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骨髓受累2012-8-23

合集下载

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并发那些疾病

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并发那些疾病

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并发那些疾病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并发那些疾病?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年人较为常见。

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结。

早期有恢复的可能。

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消化道等部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并发那些疾病:1、骨受累可产生疼痛并有椎骨成骨细胞病损("象牙"椎骨);罕见的是溶骨性病变伴有压缩性骨折。

2、由于肿块而致的肝内外胆管堵塞可发生黄疸。

3、骨盆或腹股沟淋巴阻塞可引起下肢水肿。

4、气管支气管受压能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喘鸣.肺实质的浸润可似肺叶硬化或支气管肺炎,并可引起空洞或肺脓肿。

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

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

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

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王琨;张建华;张睿娟;董春霞;马小雯;申星;陈昆;常舒婷;杨林花【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分析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WBC >10× 109/L或<4 x 109/L)的B-NH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白细胞计数异常程度分为3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组(WBC >30 × 109/L)、轻度增高组(WBC 10~30× 109/L)、减低组(WBC <4 × 109/L),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评价早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8例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3例,轻度增高26例,减低29例;其中位就诊年龄63( 19 ~80)岁,自出现症状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0.2 ~120)个月,男女性别比为1.4: 1.病理亚型以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分期均为Ⅲ/Ⅳ期或白血病期.有B症状者占57%(39/6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升高者占54% (32/59),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占67.7% (46/68),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占56.7% (38/68),骨髓侵犯达91.7%(55/60),伴骨髓纤维化者占28%(15/53).评价早期疗效40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7.5% (7/40),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5.0% (22/40) ;ORR与LDH、血小板计数、首次治疗后骨髓改善情况相关(P = 0.028,P = 0.048,P=0.031).随访截至2018年1月31日,有效随访43例,中位随访时间22( 1 ~ 70)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4个月(95%CI:8.722 ~39.27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2.721-23.279),轻度增高组PFS优于其他两组(PI =0.017,P2 =0.026).单因素分析,侵袭性组织学、B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案、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 或PR是OS的预后因素;LDH、白细胞分组、是否治疗、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为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B症状为OS的影响因素,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 或PR是OS、PFS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患者早期就诊率高,但分期均晚,大多数患者出现骨髓侵犯,常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该类患者早期ORR低、整体PFS短,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患者的PFS较好,OS有待进一步观察;早期ORR是OS、PFS的影响因素.白血病期患者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强化方案治疗可获得较高的ORR.%Objective To raise our understanding of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NHL)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at diagnosis,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B-NHL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who were seen during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7; the clinical features, routine laboratory tests, bone marrow examinations, early responses were summarized.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ere assessed and analyzed fo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clinical prognosis.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68 patients was 63 (19-80) year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MZ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subtypes. The Ann Arbor stage was in III/IV stage or leukemic phase.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anemia and/or thrombocytopenia accounted for 67.7%(46/68). The proportion of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patients was 91.7%(55/60). Of 53 patients, 15 (28%) were accompanied with myelofibrosis; 40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early response assessment, CR rate was 17.5%(7/40), and ORR was 55.0% (22/40).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LDH, platelet count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one marrow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at early efficacy evaluation. Forty-thre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January, 2018,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2 (1-70) months, the median PFS and OS were 13 (95%C/:2.721-23.279) months and 24 (95% C/:8.722-39.278) months, respectively.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B-symptoms were the factors of OS, either CR or PR obtained through early treatment affected OS and PFS. Conclusion B-NHL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had late phase, they often had Bsymptoms and abnormal LDH.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was common in most patients, they were often found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A few patients achieved CR or PR after early treatment, they often had a short PFS. So further studies regarding longterm outcomes are required. Either CR or PR achieved through early treatment affected OS and PFS. Patients with leukemic phase could achieve better CR or PR if given ALL-intensive therapy, and more studies are needed.【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8页(P327-334)【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计数;骨髓侵犯;无进展生存;总生存【作者】王琨;张建华;张睿娟;董春霞;马小雯;申星;陈昆;常舒婷;杨林花【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淋巴瘤典型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轻链限制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

