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山西传统建筑思考的作文

山西传统建筑思考的作文

山西传统建筑思考的作文《山西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山西的传统建筑那可真是有些邪门的妙处。

就拿平遥古城里的那些古建筑来说吧。

有一回我去平遥古城旅游,那真是开了次眼。

刚进古城,就瞅见那街边的古老房子,全是灰扑扑的砖和木头顶着。

这些房子排得那叫一个密密匝匝,外墙的砖石可不像咱现代房子光溜溜的,上头全是岁月摸过的痕迹,坑坑洼洼,就像老人脸上的褶子。

我专门走进一家大院,一进门就瞧见门斗特别讲究。

门把手上的铜锈已经有些年头了,黑绿黑绿的,磨得都有些发亮。

那门上的木雕简直绝了,各种人物花鸟鱼虫,雕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那刻着的牡丹花,花瓣层层叠叠,感觉风一吹就要颤悠悠地开起来似的。

正房的屋檐那更是艺术,木头梁子上的彩绘虽然掉色了不少,但还能瞧出当年的艳丽劲儿。

像啥游龙戏凤的图案,龙的鳞片一片一片清楚得很,凤的尾巴毛毛躁躁像是要扇起一阵风。

房子里头的窗户纸虽说是现在用玻璃代替了不少,但原先那种纸糊窗户的感觉还能想象。

小格子细细碎碎的,透着古老的味道。

我在院子里瞎溜达,脚底下的青石板路高低不平,估摸是过去的人们走了多少年踩成那样的。

墙角还有口小水缸,缸沿豁豁牙牙的,也不知道用过多少年了,或许以前就是接雨水用的。

这山西传统建筑啊,就藏在这些个小细节里头。

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每一个雕刻那都是以前裁缝做衣裳一样,一剪子一剪子仔细裁出来的。

不像现在盖房子跟搭积木似的快倒是快,可就是缺了那么点人味。

山西传统建筑不是干巴巴的巨大房子组合,而是有故事有感情的老伙伴,留着咱老祖宗过日子的印记,从门把到手雕画,从屋檐到里头的小路,满当当都是过去生活的证据。

《山西传统建筑的坚守与变迁》我记得我家附近就有一座近乎被遗忘的山西传统建筑。

那是一座很老的庙宇,说是庙宇,其实也破败得差不多了。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老爱在那周围玩耍。

那庙宇的墙皮大块大块地脱落,露出里面的土坯来。

墙体有些歪斜,就像个颤颤巍巍的老人,随时都可能倒下去。

屋顶上的瓦片碎了不少,长了好多野草,风一吹那草就摇头晃脑的,感觉它们都成了这庙宇的主人。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去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参观,真的是一次很有趣又长见识的经历。

一进博物馆,那种浓厚的地质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到馆里那巨大的古生物化石骨架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震撼。

那个场景让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看到这些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的庞然大物。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站在那里,虽然只剩下骨架,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生前的那种威严和强大。

当时我就想到,在远古的时候,它们才是地球的主宰啊,而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化石来想象它们的样子。

馆里还有各种矿石的展示。

那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矿石就像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

有一块里面像是有液态流动的矿石,我就在想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经过了多少漫长的地质过程才有这样神奇的模样,很是好奇。

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矿石,特别美丽。

在这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能力,能用最简单的物质创造出这么千奇百怪又精美的东西。

还有一些展示地质地貌形成的区域。

看着那些模拟的地理场景,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山山水水,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变历史。

看完后我明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是经过漫长岁月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对了还记得那段专门讲煤炭形成的解说。

山西是煤炭大省,了解到煤炭是由远古的植物深埋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沉积等过程才形成现在我们开采利用的煤炭,就觉得自然资源真的很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然资源,并且在开发利用它们的时候要采用可持续的办法。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之行,让我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可谓不虚此行。

晋思考:再走晋东南,山西古建筑考察随想

晋思考:再走晋东南,山西古建筑考察随想

晋思考:再走晋东南,山西古建筑考察随想没有走过晋东南,是不会真切感受“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的。

山西古建筑,这是一个让其他省份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晋北古建,人们也许更熟悉一些,毕竟佛光寺的大名,是些许了解古建的人都知道的。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伉俪,对于佛光寺溢于纸上的赞美之词,直到今日的我们,看到那些文字,也能切切的感受到他们对佛光寺的喜欢。

华严寺、善化寺等等辽金巨构,任何一个版本的古建史书,都是会不吝笔墨的。

所以,这些地方是所有熟悉山西古建的人,都会去看的,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如果说只是看了晋北古建,就说“地上文物看山西”,这个当然也没错,因为它们规模宏大,在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当你去晋东南走一遍,就会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分量。

