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

合集下载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

(二)血涂片
⒋描述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情况。 ⒌估计血小板数量并描述其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 ⒍注意有无寄生虫。
正常骨髓象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
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
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 活跃 2-4:1 粒红比值 约占40%~60%,一般原粒细胞小于2%,早幼粒细胞小于5%,二者之 粒细胞系统
(一)骨髓涂片
⑸ 写出全片所见巨核细胞数 ⑹ 有无寄生虫及特殊细胞。
⑺ 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学。
(二)血涂片
⒈低倍镜观察涂血染色是否满意。 ⒉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100个白细胞,分别报告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率, 描述其形态染色情况及注意有无幼稚细胞出现。 ⒊如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细胞则按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多少个 来报告,并注明其属于何阶段。
消化道肿瘤,此时中性中幼粒细胞也呈不同程度升高。
临床意义
4 啫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过敏性疾患,寄生虫感染,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等。 5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嗜碱性粒细
胞型白血病。深部X线照射反应后,肥大细胞增多症等。
临床意义
6 粒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严重感染所致的粒细
正常骨髓报告单
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
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 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 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 量;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 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 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临床意义
粒、红细胞系统均增高:见于红白血病(M6),原始粒细胞及早

骨髓腔的名词解释

骨髓腔的名词解释

骨髓腔的名词解释骨髓腔,又称骨髓腔室,是人体骨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骨髓造血组织填充的中空腔,分布于骨骼的各个部位,包括骨干、骨骺和骨端。

骨髓腔的形状和大小因骨骼的类型和发育阶段而异。

骨髓腔是人体造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起着支持和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

骨髓腔内充满了骨髓造血组织,这些组织包括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成熟血细胞。

由于骨髓腔的广泛分布,它能够提供足够的场所和支持造血过程中所需的各个阶段。

骨髓腔的形态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骨髓细胞所占据的红髓区,另一是富含脂肪细胞的黄髓区。

红髓区通常存在于干骺端和长骨的骨髓腔中,黄髓区则往往位于长骨的骨干区域。

红髓区的主要功能是造血,而黄髓区则主要负责蓄积体内所需的能量。

从解剖学上来看,骨髓腔可以被分为两个类型,即骨骼内骨髓腔和骨骼外骨髓腔。

骨骼内骨髓腔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存在于大多数的骨骼中,如胸骨、股骨、肩骨等。

而骨骼外骨髓腔则出现在少数骨骼中,如椎骨、骶骨等。

骨骼内骨髓腔通常比较宽广而扩张,而骨骼外骨髓腔则较为狭小。

虽然大部分人只熟知骨髓腔与造血的密切关联,但这是它所担当的功能之一。

骨髓腔还承担着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骨髓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胎造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血液和免疫细胞的早期来源。

其次,骨髓腔还可以提供骨骼的力学支持,维持骨骼的结构稳定性。

骨髓腔还起着维持骨骼生长和修复的作用。

此外,骨髓腔还是钙、磷等矿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骨髓腔的异常变化和疾病与许多临床病症密切相关。

骨髓腔的扩大可能表示造血组织增加,如血液病、白血病等;反之,骨髓腔的萎缩可能表示造血功能衰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此外,骨髓腔的异常形态和大小也可以与骨骼发育异常相关,如骨干短小症、骨骼畸形等。

综上所述,骨髓腔作为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之一,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造血的场所和储备能量的区域,还参与了胚胎发育、骨骼支持和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

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

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

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它负责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维持人体内的血液健康。

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是对骨髓内各种细胞和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的结果,通过这份报告单,可以了解一个人骨髓内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其身体健康状况。

在骨髓报告单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免疫学、骨髓细胞遗传学和骨髓细胞生化学。

首先,骨髓细胞形态学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以判断骨髓内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

其次,骨髓细胞免疫学是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再次,骨髓细胞遗传学是通过核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对骨髓细胞的遗传异常进行评估,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最后,骨髓细胞生化学是通过化学分析,对骨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成分进行检测,以评估骨髓内的代谢状态和功能活性。

在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中,通常会显示出骨髓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表型和遗传特征,以及各种生化成分的含量和活性。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骨髓内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或遗传异常,以及骨髓内的代谢状态和功能活性如何。

对于正常人来说,骨髓报告单应该显示出骨髓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细胞表型和遗传特征无异常,各种生化成分的含量和活性正常。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是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研究得出的,反映了正常人骨髓内的健康状态和功能活性。

总的来说,正常人的骨髓报告单应该是一份反映骨髓内健康状态和功能活性的综合性检测结果,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免疫、遗传和生化学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人的骨髓内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其身体健康状况。