轻链限制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
3 参考文献
1 张明智,洪 帆,付晓瑞,等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3 例报道并文献复 习〔J〕. 中国肿瘤临床,2010; 37( 20) : 1190-8.
2 Vitolo U,Ferreri AJM,Montoto S.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8; 67 ( 2) : 172-85.
病变一般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周围血也可能受累。大 约 15% ~ 20% 的病例发生结外浸润,如肺、胃肠道、眼眶、唾液 腺、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 有血清单克隆 IgM 异常增多,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 WM) ,并 出现高黏滞综合征( HVS) 。IgM 副蛋白有自身抗体或冷球蛋 白活性时,可导致冷球蛋白血征( Cryoglobulinaemia) 或自身免 疫现象,如周围神经病变和冷凝集素病。IgM 副蛋白结合到凝 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素上导致凝血性疾病。患者出现皮肤和 黏膜的瘀点和瘀斑。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是 IgM 免疫球蛋白病 罕见的并发症。Deuel 等对 227 例 WM 患者相关症状统计分析 后得出: 贫血占 44% ,出血占 44% ,消瘦占 22. 9% ,神经异常占 16. 74% ,肝肿大占 37. 9% ,脾和淋巴结肿大各 占 37% 。HVS 发生在 10% ~ 30% 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包括自发性出血,神经 症状和视网膜病。神经症状主要是下肢感觉异常和肌电图改 变。患者血浆容量扩大并且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然而,IgM 浓 度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以及症状之间无简单的线性关系。有 症状的冷球蛋白血症是 WM 罕见的并发症。冷球蛋白类在温 度低于 37℃ 时沉淀,温度上升再溶解〔5〕。

淋巴瘤是怎么形成的检查淋巴瘤的方法

淋巴瘤是怎么形成的检查淋巴瘤的方法

淋巴瘤是怎么形成的检查淋巴瘤的⽅法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痛性淋巴结肿⼤,肝脾肿⼤,全⾝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症状,那么你对淋巴瘤的形成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淋巴瘤是怎么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淋巴瘤的形成 淋巴瘤产⽣的原因⼀: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是淋巴瘤产⽣的⼀个重要原因,⼈体的免疫⼒强的话,就能够抵抗住各种病毒的侵袭,如果⼈体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体就会⽐较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淋巴瘤的出现就是⼈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个重要证明。

淋巴瘤产⽣的原因⼆:病毒原因 淋巴瘤的病毒学研究是现代⽐较重要的⼀个研究⽅向,引起淋巴瘤的病毒可能有EB病毒、⼈类嗜T 淋巴细胞病毒、⼈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

如果⼈感染⼒这些病毒就⽐较容易出现淋巴瘤,所以检查这些病毒的存在与否也是确诊淋巴瘤发⽣的⼀个重要依据。

淋巴瘤产⽣的原因三:遗传因素 ⼀般来说淋巴瘤具有遗传倾向,⽗辈出现淋巴瘤的⼦⼥感染淋巴瘤的机会会⼤⼤增加,往往会出现⽗辈出现淋巴瘤,⼦⼥也出现淋巴瘤,所以如果⽗辈有淋巴瘤就需要⼦⼥及早的预防淋巴瘤的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会⽐较不错。

淋巴瘤产⽣的原因四:物理病因 淋巴瘤不仅仅与吸收的辐射有关系,并且与吸收辐射的年龄也具有⾮常⼤的关系,⼀般来说25岁以下受到辐射的话,出现淋巴瘤的机会会⽐其他年龄段受到辐射产⽣淋巴瘤的机会会更⼤。

淋巴瘤产⽣的原因五:化学病因 某些化学物质也会导致淋巴瘤的产⽣,如果长期接触容易导致淋巴瘤的化学物质就⽐较容易产⽣淋巴瘤,所以为了避免淋巴瘤的发⽣,在接触化学物质的时候⼀定要及时的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淋巴瘤产⽣的原因六:饮⾷结构 随着现代⽣活⽅式的改变,很多⾷物都受到了化学药物的污染,如果长期⾷⽤这些被污染的⾷物,就⽐较容易产⽣淋巴瘤,另外⼈⾝体偏碱性的体质是才是健康的体质,如果⼈体长期处于不健康的酸性体质,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性疾病,⼏乎可以侵犯到全⾝任何组织和器官。

