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监测项目

合集下载

安徽省水质检测收费标准

安徽省水质检测收费标准

安徽省水质检测收费标准为了保障安徽省水质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水质监测管理办法,制定了以下水质检测收费标准。

一、监测项目和收费标准。

1. 地表水监测项目及收费标准。

总大肠菌群,50元/次。

氨氮,80元/次。

高锰酸盐指数,100元/次。

重金属(汞、镉、铬、铅),200元/次。

其他污染物,按实际项目收费。

2. 地下水监测项目及收费标准。

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指标。

收费标准按照具体监测项目确定,具体收费标准详见《安徽省地下水水质监测收费标准》。

3. 河道水监测项目及收费标准。

河道水水质监测项目包括CODcr、BOD5、NH3-N、TN、TP、Cu、Pb、Cr、Hg、Cd等指标。

收费标准按照具体监测项目确定,具体收费标准详见《安徽省河道水水质监测收费标准》。

二、收费标准执行机构。

安徽省水质监测收费标准由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执行,具体监测项目和收费标准详见《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收费标准》。

三、收费标准执行流程。

1. 申请监测。

申请单位向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水质监测申请,明确监测项目和监测地点。

2. 确认监测项目和收费标准。

环境监测中心根据申请单位提出的监测项目和监测地点,确认具体监测项目和收费标准。

3. 签订监测合同。

申请单位与环境监测中心签订监测合同,明确监测项目、收费标准、监测时间等内容。

4. 监测执行。

环境监测中心按照监测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水质监测。

5. 收费结算。

环境监测中心根据实际监测项目和监测次数向申请单位结算监测费用。

四、收费标准调整。

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收费标准可能会进行相应调整,具体调整情况将及时在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五、附则。

1. 本收费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收费标准解释权归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所有。

六、结语。

安徽省水质检测收费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水质监测市场秩序,保障水质监测服务质量,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1. 背景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用于衡量地表水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

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是对地表水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监测和保护地表水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24项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项目。

2. 项目列表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基本项目24项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铜、锌、镉、汞、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对苯二甲酸酯、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滴滴涕和内分泌干扰物。

3. 项目意义和作用这24项基本项目涵盖了地表水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其中,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溶解氧则是评价水体中溶解氧气的含量。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氮、总磷等项目则是反映了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情况,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

而对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监测,则有助于评估水体对生物和人类的潜在危害。

4. 项目探讨在这24项项目中,可以分为污染物负荷、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项目四个大类。

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我们可以从其来源、影响因素、监测方法、标准限值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了解每一项项目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指标进行地表水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我深知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治理地表水资源,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地表水环境质量,并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水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全面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和作用,相信您对地表水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应用这些指标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作者:李晓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7期[摘要] 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反映水质状况的各项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应合理地确定监测项目,使之能正确地反映水质状况。

[关键词] 地表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反映水质状况的各项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应合理地确定监测项目,使之能正确地反映水质状况。

1.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确定监测项目时要根据被测水体和监测目的综合考虑,可按以下原则确定监测项目:国家与行业水环境与水资源质量标准或评价标准中已列入的监测项目;国家及行业正式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中列入的监测项目;反映本地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专用站应依据监测目的选择监测项目。

2.地表水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的具体内容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2.1河流必测项目: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

选测项目:硫化物、矿化度、非离子氨、凯氏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溶解性铁、总锰、总锌、硒、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氯农药、苯并[a]芘、丙烯醛、苯类、总有机碳等。

2.2饮用水源必测项目: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选测项目:铁、锰、铜、锌、硒、银、浑浊度、化学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六六、滴滴涕、苯并[a]芘、总。

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

2.3湖泊水库必测项目: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透明度、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叶绿素a。

选测项目:钾、钠、锌、硫酸盐、氯化物、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侵蚀性二氧化碳、游离二氧化碳、总碱度、碳酸盐、重碳酸盐、大肠菌群。

地表水和污水检测项目及标准一览表

地表水和污水检测项目及标准一览表

水和污水监测分析方法
注:(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3)我国尚没有标准方法或达不到检测限的一些监测项目,可采用 ISO、美国 EPA 或日本JIS 相应的标准方法,但在测定实际水样之前,要进行适用性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检测限、最低检出浓度、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

(4)COD 、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可使用快速法或现场检测法,但须进行适用性检
(5)小数点后最多位数是根据最低检出浓度(量)的单位选定的,如单位改变其相应的小数点后最多位数也随之改变
54。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的《地表水监
测与评价报告》(GB17314-2008)和《污水排放监测与评价报告》(GB/T 16159-2013)制定的一套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中常见指标的测量方法,采样程序、检查及校验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等内容。

