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典型例题及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最新整理)

AA 1 =2, E、E 1 、F 分别是棱 AD、AA 1 、AB 的中点。
D1
A1 (1) 证明:直线 EE 1 //平面 FCC 1 ;
C1 B1
(2) 求二面角 B-FC 1 -C 的余弦值。
E1
D
E
A
F
C B
证(1)略 解 ( 2) 因 为 AB=4, BC=CD=2, 、 F 是 棱 AB 的 中 点 ,所 以 A1 BF=BC=CF,△BCF 为正三角形,取 CF 的中点 O,则 OB⊥CF,又因
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二面角问题,在证明 AD⊥平面 PAB 后,容易发现平面 PAB⊥ 平面 ABCD,点 P 就是二面角 P-BD-A 的半平面上的一个点,于是可过点 P 作棱 BD 的垂线,再作平面 ABCD
的垂线,于是可形成三垂线定理中的斜线与射影内容,从而可得本解法。(答案:二面角 P BD A 的大
2 ,则 GF
2

2
又∵ SA AC 6 ,∴ AM 2 ,∵ AM AB 2 , ABM 600 ∴△ ABM 是等边三角形,∴
BF 3 。在△ GAB 中, AG 6 , AB 2 , GAB 900 ,∴ BG 3 4 11
2
2
2
cos BFG GF 2 FB 2 BG 2
6
,求二面角 E—AF—C 的余弦值.
2
分析:第 1 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 AE⊥AD 后推出 AE⊥平面 APD,使命 题获证,而第 2 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 二面角的棱 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 S,和两边 SE 与 SC,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答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加例题加课后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加例题加课后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A'B'C'D'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必修二空间几何证明经典题型

必修二空间几何证明经典题型

必修二空间几何证明经典题型一.解答题(共25小题)1・如图,在四棱锥P - ABCD中,AB〃CD, AB丄AD, CD=2AB,平面PAD丄底面ABCD, PA±AD・E 和F分别是CD 和PC的中点,求证:(0) BE〃平面PAD; (0) PA丄BC; (0)平面BEF丄平面PCD.C【解答】解:(E) VPA丄AD,平面PAD丄平面ABCD,平面PADQ平面ABCD二AD, 山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PA丄平面ABCD.(回)VAB/7CD, AB丄AD, CD=2AB, 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故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故有BE〃AD.乂ADu平面PAD, BE不在平面PAD内,故有BE〃平面PAD.(0)平行四边形ABED中,由AB丄AD可得,ABED为矩形,故有BE丄CD.山PA丄平面ABCD,可得PA丄AB,再由AB丄AD可得AB丄平面PAD,•'•CD丄平面PAD,故有CD丄PD.再由E、F分别为CD和PC的中点,可得EF〃PD,/.CD丄EF・而EF和BE是平面B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故有CD丄平面BEF.由于CDc平面PCD, •••平面BEF丄平面PCD.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丄平面ABC, AVAB为等边三角形,AC1BC且AC=BC=V^, O, M分别为AB, VA的中点.(0)求证:VB〃平面M 0C: (0)求证:平面M0C丄平面VAB;(0)求三棱锥A・M0C的体积•TVBQ 平面 MOC, OMu 平面 MOC, •'•VB 〃平面 MOC ;(0)证明:VAC=BC, O 为AB 的中点,・・・OC 丄AB,乂・••平面VAB 丄平面ABC,平面ABCA 平面VAB 二AB,且OCu 平面ABC,/•OC 丄平面VAB,TOCu 平面MOC, •••平面MOC 丄平面VAB :(囹)解: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中,AC=BC=V2» .*.AB=2, OC=1,・•・等边三角形VAB 的边长为2, S A V AB =V3»T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Sgo*呦B 年.乂TOC 丄平面VAB,・••三棱锥也。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常考题型: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常考题型: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暗示a⊂αa∩α=A a∥α图形暗示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示暗示法公共点个数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两平面相交α∩β=l 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常考题型】题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1】下列说法:①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②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③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对于①,直线a在平面α外包孕两种情况:a∥α或a与α相交,∴a和α纷歧定平行,∴①说法错误.对于②,∵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纷歧定平行于α.∴②说法错误.对于③,∵a∥b,b⊂α,∴a⊂α或a∥α,∴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③说法正确.[答案] B【类题通法】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这三种情形都要考虑到,避免疏忽或遗漏.另外,我们可以借助空间几何图形,把要判断关系的直线、平面放在某些具体的空间图形中,以便于正确作出判断,避免凭空臆断.【对点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相交;②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它就和经过另一条直线的任何平面都平行;③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④两条相交直线,其中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必然与这个平面平行.A.0 B.1C.2 D.3解析:选C①正确;②错误,如图1所示,l1∥m,而m⊂α,l1⊂α;③正确,如图2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1C1与直线BD异面,A1C1⊂平面A1B1C1D1,且BD∥平面A1B1C1D1,故③正确;④错误,直线还可能与平面相交.由此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题型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2】(1)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问α∥β是否正确,为什么?