忙里偷闲,和晋见学社的同仁们,又一次走进这片土地,感触良多。

这个地方的古建好像永远看不完,那些曾经认为不起眼的地方,当你真正走近,也会给人很多惊喜。

走在这片土地,会有一个幻觉,中国古建保存的真多!随便走走,就是五代的、宋代的、金代的,当年梁思成先生如果到了这个地方,不知道该有多惊喜。

附属于古建筑的壁画、雕塑,琳琅满目,很多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顶尖之作。

在这里走走,会让我们对于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由衷的自豪。

这些媲美世界顶尖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当地百姓对于文物的保护和自豪,令人感动!当我们走进“西溪二仙庙”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的庙会,看到这个古老的建筑还活着,还在吸引着周边百姓的顶礼膜拜,很感动,我一直认为,活着的文物才是更有价值的文物,那些锁在地库或者大门紧锁的文物,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有庙会,所以周围村庄的很多百姓都过来帮忙防火,其中两位为了自己村庄的古建哪个更古老而争执,看到我们手里携带着各种资料和设备进来参观,觉得应该是专家,跑过来找我们做鉴定。

得知两位,一位是龙岩寺所在地梁泉村的,另一位是南吉祥寺所在地平川村的,龙岩寺应为金代建筑,南吉祥寺为北宋遗构,按照现存遗构,应该是南吉祥寺更为古老一些,当我们给出答案后,前者明显不服,说我们村的建造年代更久,唐代就有!两位长者真是可爱,也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这方土地能保存这么多古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地百姓的呵护。

山西石雕艺术观后感

山西石雕艺术观后感

山西石雕艺术观后感山西文化浑厚无比,苍茫无迹。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是晋人共同的骄傲。

山西以丰富的地上古建筑和大量的民居宅院、宫观寺庙而著称于世。

其存量巨大,脉络久远,环环相扣,从未间断,是中国古建筑存量最多、体量最大的地区,素有“中国地上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木构架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这种木构架分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结构方式。

因建筑构造需要,三种方式可混合使用,其中抬梁式结构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

受等级制度和礼制要求,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和用料产生很多差别。

最典型的是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等级建筑上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枋头。

斗拱的大小、层数兼具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并决定建筑出檐的深度和大小。

这是甄别中国古代建筑级别的重要依据,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标志和结构装饰元素。

从精美构件中汲取滋养依附于山西古建筑的各类木雕、石雕、砖雕,伴随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发展,不断演进,镌刻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精神文化符号。

作为这些古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其形式、风格因古建筑的年代、功用不同而形态各异,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色彩纷呈。

那些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雕刻方法复杂多样,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进一座山西的大院里,所见之处布满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变化无穷。

晋商老宅建筑兼容并蓄,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样为素材,以三雕的等形式,来体现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化修养以及他们的美好愿望。

古建筑雕刻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和圆雕。

浮雕又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

这些古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砖雕,一方面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生命的祈望和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同时期建筑艺术所承载的社会精神、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山西古建筑学习心得(精选5篇)

山西古建筑学习心得(精选5篇)

山西古建筑学习心得(精选5篇)今天是放七天长假的第四天,我、爸爸、妈妈、三姑、三姑父、小妹妹去晋祠公园玩。

一路上,我爸爸和三姑父问这问那,终于,我们到了晋祠公园,那时候己是上午了天空骄阳似火,我们有气无力的走向晋祠公园。

刚到了晋祠公园门口我们就惊呆了,门口全是古老建筑我们马上交了费,进了公园。

你知道晋祠吗?晋祠有三匾、三绝、三宝,三匾是难老匾、对越、水境台,三宝是:鱼沼飞梁、圣母大殿、献殿,三绝是:周柏树、难老泉的水、宋代伺女像。

我们去了水境台,为什么叫水境台呢?就是因为那里的水太明亮了,亮的就像一面境子,所以叫水境台。

关于晋祠有很多传说,今天我就说一个著名的传说,名字叫独一无二的桥梁。

古往今来世上桥梁多为一字形,惟有晋祠飞梁是十字形桥梁。

相传,鲁班有一个妹妹,是一位心灵手巧、容貌俊美姑娘。

由于她的剪花刺绣闻名遐迩,所以,得到乡邻的敬佩。

但她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有时还耍个小聪明。

她见哥哥被称为祖师,心里很不服气,她绞尽脑汁想了十几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不由得喜上眉梢。

吃晚饭的时候鲁妹说:“哥,听说你心灵手巧我偏不服,我给你出个题,比比看?”鲁班听了哈哈大笑说:“好。

”鲁妹说:“世上的桥梁全是一字形的,我让你造一个东西南北都能走的桥,行吗?”鲁班说:“好试一试。

”鲁妹又说:“晚上就开工,鸡叫就收工,看谁先完工。

”结果最后打了个平手。

啊,晋祠真是又美又神奇呀!山西古建筑学习心得(篇2)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

任何建筑,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还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立体的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古代帝王与宫殿的恢宏精致凸显了皇权的威严与伦理的咄咄逼人;陵墓与坛庙的庄严肃穆昭示着古人对“慎终追远”的重视;叠山理水的山庄、园林,把山、水、石、树融汇一体,又是中国文化追求适意自然与诗意自然的表;中国古代建筑不张扬的个性,而以建筑群体的和谐为至境,也是中国文化追求有序、和谐的绝佳体现。

