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简介

合集下载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构想_王建斌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构想_王建斌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内河航运确定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重点,内河航运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河流总长43万公里,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横贯东西,重要支流沟通南北,大小湖泊900多个,江河湖海相互连接,有近三分之一河流适合发展内河运输,我国是内河航运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

多年来,交通运输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务实有效、针对性强、符合内河航运发展规律的重大政策措施,推进了内河航运快速发展。

2011年,全国内河货运量21亿吨,连续10年排名世界第一,内河货运周转量6565亿吨公里,首次排名世界第一,长江和京杭运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河流和运河。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回顾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全面带动下,我国内河航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建设投资增长迅速2001年至2011年全国内河建设总投资188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51年总投资350亿的5倍多,内河建设投资从2001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98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加最快的时期。

据统计,今年1-6月,全国内河建设完成投资211亿V iews/行业视点栏目编辑:高玲文/王建斌刘长俭战略构想元,同比增长33.1%(同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下降7.8%,沿海建设完成投资仅增长4.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航道等级稳步提高2011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12.46万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从2001年的8222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9460公里,占总里程的7.6%。

全国现有船闸847座、升船机42座。

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长江三峡双线五级3000吨级船闸建成通航,2011年货物通过量超过1亿吨;2010年投资150多亿元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成通航,航道水深从7米提高到12.5米。

据统计,近11年300吨级以上航道、500吨级以上航道、1000吨级以上航道里程也保持稳步提高。

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该《纲要》提出提升设施及装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新装备、新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北斗导航系统的常态化应用,逐步向全国内河覆盖;开展以船舶自动驾驶、 智能组织和协同调度为目标的智能航运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急流、浊水、深水条件下船舶救捞技术与装备等。
该《纲要》还提出将开辟滨海滨水、历史人文、品质商务等航运文化旅游线路,发展游船、游艇经济, 形成世界级的高品质航运文化休闲品牌。
同时该纲要要求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研究推动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向全国内河延伸完善排放控制标准加快推进长江干线等重点航道沿线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化学品洗舱站危险化学品锚地等设施建设和常态化运行在重要库湖区等封闭水域率先实行船舶向水体零排放等
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2020 年 6 月 4 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 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构建经济高效衔接融合的航运服务体系、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 运安全体系等。该《纲要》要求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发展,显著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占比,大 力发展游船、游艇经济,到 2035 年基本建成,到 2050 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 内河航运体系。
根据该《纲要》,我国将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加快建设横贯东 西、连接南北、通达海港的国家高等级航道。对于航运装备,我国将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发展, 继续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推进水系或区域内运输船舶标准统一,引导现有各类非标船舶逐步退出航运市场; 制修订船舶安全技术标准、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和配员标准;大力发展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商 品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运输船等专业化船舶,积极发展封闭式散货船舶;加快江海直达特定船型以及大型休 闲度假豪华游船和中短途休闲游、观光游特色游船船型研发。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简介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简介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 年)简介一、江西省内河航运基本状况――航道江西省内河航道发展条件十分优越,全省拥有通航河流或航线101 条, 航道通航里程5716km,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4.6 %,位居全国第八位。

从区域看,除长江干线156km省界航道(部管航道)和湘江水系的渌水33km航道外,其余均分布于省内赣、抚、信、饶、修五大水系和鄱阳湖湖区。

其中,赣江水系的航道里程2477km,主要航道包括赣江干流及禾水河、袁河、锦河等32 条支流;抚河水系的航道里程828km,主要航道包括抚河干流及云山河、宜黄河等17 条支流;信江水系的航道里程502km,主要航道包括信江干流及白塔河、铅山河等9 条支流;饶河水系的航道里程有417km,主要包括饶河干流及乐安河和昌江等4 条支流;修河水系的航道里程569km,主要包括修河干流及潦河等18 条支流;鄱阳湖湖区内的航道里程734km,主要航线有西航线、东航线、瓢三航线等24 条。