伴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伴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10期796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10伴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顾史洋,邹善华,李 锋,王伟光,袁 玲,季丽莉,程韵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上海 200032 [摘要] 背景与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旨在探索PET/CT显示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有无浸润、淋巴瘤病理类型以及其他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2例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且PET/CT显示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以及PET/ CT详细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ET/CT显示有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的患者,其淋巴瘤病理类型分布与国内所报道各亚型淋巴瘤发病比例基本一致;侵袭性与惰性淋巴瘤之间[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分别为8.43与5.38,P=0.048]、有或无B症状之间(SUV分别为8.30与5.72,P=0.033)、有或无骨髓浸润之间(SUV分别为8.78与6.96,P=0.020),SU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2例(51.6%)患者经骨髓活检病理证实骨髓受累。

骨髓受累者其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分布上与未受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受累者套细胞淋巴瘤、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者比例较高,而骨髓未受累者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者比例较高。

PET/CT骨摄取假阳性可能与发热、贫血等有关。

结论: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虽然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提示,但应结合PET/CT骨糖代谢异常增高的特点、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病理亚型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与漏诊,更精确地指导分期及治疗。

2012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012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A.淋巴结结构保留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C.多种细胞联合增生,少数贴细胞D.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少数RS细胞E.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贴细胞正确答案:D2.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A.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D.骨髓抑制现象E.肝脾淋巴结肿大正确答案:A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的主要是:A.原始和幼稚粒细胞B.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C.成熟的小淋巴细胞D.中、晚幼粒细胞E.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A.贫血B.末梢血内出现幼稚粒细胞C.发热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E.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正确答案:D5.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肝脾淋巴结浸润急性较慢性白血病轻B.髓性白血病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C.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D.白血病淋巴结浸润常出现累及被膜及周围脂肪组织现象E.白血病肝脏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及周围肝窦正确答案:E6.哪种白血病脾脏肿大最显著: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毛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正确答案:D7.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A.爆米花细胞B.多种细胞混合增生C.贴细胞D.陷窝细胞E.瘤细胞的异型性正确答案:C8.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叠的淋巴瘤是:A.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滤泡淋巴瘤D.前B或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E.蕈样霉菌病正确答案:B9.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的区别是:A.TdT、CD33、CD34B.CDl3、CDl4、CDl5C.CDl6、CD56D.CD10、CD19、CD20E.CD2、CD3、CD4、CD7、CD8正确答案:A10.我国各型白血病的发病率依次为:A.CML>AML>CLL>ALLB.AML>ALL>CML>CLLC.ALL>CLL>AML>CMLD.ALL>AML>CML>CLLE.ALL>AML>CLL>CML正确答案:B11.通常白血病多伴有末梢血象不同程度的升高,各型升高程度依次为:A.CML>AML>CLL>AlLB.ALL>AML>CML>CLLC.ALL>AML>CML>CLLD.AML>ALL>CML>CLLE.ALL>CLL>AML>CML正确答案:A12.