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山西建筑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山 西 名 古 建 筑
13
建 筑 学
1
A
B C D E
Contents
目
录
2
F
16
南禅寺——建筑结构
南禅寺的建筑结构,具有我国唐代建 筑的显著特点。主殿内,梁驾由立柱 支撑,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 。看去,许多曲折形斗拱层层迭驾, 层层伸出,出檐深远高大,气势磅礴 。大殿内,没有立柱,梁架结构简练 ,举折平缓,是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 。
17
南 禅 寺
18
19
山西晋祠:
35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 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 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 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 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 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 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 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 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 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 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 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 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 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36
37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 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 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 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 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 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 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 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 为“晋祠三绝”。2014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山 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 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 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山西古建景点

山西古建景点
山西省的古建筑以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著称于世。
现存的古建筑中,古寺庙、古石窟寺及古代墓葬、碑碣等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尤其是一些寺观,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被誉为“国宝”。
五台山位于山西南部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因其“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名山。
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其创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初期,原称“永清禅寺”。
据《五台山志》载:“永清寺在县北五里。
”据《五台山胜迹图说》记载:“永清
寺在县北五里,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创建。
初名永清寺。
”现存大殿为明代重修,系单檐歇山顶式建筑。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悬山屋顶;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前后檐柱间有木柱十一根;殿前有月台。
—— 1 —1 —。
山西最美十大古建筑

山西最美十大古建筑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众多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山西最美的十大古建筑。
第一座古建筑是晋祠,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的晋阳湖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性建筑群之一。
晋祠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年间,历经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修建和扩建,现有建筑面积达 6.5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二座古建筑是悬空寺,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峡口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悬空建筑之一。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年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修建和扩建,现有建筑面积达 2.5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三座古建筑是乔家大院,它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之一。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等历代的修建和扩建,现有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四座古建筑是壶口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瀑布景观之一。
壶口瀑布始建于地质年代,历经地质变迁和人类开发,现有落差达50米,宽度达100米,是中国古代自然景观的杰出代表。