2005 年全省等级航道里程2427km,其中一级航道156km,三级航道156km,五级航道214km,六级航道741km,七级航道1160km。

另外,全省七级以下航道有3289km。

――港口2005 年全省有内河港口53 个,其中,长江干线 6 个,赣江水系38 个,信江水系9 个。

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372 个,码头岸线长度47755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5785 万t 、客运1235 万人次、集装箱通过能力 2 万TEU。

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76 万t 。

在江西省为数众多的港口中,九江港、南昌港是江西省基础设施最好、运输规模最大的港口。

总体上看,全省港口吞吐量规模较大的港口都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和赣江沿线。

――船舶江西省内河运输船舶2005年保有量为5491艘,986042净载重吨,17345客位。

全省运输船舶净载重吨位和功率分别由2000年的398345t、156307kw增长到2005年的986042t、383393kW,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9%、19.7%。

内河航运 规划方案-更新版

内河航运 规划方案-更新版

内河航运规划方案1. 背景介绍内河航运是指在内陆河流域内进行交通运输的方式,涵盖了内河货运、旅游观光、渔业等多种功能。

由于内河交通具有低碳、低排放、安全、高效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内河交通的规模较小、劳动力成本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内河航运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内河航运规划方案显得十分必要。

2. 前期调研在制定内河航运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前期调研,了解内河航运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根据调研所得,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3. 规划方案3.1. 增加投资内河航运缺乏大规模、高效、现代化的运输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对内河航运的投资力度,加强对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投资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3.1.1. 建设航道和码头内河航运的运输航线主要是内河航道,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内河航道线路,修建标准的码头和停靠站,提高内河航运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1.2. 更新内河船舶内河船舶战线老化严重,导致无法满足航运需求,我们需要加大更新力度,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现代化的内河船舶,提高内河航运的技术水平。

3.2. 加强管理内河航运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2.1. 行业标准不统一内河航运涵盖了不同的运输、旅游、渔业等领域,各领域的标准和规程不统一,需要进一步整合。

3.2.2. 违规现象多发内河航运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违规现象,如超载、超速、乱排污等,对内河航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需要加强监管,并加强对违规船只的处罚力度。

3.3. 推动产业化内河航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具体方案有:3.3.1.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的公平竞争机制是推动内河航运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建立起内河航运产业规范化的市场机制,打破航运市场垄断,鼓励竞争,促进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我国内河运输行业投资现状及发展规模分析

我国内河运输行业投资现状及发展规模分析

我国内河运输行业投资现状及发展规模分析一、内河运输的优势在铁路还未出现以前,内河水运与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陆上运输相比,具有运输成本低和运量大的优势,城市也因内河水运的交通便利而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自然形成的河流还是人工开凿的大运河都对中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很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相配合的全国交通运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均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不同时期也有着并不均衡的发展节奏。

在公铁水几种运输方式的相互竞合中,内河航运主要是通过航道等级的不断升级,从而吸引更大规模的船以获得规模经济,如三峡库区航运的平均成本已经降到了0.04元/吨公里的极低水平。

二、我国内河运输公共财政支出与内河建设投资现状从我国内河运输公共财政支出来看,2014-2015年我国内河运输公共财政支出为近年来最高,之后有所下降,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内河运输公共财政支出为2.5亿元,同比增长72.4%。

在各地进入到内河优势发展的时期后,内河投资只是经历了“十一五”期和“十二五”期的快速增长,分别增长了1.97倍和1.2倍,而“十三五”期(2020年的内河投资按照2019年计算)则迅速回落,比“十二五”期仅增长了20%。

进入“十三五”以来,内河建设投资增速放缓,并没有体现出内河优势显现期应该出现的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内河建设投资额为614亿元,同比下降2.2%。

三、中国内河运输航道里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为主体,发挥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来看,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2.73万公里,同比增长0.15%。

从三级以上航道的增长来看,2001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为8222公里,2005年为8631公里,2010年9280公里,2015年11545公里,截至2019年为13819公里,同比增长0.3%。

中国内河航运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内河航运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内河航运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展望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内河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2012年以来,内河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9年内河建设完成投资614亿元,下降2.3%。

2019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72公里。

等级航道里程6.67万公里,占总里程52.4%,提高0.2个百分点。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38万公里,占总里程10.9%,提高0.3个百分点。