有关滤泡性淋巴瘤病理特征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滤泡内外均可见核分裂象B.由滤泡中心细胞构成C.由T细胞起源D.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E.有t(14;18)引起bcl-2过表达正确答案:C13.有关类白血病反应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B.粒细胞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C.粒细胞内出现Ph染色体D.病因消除后血象可恢复正常E.常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C14.下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属于低度恶性的是:A.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结外NK/T细胞淋巴瘤C.MALTD.Burkitt淋巴瘤E.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正确答案:C15.Ⅱ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范围是:A.弥漫扩散到淋巴结外,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B.限于结外一个器官C.病变限于膈的一侧D.膈肌两侧的淋巴结、脾及邻近器官均累及E.限于一个淋巴结正确答案:C16.白血病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感染B.坏死C.变态反应D.不明原因E.创伤正确答案:A17.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多数患者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B.肿瘤性浆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C.患者血液中M成分增高D.浆细胞的多克隆增生E.多发性溶骨性破坏正确答案:D18.在下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恶性度最高的是:A.小细胞性淋巴瘤B.浆细胞骨髓瘤C.Burkitt淋巴瘤D.淋巴母细胞淋巴瘤E.套细胞淋巴瘤正确答案:C19.有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高度恶性B.多见于青年患者C.对综合化疗敏感D.多表达CDl9、CD20E.肿瘤由中心母细胞样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正确答案:B20.下列哪种属T细胞淋巴瘤:A.滤泡性淋巴瘤B.Sezary综合征C.免疫母细胞淋巴瘤D.Burkitt淋巴瘤E.套细胞淋巴瘤正确答案:B21.有关Hand-Schttller-Christian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多见于青壮年,病程长,发展缓慢B.小儿预后差,成人预后较好,少数可自行消退C.可出现颅骨缺损、尿崩症和突眼三联症D.主要累及骨胳,常累及颅骨和颌骨E.病变广泛,呈多灶性正确答案:A22.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感染B.免疫功能低下C.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D.贫血E.疼痛正确答案:C23.有关慢性白血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可转变为急性白血病B.病程长C.起病缓慢D.常以乏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E.骨髓表现为原始造血细胞增生正确答案:E24.有关霍奇金淋巴瘤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多累及浅表淋巴结,不累及内脏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C.具有形态特殊的邢细胞D.来源不明,多数可能起源于B淋巴细胞E.与EBV感染相关正确答案:A25.霍奇金淋巴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纵隔淋巴结B.腋下淋巴结C.腹股沟淋巴结D.腹膜后淋巴结E.颈部淋巴结正确答案:E26.有关NK/T细胞淋巴瘤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坏死、炎症反应明显B.瘤细胞核不规则侵犯血管壁,使血管呈洋葱皮状C.多发生在鼻咽部中线附近D.与EB病毒感染有关E.放射治疗效果差正确答案:E27.有关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多无T、B细胞表面标记B.分为L1、L2、L3三种类型C.L1型分化最差D.T细胞性多见E.多见于儿童正确答案:D28.陷窝细胞最常见于霍奇金淋巴瘤的哪种亚型内:A.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B.混合细胞型C.淋巴细胞削减型D.结节硬化型E.淋巴细胞为主型正确答案:D29.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常规化疗的效果较慢性白血病好,但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白血病B.骨髓内原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堆积C.可由慢性白血病急变而来D.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高或减少E.骨髓中原始细胞超过30%正确答案:A30.最易见到典型RS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A.淋巴细胞削减型B.混合细胞型C.结节硬化型D.淋巴细胞为主型E.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正确答案:B31.按预后的好坏,各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排列顺序应为:A.淋巴细胞为主型一淋巴细胞削减型一结节硬化型一混合细胞型B.淋巴细胞为主型一结节硬化型一淋巴细胞削减型一混合细胞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一结节硬化型一混合细胞型一淋巴细胞削减型D.淋巴细胞削减型一混合细胞型一结节硬化型一淋巴细胞为主型E.混合细胞型一淋巴细胞削减型一结节硬化型一淋巴细胞为主型正确答案:C32.有关急性白血病骨髓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增生细胞主要为原始细胞B.