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估指标。

因此,骨髓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骨髓的功效与作用

骨髓的功效与作用

骨髓的功效与作用骨髓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它位于长骨的中空部分,主要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造血组织,负责产生血细胞,而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不参与造血过程。

骨髓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的功效与作用。

1. 造血功能:红骨髓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组织,负责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氧气的供应与二氧化碳的排出;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并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血小板则参与了止血的过程。

因此,骨髓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干细胞的来源:骨髓中富含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祖细胞等。

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类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骨骼、肌肉、脂肪等多种类型细胞,而祖细胞则是一类很早期的未分化的细胞。

这些干细胞的存在,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例如,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治疗一些造血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也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等领域,用于修复骨骼和肌肉等组织的损伤。

3. 免疫调节功能:骨髓中存在一系列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和分子,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B细胞等。

这些细胞协同工作,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发挥着抵抗感染和肿瘤的作用;树突细胞则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够引导和调节免疫应答;而T细胞和B细胞则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这些免疫调节机制,骨髓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脂肪代谢功能: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它具有储存和释放脂肪的功能。

当人体需要能量时,黄骨髓会释放脂肪,供给机体所需。

相比于其他脂肪组织,黄骨髓中的脂肪具有较好的代谢活性,对于人体的能量平衡和脂肪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骨髓作为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效与作用。

骨髓稀释的名词解释

骨髓稀释的名词解释

骨髓稀释的名词解释骨髓稀释是一种医学术语,用来描述骨髓内血细胞的数量减少和稀释的情况。

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骨骼内部,起到产生和成熟血细胞的重要作用。

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骨髓内的血细胞数量会减少,导致骨髓稀释。

1. 骨髓稀释的原因骨髓稀释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化疗和放疗治疗。

这些治疗通常用于癌症患者,其目的是杀死异常的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骨髓细胞造成损伤。

除了化疗和放疗,其他原因还包括感染、药物反应、先天性骨髓缺陷,以及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等。

2. 骨髓稀释的症状骨髓稀释的症状因人而异,取决于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和类型。

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贫血、容易出现瘀伤和出血、容易感染、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骨痛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并且会逐渐加重。

3. 骨髓稀释的诊断方法骨髓稀释可以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诊。

首先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骨髓象的评估。

这些检查可以确定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和类型。

如果病情较严重或者有其他疑点,医生可能会进行骨髓穿刺活检。

这项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骨髓细胞的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4. 骨髓稀释的治疗方法对于引起骨髓稀释的根本原因,如化疗和放疗,治疗首先要停止或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来提高血细胞数量。

这些方法包括输血、骨髓移植、使用生长因子和药物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由医生针对个体情况制定。

5. 骨髓稀释的预后与预防骨髓稀释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对于一些可逆性的原因,如药物反应,减少药物剂量或停用该药物可以使骨髓稀释逐渐恢复。

然而,对于一些不可逆性的原因,如先天性骨髓缺陷,治愈可能较为困难。

因此,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减少化疗剂量和放疗的损伤,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

结语:骨髓稀释是一种涉及血液系统的常见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化疗、放疗和感染等。

其症状多样,包括疲劳、贫血、易瘀伤和出血等。

骨髓营养成分

骨髓营养成分

骨髓营养成分
骨髓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它具有重要的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成分可以帮助维持人体健康,并促进骨髓健康。

首先,骨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构建肌肉和其他组织的基本元素。

在骨髓中,蛋白质有助于促进细胞增长和修复。

其次,骨髓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这些矿物质包括钙、镁和磷等。

这些矿物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

此外,骨髓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D等。

这些维生素有助于维持人体内的代谢和免疫系统。

总之,骨髓含有多种重要营养成分,它们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当注意摄入足够的骨髓食品,如牛骨头汤、猪骨头汤等。

- 1 -。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骨髓是人体内部众多重要组织之一,将它的功能研究了一番是很有必要的。

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成造血细胞。

骨髓是造血细胞的发源地,其内的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维持人体造血的正常功能。

2. 抗感染和抗炎功能。

骨髓是一个基本免疫功能的来源,其内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内部细菌、病毒等的侵染,还能对抗一些过敏反应与炎症反应。

3. 能量储备和代谢功能。

骨髓担负着体内能量的消耗,它通过脂肪代谢和神经营养物质的消耗来支持维持体内的稳定性,也起到体内营养的储备和代谢的作用。

4. 激素的代谢功能。

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激素,例如:白细胞介素、癌块素和抗炎性因子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调节体内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5. 首要体液的分泌。

骨髓中的干细胞可以分泌系统性的体液,包括血液流动、心脏的节律、脑的功能等,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增加人体的健康水平。

总之,骨髓对人体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是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后盾。

