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设计范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设计范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2. 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五、教学准备:1.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学生依赖他人的例子。

2. 任务清单:制定一份课后任务清单,供学生完成。

3. 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新课导入:讲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自立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学生依赖他人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课后作业:1. 根据任务清单,完成课后任务。

2. 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总结经验教训。

3. 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八、评价方法:1. 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成长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成长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情况。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自立的方法。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设计2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设计2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自主完成个人任务。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完成的事情。

2. 学生自己的事情清单模板。

3. 社会情境图片或情景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过去一周里自己做过的事情,了解他们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完成的,哪些是需要别人帮助的。

2.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在做的事情。

讲解3. 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自己完成,为什么要自己完成这些事情。

4. 分发自己的事情清单模板,让学生列出一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并让他们思考完成这些事情的好处和困难。

实践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社会情境图片或情景卡片,让他们根据图片描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需要自己完成一些事情。

6.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编写故事,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结7.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

8. 学生回顾自己在故事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自己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在家中完成一项事情,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编写故事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自己的事情清单和扩展活动的书面反思。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上也能自主完成一定的任务。

2.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自己完成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重要性;2. 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质课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质课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含义,认识到自己动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做事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含义。

2.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动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你们总是等着爸爸妈妈帮忙完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看作者是如何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的。

二、新课学习(1)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在做什么?(2)妈妈对“我”说了什么?(3)“我”是如何回应妈妈的?2.小组讨论:(1)你们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自己做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指我们要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2)学会自己做事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实践演练(1)整理自己的房间。

(2)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3)独立完成作业。

2.下节课,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家长签名。

2.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完成自己动手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理解含义2.学会方法3.培养精神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重点:1.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含义,明确其重要性。

2.学会独立完成日常小事,如整理书包、做家务等。

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独立自主的精神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自己动手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妈妈总是帮你们做很多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学会自己动手的。

二、新课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我”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妈妈对“我”说了什么鼓励的话?“我”是如何从依赖妈妈到学会自己做事的?2.小组讨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会自己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学会独立》,详细内容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培养独立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独立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依赖父母做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新课内容展示:(1)讲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介绍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

(3)展示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实例。

3. 例题讲解:(1)请学生分享自己成功独立完成任务的经历。

(2)针对学生分享的案例,分析其中运用到的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

5. 小结: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 主要内容:(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2)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3)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需要独立完成的五件事情。

2. 答案:(1)示例:穿衣、洗澡、整理书包、洗碗、扫地。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多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开展“独立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独立做事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

二、教学内容: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

2. 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3. 克服依赖心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3. 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名言等形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写一篇短文分享心得。

2. 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计划,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对主题的理解和兴趣。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例如:举办自立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独立完成各项任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培养自立品质、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2. 使学生了解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克服依赖心理。

3.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学会自我管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自立自强名言警句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依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依赖别人?如何摆脱依赖心理?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培养自立品质的重要性。

(2)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3)介绍自我管理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讨论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4.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自我管理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现场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 板书内容:(1)培养自立品质(2)依赖心理的危害(3)自我管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体会。

(2)如何克服依赖心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2. 答案:(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体会:略(2)克服依赖心理的方法:提高自律意识、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立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依赖心理较重学生的引导。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

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他们能简单做些事,但在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方面函待提高,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整理书桌、书包、房间等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滋味,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书桌、书包、房间等,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习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学会能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甚至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帮同学值日等方式,努力做生活的小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体验,享受到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进而能自觉帮家长、帮别人做事,逐步形成爱生活、爱劳动、讲卫生、讲效率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4、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做起,逐步学会发现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逐步养成自理的习惯。

