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世说新语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_____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2)相委.而去()(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下车引.之()3.指出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

(5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相委而.去()(5)友人惭,下车引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语,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3分)()6.《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2分)()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

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3分)()()【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丢下、舍弃(3)家庭聚会(4)拉3.(1)趁着、乘着、(2)才(3)就(4)表承接(5)代词、代友人。

4.(1)还不如把它比作成柳絮乘着风飘起。

(2)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精选】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此中,意将隧入以攻此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瞬间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不多,一鹤① 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此后。

群鹊见而噪,如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回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 鹳:一种凶狠的鸟。

(1)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狼洞此中洞: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寐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暂停、齐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心、残忍、狡诈,【乙】文中的鹊是如何的呢?【答案】( 1) A( 2 )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② 喜鹊们喝彩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道谢。

(3)①有情谊,乐帮助;② 会动脑;③ 善求援,④ 懂感恩。

【分析】【剖析】( 1)先要大概认识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照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说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照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应选A。

( 2)①要点词语:变诈:诡诈;止:不过;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不过增添笑料罢了;② 要点词语:谢:道谢。

句意:喜鹊们喝彩起舞,像在庆贺,并(向鹳)道谢。

(3)疏导文字,认识内容,依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绘,理解形象,最后领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

司马光时期家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遗民既遭残贼(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二. 强化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二则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二则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文言文二那么一、理解加点的文言词是.年乃.能言.〔〕〔〕〔〕敦.风义〔〕以.千金寄.之〔〕〔〕亡何〔〕愕.然〔〕且父未尝语.我〔〕卒.辇而致.之〔〕〔〕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就.傅读书〔〕盖.聪明〔〕日数千言.不肯休.〔〕〔〕此何以....〔〕〔〕几.二..知……述.之〔〕〔〕师应.曰〔〕相去几何千年〔〕然那么..应〔〕...朱文公〔〕师无以二、词类活用①重.责诺〔〕②且父未尝语.我〔〕③卒辇.而致之〔〕④乃能言.〔〕三、一词多义1、亡.何其人亡.2、日数千言.不肯休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3、而翁知我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寄千金而无券卒辇而致之4、愕然不受朱文公何以知然四、古今比照1、相去几何..今义古义2、此非常..儿今义古义五、理解课文“之〞字的用法六、阅读理解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2.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3.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表达了“坚〞字?4.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

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5、<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有什么深刻含义?6、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7、.两那么短文都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前一那么告诉我们,后一那么告诉我们七、用现代汉语表示1、重责诺,敦风义。

2、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4、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5、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6、此非常儿也。

7、请写出三句“诚信〞的名言。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七年级上全册古文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题(三)第16课《诫子书》题(四)第20课《狼》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XXX 韫,XXX之女,聪明有才辩。

【无奕】。

XXX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偕行。

【期】,约定。

2、【日中】正中午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

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

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二、重点句子翻译:9、【顾】回头看。

1、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XXX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XXX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XXX和朋友相约偕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XXX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XXX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8《世说新语》二则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太傅.( ) 韫.( ) 无奕.()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待君久不至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 (6)元方入门不顾.(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7.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下联:8.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二、阅读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10.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

这表现了友人之
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重视(2)存放(3)告诉
(4)归还(5)说话(6)靠近,跟随
2.(1)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2)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3)(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3.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
有判别。

4.示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6.不会。

因为友人“寄千金”,没有立券;同时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
儿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
而致之”。

8.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相信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1)之于(2)你
10.(1)把它拿给玉匠看,玉匠认为是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你。

(2)如果把它送给我,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贝,不如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

11.说明这玉是块真玉,劝子罕收下。

12.褒扬了子罕。

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