(2)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与平面β都平行,问α∥β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正确.如图所示,设α∩β=l,则在平面α内与l平行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a1,a2,…,a n,…,它们是一组平行线,这时a1,a2,…,a n,…与平面β都平行(因为a1,a2,…,a n,…与平面β无交点),但此时α与β不平行,α∩β=l.(2)正确.平面α内所有直线与平面β平行,则平面α与平面β无交点,符合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类题通法】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类似,可以从有无公共点区分: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公理3可知,这两个平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平行——没有公共点;②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若平面α与β平行,记作α∥β;若平面α与β相交,且交线为l,记作α∩β=l.【对点训练】2.在底面为正六边形的六棱柱中,互相平行的面视为一组,则共有________组互相平行的面.与其中一个侧面相交的面共有________个.解析:六棱柱的两个底面互相平行,每个侧面与其直接相对的侧面平行,故共有4组互相平行的面.六棱柱共有8个面围成,在其余的7个面中,与某个侧面平行的面有1个,其余6个面与该侧面均为相交的关系.答案:4 63.如图所示,平面ABC与三棱柱ABC-A1B1C1的其他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解:∵平面ABC与平面A1B1C1无公共点,∴平面ABC与平面A1B1C1平行.∵平面ABC与平面ABB1A1有公共直线AB,∴平面ABC与平面ABB1A1相交.同理可得平面ABC与平面ACC1A1及平面BCC1B1均相交.【练习反馈】1.M∈l,N∈l,N∉α,M∈α,则有()A.l∥αB.l⊂αC.l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选C由符号语言知,直线l上有一点在平面α内,另一点在α外,故l与α相交.2.如图所示,用符号语言可暗示为()A.α∩β=lB.α∥β,l∈αC.l∥β,l⊄αD.α∥β,l⊂α解析:选D显然图中α∥β,且l⊂α.3.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a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4.经过平面外两点可作该平面的平行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若平面外两点所在直线与该平面相交,则过这两个点不存在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若平面外两点所在直线与该平面平行,则过这两个点存在独一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答案:0或15.三个平面α、β、γ,如果α∥β,γ∩α=a,γ∩β=b,且直线c⊂β,c∥b.(1)判断c与α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c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c∥α.因为α∥β,所以α与β没有公共点,又c⊂β,所以c与α无公共点,则c∥α.(2)c∥a.因为α∥β,所以α与β没有公共点,又γ∩α=a,γ∩β=b,则a⊂α,b⊂β,且a,b⊂γ,所以a,b没有公共点.由于a、b都在平面γ内,因此a∥b,又c∥b,所以c∥a.。

【三维设计】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含答案解析)

【三维设计】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含答案解析)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与多面体[导入新知]1.空间几何体1.对于多面体概念的理解,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多面体是由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围成一个多面体至少要4个面.一个多面体由几个面围成,就称为几面体.(2)多面体是一个“封闭”的几何体,包括其内部的部分. 2.棱柱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特点:(1)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如图a 所示.(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b 所示.(4)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不一定是棱柱,如图c 所示.3.对于棱锥要注意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不一定是棱锥,必须强调其余各面是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d 所示.4.棱台中各侧棱延长后必相交于一点,否则不是棱台.棱柱的结构特征[例1]下列关于棱柱的说法:(1)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2)每一个面都不会是三角形;(3)两底面平行,并且各侧棱也平行;(4)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3)(4)[类题通法]有关棱柱的结构特征问题的解题策略(1)紧扣棱柱的结构特征进行有关概念辨析.①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是四边形;③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求解时,首先看是否有两个平行的面作为底面,再看是否满足其他特征.(2)多注意观察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便于反例排除.[活学活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C.各个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均为平行四边形答案:D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例2]下列关于棱锥、棱台的说法:(1)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2)棱台的侧面一定不会是平行四边形;(3)棱锥的侧面只能是三角形;(4)由4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5)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2)(3)(4)[类题通法]判断棱锥、棱台形状的两个方法(1)举反例法:结合棱锥、棱台的定义举反例直接判断关于棱锥、棱台结构特征的某些说法不正确.(2)直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由5个面围成的多面体只能是四棱锥;②仅有两个面互相平行的五面体是棱台;③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④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4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A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例3]如下图是三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请问各是什么几何体?