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不要。
7.然而不王者
四、文言句式
1.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树之以桑
7.申之以孝悌之义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9.未之有也
10.非我也,兵也
五、理解下面加点的文言实词
1.寡人之于国也
2.河内凶
3.移其粟于河内
4.察邻国之政
30.非我也,兵也。兵:兵器。
31.斯天下之民至焉。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六、理解下面加点的文言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之:助词,舒缓句中语气用。(一作“取独”解)于:对,对于。介词。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2.则移其民于河东。其:那里的,指河内的。于:到。
3.移其粟于河内。其:那里的,指河东的。于:到。
14.谷不可胜食。胜:尽,完。
15.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罟:渔网。洿池:池塘。
16.斧斤以时入山林。斤:斧子。
17.王道之始也。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1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可以。古今同义(一解为“可以凭借”,古今异义词,本句为省略句)。帛:丝织品。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文章围绕梁惠王的“民不加多”之问,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2、《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其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重点字词1、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3、兵刃既接:兵,兵器。

既,已经。

4、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

走,逃跑。

5、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6、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7、是亦走也:是,这。

8、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9、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罟,网。

洿,深。

10、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照一定的季节。

11、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憾,遗憾。

12、王道之始也:始,开端。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14、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

彘,猪。

畜,畜养。

15、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

16、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

1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1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饿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三、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4、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y详解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y详解

看得见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梁 惠王如此,世上许多人都如此。古希腊的 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 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 己的告诫。认识自己的优点容易,认识自 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这需要 足够的勇气。一个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个 人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就能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则: 1、则移其民于河东 顺接连词;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转接连词;却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树: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
(2)动作名 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1、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斑”) (“涂”通 “途”)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 “毋”)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 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 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兵器 今义:战士,士兵; 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 5、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6、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7、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三、一词多义(补充) (一)王: 1、然而不王者 (称王wàng;名作动) 2、梁惠王曰 (君王wáng;名词) (二)食: 1、谷不可胜食也 (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 (食物;名词) (三)时: 1、不违农时 (季节;名词) 2、无失其时 (机会、时机;名词)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二、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三、一词多义(补充)(一)王:1、然而不王者(称王wang4;名作动)2、梁惠王曰(君王wang2;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季节;名词)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2、填然鼓之(地、…的样子)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种植5、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二)动作名1请以战喻(战争)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形容词作动词1、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四)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五、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固定句: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笔记]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笔记]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古文知识(一)重点注释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之,主谓之间取独。

于,对于。

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

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于,到。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其,指河内。

4、河东凶亦然: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亦然,也是这样。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当政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察,考察。

政,当政者。

之,结构助词,的。

无如,没有像…。

之,这样。

者,句末语助词。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

,这是为什么呢?”加少,更少。

加,更。

之,的,结构助词。

7、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我用打仗做比喻。

好战,喜欢打仗。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8、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之,敲起鼓来。

鼓,动词。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9、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

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10、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曳,拖着。

走,跑,这里指逃跑。

1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或,有的人。

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因为。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食物;名词
八胜 1、谷不可胜食 2、驴不胜怒;蹄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日出江花红胜火 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尽;形容词 能承受;动词
美好的;形容词 超过;动词 胜利;动词
九兵
1、非我也;兵也
兵器;名词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名词
3、将兵万人
士兵;名词
4、穷兵黩武
战争;名词
十如 1、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王如知此 3、沛公起如厕
四则
1、则移其民于河东 顺接连词;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五而 1.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2.或百步而后止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六王:
1、然而不王者
称王;名作动
2、梁惠王曰
君王;名词
七食:
1、谷不可胜食也 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
动词;shǔ;计算
十二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副词;不过、只是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 序》
副词;径直、直接
1、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2、王道之始也Leabharlann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3、五亩之宅
结构助词;的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百姓
5.未之有也&
代词;指代”然而不王者“
三然
1、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
用在词尾;…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 对的或认为…对的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这篇文章的知识点众多,下面我们来逐一梳理。

一、文学常识1、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二、重点字词1、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4、兵刃既接:既,已经。

5、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

走,逃跑。

6、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7、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8、是亦走也:是,这。

9、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10、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罟,网。

洿,深。

11、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12、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憾,遗憾。

13、王道之始也:始,开端。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15、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

彘,猪。

畜,畜养。

16、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

17、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头发花白。

颁,同“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19、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

20、然而不王者:王,称王,统一天下。

2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饿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三、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5、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五、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也”表判断)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矣”)六、文章主旨文章围绕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面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有实行“仁政”。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无失其时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二、古今异义1、河.内凶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3、弃甲曳兵而走.4、或.百步而后止5 、寡人..之于国也6、斧斤.以时入山林7、谷.不可胜食也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填然鼓.之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三、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10、则何如?2、 树.之以桑3、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4、 谨.庠序之教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 斧斤..以时入山林四、特殊句式1、 是亦走也2 、 非我也,兵也3、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 、 非我也,岁也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一词多义10、则何如?1、于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则移其民于河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2、之填然鼓之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未之有也3、以请以战喻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4、食谷不可胜食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5、数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6、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斯天下之民至焉六、重点词语1、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2、河.( )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河东凶亦然.( )。