第五座古建筑是平遥古城,它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修建和扩建,现有城墙长 6.4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六座古建筑是五台山,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始建于汉武帝元狩年间,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修建和扩建,现有佛教建筑群达3000余座,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七座古建筑是雁门关,它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隘之一。
国庆节山西历史建筑景点推荐73

国庆节山西历史建筑景点推荐7311 山西历史建筑景点推荐之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
城内古建筑众多,包括城墙、街巷、庙宇、商铺等。
平遥城墙高大雄伟,周长约 64 公里。
明清一条街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商铺和民居。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见证了金融发展的历史。
111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建筑布局严谨,院落重重。
房屋结构精巧,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
展示了晋商的辉煌和生活场景。
112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 35 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
官宅民居,鳞次栉比。
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12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 300 余年修建而成。
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 25 万平方米。
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有着“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美誉。
121 常家庄园常家庄园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
以“后街”为纽带,各个院落彼此相连。
园林景观独具特色,融合了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雅致。
122 榆次老城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建筑错落有致,有城隍庙、县衙、文庙等。
街道古色古香,商业氛围浓厚。
13 大同古城墙大同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城墙高大坚固,周长约 72 公里。
城墙上设有城楼、箭楼、望楼等。
131 华严寺华严寺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佛教寺院之一。
寺内的建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是辽金时期的代表作。
132 善化寺善化寺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辽金时期佛教寺院。
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等。
布局严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14 悬空寺悬空寺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
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141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山西的有名建筑

山西的有名建筑
1.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州县崇山峻岭中部的悬崖绝壁上,为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2.木塔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是北魏时期的建筑遗址,也是中国古代六大木构建筑之一。
3.泰山庙会故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城北,是中国传统庙会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4.霍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境内,是世界第二大岩石雕像,高达88.8米,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象征。
5.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博物馆”。
6.五台山佛教文化景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有众多的寺庙和佛教文物。
7.赵城古城: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落,有着令人惊叹的城墙和古建筑。
8.晋祠: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祭祀建筑群,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山西有名的古建筑

山西有名的古建筑
山西是中国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省份,拥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有:
1.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座建在悬崖上的古老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危险的悬崖位置而著称。
2.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拥有众多古建筑、古街巷和古城墙。
3.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是清代商业巨贾乔致庸的家族宅院,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
4.应县木塔:也称为应县寺塔,位于应县城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质结构塔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5.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郊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之一,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湛而闻名于世。
