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200例骨髓侵犯分析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 词】 恶性 淋巴瘤 ; 关键 x线摄影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振成像 磁共
中图分类号 :7 8 1R 4 .; 844 R 3 .; 452 R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0 120 )6 6 9 0 10 —9 1 (08 0 —04 — 3
查有 重要作用 , 其象牙椎 、 体多骨多灶性破坏 、 椎 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 重要诊断价值 。C T对本病 的骨质 破坏 、 硬化 反应 、 骨膜 反应 、 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 x线 。MR 相对 特征影 像学 特点 为骨 膜反 应轻 、 软 ] 硼 稍 高信 号 、 软组 织肿 块较
p too y w r t s e t eaI y e 2 a t w r x mie yX rya dC a lg ee r r p ci r l zd. 9 c s h eo v a  ̄ e e a n d b -a n T,1 a e e loc e k d b e 7 c s8w r a h c e yMRI Re u t : r ya d e s . s l X-a n s C n i g :e in e t lt n 6 c s if t f e i 2 P s 8 ceo c i ae d mie n 8 c s s 4 c s s s o e u e T f d n s ls s w r o e yi i a t n dr i n 1 t ,slr t n3 c ss a x i a e .1 a e h w h g i o eso c  ̄, av Me i n d d sf t s e Ia sg o i g ao n t n n e o d te rn e o so .C n rs—n a c me t T s a n n h w d te lso s w r o s u s r w n ru d w h h e a d b y n a g f eim t i n i o h l o t te h n e n n i s o e e in e e a C c g h
37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7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宋锦添;陈宁斌;皱思平;王杰松;陈秀容;李梅芳;杨瑜;施纯玫;陈强;吴晖;何鸿鸣;陈英;陈道光;林剑阳【摘要】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因素,旨在提高对M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M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因素.结果 37例MCL占同期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00%(37/617),中位年龄61(41~78)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4.28GA6FA1.发病首发部位: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5.68%),结外受累见于骨髓(45.94%)、脾脏(21.62%)、胃肠道(5.41%)等.初次就诊时处于Ⅱ期6例(16.22%)、Ⅲ期8例(21.62%)、Ⅳ期23例(62.16%),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9.50、41.60、17.7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IPI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为16例(43.24%)、10例(27.03%)、11例(29.73%),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5.43、42.4、21.3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骨髓受累17例(45.95%),未受累20例(54.05%),未受累组预后较受累组好(总生存时间65.32个月vs 22.12个月,P=0.010).全组中,母细胞型14例(37.84%),经典型23例(62.16%),经典型组预后较母细胞型组好(总生存时间38个月vs 18个月,P=0.028).核分裂相<20/10 HPF 24例(64.86%),≥20/10 HPF 13例,核分裂相<20/10 HPF组预后较≥20/10 HPF组好(总生存时间50.34个月vs 21.12个月,P=0.040).结节型生长组23例(62.16%),弥漫型生长组14例(37.84%),2种生长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总生存时间28.33个月vs 40.46个月,P=0.850).全组病例共有36例行CD5检测,阳性35例(97.22%),阴性1例(2.78%);30例行CD10检测,阳性1例(3.33%),阴性29例(96.67%);22例行CD23检测,阳性5例(22.73%),阴性17例(77.37%);37例均行CyclinD1检测,阳性35例(94.59%),阴性2例(5.41%);20例行Ki-67检测,Ki-67≥50%组12例(60.00%),Ki-67<50%组8例(40.00%),Ki-67<50%组预后较Ki-67≥50.00%组好(总生存时间11.15个月vs 31.62个月,P=0.001).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等因素对生存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随访89(5~89)个月,随访率100.00%,生存超过2 a的共12例(32.43%),超过3 a的7例(18.92%).结论 MCL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常见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处于Ⅲ~Ⅳ期;CD5(+)、CyclinD(+)、CD10(-)、CD23(-)是常见的免疫学特征;分期晚、MIPI评分为高危、骨髓受累、母细胞变型、核分裂相≥20/10 HPF、Ki-67≥50%是预后不良因素;2 a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其他B细胞淋巴瘤相对差.【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8页(P334-341)【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经典型;母细胞变型;预后【作者】宋锦添;陈宁斌;皱思平;王杰松;陈秀容;李梅芳;杨瑜;施纯玫;陈强;吴晖;何鸿鸣;陈英;陈道光;林剑阳【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 135 -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TX-I、DKK1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10):117-121.[12]龙亨国,熊小春,周成洪,等.