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8.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各种各样的岩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导学案1观察、描述岩石。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观察、描述岩石的必要条件,而由学生自己去收集岩石又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的前几天就要向学生提出收集岩石的任务,并把收集岩石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收集岩石时,最好能了解到它的名称和以上的岩石,这样每个小组岩石的数量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布置学生去收集岩石,教师也要收集一定数量、种类丰富的岩石,其中最好有一些形态比较典型的岩石。
学生收集的岩石如果能够提前交到教师处,是比较理想的,教师可以视学生收集到的岩石情况,把自己收集到的岩石补充进去,并合理地进行搭配。
提供有结构的、能让学生展开充分探究的岩石,是保证本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在观察岩石前,教师可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岩石是从哪里得到的,或者交流各自寻找岩石的经历。
教师把学生收集这些岩石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并结合教科书中的单元首页的引导语进行新课引人。
让学生领会到岩石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
学生们收集到的岩石中,可能有一些并不是岩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岩石”进行区分:“这些石头都是岩石吗”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然后把大家都认可的那些不是岩石的拿掉。
对一些大家有争议一时又无法鉴别是否是岩石的“石头”,可以暂时放在一边,课后再请教内行人士解决,下节课再把结果和理由告诉大家。
通过这个活动会加深学生对什么是岩石的理解。
分组观察时,要将小组的岩石装在盒子里,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的特征已有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并讨论“将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观察岩石的哪些方面”。
通过互相的启发、集思广益,相信学生会想到较多的手段和方法较全面地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得更多有关岩石特征的信息。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8.《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教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描述岩石,二是给岩石分类。
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岩石世界,经历探索岩石奥秘的过程。
【教学策略】首先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然后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的和本地的岩石资源,发挥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常见岩石的特征进行合作探究,进而研究岩石的共性特征并根据岩石某个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因此对他们来说,岩石并不陌生。
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地球上的重要物质水和空气,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利用感观(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以及观察工具(放大镜等)进行科学观察;使用并遵循一定的分类标准为物体分类;进行比较精确、细致地交流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3、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2、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探究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岩石、放大镜、岩石照片、李四光照片【教学过程】(一)“石头痴人”的故事1、播放精美绝伦岩石作品照片与李四光看岩石的照片2、教师讲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被称为“石头痴人”。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岩石是多种多样的,每一块岩石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可以观察到岩石的颜色、结构、硬度等特征。
3、使学生能够根据岩石的不同标准可以将岩石分成不同的类别,自己要会认识岩石。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多种方法和感官观察岩石,学生经历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描述”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观察方法与技能。
2、通过比较岩石,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观察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岩石的特征并进行观察描述【教学难点】比较岩石,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完全分类【教学准备】教师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教学课件、放大镜【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揭题(2分钟)1、出示一些岩石的多媒体图片。
(大山、平地、海底)学生集体朗诵单元导读。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2、观看影片,初步了解岩石(2分钟)通过短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知道岩石的哪些信息?你平时所见的岩石都有哪些?(2)师生讨论分类标准。
(板书: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2、给岩石分类。
(8分钟)1、出示活动要求(0.5分钟)(1)给岩石编号(2)轻拿轻放(3)做好记录(4)组长汇报2、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问题)(0.5分钟)(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2)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3、教师出示分类记录表,学生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分钟)4、交流岩石分类情况。
(3分钟)学生汇报交流,说明分类标准。
四、总结(2分钟)(1)同一块岩石,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吗?(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3)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五、课后拓展:(1分钟)师: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9.各种各样的岩石-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什么是岩石,岩石的种类和组成成分;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不同种类的岩石;3.了解岩石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2.掌握岩石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石头的家族”这个主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石头的种类,有哪些“石头”的名字等等,让学生对主题产生兴趣,并发现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石头”。
2. 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去校园内/周围周边观察可以看到的不同种类的岩石,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感性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特点和差异。
3. 客观认识引入PPT,让学生全面认识岩石的种类和组成成分。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白云石、花岗石、石灰岩、炭岩、花岗岩等岩石名称和分类。
4. 巩固练习教师将9种不同的岩石图片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认真观察后,逐个给出岩石名称。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为每种岩石名称列举至少一种相关的客观事实,如石灰岩可用来烧生产水泥等。
通过此环节,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岩石的了解和记忆程度。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和不断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地壳运动、火山喷发、自然风化等原因都可以影响岩石的产生和变化。