6.壶口瀑布寺:位于壶口瀑布景区,是一座建在悬崖上的古寺庙,背靠大自然的绝壁,景色壮丽。
7.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是山西省典型的土财主大院之一。
8.灵岩寺:位于临汾市翼城县,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
山西古建筑介绍

山西古建筑介绍
山西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非常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下面介绍一些
比较有代表性的山西古建筑。
1. 木塔寺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唯一一座完整保存的古代
木制佛塔。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塔高9.17米,八面五层,塔身木构架,各层悬挂
彩绘佛像和壁画。
2.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拥有众多古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王家大院和清代曲家大院。
3.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镇,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
民居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乔家大院具有典型的山西“四合院”
建筑风格,建筑形态优雅庄重,是中国传统建筑精品之一。
4. 离堆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是一座结合山西园林和雕塑艺术的大型
园林公园。
公园以砖雕、石雕、漆雕、铜雕等为主要景观,其中名为“九曲桥”的砖雕桥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5.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宝天镇独竹山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奇
迹之一。
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一座彩梯凌空的三层建筑群,主体建筑嵌
在悬崖峭壁上,层层上挑,形成宛如天空中悬挂的敬佛之景。
以上是山西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介绍,这些古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
髓和山西地区的文化底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山西古代建筑写生

山西古代建筑写生纪行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王曲村,唐代建筑.院子很小,只有一个角度可以采用,所以缺少变化,是5年前的作品.龙门寺,山西省平顺县源头村,包括了从五代到清代的建筑,规模很大.西配殿是现存唯一一座建于五代的悬山式木结构建筑.院子太小,角度也很有限,这是最佳位置.寺内有辽宁来的三个师傅在重塑佛像,质量不错.去年9月,举行了开光仪式.龙门寺大殿,建筑在台阶上,很高大,不好入画,只有勉强坐在角门上才可以全部看见.大殿前有两棵树,为了取得完整的效果,它们被省略掉了.台阶和右边屋檐的透视都有问题.金灯寺石窟,山西省平顺县背泉村,明代.文化和自然风貌绝佳之地,造像很好!不过寺院本身不大入画. 塔林在寺门口几十米以外,这是最大的.站在寺院的围栏边可以俯视中原大地.也是5年以前画的,有点儿死,不过可以原谅:当时正在下雨,而且很大,这是回来后默画的.原起寺,山西省潞城市辛安村,好象是宋代.看门的老人很好\很负责,不仅非常熟悉寺院的典故,还会非常详细地讲解进来的时候如何逃票。
青龙宝塔和大雄宝殿角度不好,所以没画.这是香亭,文物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从这个角度画很有意思:透视使建筑的层次很明显.正逢三个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进寺参观:首次遇见传说中的古建背包客.晋东南长治地区的传统民居,约建于清代中后期.楼板和大梁都是上好的木材,有丰富的砖雕和石雕装饰,非常精美.这样的房子要么无人居住,要么是经济困难家庭或老年人居住,大量的新房已经在村边拔地而起:古老的村落和古老的城市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晋东南长治地区的传统民居,虽是现代建筑,却很有特色.太行山区多石材,所以这座建筑全部用石料建成.太行山峡谷地区的民居都是如此,因为村庄面积狭窄,房屋翻建较多,所以很少见到古民居.九天圣母庙,山西省平顺县庙后村,宋\明\清大殿是宋代建筑,但是基本上被走廊所阻挡.是晋东南地区庙宇的典型代表.每年农历3月举办盛大庙会,有"四景车"民俗社火表演,很壮观.是3年以前的作品.九天圣母庙梳妆楼,明.位于庙内东部,在上图中可以看见屋顶,是全庙最高的建筑,在公路上就能远远的望见.明代建筑在山西到了几近泛滥的地步,到处都是.以前可以上去,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处理得比较随意,不过稍微有一点毛.大云院,山西省平顺县实会村,五代至清大云院有很多,这个是最早列为"国保"的.为避免混淆,后来列入"国保"的大云院都加有所属行政区域名称,例如:"武乡大云院".最早去是在1992年,现在经过整修以后周遍情况有很大改观,和龙门寺一样,也有新塑的造像.这张是几年前为了交作业而画的.大云院七宝塔,五代立于山门左前方(西南部),曾被盗宝的乡民推倒,后经修复,某些部位用水泥加固.正逢雨天,虽中断写生数小时,不过淋湿后的石塔更容易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画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塔周围没有过高的植物,我只为了增加气氛才添上去的.透视也没处理好,夸张了一些.大云院大佛殿,五代当时是坐在山门佛像的后面画的,为了避雨,所以只能这样. 殿内有残余的五代壁画,是根据题记考证的.所有宣传大云院的资料中都提到大佛殿中有中国唯一的五代寺观壁画(莫高窟的是石窟壁画)--如果说还在原址保存的五代壁画的话,似乎可以这么说,但是剥离原址的五代壁画有不止一处了--故宫博物院有剥离的五代壁画,但是不知道原来是哪个寺院的;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也有广胜寺下寺的壁画,据一位山西作家的文章说是该寺和尚为了有足够的财力保护<赵城金藏>而卖出去的,也有人认为是被盗割的.不过,大殿的斗拱画得一塌糊涂.晋东南长治地区传统民居,现代.自己感觉很干脆,算是比较满意的画,就是轮胎的阴影欠处理.晋东南长治地区传统民居,清代晚期至民国算是这一带比较考究的窑洞院落,只是历经风雨之后,很多附属建筑都不存在了,而且窑洞本身也有些破败.老式的窑洞一般不会面临拆掉的危险,最多是废弃不用而已. 远处那孔的基本关系没处理好.房子看腻了,换个题材:太行山区的古树.不过已经死了,上面有很多木耳.这种树木的肌理非常丰富,画起来很有意思.原本也想画故宫御花园里的古树,但游客太多,以后有机会再说.山西民居,现代山西民居,现代山西民居,现代民居没有古建筑那样复杂的结构,所以处理得比较随意陕西民居,清至民国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技法还不够丰富,不过速写的感觉很好--对画面的要求也许更容易满足,但好的感觉很难得2003年的作品陕西民居,清至民国当时比较满意的作品,不过现在看来很差不大会取舍,所以很繁复,画面整体处理也很欠缺,因此没气氛2003年的作品回几张暑期的写生,不是美术出身的,勿笑1,牟尼殿2,上华严寺3,天台庵4,龙门寺金代山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山西古代建筑巡礼太原张少鲲/ Zhang Shaokun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