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效果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21,35(9):671-672.[13]王丽萍.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7):1669-1671.[14]朱伟,董博,袁普卫,等.抗疏强骨合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82-83.[15] ZHOU W,LIU Y,GUO X,et al.Effects of Zoledronic Acid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round prostheses and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female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Osteoporos Int,2019,30(8):1581-1589.[16] KINOSHITA M,ISHIJIMA M,KANEKO H,et al.Theincreas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by bisphosphonate with active vitamin D analog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rum calcium level within the reference interval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ModRheumatol,2019,29(1):157-164.[17]侯江业,刘鹏,陈强,等.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观察[J].贵州医药,2021,46(11):1761-1762.[18]周成福,柴瑛,王守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Vaspin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4):66-67,70.[19] MOK J,BROWN C,MOORE A E B,et al.Skeletal responseto treatment with teriparatide (TPD) after bisphosph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a high prevalence of secondary risk factors in real-life setting of a metabolic bone clinic;effect of age and vitamin D status[J].Endocr Res,2018,43(3):195-202.[20]徐少辉,刘红,张临平.血清二肽基肽酶-4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2):2561-2564.[21]葛洪燕,杨乃龙.中医补肾活血祛瘀法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代谢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5):539-541.(收稿日期:2022-05-17) (本文编辑:张明澜)*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GZ2018ZSF365)①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通信作者:蓝清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效果观察*蓝清华① 曾庆芳① 詹涛① 钟建明① 邱流进①【摘要】 目的:探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效果。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J OURNAL OF C LINICAL O NCOLOGY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Bruce D. Cheson, Beate Pfistner, Malik E. Juweid, Randy D. Gascoyne, Lena Specht, Sandra J. Horning, Bertrand Coiffier, Richard I. Fisher, Anton Hagenbeek, Emanuele Zucca, Steven T. Rosen, Sigrid Stroobants, T. Andrew Lister, Richard T. Hoppe, Martin Dreyling, Kensei Tobinai, Julie M. Vose, Joseph M. Connors, Massimo Federico, and Volker Diehl摘 要目的有必要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以用于各个临床试验的解释和对照,以及管理机构对治疗新药的审批。
方法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一直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以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免疫组化(IHC )与流式细胞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重新评估该标准。
因此,开展国际性协调议案以进行建议的更新。
结果新指南将PET 、IHC 和流式细胞学技术纳入非霍奇金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估。
同时规范了终点的定义。
结论希望这些指南得到各研究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广泛采纳,并有助于管理机构对新药和更有效治疗方法的审批,由此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规范的疗效标准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统一的终点,这使得各研究间具有可比性,有助于明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机构对新药的审批。
恶生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近 2年 收治 的 5例非 典 型 恶性 淋 巴瘤 报 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近红髓 ,易 发 生 白血 病 ,腹 部 非 霍 奇 金 病 为 B 细 一 本 组 ( 性 3例 ,女性 2例 。 年 龄 男
胞 型 ,较 少 转 为 白血病 ,这 与本 文报 道 相一 致 。 目前 恶 性 淋 巴瘤 的病 因尚不 清楚 ,推测 其 发 病 与 遗 传 、感 染 、环 境及 免 疫等 因素有 关 。 临床 上具 有 典 型症 状 者 诊断 不难 ,对 于部 分症 状 不典 型 ,尤
腺 肿 大 1例 。误 诊 为 慢 性 胃 炎 1例 , 甲状 腺 炎 1