[解]由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结合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可把侧面展开图还原为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所以①为五棱柱,②为五棱锥,③为三棱台.[类题通法]1.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若给出多面体画其展开图时,常常给多面体的顶点标上字母,先把多面体的底面画出来,然后依次画出各侧面.3.若是给出表面展开图,则可把上述程序逆推.[活学活用]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图中数字写在正方体的外表面上),若图中“0”上方的“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A.1B.5C.快D.乐答案:B1.柱、锥、台结构特征判断中的误区[典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几何体的正确说法的序号为________.①这是一个六面体;②这是一个四棱台;③这是一个四棱柱;④此几何体可由三棱柱截去一个三棱柱得到;⑤此几何体可由四棱柱截去一个三棱柱得到.[解析]①正确,因为有6个面,属于六面体的范围;②错误,因为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所以不正确;③正确,如果把几何体放倒就会发现是一个四棱柱;④⑤都正确,如下图所示.[答案]①③④⑤[易错防范]1.解答过程中易忽视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直观感觉是棱台,而不注意逻辑推理.2.解答空间几何体概念的判断题时,要注意紧扣定义,切忌只凭图形主观臆断.[成功破障]如右图所示,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锥的组合体D.不能确定答案:A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答案:C2.如右图所示,在三棱台ABC-A′B′C′中,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三棱柱D.组合体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三角形;②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③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棱锥的底面;④棱锥的各侧棱长都相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4.正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正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共有()A.20 B.15C.12 D.10答案:D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台的底面是两个相似的正方形D.棱台的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答案:D二、填空题6.面数最少的棱柱为________棱柱,共有________个面围成.答案:三 57.如右图所示,M是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 cm.答案:138.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做长方体.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请根据上述定义,回答下面的问题:(1)直四棱柱________是长方体;(2)正四棱柱________是正方体.(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答案:(1)不一定(2)不一定三、解答题9.如右图所示,长方体ABCD -A1B1C1D1.(1)这个长方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为什么?(2)用平面BCNM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各部分形成的几何体还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并用符号表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1)是棱柱,并且是四棱柱,因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互相平行的四边形(作底面),其余各面都是矩形(作侧面),且相邻侧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符合棱柱的定义.(2)截面BCNM的上方部分是三棱柱BB1M-CC1N,下方部分是四棱柱ABMA1-DCND1.10.给出两块正三角形纸片(如图所示),要求将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模型,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案,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中,并作简要说明.解:如图①所示,沿正三角形三边中点连线折起,可拼得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锥.如图②所示,正三角形三个角上剪出三个相同的四边形,其较长的一组邻边边长为三角形边长的14,有一组对角为直角,余下部分按虚线折成,可成为一个缺上底的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柱,而剪出的三个相同的四边形恰好拼成这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棱柱的上底.第二课时 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旋转体 [导入新知]1.以直角三角形斜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成的曲面围成的旋转体不是圆锥.2.球与球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球是指球面所围成的空间,而球面只指球的表面部分.3.圆台也可以看作是等腰梯形以其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各边旋转半周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简单组合体[导入新知]1.简单组合体的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叫做简单组合体.2.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的;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的.[化解疑难]简单组合体识别的要求(1)准确理解简单几何体(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2)正确掌握简单组合体构成的两种基本形式.(3)若用分割的方法,则需要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恰当地作出辅助线(或面).旋转体的结构特征[例1]给出下列说法:(1)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2)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为轴,将三角形旋转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3)经过圆锥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4)圆锥侧面的母线长有可能大于圆锥底面圆直径.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2)(3)(4)[类题通法]1.