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C.骨髓增生,使长骨黄骨髓变为红骨髓D.成熟的白细胞数量减少E.巨核细胞增多正确答案:E33.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B.易发生出血、感染C.外周血白细胞均增高D.常伴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E.居儿童恶性肿瘤的第1位正确答案:C34.下列哪种属B淋巴细胞淋巴瘤:A.蕈样霉菌病B.伯基特淋巴瘤C.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D.淋巴母细胞淋巴瘤E.霍奇金淋巴瘤正确答案:B35.有关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B.包括Letterer-Siwe病、Hand-Schueler-Christian病和嗜酸性肉芽肿C.Langerhans细胞又称树突状抗原提呈细胞,正常分布于淋巴网状组织和皮肤D.其病变本质是Langerhans细胞的克隆性增生E.现认为上述3种疾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正确答案:A36.有关Letteret-Siwe病的描述是:A.增生、浸润的Langerhans细胞分化差、异型明显B.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肝脾淋巴结肿大C.最后出现溶骨性破坏和骨髓受累D.病情进展快,未经治疗者迅速死亡E.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正确答案:A37.哪型霍奇金淋巴瘤内,可见双折光性的胶原条索:A.淋巴细胞削减型B.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C.混合细胞型D.结节硬化型E.淋巴细胞为主型正确答案:D38.有关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又称为急性髓性白血病B.M7为单核细胞分化的白血病C.根据FAB分类分为MO~M7种类型D.也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MO~M3型为粒细胞分化的白血病正确答案:B39.淋巴瘤中最常见的是:A.霍奇金淋巴瘤B.B细胞来源C.组织细胞来源D.T细胞来源E.NK细胞来源正确答案:B40.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瘤细胞在骨髓外软组织内浸润形成的肿块,称为:A.棕色瘤B.绿色瘤C.黄色瘤D.黑色素瘤E.淋巴瘤正确答案:B41.下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哪一型不属于低度恶性:A.淋巴浆细胞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滤泡性淋巴瘤D.黏膜相关淋巴瘤E.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正确答案:E42.瘤细胞为爆米花细胞,并伴有结节性淋巴细胞增生,而无RS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是:A.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B.混合细胞型C.结节硬化型D.淋巴细胞削减型E.淋巴细胞为主型正确答案:A43.绝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属于:A.NK细胞性B.B细胞性C.T4细胞性D.T8细胞性E.无标记细胞性正确答案:B44.ph染色体主要出现在哪种类型的白血病中:A.单核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正确答案:C45.儿童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A.滤泡型淋巴瘤B.Burkitt淋巴瘤C.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D.小细胞性淋巴瘤E.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确答案:B46.霍奇金淋巴瘤的哪种亚型可演化为B细胞淋巴瘤:A.淋巴细胞为主型B.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削减型D.结节硬化型E.混合细胞型正确答案:B47.有关Burkitt淋巴瘤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多累及颈部淋巴结B.儿童多见C.B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肿瘤D.与EB病毒感染有关E.肿瘤细胞核分裂多见、伴有满天星图像正确答案:A48.急性髓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3种类型是:A.M5、M3、M6B.M6、MO、M7C.MO、M1、M2D.M2、M4、M1E.M1、M2、M3正确答案:D49.有关白血病肝、脾浸润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粒细胞性白血病肝脏浸润以肝小叶内肝血窦为主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浸润脾白髓为主,进而浸润红髓C.脾肿大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著,并常伴有脾梗死D.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脏浸润以汇管区为主,肝窦浸润不明显E.粒细胞性白血病以浸润脾红髓为主,脾小体萎缩正确答案:C50.有关蕈样霉菌病的病理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可见脑回样肿瘤细胞B.发生在皮肤C.可见鲍氏小脓肿D.可扩散到淋巴结和内脏E.由B细胞发生正确答案:E二、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淋巴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淋巴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淋巴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会淋巴瘤引起的原因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那么引起淋巴瘤的原因有哪些呢?一、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迅速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血气凝滞,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垃圾。