其 以结外 浸 润 为首 发症 状 者 ,早 期易 误诊 ,本 组早 期 均误 诊 ,原 因 ①临 床 医 师 对 本 病 认 识 不 足 ,缺 乏 对 本病 的 警惕 性 ;②本 病 临床 表 现复 杂 多 样 ,缺 乏 特 异性 症 状和 体 征 ,常 因某 些 局部 表现 突 出 而误 认 为 其他 系 统疾 病 ;③有 深 部 淋 巴结 或 单 一 内脏 占 位 ,非 经 手 术病 理难 以确 诊 ;④组 织 学 改 变 有 时 不 典 型 ,需 多 次病 检才 能最 后 诊 断 。 有 关 恶性 淋 巴瘤 分 型部 分学 者认 为 在 临床 病 理分 型 的 基础 上 结 合 免 疫 及 细 胞 遗 传 等 进 行 分 型 , 有 助 于判 断 恶性 淋 巴瘤 的起 源 及所 处 的不 同分 化 阶 段 ,为 临 床 治疗 和判 断 预后 提供 可靠 的依 据 。 治 疗方 面 现 主 张 早 期 放 疗 和 化 疗 , 晚 期 化 疗 , ‘ 残 留肿 物 加 放疗 ,孤 立肿 块 可手 术 切除 并 化疗 或 放
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1例并文献复习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2001年WHO 分类将T 细胞起源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命名为前体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
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称为T-ALL,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结外组织称为T-LBL [1]。
现将我科1例纵隔内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病历资料患者,男,18岁,间断咳嗽、咳痰、气短伴平卧受限,胸部CT 示纵膈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行“纵隔肿物取检术”,病理诊断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查体可见口唇轻度发绀,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区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cm×1.5cm,触痛阴性,活动欠佳。
左侧巩膜片状出血。
右肺呼吸音低,双肺呼吸音粗。
脾大,左侧肋缘下1cm。
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纵隔)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Ⅳ期,B 组KPS 评分80分,IPI 3分”。
病理特点:纵隔肿物病检HE 染色10x20(纵隔肿物取检组织)为增生的淋巴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符合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15(-)、CD30(-)、TdT(+)、CD10(+)、Ki-67(阳性率约70%)、CD3(+/-)、CD5(+/-)、CD20(-)、CK19(-)、CD21(-),见图1。
初诊时骨髓涂片瑞-姬染色10x100幼淋14.0%,流式可见约17.8%的原始/幼稚T 淋巴细胞,伴免疫表型异常,为CD34(+)部分,HLADR(-),CD33(+),CD117(-),CD20(-),CD7(+),CD2(-),胞内TDT(-),胞内CD3(+)部分,CD4(-),CD8(-)。
骨髓染色体核型正常,见图2。
治疗经过:2017年3月28日行VDLP 方案化疗1周期,第14天复查骨髓幼淋6.5%,患者咳嗽、气短症状好转,平卧不受限。
复查胸部CT 如图3、4所示。
化疗后复查骨髓幼淋2.5%。
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准

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准一、概述。
骨髓穿刺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免疫分型则有助于明确淋巴瘤的细胞起源、分化阶段以及特定的免疫表型特征,从而为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常用标记物及其意义。
(一)B细胞相关标记物。
1. CD19.- 几乎所有正常和恶性B细胞均表达CD19。
它是B细胞系特异性抗原,在B细胞发育的早期就开始表达,从祖B细胞到成熟B细胞阶段持续存在。
在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中,CD19阳性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是否来源于B细胞系。
2. CD20.- CD20是一种跨膜磷蛋白,表达于除浆细胞(终末分化的B细胞)外的几乎所有B细胞发育阶段。
在淋巴瘤免疫分型中,许多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常表达CD20。
这一标记物不仅可用于诊断,还可作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靶点。
3. CD22.- CD22主要表达于成熟B细胞表面,在B细胞活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它在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与CD19和CD20等标记物共同用于确定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
(二)T细胞相关标记物。
1. CD3.- CD3是T细胞表面的重要标记物,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
它由多个亚基组成,在T细胞受体(TCR)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
在骨髓穿刺免疫分型中,CD3阳性表明细胞可能为T细胞来源,有助于区分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类型的淋巴瘤。
2. CD4.- CD4主要表达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表面,与MHC - II类分子结合,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T细胞淋巴瘤中,如外周T细胞淋巴瘤,部分肿瘤细胞可表达CD4,通过检测CD4表达情况有助于对T细胞淋巴瘤进行进一步的分型和分析。
3. CD8.- CD8表达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与MHC - I类分子结合,识别并杀伤靶细胞。
在某些T细胞淋巴瘤中,CD8的表达情况可以为肿瘤的诊断和分型提供线索。
(三)其他标记物。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分析

等) 化疗能取得一定效果 , 但总有效 率较低 , 而且 很难 达到完全缓解 ( R) C 。另外 , 采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获得较满 意的疗效 , 因患者身 体状况及 价格 昂贵 但 等因素 , 大多数患者无法采 纳。为进一步探讨有效 、 可 行的治 疗方 法 , 可能 延长 患者 无病 生存 期 , 院 自 尽 我 20 年 5 05 月至 20 年 5月用 A , 09 s 联合化疗 治疗难治 O 性恶性淋巴瘤 , 了较满意的疗效 , 取得 现报告如下。
・
14 ・ 38
鸯 医学 21 年5 00 月第3 卷第1 期 G agog ec unl a21, o 3, 0 1 1 0 undn M d aJ ra y 0 V1 1 N. 0 ilo M 0 .