判断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方法(1)明确由哪种平面图形旋转而成.(2)明确旋转轴是哪条直线.2.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及其应用(1)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中有底面半径、母线、高等体现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关键量.(2)在轴截面中解决简单旋转体问题体现了化空间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思想.[活学活用]给出下列说法:(1)圆柱的底面是圆面;(2)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3)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4)夹在圆柱的两个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1)(2)简单组合体[例2]观察下列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完成以下问题:(1)题图①所示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试画出几何图形,可旋转该图形180°后得到几何体①.(2)题图②所示几何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画出几何图形,可旋转该图形360°得到几何体②.(3)题图③所示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请说明该几何体的面数、棱数、顶点数.[解](1)图①是由圆锥和圆台组合而成.可旋转如下图形180°得到几何体①.(2)图②是由一个圆台,从上而下挖去一个圆锥,且圆锥的顶点恰为圆台底面圆的圆心.可旋转如下图形360°得到几何体②.(3)图③是由一个四棱锥与一个四棱柱组合而成,且四棱锥的底面与四棱柱底面相同.共有9个面,9个顶点,16条棱.[类题通法]1.明确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主要弄清它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必要时也可以指出棱数、面数和顶点数,如题图③所示的组合体有9个面,9个顶点,16条棱.2.会识别较复杂的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周围的物体,然后将它们“分拆”成几个简单的几何体,进而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活学活用]指出图①~图③的3个几何体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解:图①几何体由一个圆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台拼接而成;图②几何体由一个六棱柱和一个圆柱拼接而成;图③几何体由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而成.1.旋转体的生成过程[典例]如右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试作出绕其各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所得到的几何体.[解题流程][规范解答]以边AD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圆台,如图①所示.以边AB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拼接而成的几何体,如图②所示.以边CD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掉一个圆锥构成的几何体,如图③所示.以边BC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挖掉一个圆锥构成的几何体和一个圆锥拼接而成,如图④所示.[活学活用]一个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绕其各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吗?如果以斜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180°得到什么几何体?旋转360°又得到什么几何体?解:如图①和图②所示,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如图③所示,绕其斜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两个同底相对的圆锥.如图④所示,绕其斜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180°围成的几何体是两个半圆锥,旋转360°围成的几何体是一个圆锥.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于圆锥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B.平行于圆台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C.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D.过圆台上底面中心的截面是等腰梯形答案:C2.将一个等腰梯形绕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柱、一个圆台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答案:D3.以钝角三角形的较小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他两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 A.两个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B.一个圆台C.一个圆锥D.一个圆锥挖去一个同底的小圆锥答案: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④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A.0 B.1C.2 D.3答案:B5.如右图所示的几何体,关于其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几何体是由两个同底的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B.该几何体有12条棱、6个顶点C.该几何体有8个面,并且各面均为三角形D.该几何体有9个面,其中一个面是四边形,其余均为三角形答案:D二、填空题6.有下列说法: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③在圆台上、下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②④7.下面这个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由一个四棱锥、一个四棱柱拼接,又在四棱柱中挖去了一个圆柱而成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成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答案:圆柱三、解答题9.指出如图①、图②、图③所示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解:分割原图,使它的每一部分都是简单几何体.图①是由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柱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②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四棱柱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③是由一个半球、一个圆柱和一个圆台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10.