只有把它的功能作用研究透彻,才能及时将危险有效阻止在外,维护人们的健康。

养骨髓的最好方法

养骨髓的最好方法

养骨髓的最好方法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而如何有效地养护骨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将
介绍一些养骨髓的最好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髓健康。

首先,合理膳食是养护骨髓的重要手段。

骨髓的健康与人体摄
入的营养密切相关,因此,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特别是钙、铁等对骨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

此外,多
摄入一些富含核酸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类等,也有助于促进
骨髓的健康。

其次,适量运动也是养护骨髓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刺
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骨髓内血细胞的数量,提高骨髓的代谢能力。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骨
髓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骨髓的健康状态。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护骨髓的关键。

充足的睡眠
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修复和更新骨髓细胞,保持
骨髓的正常功能。

同时,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烟酒会对骨髓
造成损害,影响骨髓的健康。

最后,心理健康同样对骨髓的健康至关重要。

长期的焦虑、压力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养护骨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养护骨髓的最好方法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髓健康。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拥有健康的骨髓和健康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象]
(1) (2) (3) (4) 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一系或两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30% 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急淋:蓝细胞多见 急粒、急单 见 Auer小体 急性红白血病见巨幼红细胞
(一)分型
1、 临床分型: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特殊类型白血病
2、
MICM分型法
M—Morphology 形态学 I—Immunology 免疫学 C—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以细胞染色体为基础) M—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一、 贫血 贫血 按骨髓分类报告可分为: 增生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1、 增生性贫血: 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血象] (1) Hb, RBC↓
(2) RBC形态有改变; (3)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多。 [骨髓象] (1) 增生明显活跃; (2) 粒红比例减低; (3) 红系明显增生>30%,以中晚幼红细胞 为主,巨幼红可见巨大幼稚红细胞;
骨 髓 细 胞 形 态 学 检 查
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内教研室 徐庆
一、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的临床应用
(一)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 明确诊断: 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 胞性贫血、ITP、恶性组织细胞病、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尼曼-匹克病、 原发性转移癌、黑热病或疟疾等。
辅助诊断: 增生性贫血、粒细胞 缺乏症、 类白血病 反应等。 2、分析治疗效果及预后。 动态观察治疗后骨髓变化,如CR、 NR等。
3、鉴别诊断 有血液学变化,非造血系统疾病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经骨髓穿刺涂片染色,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 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电镜-透射、扫描 位相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分类:五类
(四)、多发性骨髓瘤(MM)
[特点]: (1)红细胞冥钱状排列,ESR明显增快;
(2)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可见骨髓 瘤细胞,可>90%。
(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IP)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点: 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 缩短,破坏过多。 [特点]: (1)血小板计数↓ (2)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 有成熟障碍及形态异常。
[骨髓象]
(1)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 例↑↑ (2)某一系细胞极度增生,但以中幼以 下为主。 (3)红系受抑制; (4)巨核正常或 ↑↑,晚期↓ 慢粒会在晚期发生急变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主要表现:
难治性贫血 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增多 成熟和幼稚细胞形态异常 又有人称之为白血病前期、难治性贫血等。
三、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 应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以观察单个细胞 内在的生化特性,了解它们的代谢活动, 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鉴别各种类型血 液细胞。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
[原理]
H2O2 细胞内 POX [O]↑ 联苯胺 [O] 联苯胺蓝 + 亚硝基氰化钠 暗蓝色颗粒 定位于胞浆内 [结果] 粒系: 强阳性 单核系:弱阳性 淋巴系:阴性 [临床意义]鉴别急粒和急淋时最有价值
(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禁忌症 禁忌症:
(1)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甲等; (2)晚期妊娠妇女应慎重。
二、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 正常形态学特征
(一)、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微环境 骨髓系
全能干细胞
造血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