一、地表水检测:
1. 水体类别:根据地表水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水域管理状况,测定水体
类别;
2. 水质指标:测定水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以及有机污染物,可根据地表水环境的特
殊性进行细化;
3. 物理特性:测定其它物理特性指标,如浊度、砷、放射性等;
4. 生物指标:测定常用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藻类氧化还原指标。

二、污水检测:
1. 危害水质指标:测定水中的有毒锈蚀性物质、有机废水、AOX、污染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类似废水处理结果的其他污染物;
2. 水的物理特性:测定水的pH值、水的温度、浑浊度以及COD;
3. 水的活性:测定阴离子表面张力、盐度、锂、硼、氨离子浓度等;
4. 生物指标:测定浮游微生物、藻类以及水中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5. 水与有机污染物的关系: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测量,以评估水的污染级别;
6. 污染物控制技术:针对污染物分析测定结果,综合考虑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废水处理工艺。

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指标、采样要求、仪器校验等内容,将为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执行的标准及基本监测指标是什么?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执行的标准及基本监测指标是什么?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执行的标准及基本监测指标是什么?
地表水
按照《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监测指标共24项: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

地下水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执行。

监测指标共39项: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3)环境空气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

基本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6项。

地表水常规6项现场监测项目操作注意事项

地表水常规6项现场监测项目操作注意事项

地表水常规6项现场监测项目操作注意事项指导现场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的正确规范开展。

适用于现场监测项目在采样现场的操作全过程。

3.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水温测定操作规程,便于现场监测人员使用。

3.2表层水温计:适用于测量水的表层温度,测量范围满足-6℃~+40℃,分度值为0.2℃。

3.3深水温度计:适用于水深40m以内的水温的测量,测量范围满足-2。

(2~+40。

(2,分度值为0.2(。

3.4水样测定:将水温计投入水中至待测深度,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

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筒内水倒净。

3.5当现场气温高于35。

C或低于-30。

C时,水温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达到温度平衡。

3.6在冬季的东北地区读数应在3s内完成,否则水温计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3.7温度计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3.8监测人员需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PH值测定操作规程,便于现场监测人员使用。

1.22水样测定:先用蒸储水仔细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水样中,小心搅拌或摇动,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

1.3由于不同复合电极构成各异,其浸泡方式会有所不同,有些电极要用蒸偏水浸泡,而有些则严禁用蒸得水浸泡电极,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免损坏电极。

1.4测定时,复合电极(含球泡部分)应全部浸入水样中。

1.55电极受污染时,可用低于In1OI/1稀盐酸溶解无机盐垢,用稀洗涤剂(弱碱性)除去有机油脂类物质,稀乙醇、丙酮、乙醒除去树脂高分子物质,用酸性酶溶液(如食母生片)除去蛋白质血球沉淀物,用稀漂白液、过氧化氢除去颜料类物质等。

1.6注意电极的出厂日期及使用期限,存放或使用时间过长的电极性能将变劣。

1.7便携式PH计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8测试水样前,现场测定质控样。

5.9监测人员需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1. 引言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水塘等自然界中的水体。

由于地表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地表水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确保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保护和管理地表水资源。

2. 方案制定目的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1.监测和评估地表水的质量和数量状况;2.指导地表水管理和保护工作;3.提供数据支持,为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指标和参数地表水监测需要关注的指标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总磷、总氮等;2.水量指标:包括水位、水体流速等;3.水温;4.悬浮物含量;5.水体透明度;6.重金属含量等。

4. 监测频次和地点选择地表水监测的频次和地点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而言,监测频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监测:每日对指定地点的地表水进行监测,以了解水质和水量的日常变化;2.季节性监测:按照季节变化对不同地点的地表水进行监测,以了解季节性变化;3.长期监测:对特定地点的地表水进行长期监测,以建立历史数据并分析长期趋势。

地点选择应涵盖地表水系统的整体情况,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水体来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2.水体用途:包括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3.水体受污染程度:选择污染程度较高的地点进行重点监测。

5. 监测方法和设备地表水监测方法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指标和参数的要求进行。

常见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1.野外监测装置:如水质自动监测站、水位计、流速计等;2.实验室设备:如PH计、溶解氧仪、光度计等;3.采样器具:包括水样采集瓶、滤纸等。

在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时,应考虑其准确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方案制定中重要的一环。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录入与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2.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数据和检查数据准确性;3.数据分析与报告: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数据报告,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