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创作年谱

合集下载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编辑出版家。

江苏省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圣陶是他的字。

叶圣陶幼年进私塾,后进小学和中学。

1911 年中学毕业后,走上小学教员的岗位。

10 年乡镇小学教员的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小市民和劳动人民,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

1919 年叶圣陶开始白话文学创作,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剧本和文学评论。

同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1921 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 人发起组成“文学研究会”,在文学“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

从1922 年起叶圣陶简介,先后出版《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多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早期小说擅长描写下层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1925 年后的小说创作,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创作思想倾向有所变化。

1928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

叶圣陶创作的散文集有《剑鞘》(与俞平伯合著)、《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和解放后出版的《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或写世抒情、或状物记人,或议事说理,一般都有较为深厚的社会人生内容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艺术上则主要显示出平淡隽永的情趣和平朴纯净的语言风格。

叶圣陶还是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先后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还有一些散见的篇章。

这些童话,构思新颖,描写细腻逼真,在童心的想象中蕴涵着丰腴的现实内容,曾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

叶圣陶1923 年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 年改任开明书店编辑,其间曾兼中学、大学教员。

他先后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刊》《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国文月刊》等多种文学、语文教育刊物,编辑出版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为文学发现、培养新人和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 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 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 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 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 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榜样。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体现?
【交流点拨】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 )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段)文风重简洁; (第8段)写作求完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草率(shuài ) 生疏( shū ) 商酌 ( zhuó)
恳切 ( kěn ) 譬如( pìrú ) 朦胧 ( lóng)
累赘( zhuì) 拖沓( tà ) 妥帖 ( tuǒ tiē )
诲人不倦 ( huìjuàn )
不耻下问 ( chǐ )
2. 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这些小说一反该刊物的趣味主义,较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国民初年的社会生活,想象力较为丰富,构思不落俗套。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其间与好友吴宾诺、王伯祥等人实验新式教育方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锁谭》,推重具有自立的妇女。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社》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改造。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同年应朱自清之邀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年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解放前夕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创作极为丰富,无论是诗歌、散文、童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五卅惨案发生后,写了《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一名篇。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反映了从五四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思想历程,刻划出多种多样的典型,批判了改良主义,讴歌了革命力量。

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和针砭人情事态的杂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原名绍钧, 字秉臣, 后字圣陶。江苏省苏 州市人,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还是中国现 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1912年中学毕业后, 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 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提倡“为人 生”的文学观。1923年, 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 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 作。1930年, 他转入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 长,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作者第6段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写文章主张? 怎样理解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具体讲的是什么?)
“写话”
文章的语言像说话, “平易自然, 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 念, 顺口, 听, 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 就是话。”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 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 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 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 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 自己决定对人 豁达(宽容), 别人才会对你豁达 (宽容)。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
张中行, 原名张璇,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 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金 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 博闻强 记, 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 人称 “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 出版散文集《负 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 影》等, 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 《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收录 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资料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

原名叶绍钧,笔名有柳山、桂山、郢、郢山、华秉亟等。

1899年进私塾读书,1907年进公立小学,一年后进苏州公立中学。

中学时期,喜读外国小说,开始接触文艺,曾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1911年中学毕业,后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还当过编辑,编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和《中学生》等刊物。

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早在1914年就开始用文言文写短篇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改用白话写作。

1921年初,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并严肃认真地进行实践,这时期的作品有短篇集《隔膜》(1926)、《火灾》(1923)、《线下》(1924)、《城中》(1926)、《未厌集》(1928)、《抗争》、《四三集》(1936),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诗歌集《雪朝》(1922),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

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

在看到兴起的革命力量之后创作的作品,则充满了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早在1920——1921年间,叶圣陶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儿和影子》、《拜菩萨》、《成功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损害》等多篇小诗,这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五四”以后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既能教育孩子,又提醒了成人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

1921年冬天起,他致力于童话创作。

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这部作品,鲁迅在1935年称它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1931年,又出版了第二部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

以后,又写了《聪明的野牛》、《鸟言兽语》、《冥世别》等童话,还创作了童话歌剧《蜜蜂》、《风浪》等。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 大节。作者选择这些工作和和生活中的琐事来 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 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强烈情感共鸣。
思考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 格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谢 谢 大 家!
பைடு நூலக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人物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之称。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 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 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民进中央主席。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 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 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写作背景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 人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 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通 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纪录,赞美了叶圣陶 先生的品行,同时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读读写写
丁卯 搀合:搀杂混合 沾溉:浸润浇灌。 比喻使人受益。 商酌:反复仔细地商量。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晦涩:指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高文典册:经典的文书或著作。
梳理结构
走近课文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2.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A.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B.在客人的阻拦下,依然把客人送到门外 C.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03121110叶圣陶语文创新教育思想初探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作书目:《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叶圣陶童话选》1956,少儿《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叶圣陶选集》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叶圣陶选集》1959,人文《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叶圣陶散文甲集》1983,四川人民《叶圣陶序跋集》1983,三联《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叶圣陶散文乙集》1984,三联《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984,少儿《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叶圣陶这位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化大师,其文宗兼师宗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为有识之士所共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小说创作年谱1、《姑恶》,1913年12月21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三期。