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平行于圆锥SO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2 cm和5 cm,圆台的母线长是12 cm,求圆锥SO的母线长.解:如右图所示,过圆台的轴作截面,截面为等腰梯形ABCD ,由已知可得上底半径O 1A =2 cm ,下底半径OB =5 cm ,且腰长AB =12 cm.设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l ,则由△SAO 1∽△SBO ,可得l -12l =25,所以l =20 cm ,即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2.1 & 1.2.2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导入新知] 1.投影的定义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2.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都是空间图形的一种画法,但二者又有区别 (1)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2)平行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这个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而中心投影则不同.三 视 图 [导入新知]1.每个视图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上的尺寸.正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尺寸,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尺寸,侧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尺寸.2.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例1] 下列说法中:①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②空间图形经过中心投影后,直线变成直线,但平行线可能变成了相交的直线; ③两条相交直线的平行投影是两条相交直线.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答案] B [类题通法]1.判定几何体投影形状的方法.(1)判断一个几何体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先分清楚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投影面的位置如何,再根据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性质来判断.(2)对于平行投影,当图形中的直线或线段不平行于投影线时,平行投影具有以下性质: ①直线或线段的投影仍是直线或线段; ②平行直线的投影平行或重合;③平行于投影面的线段,它的投影与这条线段平行且等长;④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它的投影与这个图形全等;⑤在同一直线或平行直线上,两条线段平行投影的比等于这两条线段的比.2.画出一个图形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的关键是确定该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端点等,方法是先画出这些关键点的投影,再依次连接各投影点即可得此图形在该平面上的投影.[活学活用]如右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B′C′D′中,E,F分别是A′A,C′C的中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①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是正方形;②四边形BFD′E在平面A′D′DA内的投影是菱形;③四边形BFD′E在平面A′D′DA内的投影与在平面ABB′A内的投影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答案:①③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例2]画出如右图所示的四棱锥的三视图.[解]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类题通法]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1)务必做到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2)三视图的安排方法是正视图与侧视图在同一水平位置,且正视图在左,侧视图在右,俯视图在正视图的正下方.(3)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活学活用]沿一个正方体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得的几何体如下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答案:B由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例3]如下图所示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画出物体的形状.(1)(2)(3)[解](1)该三视图表示的是一个四棱台,如右图.(2)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多面体,结合正视图、侧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正六棱锥.如下图.(3)由于俯视图有一个圆和一个四边形,则该几何体是由旋转体和多面体拼接成的组合体,结合侧视图和正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上面是一个圆柱,下面是一个四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形状如右图所示.[类题通法]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时,一般先由俯视图确定底面,由正视图与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高及位置,同时想象视图中每一部分对应实物部分的形状.[活学活用]如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为4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四个几何体依次分别为()A.三棱台、三棱柱、圆锥、圆台B.三棱台、三棱锥、圆锥、圆台C.三棱柱、正四棱锥、圆锥、圆台D.三棱柱、三棱台、圆锥、圆台答案:C2.画几何体的三视图常见误区[典例]某几何体及其俯视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几何体正视图和侧视图的画法正确的是()[解析]该几何体是由圆柱切割而得,由俯视图可知正视方向和侧视方向,进一步可画出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故选A.[答案] A[易错防范]1.易忽视该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是由圆柱切割而得到,对正视方向与侧视方向的判断不正确而出错.2.三种视图中,可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存在但不可见的轮廓线一定要画出,但要画成虚线.画三视图时,一定要分清可见轮廓线与不可见轮廓线,避免出现错误.[成功破障]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右图所示,它的俯视图是()答案:D一、选择题1.4个直立在地面上的字母广告牌在不同情况下,在地面上的投影(阴影部分)效果如图,则在字母L,K,C的投影中,与字母N属同一种投影的有()答案:A2.