骨髓系干细胞: 分化成:红系祖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 粒系…… -- 单核 系…… 嗜酸粒祖细胞细胞…… 嗜碱粒系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谢 谢
二、血涂片检查:
1. 低倍镜检查: (1)涂片、染色情况; (2)有无大的异常细胞; (3)寄生虫;
2. 油镜检查:
(1)分类计数100个WBC (注意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 (2)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 (如有幼稚红细胞应在计数100个 WBC中记幼稚红细胞的数目 及其阶段); (3)粗略估计血小板数目;或形态 (4)有无寄生虫。
2、反应强度分为五级: + ++ +++ ++++ 淡红 淡灰 灰黑 浅棕黑 深棕黑色 3、百分率: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算其阳 性率。 4、积分法:计数100个成熟粒细胞,按反应强 度作出分级,将其百分率乘以级数 ,然后相加。
[参考值] 正常:百分率10-40%, 积分40-80分 [临床意义] 1、 区别CML 、 类白血病反应 ↓ 积分为0 ↑ 积分>200分 2、 AA时↑ PNH↓ 3、 化脓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时↓
二、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 点为: (1) 白血病细胞呈现异常增大伴分化成熟障碍; (2) 骨髓及外周血中出现血细胞质或量的异常; (3) 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 淋巴结肿大等。
确诊依据:血液学改变
[血象] (1) Hb、RBC 或 (2) WBC 计数不定 分类见原、幼细胞 30-90% 或更高 >95% (3) 血小板 <60×109/L ; 晚期极度减少
[分子生物学]
融合基因形成 M3 17q 维甲酸α受体(RAAR) 易位 15q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 形成PML-RAAR 和 RAAR-PML 融合基因 M3的特异分子标志物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 淋巴细胞白血病 特点:
[血象]
(1)Hb,RBC↓↓ (2)NBC↑↑。 慢粒>50×109 /L; 慢淋(15- 100)×109 /L 分类中以中幼以下为主。 (3)血小板↑↑或正常。
(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钙钴法)
[原理]
β-甘油磷酸钠 NAP 甘油+磷酸钠 NaHPO4 + Ca(NO3)2+(NH4) SCO↓ (棕黑色沉着于胞浆中)
[结果]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
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 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1、胞浆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沉淀者为阳性。
抗粒系单克隆抗体
CD34 、CD33 、CD13 、CD11 、CD15 其中CD33和CD13在髓系全过程均存在 根据免疫学亦可区别M1、M2 ; CD33阳性患者疗效好,缓解率高 。
[细胞遗传学]
80-85%的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ph’小体: CML t(8;21): M2 t(15;17)(q22;q12): M3
(三) 苏丹黑B染色
[原理]
苏丹黑B(脂溶性染料) 细胞质内含脂结构
棕黑色或深黑色
[结果] 粒细胞系统:阳性 (黑色粗大) 单核细胞系统:阳性 (黑色细小) 其他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同 POX 较其敏感,无污染
(四)酸性磷酸酶(ACP)
(五)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AS-D NCE)(特异性酯酶) (六)α-醋酸萘酚酯酶(NSE) (非特异性酯酶) (七)糖原染色(PAS) (八)铁染色
淋巴系干细胞: 分化成: T淋巴系祖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B原淋-B幼淋-B淋巴细胞
原免疫细胞-原浆细胞……
(二)、发育过程:
原始 幼稚 成熟
(三)、细胞形态变化及一般规律:
1、胞体 : (1)、大小:大→小 巨核细胞小→大; 早幼粒〉原粒; (2)、形态:圆→椭圆; 圆→不规则
2、胞核
一、骨髓涂片检查 低倍镜检查 油镜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 检查结果的分析
结果报告
1、低倍镜检查:
(1)、观察骨髓涂片。 取材:骨髓小粒、脂肪小滴。 制片:厚薄,头、体、尾分布。 染色:细胞着色情况。 (2)、确定骨髓增生程度: (3)、观察计数巨核细胞: A、数量、形态。 B、发育成熟程度。 (4)、观察有无特殊细胞:成堆出现或 体积较大细胞
2、油镜检查:
(1)、有核细胞分类: 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计算 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百分率。 (2)、计数粒红比例(M∶E) (3)、观察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4)、观察有无其他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3、正常骨髓象:
1) 增生活跃 2) 粒红比值正常(M∶E 2~4:1) 3) 粒系增生良好: a.占有核细胞的40~60%; b.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 c.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4) 红系增生良好: a.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 b. 各阶段比例适当; c.形态无明显异常或红细胞形态大致正 常。 5) 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系统百分率、 形态无异常(主要是成熟细胞) 6)浆细胞系统百分率、形态无异常
(主要是成熟细胞)
7) 巨核细胞 a.数量/全片:7-35个; b.各阶段情况正常; c.血小板形态正常。 8)其他细胞: 网状细胞及组织嗜碱细胞等未见异常。 9)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1)、大小:大→小 巨核细胞小→大; 红细胞大→无
(2)、核形:圆
分叶、不规则
(3)、染色质: 细→粗疏松→密集 (4)、核仁:清晰→模糊→消失
(5)、核膜:不明显→明显
3、胞浆量 (1)、量: 少→多 (2)、颜色: 深→浅 (3)、颗粒: 无→有 (4)、空泡: 4、胞核浆之比:
大→小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 内容与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L1;L2;L3 )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1~M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0) 1991年命名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 CD19、HLA-DR- 全部B细胞 CD7 - 全部T细胞 CD33、CD13 -85%的AML
Hale Waihona Puke 、增生不良性贫血(再障)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两种 (1)急性再障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象] A 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B 粒红两系均↓ C 巨粒细胞明显减少 D 非造血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