内河航道等级,是按照河流所能通行船只大小所作的等级分类。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分为7个等级。

目前我国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通航里程为1828公里占比1.4%;二级航道4016公里,占比3.2%;三级航道通航里程为7975公里,占比6.3%;四级航道11010公里,五级航道7398公里,六级航道17479公里,七级航道17044公里。

等外航道里程6.05万公里。

近年来,我国内河千吨级航道里程数量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9894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13819公里。

其中一级航道通航里程从2012年的1395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1828公里;二级航道通航里程从2012年的3014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4016公里;三级航道通航里程从2012年的5485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7975公里。

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成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9年内河港口泊位上减少了三分之一。

特别是近三年泊位数量下降较快,仅2018年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减少了3563个。

2019年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为17331个。

另一方面,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稳步增长。

2019年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44个,占生产用码头泊位数比例为2.6%。

截止2019年底我国有10万吨级及以上内河港口泊位12个,占比2.7%;1-3万吨级(不含3万)内河港口泊位189个,占比42.6%。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分析现状

内河运输市场分析现状1. 概述内河运输市场是指在国内流域内进行的水上运输活动,包括河流、湖泊和运河等水域上的货物和旅客运输。

内河运输市场是中国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地区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目前内河运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内河运输市场在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内河运输市场交通量达到XX吨,同比增长XX%。

其中,货物运输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约占内河运输总量的XX%。

旅客运输方面,内河游轮和观光船的运营数量逐年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3. 主要运输航线内河运输市场的主要航线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型河流及长城内河等通航河段。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内河航道,承载了大量货物和旅客运输。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的内河航道,主要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

珠江则是广东地区内河运输的主要通道,负责了大量物资的运输。

4. 市场竞争情况内河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主要运输公司竞争分食市场份额。

其中,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运力和资源优势。

同时,私营企业也通过灵活的经营模式和服务质量来争夺市场份额。

5.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内河运输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多式联运:内河运输将与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联运,提高物流效率和全球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环境保护:内河运输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碳排放减少,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内河运输发展,包括优惠税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6. 市场挑战面对内河运输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配套设施不完善:内河运输的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

•船舶需求和供给矛盾:目前市场上内河运输船舶供给过剩,但需求与之不匹配,需要优化船舶结构和船队管理。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4.20•【字号】•【施行日期】2017.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水运正文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发展和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属各单位:三、主要任务(一)构建高品质的基础设施网络1、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全面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新增通车里程1353公里,新增5个高速省际出口。

推进建设年限较早、交通量大的重点瓶颈路段和出省大通道扩容改造,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中主通道作用。

对部分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扩建改造,启动部分收费站扩容改造工程。

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高速通道研究,适时启动武汉至阳新至南昌、通山至武宁高速公路江西段前期研究工作,有序地引导地方高速公路建设。

专栏1 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建成25条高速公路,其中续建并完成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南昌南外环、广昌至船顶隘、兴国至赣县、资溪花山界至里木、南昌至宁都高速南昌连接线、宁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宁都至安远段、宁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安远至定南段、宁都至定南高速定南联络线、东乡至昌傅、都昌至九江高速都昌至星子段、修水至平江、上饶至万年、铜鼓至万载等14个项目949公里(含改扩建88公里);新开工建设并完成广昌至吉安、广昌至吉安高速支线(吉安绕城)、铜万高速宜丰联络线、赣皖界至婺源、萍乡至莲花、抚州东外环、贵溪至资溪、兴赣北延高速、沪昆高速公路赣浙界至东乡段扩容、大广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段扩容、大广高速公路吉安至赣州段扩容等11个项目长972公里(含改扩建480公里)。

规划建设沪昆高速公路昌傅至赣湘界段扩容改造168公里、南昌市西外环绕城高速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快速通道、武汉至阳新至南昌、通山至武宁高速公路江西段等项目,适时启动信丰至南雄、寻乌至龙川、上饶至蒲城等省际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 年)简介一、江西省内河航运基本状况――航道江西省内河航道发展条件十分优越,全省拥有通航河流或航线101 条, 航道通航里程5716km,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4.6 %,位居全国第八位。