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答案:D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答案:B4.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答案:C5.将正方体(如图①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②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答案:B二、填空题6.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________.答案: 27.如图甲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C1D1的中点,G是正方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答案:(1)(2)(3)8.两条平行线在一个平面内的正投影可能是________.①两条平行线;②两个点;③两条相交直线;④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⑤一条直线.答案:①②⑤三、解答题9.如下图所示,画出下列组合体的三视图.解:三视图如图①、图②所示.10.某组合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试画图说明此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解:该三视图表示的是组合体,如右图所示,是7个小正方体拼接而成的组合体.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导入新知]1.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步骤(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2.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步骤(1)画底面,这时使用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画法即可.(2)画z′轴,z′轴过点O′,且与x′轴的夹角为90°,并画出高线(与原图高线相等,画正棱柱时只需要画侧棱即可),连线成图.(3)擦去辅助线,被遮线用虚线表示.[化解疑难]1.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顶点后,只需把这些顶点顺次连接即可.2.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要掌握水平长不变,垂线长减半,直角画45°(或135°).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例1]按右图所示的建系方法,画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ABCDE的直观图.[解]画法:(1)在图①中作AG⊥x轴于G,作DH⊥x轴于H.(2)在图②中画相应的x′轴与y′轴,两轴相交于点O′,使∠x′O′y′=45°.。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

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一.解答题(共18小题)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2.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2)证明:在线段PC上存在点M,使得AC⊥BM,并求的值.3.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4.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Ⅰ)证明:平面AEF⊥平面B1BCC1;(Ⅱ)若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AEC的体积.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6.如题图,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ABC=,点D、E在线段AC上,且AD=DE=EC=2,PD=PC=4,点F在线段AB上,且EF∥BC.(Ⅰ)证明:AB⊥平面PFE.(Ⅱ)若四棱锥P﹣DFBC的体积为7,求线段BC的长.7.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Ⅰ)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Ⅱ)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8.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Ⅰ)证明:平面AEC⊥平面BED;(Ⅱ)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9.如图,已知AA1⊥平面ABC,BB1∥AA1,AB=AC=3,BC=2,AA1=,BB1=2,点E和F分别为BC和A1C的中点.(Ⅰ)求证:EF∥平面A1B1BA;(Ⅱ)求证:平面AEA1⊥平面BCB1;(Ⅲ)求直线A1B1与平面BCB1所成角的大小.10.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BCD,M、N分别是AC、AD的中点,BC⊥CD.(1)求证:MN∥平面BCD;(2)求证:平面BCD⊥平面ABC.11.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底面的圆周上,BF⊥AE,F是垂足.(1)求证:BF⊥AC;(2)若CE=1,∠CBE=30°,求三棱锥F﹣BCE的体积.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BCEG均为直角梯形,AD∥BC,CE∥BG,且∠BCD=∠BCE=,平面ABCD⊥平面BCEG,BC=CD=CE=2AD=2BG=2.求证:(Ⅰ)EC⊥CD;(Ⅱ)求证:AG∥平面BDE;(Ⅲ)求:几何体EG﹣ABCD的体积.13.如图,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的中点,D为PB的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1)求证:DM∥平面APC;(2)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BAD=60°,AB=2,PD=,O为AC 与BD的交点,E为棱PB上一点.(Ⅰ)证明:平面EAC⊥平面PBD;(Ⅱ)若PD∥平面EAC,求三棱锥P﹣EAD的体积.15.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底面边长为,点P、Q、R分别在棱AA1、BB1、BC上,Q是BB1中点,且PQ∥AB,C1Q⊥QR(1)求证:C1Q⊥平面PQR;(2)若C1Q=,求四面体C1PQR的体积.16.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1)证明BC1∥平面A1CD(2)设AA1=AC=CB=2,AB=2,求三菱锥C﹣A1DE的体积.17.如图甲,⊙O的直径AB=2,圆上两点C,D在直径AB的两侧,且∠CBA=∠DAB=.沿直径AB折起,使两个半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如图乙),F为BC的中点,E为AO的中点.根据图乙解答下列各题:(Ⅰ)求证:CB⊥DE;(Ⅱ)求三棱锥C﹣BOD的体积;(Ⅲ)在劣弧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FG∥平面ACD?若存在,试确定点G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是直径为的半圆,O为圆心,C是上一点,且.DF⊥CD,且DF=2,,E为FD的中点,Q为BE的中点,R为FC上一点,且FR=3RC.