)于河内。

33、察( )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

...4、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5、王好战( ),请( )以战喻( )。

....6、填然鼓( )之,兵刃既( )接,弃甲( )曳兵( ) ......而走( ) .7、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9、不违( )农时( ),谷( )不可胜( )食也8、直( )不百步耳,是( )亦走(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艺术特色: ❖ 多种手法描写人物,象征 ❖ 延迟手法 ❖ 语言幽默 ❖ 设置危机
1、下面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者以朱阿和德国兵为线索写了他们所经历的事情, 而其他德国兵的扫荡和其他农民在牲畜林里的其他事情 则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是留白。
B、小说的结构之一就是对情节的取舍。《牲畜林》中作 者只选取了一条线索上的内容,由这些内容,我们就可 以看到了当时德国法西斯的其他情况。这就是“一叶知 秋”。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 )之道 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 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
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 )
其友,勿劝。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 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 能承受) 杯杓,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 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
❖ 2、《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 》一起被称为四书。
孟子的理想国
❖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 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 ,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 。体现的是儒家的仁政治国理念。
字词过关——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无”通“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无失其时 不要。
❖ 作用:(1)反衬和山里人相对的城里人老孟,斤斤 计较,以世俗的逻辑去推测人心,并通过老孟的情 感态度变化。
❖ (2)表达了原始淳朴的美好人性对世俗人的精华的 主题。
极课作业28《穷人》:结合你对小 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
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 1、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 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为 题切合人物身份。
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 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 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 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 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 说的结构张力。
练习
文 艺 评 论 家 和 部 长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
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
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 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朗读分享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 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
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
探究为什么作者在最后要让那 只野猫打败德国兵?
让敌人自己灭亡 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卡尔维诺的理想
小说主题
❖小说叙述了在充满生命力的牲畜 林中,一个善良滑稽的农民与一 个贪婪愚蠢的敌人之间周旋并最 终消灭敌人的喜剧性故事,消解 战争的残酷与严肃,表现了人民 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表现战争主题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 么选择“牲畜林”这个特殊的意象? (小说以“牲畜林”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1、牲畜林有象征含义。象征着诺亚方舟,这 里是战争的避难所,没有炮火,没有残酷,有 的是自由是轻松是和谐是生机。 2、是小说的结构容器。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犹如表演的平台,人物和动物都是在这个平台 上登台亮相的。 3、是小说主题的要点。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 所在,这里宁静安详,生机勃勃;这里洋溢着 生命与和谐,善良与人性,给反法西斯战争带 来希望和力量,表现出对战争胜利的乐观思想。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五次 “延迟”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一次又一次的延迟,使农民朱阿的善良 和德国兵的贪婪愚蠢的形象更加鲜明。 2、“延迟”使各种动物登台表演,成为真 正的主角,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氛围, 消解了战争的严酷与沉重。 3、“延迟”使紧张情节舒缓,使之张弛 有度。
C、《牲畜林》在选中了主要情节后,是按线型模式推进 的。线型模式主要又有顺叙和倒叙,当然这其中会常有 些插叙或补叙。《牲畜林》是按顺叙安排故事的.
D、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起到 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朱阿迟迟不敢开枪,让人感觉到消 灭敌人的不容易,从而深化了主题。
接轨高考 ❖小说标题的含意和作用
❖ 2、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 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无比美好, 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
❖ 3、表现作者对这对贫苦夫妇的善良、勤劳 和济危扶困的高尚品质的讴歌。
方法指导
小说标题的含义: 1、表面义与真实义。 2、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 3、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方法指导
❖ 2016全国卷小说阅读题《锄》:
❖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2011山东省高考现代文阅读《审丑》: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期中考试小说《山里人》:结合全文,请简要 说明小说的标题“山里人”的含意和作用。
❖ 含意:既指执着较真(坚持原则)、善良实诚、重 情明理、生活在山里的小生意人二狗,也指为保护 村民生命财产而牺牲的村长,又指以二狗为代表的 “村里凡是开店的”重情重义的村民们。
5、王无罪岁
动词归罪、归咎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词:活着的人 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 为动词:认真从事
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 使……迁移
特殊句式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 未之有也。 4、弃甲曳兵而走。
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
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
兰 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 格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
津 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斯 卡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小说标题的作用: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 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3、推动情节发展。 4、突出人物形象。 5、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作业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 《血的故事 》林海音 ❖ 【问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
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 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 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感谢指导!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 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 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复习要点
❖ 1、基本文学常识 ❖ 2、字音、字形 ❖ 3、文言基础知识 ❖ 4、内容理解 ❖ 5、背诵默写
基本文学常识
❖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的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亚圣”,政治主张 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民本”、“仁政”。
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 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然而,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英雄和敌人 都成了小丑,牲畜林成了集市——拍着翅膀的成 群的鸭子、不给让路的山羊、性情温顺而固执的 “花大姐”、漂亮的粉红色小猪、又老又瘦的母 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我们说,战争是沉重与残酷的,那么,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百姓
【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4、赵太后曰:“然”形为:容…对词的,对的、认
词类活用 (先翻译句子)
1、填然鼓之 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动桑词:种植
情节梳理
序幕 德国兵进村扫荡, 村民带着自己的财产(牲畜)逃难进入树林
开端 朱阿回村拯救母牛“花大姐”
发展 朱阿五次瞄准,五次犹豫,各种牲畜接连出场
高潮 朱阿鼓起勇气,开枪射击
结局 德国兵与野猫一起滚下悬崖
尾声 朱阿成为“英雄”
你们阅读这篇小说时,最期待的、 最想看到的情节是什么?
德国兵
朱阿
大花牛 —— 小猪 —山羊 —火鸡 —家兔 —母鸡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夹杂。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重要实词积累
❖ 凶 喻 鼓 曳 兵 走 胜 食 数 罟 谨 庠序 ❖ 申 王 检 罪 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 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 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 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 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
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 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
词,在
【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