从区域看,除长江干线156km省界航道(部管航道)和湘江水系的渌水33km航道外,其余均分布于省内赣、抚、信、饶、修五大水系和鄱阳湖湖区。

其中,赣江水系的航道里程2477km,主要航道包括赣江干流及禾水河、袁河、锦河等32 条支流;抚河水系的航道里程828km,主要航道包括抚河干流及云山河、宜黄河等17 条支流;信江水系的航道里程502km,主要航道包括信江干流及白塔河、铅山河等9 条支流;饶河水系的航道里程有417km,主要包括饶河干流及乐安河和昌江等4 条支流;修河水系的航道里程569km,主要包括修河干流及潦河等18 条支流;鄱阳湖湖区内的航道里程734km,主要航线有西航线、东航线、瓢三航线等24 条。

2005 年全省等级航道里程2427km,其中一级航道156km,三级航道156km,五级航道214km,六级航道741km,七级航道1160km。

另外,全省七级以下航道有3289km。

――港口2005 年全省有内河港口53 个,其中,长江干线 6 个,赣江水系38 个,信江水系9 个。

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372 个,码头岸线长度47755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5785 万t 、客运1235 万人次、集装箱通过能力 2 万TEU。

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76 万t 。

在江西省为数众多的港口中,九江港、南昌港是江西省基础设施最好、运输规模最大的港口。

总体上看,全省港口吞吐量规模较大的港口都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和赣江沿线。

――船舶江西省内河运输船舶2005年保有量为5491艘,986042净载重吨,17345客位。

全省运输船舶净载重吨位和功率分别由2000年的398345t、156307kw增长到2005年的986042t、383393kW,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9%、19.7%。

与此同时,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全省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1995年的62t增长到2000年的93t、2005年的201t。

全省内河货船的运力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机动货船运力比重明显上升,驳船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机动货船占在全省货船运力比重从1995年的77.9%提高到2005年的4.7%,而驳船运力比重则从22.1%下降到 3.4%。

――内河运输2005年外省籍船舶在江西境内完成的货运量达10025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33.3%提高到2005年的74.5%,2005年江西省本省船舶完成水路货运量3439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66.7%降低到2005年的25.5%。

水路货运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西段)、赣江和信江等主要航道上;水路客运主要集中在通航条件较好的长江、赣江、鄱阳湖区航道上,且以短途运输为主;此外,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明显增加,旅游风景区的水上客运成为水路客运新的增长点。

――总体评价(一)内河航运是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支撑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省内河航运在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中,特别是在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在全省交通运输市场中保持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

1995年以来,全省内河货运量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省、占地少、污染小等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促进江西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江西省沿江河地区具有大用水、大耗能、大运量等特性的企业的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的重要方式。

内河航道的空间分布和江西省生产力主轴布局相一致,长江、赣江、信江走向和长江经济带、沿京九铁路经济带、浙赣铁路经济带基本吻合。

以内河航道为依托,沿江已经形成电厂、炼厂、水泥厂、钢铁厂、铜业基地等工业走廊,沿江临河的经济开发区也迅速发展起来,沿江生产力产业布局态势初显端倪。

因此,江西省内河航运已经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

(二)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在省政府和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实施了一批梯级渠化、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等工程航运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六五”、“七五”期昌江两座梯级渠化枢纽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航运开发为主的航道低坝渠化工程的尝试,启动了信江全线梯级渠化工程,建设了信江界牌航运枢纽,为信江全线开发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九五”后期,相继实施了樟树~南昌航道整治工程和南昌~湖口航道整治工程,不仅全面提高了赣江中下游段的通航条件,促进了运输船舶的大型化,提高了航运效率,而且也疏浚了河道。

九江港5000吨级外贸码头的建设使江西省沿长江地区直接走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昌港一批通用件杂、散货、油品的建设以及集装箱等专用码头,强化了南昌港的枢纽地位。