2、《佛胤记》,1914年5月中旬作毕,未发表3、《玻璃窗内之画像》,1914年5月22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二期,1914年6月10日出版。

4、《穷愁》,刊《礼拜六》第七期,1914年7月18日出版。

5、《博徒之儿》,1914年7月2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二期,1914年8月20日出版。

6、《孤霄幻遇记》,1914年8月2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九期,1914年10月10日出版。

7、《贫女泪》,刊《小说丛报》第三期,1914年9月1日出版。

8、《黑梅夫人》,1914年9月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七期,1914年9月26日出版。

9、《浮沉》,1914年9月7日作毕,未发表。

10、《无告孤雁》,1914年9月8日作毕,为发表。

11、《飞絮沾泥录》,1914年9月1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期,1914年10月17日出版。

12、《戕性》,1914年9月24日作毕,未发表。

13、《翁牖新梦》,1914年10月2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七期,1914年12月5日出版。

14、《淞垒记》,1914年11月9日始,至1916年4月11日完篇,未发表。

15、《终南捷径》,1914年11月1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六期,1914年11月18日出版。

16、《痴心男子》,刊《礼拜六》第四十六期,1915年4月17日出版。

17、《良心上之敌忾》,刊《礼拜六》第六十三期,1915年8月14日出版。

18、《一贫一富》,刊《礼拜六》第六十四期,1915年8月21日出版。

19、《某教师》,刊《礼拜六》第六十五期,1915年8月28日出版。

20、《灵台艳影》,刊《礼拜六》第六十六期,1915年9月4日出版。

21、《葛兰小史》,1915年9月2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七十三期,1915年10月23日出版。

22、《我心匪石》,1915年11月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八十期,1915年12月1日出版。

23、《倚闾之思》,1915年11月12日作毕,刊《小说海》第二卷一号,1916年1月1日出版。

24、《旅窗心影》,1915年12月5日作毕,刊《小说海》第二卷四号,1916年4月1日出版。

25、《反求诸己》,1915年12月20日作毕,未发表。

26、《春宴琐谭》,刊《妇女杂志》第四卷二、三号,1918年2月5 日、3月5日出版。

27、《这也是一个人?》,1919年2月24日作毕,刊《新潮》第一卷三号,1919年3月1日出版。

28、《春游》,1919年3月19日作毕,刊《新潮》第一卷五号,1919年5月1日出版。

29、《秋之夜》,刊《妇女杂志》第五卷第九期,1919年9月5日出版。

30、《“你的见解错了!”》,1920年5月6日作毕,刊《时事新报·余载栏》,1920年5月16日出版;又刊《妇女评论》第一卷第六期;《新潮》月刊第二卷第四号刊载时,改名为《两封回信》。

31、《欢迎》,1920年7月2日作毕,刊《京报·青年之友》,1921年4月7日、8日出版。

32、《不快之感》,1920年7月21日作毕,刊《新潮》三卷一号,1921年10月1日出版。

33、《伊和他》,1920年8月12日作毕,刊《新潮》第二卷五号,1921年9月1日出版。

34、《母》,1920年10月2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0年11月21日出版。

35、《低能儿》,1920年11月20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二卷二号,1921年2月20日出版。

36、《一个朋友》,1920年12月14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二卷二号,1921年2月20日出版。

37、《萌芽》,1921年1月8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二卷三号,1921年3月10日出版38、《恐怖的夜》,1921年1月25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二卷三号,1921年3月10日出版。

38、《苦菜》,1921年2月6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3月22日至24日出版。

39、《隔膜》,1921年2月27日作毕,刊《京报·青年之友》,1921年3月16日至19日出版。

40、《阿凤》,1921年3月1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3月16日、17日出版。

41、《绿衣》,1921年3月11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3月19日、20日出版。

42、《寒晓的琴歌》,1921年3月31日作毕,刊《京报·青年之友》,1921年4月14日出版。

43、《疑》,1921年4月10日作毕,刊《京报·青年之友》,1921年4月16日、17日出版。

44、《潜隐的爱》,1921年4月19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4月26日至30日出版。

45、《一课》,1921年4月30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5月17日至19日出版。

46、《晓行》,1921年6月11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6月20日至23日出版。