6. 总结归纳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岩石及其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明白岩石的形成和不断变化的过程。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授课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学习本课内容,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学生观察感性认识的反馈;2.学生根据图片正确回答不同种类岩石名称和相关知识的情况;3.课后作业:整理岩石相关知识,提高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教学设计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教学设计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2课。
通过第8课的学习,学生已收集了各种岩石,并初步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表面特征的方法。
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岩石标本的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我的岩石标本盒”、活动2“制作岩石‘身份证’”、实践“身边的石材”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以参观岩石博物馆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思考“能否将收集的岩石做成标本”,驱动学生探究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
活动1引导学生完成岩石标本盒的初步制作。
活动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特征,制作岩石标本的标签。
“实践身边的石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石材,了解岩石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制作岩石标本盒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岩石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观察和描述更多的岩石。
本课是前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应用和延伸,也为本单元后续课《岩石与矿物》《保护矿产资源》等课起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制作岩石标本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设计和制作岩石标本盒的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做事情方面往往缺乏统筹意识,也经常出现考虑不周的现象,例如,容易忘记事先应将岩石洗干净、晾干备用,或在给盒子做收纳格子时不会考虑岩石的大小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提醒和引导学生在制作岩石标本盒前,先做好周全的计划,以保证制作活动能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标本标签的基本要素,并能尝试利用标本标签的形式描述岩石标本的信息。
2.能完成岩石标本盒的设计和制作。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知道岩石在人们的生活中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第15课《认识岩石》教学目标:1、能从观察岩石特征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说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表面特征;3、能运用感官或工具观察岩石的基本特征;4、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概括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有依据的分类;5、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6、能说出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有依据的分类。
课前准备:岩石标本、放大镜、小刀、铜钥匙,岩石有关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我国有许多风景名胜,有的层峦叠嶂,有的雄伟壮丽,它们的主体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认识岩石》。
二、初步观察自带岩石教师:同学们,课下咱们都收集了很多岩石了吧,下面就快点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的这些岩石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描述自己带来的岩石的样子;交流分类标准教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按照岩石的硬度进行分类。
方法是:先用指甲在岩石上刻划一下试试,看是否能划动;如果不行,用铜钥匙在岩石表面刻划试一试;如果刻划不动,再用小刀进行刻画试一下。
下面快尝试一下小组动手尝试,并汇报三、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教师:刚才咱们是用眼睛直接观察的,下面咱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标本盒内的岩石,重点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一会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好开始观察吧!注意不要破坏岩石标本学生小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自然界,岩石会因为风化作用,外表不能展示真实颜色,我们可以借助条痕来进行观察。
就像白色粉笔外表被彩色粉笔染色了,但是在黑板上写出的字是白色的。
教师:同学们,自然界的岩石多种多样,特点各不相同,这与它们的成因有很大关系。
按照岩石成因,地质学家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教师:我们刚才观察的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岩石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誘發學生對岩石的原有認識,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軟硬、輕重、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3.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附近尋找岩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岩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岩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並能描述自己觀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為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岩石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岩石。
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岩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岩石。
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於地表岩石風貌的錄影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
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岩石?2.你玩過岩石嗎?你是怎麼玩的?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岩石。
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岩石二、探究過程1.開個石頭展覽會師:你的岩石是從哪裡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彙報交流。
2.觀察“我的岩石”師:你們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帶了一些岩石,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的嗎?師:你們準備怎樣觀察?生:用眼睛看形狀、顏色、花紋;手摸的感覺;用鼻子聞氣味;……教師引導並板書:(1)用眼睛可以觀察岩石的什麼?(顏色、形狀、條紋或花紋、斑點、大小等)(2)用手怎樣觀察?(摸)摸可以感覺到岩石的什麼?(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輕還是重。
(輕重)(指甲劃)看劃痕是怎樣的(3)用鼻子聞氣味?怎麼聞?(靠近點、磨擦、輕輕敲打後再聞……)小結:討論了那麼長時間,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重複觀察方法)。
新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岩石教案

第二单元第九、十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和进一步认识岩石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2、能力培养:(1)在课堂中能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
(2)能以掩饰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3)初步学会整理和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记录,归纳出岩石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了与观察,善于发现的态度意识。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难点:能比较准确的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岩石,并且由岩石堆积而成的山峰,地形地貌等优美的图片,激发学生观察岩石的兴趣。