难点:通过学生实践与体验,逐步形成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长期坚持做生活中的小主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道理的意义与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3.促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讨论:为什么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3)实践:分组完成一系列小任务。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向学生解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义与重要性;(2)讨论法:进行口头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3)实践活动:通过分组完成小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味着什么吗?为什么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呢?”2.讲授与讨论(15分钟):以小故事或例子来讲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实践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2)给每个小组一个小任务,如整理教室、打扫卫生、制定学习计划等;(3)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展示结果。

4.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道理是否有基本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反馈:(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给予肯定和赞扬;(2)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五、拓展活动1.让学生回家后试着自己做一些平时由父母或家人帮忙做的事情,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作文,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意义与重要性- 培养自理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课件或PPT;2.小组任务提示卡片;3.评价与反馈表;4.学生练习单或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如何摆在“智力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关系。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出示衣服,并贴春生穿衣图)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等帮忙自己穿(衣服图)
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
看!他穿得又快又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小结:
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小学思想品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属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针对性很强,非常必要。
出图1(背景:春生家中。春生的动作图,随讲故事贴上。)
师: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出示坐起的春生),撩开窗帘(演示撩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
2.请同学在自己会做的事情的图旁用红色水彩笔画一面小红旗,不会做的事情先空着,以后做到了再画。
四、听一听:(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看书(“听一听”中“小花猫”的故事图)
听录音(课文)
1.小组交流:
小花猫为什么哭了?猫妈妈问他时,他会怎么说?妈妈会说些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热爱劳动的教育是分层次的,对低年级学生,首先应该教育他们学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逐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法建议:
1.建议教师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有关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等,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还有许多事情也是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做,比如系鞋带。下面就来看看春生的鞋带开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图2(活动图)
师:这天,春生正在上体育课,踢着踢着球,他发现鞋带开了。
1.提问:他用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用帮忙自己系(鞋带图)
他为什么不用别人帮忙呢?那如果鞋带开了,春生不会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师: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用别人帮忙,这样在生活中会感到很方便。就在春生系鞋带的时候,从远处飞来两只小鸟(出示小鸟图)。小鸟见春生自己系鞋带,会夸奖他什么呢?旁边的老师,同学为什么笑了?
3.小结:
由于这位同学平时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他们表现很好。让我们都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七、总结:
1.说说学完这课书,你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总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使自己生活方便,少给人添麻烦,从小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会做的,要不等、不用、不靠别人的帮忙,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2.小结:
图1、3中的小朋友不让奶奶给自己梳头、盛饭,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图2、4中的小朋友让爷爷替自己拿书包,让爸爸为自己削铅笔,没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六、比一比(“比一比”中的内容)
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
1.请几位同学到前边比赛。
(1)整理书包。
(2)系鞋带。
2.请比赛中表现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2.小结:
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
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做得怎样。
五、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1.小组交流:
图上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教学中,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坚持去做。对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有决心改正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
3.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如自己的事自己会做怎么好,不会做有什么影响等;可针对本班学生主要问题增补一些辨析练习;可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录像演示给大家看,听家长表扬孩子的录音,给榜样戴大红花等;还可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组织穿衣、叠被、系鞋带、洗手帕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春生年龄小,还有许多自己的事不会做,该怎么办呢?
出图3(活动图)
1.提问:
图上的春生在做什么?他靠妈妈帮忙了吗?
板书:不靠帮忙自己洗(袜子图)
妈妈就在旁边,春生为什么不靠妈妈帮他洗呢?
2.小结:
春生不会洗衣服,他先学洗手绢、袜子,逐渐就学会洗衣服了。
3.提问:
妈妈和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
师:他们也在夸春生呢!春生不仅受到了妈妈和太阳公公的称赞,连同学也在夸他呢!
出图4
1.同桌互相说说:
你知道老师和同学在夸春生什么吗?
2.小结:
他们都在夸春生是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请同学代表为图4中的春生戴上一朵“爱劳动”的小红花。师:让我们都来向春生学习吧!
老师领读课文。
三、看一看(“看一看”中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知道还有哪些事也是自己的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出示春生头像),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也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