47、《悲哀的重载》,1921年6月26日作毕,刊《晨报副刊》,1921年7月3日至8日出版。

48、《先驱者》,1921年7月25日作毕,刊《时事学报·学灯》,1921年8月1日、2日出版。

49、《脆弱的心》,1921年8月9日作毕,刊《时事学报·学灯》,1921年8月16日、16日出版。

50、《饭》,1921年9月24日作毕,刊《时事新报·双十节增刊》。

51、《义儿》,1921年10月29日作毕,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十八期,1921年11月1日出版。

52、《云翳》,1921年11月2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十二号,1921年12月10日出版。

53、《乐园》,1921年11月22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三卷一号,1922年1月10日出版。

54、《地动》,1921年12月9日作毕,刊《东方杂志》第十九卷一号,1922年1月10日出版。

55、《旅路的伴侣》,1921年12月19日作毕,刊《小说月报》十三卷三号,1922年3月10日出版。

56、《风潮》,1921年12月21日作毕,刊《教育杂志》十四卷四号,1922年4月20日出版。

57、《被忘却的》,1922年2月10日作毕,未发表。

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火灾》,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出版。

58、《醉后》,1922年3月14日作毕,刊《民铎》第三卷三号。

59、《祖母的心》,1922年5月15日作毕,刊《小说月报》十三卷七号。

1922年7月10日出版。

60、《小蚬的回家》,1922年5月21日作毕,刊《东方杂志》十九卷十号出版。

61、《啼声》,1922年5月23日作毕,刊《东方杂志》十九卷九号。

62、《火灾》,1922年12月2日作毕,刊《小说月报》十四卷一号,1923年1月10日出版。

63、《小铜匠》,1922年12月10日作毕,刊《小说月报》十四卷四号,1923年4月10日出版。

64、《两样》,1922年12月17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二号,1923年2月10日出版。

65、《归宿》,1923年1月24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二号,1923年2月10日出版。

66、《孤独》,1923年1月28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三号,1923年3月10出版。

67、《平常的故事》,1923年4月18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五号,1923年5月10日出版。

68、《病夫》,1923年6月26日作毕,刊《文学》第一百零四期,1924年1月7日出版。

69、《错过了》,1923年6月29日作毕,刊《努力周报》第六十二期,1923年7月22日出版。

70、《游泳》,1923年7月18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八号,1923年8月10日出版。

71、《桥上》,1923年7月28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九号,1923年9月10日出版。

72、《校长》,1923年8月30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四卷十号,1923年10月10日出版。

73、《马铃瓜》,1923年9月11日作毕,刊《时事新报·双十节增刊》。

74、《一个青年》,1924年1月31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五卷二号,1924年2月10日出版。

75、《春光不是她的了》,1924年8月12日作毕,刊《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十五号。

76、《金耳环》,1924年11月12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五卷十二号1924年12月20日出版。

77、《潘先生在难中》,1924年11月27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六卷一号,1925年1月10日出版。

78、《外国旗》,1924年12月6日作毕,刊《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一号,1925年1月10日出版。

79、《前途》,1925年3月16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六卷三号。

80、《演讲》,1925年5月29日作毕,刊《文学周刊》第一七十八期。

1925年6月21日出版。

81、《城中》,1925年11月1日作毕,刊《民铎》第七卷一号。

82、《双影》,1925年11月12日作毕,刊《文学周报》第二百期,1925年11月22日出版。

83、《在民间》,1925年11月29日作毕,刊《新女性》创刊号,1926年1月出版。

84、《晨》,1926年2月1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七卷二号,1926年2月10日出版。

85、《微波》,1926年3月13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七卷三号。

1926年3月10日出版。

待查86、《搭班子》,1926年5月2日作毕,刊《教育杂志》第十八卷五号,1926年5月20日出版。

87、《遗腹子》,1926年7月28日作毕,刊《一般》月刊创刊号,1926年9月5日出版。

88、《夏夜》,1926年8月19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七卷九号,1926年9月10日出版。

89、《苦辛》,1926年11月2日作毕,刊《一般》第一卷十二号,1926年12月5日出版。

90、《一包东西》,1926年11月23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八卷一号,1928年1月10日出版。

91、《抗争》,1926年12月6日作毕,刊《教育杂志》第十九卷一号,1927年1月20日出版。

92、《小病》,1927年7月10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八卷五号,因延期,实际出版日期不详。

93、《小妹妹》,1927年7月31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八卷六号,因延期,实际出版日期不详。

89、《夜》,刊《小说月报》第十八卷十号,1927年10月10日。

90、《赤着的脚》,1927年11月9日作毕,刊商务印书馆之“纪念孙中山先生”专刊。

91、《倪焕之》,1928年1月20日始,至1928年11月15日作毕,刊《教育杂志》第二十卷一号至十二号。

92、《某城纪事》,1928年7月6日作毕,刊《小说月报》第十九卷九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