辞 云 飞 ,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广 胜 寺 水 神 殿 壁 画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 明代
山西新绛县东岳稷益庙壁画
稷 益 庙 壁 画
三、寺观与石窟
(一)山西的寺院
1、东汉:以塔为主体(如洪洞 广胜寺) 2、魏晋:普建佛寺(当时仅大 同寺就建有佛寺百所) 3、隋:形成云中、五台山、太 原、汾阳等寺院群落
山西宋代 建筑遗存:
6、北宋:本土化 (1)受伽蓝制度影响, 布局简洁规整,中轴 对称 (2)突出了佛殿的地 位
高平崇明
寺中佛殿、 太原晋祠 圣母殿、 晋城青莲
寺、陵川
南吉祥寺
7、辽代:继承唐风格,加入
民族特色
(1)善化寺大雄宝殿
(2)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3)应县木塔
(4)觉山寺塔
善化寺大雄宝殿
4、唐:最盛期
(1)庭院式布局出现,奠定中国佛 寺基本格局 (2)宫室型建筑基础上已定型化: 中轴线显著 (3) 塔的中心位置被阁、殿堂所 替代
南禅寺
佛光寺
• • • • •
山西四座唐代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正殿
5、五代: 平遥镇国寺 平顺龙门寺 平顺大云院
(二)晋商大院
1、常家庄园 榆次东阳镇车辋村
(1) “八可庄园” (可燕居、 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赏观、 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 明末 清初
(2)充分展示了华夏民居瑰宝的魅 力
2、曹家大院
太 原 双 塔
(三)山西境内的古代壁画
• 南北朝时期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壁画
宋 、 元 、 金 时 期 芮 城 永 乐 宫 壁 画
永乐宫三清殿及壁画

洪洞广胜寺壁画原有两处,下寺 后殿中的壁画在1828年被盗卖,现陈 列在美国的一座艺术馆里;另一处即 闻名全国的水神庙明应王殿元代壁画。 南墙东侧一幅描绘舞台演戏情景的壁 画是研究古代戏剧音乐的珍贵参考资 料。

山西四座唐代建筑:五台山南禅寺
大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
仁王庙正殿、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正
殿
• 山西三座五代建筑:平顺县龙门寺
西配殿、平顺大云院正殿、平遥镇国
寺万佛殿

山西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
最大的地区,其中东魏、北齐、
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所独有。

太原晋祠的汉白玉质鱼沼
飞梁,是全国仅存的一例采用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境内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的 历史演变和现存概况; • 熟悉山西境内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的 主要代表性景观及其主要内容和特色。
• 教学重点: • 古代墓葬 山西名楼 山西名塔 古代 壁画 • 山西境内现存各个朝代的著名佛教建筑 • 著名的道教建筑 • 龙山石窟
一、山西古代墓葬
华严寺

应 县 木 塔
山 西 灵 丘 的 觉 山 寺 塔
• 8、金:南北两种风格
• 山西北部,佛寺建筑沿袭着辽代 雄浑古朴的风格,寺院殿堂规模宏 大。
中南部的寺院则显著的受到宋朝 的影响,建筑规模较小,但结构精 巧、装饰华丽

(二)山西的道观
1、唐代
芮城广仁王庙
2、宋----明清
(1)芮城的飞云楼 • 位于万荣县解店镇东岳庙内,也称 “解店楼”。楼的始建年代不祥,现存 建筑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重建的 形制,是我国现存古代楼阁建筑中的珍 品,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
• 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到天里头
飞 云 楼
• 3、绛州三楼 • 三楼位于新绛县城西的高垣 上,依次排列有钟楼、乐楼、鼓 楼,钟楼在前,鼓楼在后,乐楼 居其中。2001年06月25日,绛州 三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
侯马晋国遗址
古魏城遗址
• 位于芮城县城北2.5公里,南 北城墙在地面可见。古城东起柴涧 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 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 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 米。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 面l–7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 之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遗址

鼓楼位于城内西北的高垣上, 临近州府的围墙,是城内最高的 建筑。据记载,鼓楼为元至正年 间(1341。1368年)建造,明清两 代相继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的 遗迹 。整体造型美观大方,是 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鼓 楼
(二)山西境内的名塔
• 1.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 广胜寺在洪洞县东北17公里的 霍山南麓,分上、下两寺,飞虹 塔位于山颠的上寺,是我国现存 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宝塔。飞虹 塔身全部用砖砌成,平面呈八角 形,共有十三级,高约47米,外 形由下至上逐级收缩,形成一个 锥体形状,是我国砖塔建筑中少 见的形式 。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二)宁武关

位于宁武县城,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南依云中 山,北靠管涔山,东北接恒山,西南连芦芽山,
地形险要,素有“铁宁武”之称。
(三)偏头关
• 位于偏关县城中部偏西的关河北岸,平原隔河相望。 • 素有“铜偏关”之称 •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 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 2.地窨院:平陆、芮城 • 建造方法: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从上而 下挖一个长宽三、四十米,深约十多米天 井似的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在坑壁 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为一明两暗式结 构,再在院角开挖一条长长的上下斜向的 门洞,院门就在门洞的最上端。
• 其他生活设施:水窖、旱井、打谷 场、烟囱。 •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 炊烟,忽闻鸡犬声。 • 3.穿心院:大同
•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 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 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 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当即郭 城的北墙遗迹。平城遗址为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代祠庙
• 较为典型的代表即为太原的晋 祠、万荣后土祠、临汾尧庙、解 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晋城玉 皇庙。
第二节 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
• 钟楼 • 钟楼位于城垣的最南 端,是绛州三楼中的第 一楼,始建于北宋乾德 元(963年),元、明、清 三代陆续重修,现存实 物为明代的遗迹,局部 建筑仍存元代的风格。 • 楼内巨钟是三楼中最古 老的文物,为金天德二 年(1150年)九月重阳铸 造。
乐楼

乐楼是城内酬神演戏的舞台, 是节日娱乐活动的中心,位于城 内西南隅,始建年代不祥,现存 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 修。
3.元好问墓
• 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位 于忻州市5公里 的韩岩村西北, 墓园坐北向南, 分墓地和“野 史亭”两部分。
特殊的墓葬形式:山西宁武的悬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