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
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
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作为全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山西各类古代建筑现存18418处,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美誉。
其中木结构建筑达9053处,就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建筑而言,全国共146座,山西就有106座,占其总数的72.6%。
这些建筑的分布,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雁北地区和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南禅寺最早。
倘徉在山西的城邑乡村,红墙绿瓦、勾心斗角、翼角如飞的古建筑随处可见。
唐代的雄浑壮丽,宋金的谨严端丽,明清的精细华丽,无不给人以平和或凝重、冲融或繁丽、庄重或清秀的美感!寺观、楼阁在我国,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实例已荡然无存。
我们只能通过房址、城池等建筑遗迹和石窟寺、出土文物上的一些间接实物资料以及文献资料来探寻早期中国建筑发展的雪泥鸿爪。
唐代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其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
然而,殊为可惜的是目前全国仅山西完整地保存有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实例。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其屋坡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平缓者。
整个建筑比例匀称,造型雄浑古朴。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乃一座中型殿堂,屋坡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
整个殿宇形体壮观,雄伟古朴,结构精巧,技艺纯熟,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代表作。
另外两座唐代建筑分别是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县天台庵正殿。
它们虽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殿堂,远不能代表唐代的建筑风貌,但其造型水平已足令人惊叹。
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全国共保存有4座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3座在山西,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后晋天福五年(940年)的平顺县大云院正殿、北汉天会七年(962年)的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弥足珍贵。
龙门寺西配殿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石城乡龙门山腰,为小三间四架椽屋,单檐悬山顶。
该殿梁架结构简洁古朴,构件加工精细,殿顶举折平缓,许多构件与手法都袭唐制,唯脊部平梁上所增驼峰及侏儒柱乃五代新构。
殿虽不大,然年代确切,形制稀有,是我国现存唐、五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悬山式殿宇。
大云院弥陀殿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石灰村双峰山腰,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
殿宇开间较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
殿内梁架使用的驼峰构件形制有8种之多,为别处所没有。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郝洞村。
寺内两进院落,万佛殿居中。
殿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
其梁架用材巨大,斗拱的高度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
宋、辽、金时期的山西古建筑保存有99座。
在建筑风格上,宋代建筑逐渐脱离了唐代刚健质朴的特点,倾向于华彩丰丽,做法上也逐渐程式化,因而显得秀柔有余而雄浑不足。
金代建筑承袭宋代风格,倾向于华靡精巧。
辽代建筑则更多地受唐风影响,开朗雄健。
太原晋祠圣母殿坐落于晋祠景区西隅,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
该殿高19米,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气势壮观。
其前檐进深两间,十分宽敞,乃极少见的做法。
四周围廊则为宋《营造法式》“副阶周箍”规制的国内最早实例。
而殿前檐柱上的木雕盘龙柱也堪称全国现存最早实例。
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乃方形池上的一个十字形板桥。
其造型之殊,偶见于古画,作为实例,可谓国内仅见。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为上寺的主要建筑,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辽末毁于兵燹,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仍为辽代风格。
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73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佛殿。
殿顶的鸱吻高达4.5米,筒瓦长80厘米,重约27公斤。
其建筑的结构手法沿袭唐代,呈现出简朴浑厚的风格。
薄迦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是华严寺下寺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出檐深远,举折平缓,单檐庑殿顶。
殿内外共有斗拱8种,式样古朴,手法洗练,具唐代简朴浑厚风格。
该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内四周环壁建有两层38间楼阁式藏经壁橱(内藏佛经1300余册),全部为木构建筑。