这时一些内源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里堆积,这时组织细胞就会癌变。

二、身体组织液酸化,淋巴组织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淋巴组织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

三、因体质酸化身体发生其他组织的癌变,又因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机能下降,淋巴组织细胞酸化,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淋巴癌。

四、理化因素。

某些物理、化学损伤是淋巴瘤诱发因素。

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岛原子弹受害幸存者中,淋巴瘤发病率较高。

另外,某些化学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皮质激素等长期应用,均可导致淋巴网状组织增生,最终出现淋巴瘤。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淋巴癌淋巴癌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表浅淋巴结肿大凡表浅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淋巴癌的早期信号。

主要为颈、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占60~80%,腋窝占6~20%,腹股沟6~10%。

2、全身不适症状早期伴随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见低热、乏力。

3、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常以不规则发热为早期先兆,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有一种淋巴恶性肿瘤,早期质软,可活动无痛,应引起注意。

4、瘙痒常为何杰金氏病的独特信号。

可有局部或全身瘙痒之异,全身性瘙痒多出现于纵膈或腹部有病变。

淋巴癌早期的典型征兆:1、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主,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晚期可累及纵膈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型各异,収生率高低亦有丌同
一、淋巴瘤骨髓受累的诊断及发生率
• 关于LBMI的细胞形态学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 而HL(Hodgkin‘s Lymphoma)的细胞形态学有
典型的H/RS细胞及非炎症反应细胞背景(淋巴细胞、
浆细胞、嗜酸细胞、组织细胞等)。 • NLPHL 则 在 反 应 细 胞 背 景 上 有 “ 爆 米 花 样 ” (popcorn cell)细胞,颇具诊断价值。
一、淋巴瘤骨髓受累的诊断及发生率 1. LBMI与髓外病变:
• 绝大多数淋巴瘤先有髓外淋巴结和/戒淋巴 组 织 受 累 , 为 淋 巴 瘤 期 ( lymphoma stage.LS)。由于病情进展,最后出现LBMI。 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LS和LBMI,即淋巴瘤 一经诊断就有LBMI。最近有原収性骨髓淋 巴瘤(Primary Bone Marrow Lymphoma PBML)的报道,LBMI作为淋巴瘤的首収表 现。
Genotype (7q),+3 t(14;18)/BCL2lgH,t(2;8),t(18;2 2) t(11;14)/BCL1IgH t(14;18)/BCL2IgH,3q27/BCL6 t(8;14)/CMYCIgH,t(2;8),t(8;2 2),EBER+
Nearly SMZL 100% FL
(2)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ymphoma cell Leukemia LMCL ) : 骨 髓 淋 巴 瘤 细 胞 ( 指 原 幼 淋 巴 瘤 细 胞 ) ≥20%
一、淋巴瘤骨髓受累的诊断及发生率
4. LBMI与骨髓病理:
骨髓病理组织学和克疫组化染色是诊断LBMI的 公认方法,根据浸润的组织类型分类:弥漫型、间 质型、灶性小梁旁型、灶性非小梁旁型、窦内型和 混合型等。B-NHL,T-NHL各临床亚型其病理组织
Ig gene rearrangement
(Eur J Haemalol 2004;73(3)
Table 2 Frequency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BMI in B-NHL
Type Frequency Pattern of BMI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血涂片染色
骨髓涂片染色
骨髓病理
最后诊断
套细胞淋巴瘤(MCL) • 病人坚持门诊治疗,随访近两年
讨论
1.収病率:西方国家占NHL的3%-10%。国内尚无流行
病学数据。 2.基本病理学:MCL细胞主要累及淋巴结的பைடு நூலகம்区,其细 胞形态学分经典型及多种变异型,后者又分为小细胞 型,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变异型。WHO分类为经典
骨髓涂片染色
骨髓病理
病理
• 河北医大二院脾脏手术切除病理: 脾脏增大23×15×16cm。白髓内淋巴小结可见 套细胞及生収中心。红髓可见弥漫散在小B-cell稍
多,T-cell少见。克疫组化:CD5(++),CD43
( +-++ ) , CD20 ( ++ ) , CD3 ( +-++ ) , CD10(-), CyclinD1(-),CD23(-),TdT(-)