(Ⅰ)求证:面BCE⊥面CDF;(Ⅱ)求证:QR∥平面BCD;(Ⅲ)求三棱锥F﹣BCE的体积.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8小题)1.(2015?北京)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OM∥VB,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VB∥平面MOC;(2)证明:OC⊥平面VAB,即可证明平面MOC⊥平面VAB(3)利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解答:(1)证明:∵O,M分别为AB,VA的中点,∴OM∥VB,∵VB?平面MOC,OM?平面MOC,∴VB∥平面MOC;(2)∵AC=BC,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VAB⊥平面ABC,OC?平面ABC,∴OC⊥平面VAB,∵OC?平面MOC,∴平面MOC⊥平面VAB(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中,AC=BC=,∴AB=2,OC=1,∴S△VAB=,∵OC⊥平面VAB,∴V C﹣VAB=?S△VAB=,∴V V﹣ABC=V C﹣VAB=.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体积的计算,正确运用线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关键.2.(2015?安徽)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2)证明:在线段PC上存在点M,使得AC⊥BM,并求的值.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V P﹣ABC=?S△ABC?PA,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2)过B作BN⊥AC,垂足为N,过N作MN∥PA,交PA于点M,连接BM,证明AC⊥平面MBN,可得AC⊥BM,利用MN∥PA,求的值.解答:(1)解:由题设,AB=1,AC=2,∠BAC=60°,可得S△ABC==.因为PA⊥平面ABC,PA=1,所以V P﹣ABC=?S△ABC?PA=;(2)解:过B作BN⊥AC,垂足为N,过N作MN∥PA,交PC于点M,连接BM,由PA⊥平面ABC,知PA⊥AC,所以MN⊥AC,因为BN∩MN=N,所以AC⊥平面MBN.因为BM?平面MBN,所以AC⊥BM.在直角△BAN中,AN=AB?cos∠BAC=,从而NC=AC﹣AN=.由MN∥PA得==.点评:本题考查三棱锥P﹣ABC的体积的计算,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2015?黑龙江)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Ⅱ)求出MH==6,AH=10,HB=6,即可求平面a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解答:解:(Ⅰ)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FGH如图所示;(Ⅱ)作EM⊥AB,垂足为M,则AM=A1E=4,EB1=12,EM=AA1=8.因为EFGH为正方形,所以EH=EF=BC=10,于是MH==6,AH=10,HB=6.因为长方体被平面α分成两个高为10的直棱柱,所以其体积的比值为.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4.(2015?湖南)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Ⅰ)证明:平面AEF⊥平面B1BCC1;(Ⅱ)若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AEC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证明AE⊥BB1,AE⊥BC,BC∩BB1=B,推出AE⊥平面B1BCC1,利用平面余平米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EF⊥平面B1BCC1;(Ⅱ)取AB的中点G,说明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就是∠CA1G,求出棱锥的高与底面面积即可求解几何体的体积.解答:(Ⅰ)证明:∵几何体是直棱柱,∴BB1⊥底面ABC,AE?底面ABC,∴AE⊥BB1,∵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分别是BC的中点,∴AE⊥BC,BC∩BB1=B,∴AE⊥平面B1BCC1,∵AE?平面AEF,∴平面AEF⊥平面B1BCC1;(Ⅱ)解:取AB的中点G,连结A1G,CG,由(Ⅰ)可知CG⊥平面A1ABB1,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就是∠CA1G,则A1G=CG=,∴AA1==,CF=.三棱锥F﹣AEC的体积:×==.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5.(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专题: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E∥AC,即证DE∥平面AA1C1C;(2)先由直三棱柱得出CC1⊥平面ABC,即证AC⊥CC1;再证明AC⊥平面BCC1B1,即证BC1⊥AC;最后证明BC1⊥平面B1AC,即可证出BC1⊥AB1.解答:证明:(1)根据题意,得;E为B1C的中点,D为AB1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6.(2015?重庆)如题图,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ABC=,点D、E在线段AC上,且AD=DE=EC=2,PD=PC=4,点F在线段AB上,且EF∥BC.(Ⅰ)证明:AB⊥平面PFE.(Ⅱ)若四棱锥P﹣DFBC的体积为7,求线段BC的长.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开放型;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PE⊥AC,可证PE⊥AB.又EF∥BC,可证AB⊥EF,从而AB与平面PEF内两条相交直线PE,EF都垂直,可证AB⊥平面PEF.(Ⅱ)设BC=x,可求AB,S△ABC,由EF∥BC可得△AFE≌△ABC,求得S△AFE=S△ABC,由AD=AE,可求S△AFD,从而求得四边形DFBC的面积,由(Ⅰ)知PE为四棱锥P﹣DFBC的高,求得PE,由体积V P﹣DFBC=S DFBC?PE=7,即可解得线段BC的长.解答:解:(Ⅰ)如图,由DE=EC,PD=PC知,E为等腰△PDC中DC边的中点,故PE⊥AC,又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PE?平面PAC,PE⊥AC,所以PE⊥平面ABC,从而PE⊥AB.因为∠ABC=,EF∥BC,故AB⊥EF,从而AB与平面PEF内两条相交直线PE,EF都垂直,所以AB⊥平面PEF.(Ⅱ)设BC=x,则在直角△ABC中,AB==,从而S△ABC=AB?BC=x,由EF∥BC知,得△AFE≌△ABC,故=()2=,即S△AFE=S△ABC,由AD=AE,S△AFD==S△ABC=S△ABC=x,从而四边形DFBC的面积为:S DFBC=S△ABC﹣S AFD=x﹣x=x.由(Ⅰ)知,PE⊥平面ABC,所以PE为四棱锥P﹣DFBC的高.在直角△PEC中,PE===2,故体积V P﹣DFBC=S DFBC?PE=x=7,故得x4﹣36x2+243=0,解得x2=9或x2=27,由于x>0,可得x=3或x=3.所以:BC=3或BC=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的求法,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7.(2015?福建)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Ⅰ)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Ⅱ)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Ⅲ)若BC=,点E在线段PB上,求CE+OE的最小值.