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发[2009]2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赣府发[2009]19号)精神,加快推动我省光伏、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制定《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发展规划(2009—2015)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光伏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一、发展基础随着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光伏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光伏产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

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7吉瓦,较上年增长了近一倍,全球光伏系统新增装机容量5.6吉瓦,增长140%。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0%以上;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6吉瓦,比上年增长一倍,占世界总产量1/3;制约产业发展的高纯硅料年产4000多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地。

近年来,我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

现有规模以上光伏及相关企业40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润35.9亿元。

江西赛维LDK公司通过3年的建设,已形成年产超过1500兆瓦的多晶硅片生产能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供应商,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已在美国上市。

目前,在多晶硅铸锭和切片等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上我省已走在全国最前列,正在积极推进国内规模最大的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建设。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痛点与破局之策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痛点与破局之策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痛点与破局之策作者:袁春香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10期[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和较高培养规格。

针对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保障机制未成系统、专业布局有待优化、培养定位不够精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合作育人停留表面等痛点问题,从政府、高校、产业三层面提出破解对策,以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立体式对接。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痛点;破局之策[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49-04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结合本省优势产业,出台《2022年全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要点》《江西省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人才培养良好氛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助力江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对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分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基于政府、高校、产业三维度寻求破解之策,将有助于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出实效,推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江西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格《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到2025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达3.8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到28%。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2.05.24•【字号】赣工强省小组字〔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5月24日关于江西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引导全省上下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带动形成大干项目浓厚氛围,助力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保持制造业占比总体稳定,切实稳住、进好、调优全省国民经济,特就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择优确定支持对象,按照项目已完成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奖补,单个项目不低于200万元。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纺织、钢铁、食品、家具、船舶等重点传统产业,对符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的重大项目,择优确定支持对象,按照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奖补,单个项目不低于200万元。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三、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企业实施的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择优确定支持对象,按照项目数字化改造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奖补。

专题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训练-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解析版)

专题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训练-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解析版)

专题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为此,我国应()①走先发展后减碳、先高碳再低碳发展道路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发展体系③加大对清洁低碳能源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④坚持生态优先,努力遏制经济增长的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①创新发展思路,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②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③引入社会资本,让土地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和流通④解决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辽宁省之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因为()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④“三农”问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需要()①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发展速度,促进经济高速增长②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③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并坚持市场机制作补充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有人这样形容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身躯,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大脑。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是江西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结合发展实际,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下好发展先手棋,构筑竞争新优势,特编制《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本规划以2022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23-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经过接续努力,江西已从整体上跨越工业化中期并加速迈向中后期,建成了新兴工业大省,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为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创新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一节发展支撑产业规模实力实现跃升。

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晋级“万亿元俱乐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跨上4万亿元台阶,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工业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工业产值进入全国10强。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新能源、航空、移动物联网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VR(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式增长至8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6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

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

拥有省级(培育)产业集群126个,其中过千亿元产业集群4个。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0%、40.5%。

技术创新引擎不断增强。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增长。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64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户,围绕14个产业链布局组建了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一核十城多链”创新区域体系逐步形成。

江西自筹稀土产业“联合舰队”打造完整产业链

江西自筹稀土产业“联合舰队”打造完整产业链

得 全 省 的 稀 土 产 业 多 集 中 于 稀 土 开 采 、 冶 炼 分 离 等 上 游 业 法 为 3 %)的 已探 明工业储量 ,支撑全 球 9 % 的产量 ,并 6 7 务 。按 照 江 西 全 省 的 规 划 ,今 年 年 初 ,江 西 已将 赣 州 红 金 稀 超 出全 球 实 际 需 求 一 倍 , 问 的 破 坏 性 开 采 已 不 言 而 喻 。加 其
利益 。 全 国 范 围 内数 量 众 多 的 企 业 之 间 的 竞 争 ,令 行 业 的 负 外 部 性 难 以通 过 企 业 间 协 议 解 决 。 不 失 理 性 的 企 业 也 只 能 随波 逐流 。解决 问题 主要应 当有赖 于各 地方 政府 。
该公 司在 美国伊 利诺 斯州 芝加哥 高地 工厂 的扩 产工程
体 行业 。
工 业 储 量 B+C 0 0 2 0 0万 吨 。白 云 石 地 质 储 量 1 0 吨 ,可 开 2亿
贺 州 康 龙 石 业 有 限 公 司 、 贺 州 市 英 格 瓷 重 钙 粉 体 有 限 采 储量 1 0亿 吨 ,萤石 总储 量 4万 吨 以上 。煤 矿分 布 于三个 公 司 也 是 贺 州 市 引 进 的 高 新 石 材 企 业 。 贺 州 康 龙 石 业 有 限 乡 镇 。 下 热 水 位 于 皇 路 店 镇 ,属 优 势 地 热 矿 泉 水 。可 以 说 地 公 司年 产 5 万 I 成 晶 体 。贺 州 康 龙 石 业 有 限 公 司进 驻 贺 南 召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前 景 广 阔 。 南 召 县 人 民 真 挚 欢 迎 海 0 T合 I 州 , 实 现 贺 州 市 石 材 ( 体 ) 游 产 品 的 发 展 打 下 了一 定 的 为 粉 下 内 外 客 商 来 召 考 察 、 投 资 ,互 惠 互 利 ,共 同 发 展 。