三氧 化二 砷联 合 化疗 治疗 难 治性 恶 性 淋 巴瘤 疗 效分 析
难治性恶性淋 巴瘤定义…为化疗 2个周期 以上无 效, 或缓解后很快复 发者。对该类 型患者选择 传统 的
挽救性化疗 方案 ( B D、 H P E H P P P—C P A A V D A 、 S A 、E 、F
N L1 , H 例 结节性淋 巴细胞 为主型 H 例 , D1 结节硬化
张敬 东 , 谢鹏 鸿 ,黄继薇 , 明星 ,孟 美丽 钟
江 西 省赣 州 市 人 民 医院血 液目的 探 讨三氧化二砷 ( s ,联 合化 疗治疗难治性恶性淋 巴瘤 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A: ) O
将2 例 5
难治性恶性淋 巴瘤 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归组治疗 , 组 9例 : sO 1 ga 静脉滴注 , 用2 。 息 7 1 I A 0m / , 连 0d 休 0d 为一周期 , 每周期联合 A V D A 、F B D、 H P P A等 方案之一化疗 ; Ⅱ组 1 6例 : 选用 A V 、 H P P A等 方案之 一化疗。 B D D A 、F 结果 2个周期 以上进行 评价 , 组 有效率( R+P 7 .% , I C R) 7 8 Ⅱ组有 效率 5 . % , 0 0 两组不 良反应主要有 恶心、 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998
恶性淋巴瘤200例骨髓侵犯分析
张学进 熊树民丰寿耘洗志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再填金医院上海200025
, /\/
摘要 目的:了解恶性}II巴瘸骨髓侵犯发生率及其与寐分期、病理类型、年特丑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恶性
淋巴宿200倒的骨髓象于治疗前、中 后怍分类比较.结果和结论 骨髓侵犯发生牢23 ,年龄以30岁以下的为
多(65 )。骨髓侵犯以弥提型小淋巴细胞、弥提型裂细嘲和淋巴母细瞳多见5&6 ),以I、Ⅳ期患者多见,预后
鞍差.
关键词 恶性琳巴瘤謇奇金病非垂奇叠琳巴窟骨麓侵犯
恶性淋巴瘸晓期易侵犯骨髓,其发生率l5~ 63 ]探讨骨髓侵犯对指导淋巴瘸的正确分期、 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丰文观察2OO例恶性淋 巴瘸骨髓象。对其骨髓侵犯作初步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恶性淋巴瘸200例系本院1985年10月~ 1996年6月收治者。全部病例均经本院病理确诊。 男150倒,女5O例。年龄6~78岁(中位年龄33 岁) 霍奇金病(HD)34例(接Rye分类法),非霍奇 金淋巴瘤(NHL)166倒(按我国NHL修正分类法) 接Ann Arbor 1971年淋巴瘤国际分期进行临床分 期. 2方法 2.J挂查方法本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中、后行 骨髓穿刺,抽吸棘片,瑞氏染色,细胞学分类计鼓检 查。 2.2诊断骨髓侵犯诊断按勇氏标准 】。骨髓涂片 "蠢 13 细胞分类中淋巴癌细胞≥5%者诊断为NHL骨髓
侵犯(BMI);淋巴癌细胞≥2O%者诊断为NHL合并
淋巴瘸细胞白血病(LMCL)。查到李一司氏(Reed—
Sternberg) ̄绷胞者。诊断为HD骨髓侵犯.
3结果
3-1骨髓侵犯发生率本组200例中。确诊骨髓侵
犯46例,占23%。其中HD发生1倒。占本组HD的
2.9%。NHL发生45例,占本组NHL的27.1%。其
中LMCL32倒,占全组病例16 ,占骨髓侵犯患者
的69.6 (32/46倒),BMI13倒.
3 2骨髓侵犯患者年龄分布本组骨髓侵犯患者
年吉睾6~s8岁。30岁以下30倒,占骨髓侵犯患者的
65%。
3 3骨髓侵犯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关束 34例HD
中倪1倒混合细胞型骨髓侵犯。45倒NHL骨髓侵
犯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布如附表.