另外,瑞昌、彭泽等港也相继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内河码头。

江西省内河港口已由过去的小、散、乱局面,开始逐步向核心港区集中,呈现出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辐射能力进一步拓展。

(三)内河货运量快速增长,货种结构性特点明显。

伴随我国及江西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内河航运的巨大运输需求,尤其是2000 年以来,全省内河货运增长势头强劲,全省内河货运量由2000 年的4008.6 万t 增长到2005 年的13464 万t ,“十五”期年均增速达27.4 %,矿建材料、石油及其制品是内河货运的主要货类,其中,内河矿建材料增长速度快,仍占有主导地位,2005 年矿建材料完成11859 万t ;近几年内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运量一直稳定在500~600 万t 。

随着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加强对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培育,内河集装箱运输也已崭露头角,呈现出新兴货种的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的态势,由1995 年的495TEU发展到2005 年的60037TEU。

受陆路交通快速发展和分流影响,内河水上客运自1995 年以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自2000 年开始,客运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特别是万安库区、柘林水库等一些陆路交通不便地区或旅游景点的水上客运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二、内河运输量预测国民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要求内河航运必须加快发展,提供更大的运输能力和更好的运输质量。

――内河货运量预测预测2010年及2020年内河货运量分别为15000万t 和20000 万t ,其中上水分别为4000 万t 和6000 万t ,下水分别为11000 万t 和14000 万t 。

预测不包括长江干线(江西段)承担的过境运输量。

――内河客运量预测内河客运量2010 年及2020年将分别为500万人和650万人,并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等通航条件较好的航道及旅游景区的库区航道。

――主要航道运量预测根据各主要航道的水运量现状及其在未来全省内河航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腹地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全省内河货运总量和分货种运量预测等,分别预测长江干流(江西段)、赣江、信江、赣江东河、信江西支、昌江、乐安河及袁河等航道运量,详见表一。

表一:江西省主要内河航道货运量预测表单位:万吨航道名称2010 年2020 年长江干流(江西段)13200 17000赣江12100 15200信江3000 4500赣江东河250 450信江西大河120 250乐安河100 200昌江200 400袁河250 480 ――全省港口吞吐总量预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产业布局、资源开发、航道条件逐步改善等因素,预测2010 年和2020 年江西省港口吞吐总量分别为15500 万t 和21000 万t ,其中进口分别为4200 万t 和6500 万t ,出口分别为11300 万t 和14500 万t 。

――主要港口吞吐量预测根据全省各主要港口的地位作用、吞吐量现状及发展特点,结合腹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划,并综合考虑港口发展的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预测出2010 年及2020 年全省各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见表二。

表二:江西省主要港口吞吐量表单位:万t 2010 年2020 年港口合计进口出口合计进口出口总计15500 4200 11300 21000 6500 14500九江港3900 400 3500 5000 600 4400南昌港1800 300 1500 3000 500 2500赣州港750 400 350 1300 700 600吉安港460 100 360 870 180 690樟树港160 40 120 400 80 320新余港170 20 150 300 50 250鹰潭港110 100 10 200 150 50鄱阳港80 50 30 100 60 40景德镇港70 20 50 200 70 130乐平港120 20 100 250 50 200瑞昌港700 200 500 1000 300 700彭泽港100 70 30 180 130 50新干港25 20 5 40 30 10峡江港105 100 5 210 200 10 其它港口6950 2360 4590 7950 3400 4550 注:九江港含城区港、九江县港及湖口港;南昌港含南昌港、南昌县港及新建县港。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穿落实江西省提出的“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奋斗”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江西省情和内河航运发展实际,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内河航运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高水平的内河航运体系,实现江西省内河航运跨越式发展。

着力提高航道特别是骨干航道的通航条件,改变低等级航道所占比例高的落后局面,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的规模运输优势;拓展港口功能,加快一批专业化、集约化的核心港区建设或改造,尽快扭转目前港口规模普遍偏小、设施设备落后、服务能力差等局面;加强行业引导,积极推动船型大型化和标准化进程;增加投入,改变目前全省支持保障系统十分薄弱的落后状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发展理念,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二)规划原则1、坚持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包括内河航运在内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必须以促进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