Focal nonparatrabecular, CD5-,CD10-, intrasinusoidal CD23-,CD20+
40%-70% Focal paratrabecular
CD5-,CD43-,CD10+, BCL2+,BCL6+/-,CD20+
CD5+,CD23-,CD10-,
MCL
50%-80% Focal nonparatrabecular
个0.5cm×1cm肿大淋巴结,肝肋下可触及,脾肋
下7.5cm,质中等硬度、光滑,腹水征阴性。
化验检查
• 血常规:Hb 58g/L, WBC 22.5×109/L,PLT 109×109/L • Coombs试验: 阴性 • 腹部超声: 肝脾肿大
化验检查
• 骨髓象:三系增生,淋巴细胞增多,幼淋占35%, 成熟淋巴细胞占22.5%,部分细胞可见绒毛。 • 组化染色:NSE阴性,PAS弱阳性,ACP阴性,骨 髓象有SLVL的特点,建议做淋巴结戒骨髓活检。 • 骨髓病理: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呈弥漫及灶性分布,
一、淋巴瘤骨髓受累的诊断及发生率
2. LBMI与淋巴瘤分期:
• 通常LBMI多収生在淋巴瘤晚期(IV期),抑戒早期(I、 II期)更早如上所述,为首収表现。
3. LBMI与骨髓象:
( 1 ) 淋 巴 瘤 骨 髓 浸 润 ( LmpLyhoma Bone Marrow
infiltration):骨髓淋巴瘤细胞≥5%<20%
(Semi Diagn pathol 2003;2013)
Table 3 Frequency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BMI in T-NHL
Type ATL Frequency 60%-70% Pattern of BMI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Genotype
(Am J Surg pathol
8.7%(N=39)
6.7%(N=30)
2005;29 : 1549-1557)
二、淋巴瘤骨髓受累典型病例共分享
例1:患者刘XX、男、60岁、农民、河北邯郸市峰峰
矿区人,住院号:570425
• 主因:面色苍白、乏力伴腹胀一年多。
• 查体:贫血貌,双颌下、左腋下、腹股沟可触及多
化验检查
• FCM:CD3:46.8%; CD4:15%; CD8:27.4%; CD7:47.5%; CD19:26.3%; CD20:27.4%; CD22:48.6%;CD5:47.1%. CD10,CD23,FMC7未表达 • 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 • TCRB,TCRG,TCRD重排皆为阴性 • IgVH完全重排阳性;IgK重排克隆阳性
化验检查
• 血常规:Hb 74g/L,WBC 2.3×109/L,PLT 83×109/L。 • 肝功能:TBIL:76.15μmol/L,IBIL:69.68μmol/L。 • Coobms:阴性。
• 肾功能、风湿四项、自身抗体皆阴性。
• B超声:肝大、巨脾,脾门静脉增宽。
化验检查
•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成熟淋巴细 胞占40.5%; • 血片: 可见幼稚细胞,提示淋巴细胞增 多,结合临床。 • 骨髓病理:增生活跃,可见原幼淋巴 细胞呈弥漫分布,银染色(-),提示 淋巴细胞增生。
Table4.斯坦福大学医学病理中心Arber和George分析19952003年450份NHL骨髓活检病理标本,368例患者的LBMI的结果 如下(摘前5位)
NHL(亚型)
LBMI
FL
DLBCL MCL
39.8%(N=179)
16% (N=72) 9.3%(N=42)
LGBCL(NOS)
TCLs
Table 1 Frequency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BMI in HL
Type •CHL Frequency Patterns of BML 3%~15% Diffuse or Focal Immunophenolgoic features CD30+ CD15+ CD45Genotype
Diffuse or Focal
Diffuse or Focal
CD30+ CD15+ CD45CD30+ CD15+ CD45CD30+ CD15+ CD45CD20+ CD79a+ CD15- CD30-
Diffuse or Nodular
Focal or Nodular
Ig gene rearrangement
HSTL
>95%
ALCL
15%-25%
Interstitial
PTL-U 20%-40%
Interstitial,focal
TCR+
AITL
60%-70%
Interstitial,focal
CD3+,CD4+,CD8-
TCR+,EBV+,tri 3 and/or tri5
(Br J Heamalol 2009;127(2))
型,中间型和侵袭型三种。
3.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t(11;14)(q13;q23), CCDN1/IgH重排,Cycline D1阳性。
讨论
4.克疫表型:
– 典型:CD19+、CD22+、FMC7+、Cycline D1+ 、 CD5+、CD10-、CD23-、Bcl-6– 变异型:CD5- 、CD10+ 、CD23+ 、FMC7+
Interstitial,focal CD4+,CD25+,CD7-,CD45RO+ TCR+,HTLV1+ nonparatrabecular
Intrasinusoidal CD3+,CD56+,TIA1+,γδ+,CD45RO+ CD30+,EMA+,ALK1+, TIA1+,CD45RO+ Mature T cell, frequently absent of one or more pan-T-cell antigens TCR+,tri8, iso7q t(2;5)/NPM/AL K
Ig gene rearrangement
Ig gene rearrangement Ig gene rearrangement Ig gene rearran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