附表NHL骨髓侵犯的病理羹型守布
NHL骨髓侵犯以弥浸型小淋巴细胞、弥漫型裂 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多见,三者的各型发生率分别为 75.0 (9/12)、36.7 (1113o) 36.8 (7/19),共占 全组骨髓侵犯的58.6 (27/46)。 3 4骨髓侵犯对临床分期的彰响本组骨髓侵犯 病倒临床分期(不包括骨髓检查后的分期改变)I期 ·进修医嘶 2倒,I期24侧, 期2O侧。除I期2例外,44倒
(95.7 )均为I、~期患者.说明骨髓侵犯极大多敖
见于I、~期晓期患者。本组因发生骨髓侵犯而改变
分期者共26倒,2倒由l期,24倒由I期改为w期,
提示骨髓检查对恶性淋巴瘸分期有一定意义。
3.5骨髓侵犯与岛L隔病盎的关木 本组有纵隔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变的患者骨髓侵犯发生率53 (s3/6s倒) 骨髓侵
犯患者中具有纵隔病变者占71.7 (33/46)。说明
具有纵隔病变者易发生骨髓侵犯
3.6骨髓侵犯与周固血章32倒LMCL中15倒 周围血可见白血病样改变,白细胞计数10.0~30.0 ×10 IL8倒,>30.0×109/L或<4.0×1 /L者7 倒.瘸细胞2~80 ,平均28 ;拌有血小扳明显减 少、贫血,临床有出血倾向 BMI的13倒患者中仅2 倒血小顿减少。因此BMI的患者,周目血象常不能 提示骨髓侵犯。 3.7骨髓侵犯的治疗与预后 哲按骨髓中淋巴 瘟细胞数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5 为部分 缓解(PR)判断,13倒BMI者经CHOP、EACOP化 疗方案治疗后CR4倒,PR5倒,有效率69 ,生存期 3~68十月.中位生存期8.8十月,32倒LMCL用 上述方案治疗后CR9倒,PR5倒,近期有效率43. 7 .生存期l~20个月,中位生存期3十月.两组生 存期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LMCL预后更差. 4讨论 4.1 骨髓侵犯的发生率与发生因素 车组恶性淋 巴瘤骨髓侵犯发生事为23 ,其中HD2、9 , NHL27.1 ,与国外文献报道骨髓侵犯率HD为2 10 ;NHL为15~63 结果相符。其发生因素 与患者年龄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纵陌病变有 密切关系。在NHL中,骨髓侵祀多见于弥漫型小淋 巴细胞,弥漫型裂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与文献报道一 致 。 】。NHL骨髓侵犯率(27.1 )显著高于HD(2. 9 )。据报道1 l期骨髓侵犯极少见,本组I期无 骨髓侵犯,l期骨髓侵犯仅2倒,占4.3 (2/46), 余皆发生于1、Ⅳ期晚期患者,占gs.7 Crist等 】 认为纵瞄病变因靠近并易浸j闾骨髓l曦札苛.以 嘈 细胞侵入血j葭而发生白血病.本组与纵蕊霜蓬等旨 髓侵犯发生率高达53 本组恶性 #巴瘸骨髓侵犯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患者,30岁以下患者古骨髓侵犯
的65蹦,与文献报道相符。
4.2 LMcL的诊断标准 勇氏认为骨髓中淋巴宿
细啦≥5 为BMI.≥20 为LMCL。本组LMCL病
例经骨髓观察,半数以上淋巴瘸细晦≥20~90蹦时,
外周血仍无瘸细胞,而临床表现、转化特征十分明
显 所 我们认为勇氏的标准.即骨髓瘤细晦≥
20 ,无静外同皿有无瘤细胞均可诊断为LMCL是
较为可行的标准。
4.3 LMCL的治疗对反复化疗后转为LMCL患
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大多已十分低下,再难接受强烈
化疗.因而病情持续番化,往往短期内死亡.对韧治
病例,文献报告有效率为38.9 本组为43.7 ,但
远期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应进一步探索更佳治疗
方案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s。ng Sha ̄Zhang,et a1.ChEnese Meal J,1992,95:635
[2]赵子华 等骨■检查对恶性淋巴瘸丹期的重要性 肿
瘤临床 1994,11:17
[3]Stein RStet a1 Cancer-1996,37:6Z9.
[4]勇威车.等 1∞倒恶性淋巴窘骨■侵犯的观察.北京医
学.i981,3{327
[5]l_emberlenghi DG,et a1.Arm Hematol,1992.65:61
[6]Crist W M,Kelb DR,et a1 Cancer.1991,48:2070
收稿t1997—08—02修目:1997—10—30
新生儿黄疸早期治疗分析
卓缸妩泷洁芳浙江省嘉 市妇均保健院嘉 314000
摘要 目的 理察88倒新生儿黄疽早期服用药物治疗 果
; 矗 组85例比较。结果:显示早期治
疗蛆高胆红索血症拉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黄疤程度氍、黄疽消退快,显效率达77.27 。两组比较有高度显
著性差异,结论:认为新生儿黄疽应早期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索血症阻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悬常见的症状,临床大 多在黄疸软明显时才开始治疗,这样高胆红索血症 发生率较高且有发生胆红索脑病的潜在危险。我们 在工作中发现早期眼药治疗,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 疸程度,减少高胆红索血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艋资料病倒选自1995年8月~1O月在
我院出生2周内的新生儿,早期治疗组88倒,男4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