(学生一直对岩石的了解处于石头,碎石子的概念,因此会对岩石的兴趣不浓厚,认为岩石平凡而且丑陋。
此环节正是为了改变学生的以往观念,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岩石是奇形怪状而且令人叹为观止的。
)。
板书: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自主探究1、观察:2、出示材料:放大镜,岩石碎片等等。
并展示实验记录单,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验中填写实验记录单。
3、分发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放大镜观察老师发放的岩石碎片,对岩石的颜色,纹理,光泽,颗粒大小,形状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
岩石编号颜色纹理光泽颗粒大小形状1234……小组交流观察结果,描述岩石各方面的特征。
5、观看视频。
6、总结:懂得细致观察岩石的特征,了解描述岩石特征的描述词,对岩石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能力。
并且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岩石多种多样。
三、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岩石,不再是从岩石的表面去观察,而是从岩石的硬度和敲击声音的区别来认识岩石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
8.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1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
本课是第2单元的起始课,从引导学生到户外收集岩石开始,带领学生开始探索岩石的学习之旅。
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寻找岩石”、活动2“观察岩石”等教学环节。
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彬彬在公园里找到各种岩石的情景,激发学生到周围环境寻找岩石的兴趣。
通过到户外观察和收集岩石,学生可以体会到岩石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
活动2“观察岩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一些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不仅掌握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学情分析
岩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们虽然广泛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如户外的山上、公园、路边等,室内的大理石桌子、地砖等,但是许多学生对岩石并不了解。
由于对岩石了解不多,因此当学生看到别人收集到一些有趣的岩石,他们又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很想收集岩石进行探究。
但到哪里可以收集到岩石、怎样观察岩石的特征,则是孩子们可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另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收集岩石的一些细节、安全问题可能会考虑不周。
四年级学生在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时,可熟练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但是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探究岩石的表面特征,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细致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户外采集岩石的简单方法。
2.知道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
3.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5.乐于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的教学重点是运用感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观察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教学难点是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岩石的硬度。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
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岩石,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法: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教师讲述:彬彬和波波到公园玩耍,彬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
波波对这些岩石感到很好奇。
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岩石,都在哪里找到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简单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寻找岩石
提出任务:我们也到户外收集一些岩石吧。
问题探究:哪些地方合适我们去收集岩石?你准备到周围的什么地方收集岩石?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问题探究:户外的岩石有什么特点,收集岩石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课件展示:户外不同环境的岩石。
教师引导:从采集岩石、收纳岩石等方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互相补充。
问题探究:大自然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各种岩石,采集多大的岩石比较
合适?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收纳盒子的大小、方便携带、便于观察等方面讨论采集和收纳多大的岩石会比较合适。
(4)收集到岩石后,要怎样处理才带回学校?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怎样处理收集到的岩石,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课件出示:如何处理收集到的岩石。
小结并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在家人的陪同下,准备好收集岩石的袋子、铲子等工具,到户外采集大小合适的岩石。
采集的岩石带回家,洗净,晾干,放入盒子,做标签,标注采集地点。
完成本课学生活动手册“任务1”的内容。
学习提示:在收集岩石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地势危险的地方采集岩石;同时,在采集岩石的过程中,要做到不破坏当地环境。
2、活动2:观察岩石
提出任务:这是老师课前收集的岩石。
它们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怎样认识它们呢?
实物展示: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标本。
问题质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三种岩石?这些方法分别能观察到岩石的哪些表面特征?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从多种感官、使用简单工具等方面交流观察岩石的方法,并说说每种方法分别能观察到岩石的哪些表面特征。
例如,眼睛能观察到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花纹等,而手能感受到岩石的轻重、粗糙、温度等特征,而利用放大镜能更清楚地观察岩石内的颗粒组成。
问题探究: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岩石的软硬特征?
学生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导:用刻划的方法可以观察物体的软硬特征。
我们可以用铜钥匙在三
种岩石上分别进行刻划,并根据岩石上留下的痕迹深浅来判断岩石的软硬。
用铜钥匙刻划,如果岩石只留下浅浅的印痕,说明这块岩石比较硬。
如果留下比较深的印痕,说这块岩石比较软。
如果刻划不出印痕,说明这块岩石很硬。
媒体展示:刻划的方法。
科学实践:学生运用感官和放大镜、铜钥匙等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任务2”中。
交流展示:各小组分别介绍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等三种岩石后的发现,教师引导各组学生互相评价、质疑和补充。
活动小结: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我们可以观察到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三种岩石在颜色、形状、颗粒组成、硬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三)总结与拓展
问题质疑: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请课后按要求到户外收集岩石,下节课带回学校。
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观察收集到的岩石。
八、板书设计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1.收集岩石硬度:刻划
2.观察岩石:感官+工具砂岩花岗岩大理岩
发现:不同的岩石表面特征各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