它不仅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在建筑上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更是一座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堪称宋辽小木作的杰出代表。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檐下悬有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制“弥陀殿”匾一块。
殿的前檐五间,全用格扇和横披装修。
格扇三抹,线角古朴,棂花图案达15种之多,且制作雕镂之精,非名师不能为,堪称现存古建筑实例中之精品。
其背面明间及左右梢间安板门三道,亦极为少见。
朔州地处雁北,风沙尤多,而弥陀殿上这些极易损毁的格扇棂花和殿顶鸱吻脊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仍基本完好,实属难得。
山西元代建筑多达350余座,高居全国首位。
在继承唐宋以来的传统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因素。
其官式建筑仍采用满堂柱网,斗拱的作用减弱,比例渐小,补间铺作进一步增多,而一些地方建筑则继承金代特点,结构上使用大内额构架,并大胆运用减柱、移柱法和圆木、弯料,自由奔放。
闻名中外的芮城县永乐宫,是我国元代建筑中的珍品和元初道教全真派的三大宫观之一。
原址在城西22公里处的永乐镇,后因三门峡黄河水利工程,在1959年至1965年迁至今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的龙泉村。
据有关记载,永乐宫1247年开始建造,至1358年才完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历史共始终。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伟,殿阁巍峨。
在其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排列着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混成殿)、重阳殿(七真殿)5座主体建筑,除山门为清代重建外,其余4座均为元代遗物。
两侧无配殿,布局形式比较少见。
永乐宫总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
宫内建筑用材依循规制,制作精细,是元代官式风格的代表作。
古代衙署现存实例甚少,大都是清代所建,新绛县的元代绛州府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此类建筑实例。
霍州州署大堂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州级衙署建筑。
大堂为元代悬山式建筑,面宽五间,前设敞厅,三面围墙。
殿内空间宽敞,梁架结构奇巧,是研究古代州府衙署建筑的重要依据。
明清建筑在山西境内随处可见,门类齐备,计约8500余座,其中解()州关帝庙、万荣飞云楼、浑源悬空寺、佛教名山五台山建筑群、道教圣地北岳恒山建筑群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其他建筑形式在山西古代建筑中,城池和民居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其总数有1356处,其中著名的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高平市陈岖镇中庄村元代民居以及襄汾县丁村民居、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
山西是我国戏曲发源地之一,临汾(古称平阳)被称为元杂剧的摇篮。
山西保存有元、明、清戏台2888座。
山西高平市金代二郎庙戏台是现存最早的戏台,全国目前发现的8座元代戏台也都在山西,其中著名的有临汾市魏村牛王庙戏台和东羊后土庙戏台、永济市三郎庙戏台、翼城乔泽庙戏台等。
这些戏台多采用乐楼形式,平面呈方形,三面有墙,正面为台口,无前后场之分。
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枋上施斗拱。
顶部有单檐歇山、十字歇山式等。
戏台大小不等,结构各有特色。
所有这些对研究金元时期戏曲的发展,尤其是古平阳一带戏剧发展,都是十分可贵的。
明清戏台几乎遍及山西各地,比较典型的有介休祆神楼内戏台、万荣后土庙品字形戏台等。
塔在山西古代建筑中可谓自成体系,数量多达585座。
按结构分有砖、石、木、铜、铁、琉璃等。
按用途分有舍利塔、经塔、纪念塔、风水塔等。
按形制分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
按式样分有楼阁式、密檐式、墓塔式、喇嘛式及单层、多层、实心、空心等。
在这些古塔中,太原市天龙山北齐童子寺燃灯塔、五台县佛光寺北魏祖师塔、长子县法兴寺唐代舍利塔、平顺县海会院唐代明慧大师塔、运城市唐代泛舟禅师塔、应县佛宫寺辽代释迦塔、灵丘县觉山寺辽代舍利塔、太原市开化寺宋代连理塔、浑源县金代圆觉寺塔、洪洞县广胜寺明代飞虹琉璃塔、五台山塔院寺明代喇嘛塔等,无论是其形制、外观,还是内部结构、建筑装饰,都各具特色。
石窟寺的开凿缘起于佛教,兴起于北朝。
山西境内的石窟寺共有30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北魏大同云冈石窟、唐代太原天龙山石窟和元代龙山石窟等。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依山而凿,东西长约1公里,现存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尊。
整个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23公里的龙山之中,是我国稀有的道教石窟,由元代著名道士披云子宋德芳主持开凿,整个石窟造像浑厚古朴,共3层8窟,是研究全真教发展和道教艺术的可贵遗存。
山西境内的长城共有3500公里,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和墙体比较明显的有2500公里左右,分布在全省40个县。
其中最早的为战国赵长城,现有遗迹50余公里,汉、北朝、隋、唐、明、清时期均有修葺增补。
我国修筑长城的历史,一般认为结束于明代,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附近发现的清同治年间修筑的长城,是我国现存的一条清代长城。
目前山西境内代县雁门关、百草口、灵丘县广武、平定县娘子关段的长城关隘仍保存完好。
壁画、彩塑作为我国历史上佛教和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山西的寺观建筑遍及域内,寺观壁画多达27259平方米,分布在近百座寺庙之中,其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
有许多作品不仅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也是仅见的孤例,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的拱眼壁和明间佛座背面保存有晚唐壁画61.68平方米,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内尚存五代壁画46.8平方米。
它们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中仅存的唐、五代遗作,虽已残损,画艺颇精,可谓稀世奇珍。
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
它们集中反映了宋、辽、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弥足珍贵。
元代的寺观壁画面积约1800平方米,冠绝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