1773-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发展规划

1773-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发展规划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发展规划(2009-2015)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编制本规划。

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一、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生物产业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十五”以来,全省生物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8年,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300余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增长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是GDP增长的2倍多,其中生物医药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增长近30%。

生物产业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现化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目前,全国中医药企业50强中,我省有5家,其中4家列居前20名。

南昌进贤已成为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年产销医疗器械达18亿余套,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

以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相继组建了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江中、汇仁、特康、省药物所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50余家生物产业科研机构,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产业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及省、市科技进步奖189项,申请专利700多项,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但是,江西生物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企业比较分散,总体规模偏小,公共服务不健全,缺少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旗舰企业和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拳头产品。

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

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依托,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打造千亿产业的战略目标,以南昌核心区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全省,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25•【字号】赣府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发〔2022〕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25日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依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我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8354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2.5%,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有力的新动能。

(一)政策体系加快完善。

在全国率先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并先后出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二十条”、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二十六条”等政策文件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联江西建设等行动计划,配套出台VR(虚拟现实)、移动物联网、5G(第五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等专项规划政策。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高规格出台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从政策制度层面搭起支撑新时代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现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突破,做大做全产业链,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近日联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各产业牵头部门在广泛征求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编制的,共包括光伏、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铜钨和稀土、非金属新材料(有机硅)、非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11个子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主要是基于各个
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将我省已存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使得产业链向上游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深入到市场拓展环
节。

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层次,获取更高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的制定。

2010年6月,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在关于发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根本希望和主要路径所在,当务之急,务必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为重要方向,在制定每个产业延伸链的具体规划上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发了有关贯彻意见,要求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随后,各产业牵头部门迅速行动,周密调研,密切配合,历时8个多月,制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初稿,在经过多次修改后,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下发各地、各部门实施。

该规划在深刻分析各产业国内外上下游发展的形势、市场需求、技术走向及成本效益基础上,确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主要目标以及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象。

根据规划,各产业延伸链重点发展方向与产品分别为:
光伏产业:太阳电池及组件等中下游产品,坩埚、逆变器、超白玻璃、TCO玻璃、EVA膜等配套产品,晶体硅电池
新工艺,新型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技术,高纯硅料,硅棒、硅锭、硅片等。

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风力发电应用,风力发电整机生产,核能发电应用,核燃料生产,核岛设备和原材料制造,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数字视听产业,延伸元器件产业,数字通信产业,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产业,软件和数字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节能汽车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的研制生产。

航空制造产业:新型航空材料,航空锻铸件,航空零部件,机载设备,航空教育,航空服务。

半导体照明产业:外延与芯片产业,封装产业,半导体照明应用,半导体照明工程,相关配套产业。

铜钨和稀土产业:资源供给产业链,铜产业中端冶炼环节,铜产业末端深加工环节,多种晶形和超细APT、纳米、超细粒和超粗级钨粉,碳化钨粉,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性能硬质合金硬面材料,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储氢材料及其应用,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稀土陶瓷及其应用,稀土合金。

有机硅产业:硅块,有机硅单体,硅油,硅橡胶,硅烷偶联剂,氟硅结合,副产物综合利用。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特种玻璃,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建筑节能及生态环境材料。

生物和新医药产业:中药产业,化学药产业,生物技术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粮食油料产业,蔬菜产业,果业,茶业,畜禽业,渔业。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软件产品,软件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