山西博物馆心得(精选5篇)

山西博物馆心得(精选5篇)

山西博物馆心得(精选5篇)山西博物馆心得(精选5篇)山西博物馆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山西博物馆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山西博物馆心得篇1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一座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博物馆成立于1933年,前身是山西科学教育馆,1956年正式定名为山西博物馆。

馆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馆区建筑以“冰玉清华”为主题,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在参观山西博物院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的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各种珍贵文物的展览,如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既有来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也有汉唐时期的金银器,还有明清时期的瓷器等。

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和历史价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一些展品。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造型壶。

这件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唐代的三彩瓷器,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和历史价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这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其次,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关注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最后,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总之,参观山西博物院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各种珍贵的文物,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收获。

我相信,这次参观的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山西博物馆心得篇2标题:山西博物馆之旅:艺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正文:在2023年的夏天,我有幸参观了山西博物馆,这个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山西博物馆及平遥古城观后感

山西博物馆及平遥古城观后感

山西博物馆及平遥古城观后感最近去了山西博物馆和平遥古城,那可真是一场超棒的体验,感觉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怀抱里。

先说说山西博物馆吧。

一走进那大门,就感觉自己变得特渺小,在历史的长河面前,咱就像个小虾米。

馆里的那些文物啊,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从古老的陶器开始,那些瓶瓶罐罐虽然看起来有点粗糙,可你仔细一瞧,就会发现上面的花纹都特别有讲究,每一笔每一划好像都在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故事。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人没有现在这么高科技的工具,就靠着一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是怎么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的呢?还有那些青铜器,哇塞,简直酷毙了。

有的青铜器特别大,上面的纹饰特别复杂,感觉就像是外星来的神秘物品一样。

我就站在那儿,脑袋里一直在幻想,这青铜器在古代的时候是做什么用的呢?是祭祀的神器,还是王公贵族显摆的宝贝呢?而且那些青铜器上的绿锈,感觉就像是它们的勋章一样,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馆里的佛像了。

那些佛像一个个面容安详,眼神里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宁静。

站在佛像面前,我这个平时毛毛躁躁的人都不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我在想,当时的工匠们在雕刻这些佛像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也充满了敬畏呢?他们一定是把自己对佛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到了这些佛像里。

从博物馆出来,就直奔平遥古城了。

一进城,就好像回到了古代的集市一样。

那青石板路,走在上面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感觉特别踏实。

两边的古建筑密密麻麻的,每一家店铺都古色古香的。

我还看到有一些老手艺人在街边做手工,有剪纸的,那剪刀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在红纸上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剪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来;还有做推光漆器的,那漆器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上面的图案精美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眼睛。

平遥古城的城墙也特别壮观。

我沿着城墙走了一圈,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古代士兵在城墙上巡逻的样子。

这城墙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城几百年。

从城墙上望下去,城里的景色尽收眼底,那一片片四合院就像一个个小盒子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观后感300字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满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整体建筑仿古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建筑之中。

进入博物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古建筑的壁画,画面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那些古代建筑的雄伟与壮丽。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大量的古代建筑模型和资料,展示了山西省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建筑风貌。

这些古建筑包括木结构建筑、青砖瓦房、古城墙等,每一件展品都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这些古建筑的模型,我对山西省内的古建筑风格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力量。

除了模型展览,博物馆还陈列了大量与古建筑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建筑的建造工具、装饰品、绘画作品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建造过程和风格特点,让人对古代建筑的细节和精美程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山西省内一些知名的古建筑,如悬空寺、古代民居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在建造技艺和装饰艺术上也有很高的品味和造诣。

通过观看这些古建筑的图片和介绍,我对山西省的古建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山西省古建筑文化的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

这些古建筑都是古代建筑师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展现出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魅力和精湛工艺。

通过参观这座博物馆,我对古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造化之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总的来说,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山西古建筑文化的宝库,通过参观这座博物馆,我对山西古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参观这座博物馆,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和精湛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读书笔记
《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王其钧编写的,对山西的古建筑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图画、精美的照片,全方位地介绍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的古代建筑。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史专家。

他把自己的学识用平易生动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并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将读者的思绪自然地带进活灵活现的历史场景。

山西是我国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

尤其从保存的古代建筑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更可以说是一个文物大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唐代木构建筑保留下来的极少的实例都在山西。

我国五代木构建筑有一座保留至今,也位于山西。

而保留至今的宋、辽、金时期的古代建筑,约有一半左右位于山西省。

元代的典型的几处古代建筑,还是位于山西。

因此我们可以说,看地下文物到陕西,而看地上文物到山西。

下面让我来从书中列举几个山西著名古建筑。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高67.31米。

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5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祁县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和温庭筠的故乡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山西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龙壁座南向北,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

它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龙壁早250年,体积是北海九龙壁的三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也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

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
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