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由题意可证AC⊥DO,又PO⊥AC,即可证明AC⊥平面PDO.(Ⅱ)当CO⊥AB时,C到AB的距离最大且最大值为1,又AB=2,即可求△ABC面积的最大值,又三棱锥P﹣ABC的高PO=1,即可求得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Ⅲ)可求PB===PC,即有PB=PC=BC,由OP=OB,C′P=C′B,可证E为PB中点,从而可求OC′=OE+EC′==,从而得解.解答:解:(Ⅰ)在△AOC中,因为OA=OC,D为AC的中点,所以AC⊥DO,又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所以PO⊥AC,因为DO∩PO=O,所以AC⊥平面PDO.(Ⅱ)因为点C在圆O上,所以当CO⊥AB时,C到AB的距离最大,且最大值为1,又AB=2,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为,又因为三棱锥P﹣ABC的高PO=1,故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为:.(Ⅲ)在△POB中,PO=OB=1,∠POB=90°,所以PB==,同理PC=,所以PB=PC=BC,在三棱锥P﹣ABC中,将侧面BCP绕PB旋转至平面BC′P,使之与平面ABP共面,如图所示,当O,E,C′共线时,CE+OE取得最小值,又因为OP=OB,C′P=C′B,所以OC′垂直平分PB,即E为PB中点.从而OC′=OE+EC′==.亦即CE+OE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锥体的体积的求法等基础知识,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8.(2015?河北)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Ⅰ)证明:平面AEC⊥平面BED;(Ⅱ)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AEC⊥平面BED;(Ⅱ)根据三棱锥的条件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证明:(Ⅰ)∵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BE⊥平面ABCD,∴AC⊥BE,则AC⊥平面BED,∵AC?平面AEC,∴平面AEC⊥平面BED;解:(Ⅱ)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得AG=GC=x,GB=GD=,∵AE⊥EC,△EBG为直角三角形,∴BE=x,∵三棱锥E﹣ACD的体积V===,解得x=2,即AB=2,∵∠ABC=120°,∴AC2=AB2+BC2﹣2AB?BCcosABC=4+4﹣2×=12,即AC=,在三个直角三角形EBA,EBG,EBC中,斜边AE=EC=ED,∵AE⊥EC,∴△EAC为等腰三角形,则AE2+EC2=AC2=12,即2AE2=12,∴AE2=6,则AE=,∴从而得AE=EC=ED=,∴△EAC的面积S==3,在等腰三角形EAD中,过E作EF⊥AD于F,则AE=,AF==,则EF=,∴△EAD的面积和△ECD的面积均为S==,故该三棱锥的侧面积为3+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判定定理以及体积公式.9.(2015?天津)如图,已知AA1⊥平面ABC,BB1∥AA1,AB=AC=3,BC=2,AA1=,BB1=2,点E和F 分别为BC和A1C的中点.(Ⅰ)求证:EF∥平面A1B1BA;(Ⅱ)求证:平面AEA1⊥平面BCB1;(Ⅲ)求直线A1B1与平面BCB1所成角的大小.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连接A1B,易证EF∥A1B,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Ⅱ)易证AE⊥BC,BB1⊥AE,可证AE⊥平面BCB1,进而可得面面垂直;(Ⅲ)取BB1中点M和B1C中点N,连接A1M,A1N,NE,易证∠A1B1N即为直线A1B1与平面BCB1所成角,解三角形可得.解答:(Ⅰ)证明:连接A1B,在△A1BC中,∵E和F分别是BC和A1C的中点,∴EF∥A1B,又∵A1B?平面A1B1BA,EF?平面A1B1BA,∴EF∥平面A1B1BA;(Ⅱ)证明:∵AB=AC,E为BC中点,∴AE⊥BC,∵AA1⊥平面ABC,BB1∥AA1,∴BB1⊥平面ABC,∴BB1⊥AE,又∵BC∩BB1=B,∴AE⊥平面BCB1,又∵AE?平面AEA1,∴平面AEA1⊥平面BCB1;(Ⅲ)取BB1中点M和B1C中点N,连接A1M,A1N,NE,∵N和E分别为B1C和BC的中点,∴NE平行且等于B1B,∴NE平行且等于A1A,∴四边形A1AEN是平行四边形,∴A1N平行且等于AE,又∵AE⊥平面BCB1,∴A1N⊥平面BCB1,∴∠A1B1N即为直线A1B1与平面BCB1所成角,在△ABC中,可得AE=2,∴A1N=AE=2,∵BM∥AA1,BM=AA1,∴A1M∥AB且A1M=AB,又由AB⊥BB1,∴A1M⊥BB1,在RT△A1MB1中,A1B1==4,在RT△A1NB1中,sin∠A1B1N==,∴∠A1B1N=30°,即直线A1B1与平面BCB1所成角的大小为30°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垂直与平行关系的证明,涉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属中档题.10.(2015?醴陵市)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BCD,M、N分别是AC、AD的中点,BC⊥CD.(1)求证:MN∥平面BCD;(2)求证:平面BCD⊥平面ABC.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由中位线定理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可得CD⊥平面ABC,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解答:证明:(1)因为M,N分别是AC,AD的中点,所以MN∥CD.又MN?平面BCD且CD?平面BCD,所以MN∥平面BCD;(2)因为AB⊥平面BCD,CD?平面BCD,所以AB⊥CD.又CD⊥BC,AB∩BC=B,所以CD⊥平面ABC.又CD?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ABC.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和面面垂直的判定,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11.(2015?葫芦岛一模)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底面的圆周上,BF⊥AE,F是垂足.(1)求证:BF⊥AC;(2)若CE=1,∠CBE=30°,求三棱锥F﹣BCE的体积.考点: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欲证BF⊥AC,先证BF⊥平面AE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只需证CE⊥BF,BF⊥AE且CE∩AE=E,即可证得线面垂直;(2)V F﹣BCE=V C﹣BEF=?S△BEF?CE=??EF?BF?CE,即可求出三棱锥F﹣BCE的体积.解答:(1)证明:∵AB⊥平面BEC,CE?平面BEC,∴AB⊥CE∵BC为圆的直径,∴BE⊥CE.∵BE?平面ABE,AB?平面ABE,BE∩AB=B∴CE⊥平面ABE,∵BF?平面ABE,∴CE⊥BF,又BF⊥AE且CE∩AE=E,∴BF⊥平面AEC,∵AC?平面AEC,∴BF⊥AC…(6分)(2)解:在Rt△BEC中,∵CE=1,∠CBE=30°∴BE=,BC=2又∵ABCD为正方形,∴AB=2,∴AE=,∴BF?AE=AB?BE,∴BF=,∴EF=∴V F﹣BCE=V C﹣BEF=?S△BEF?CE=??EF?BF?CE=????1=…(12分)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圆柱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考查三棱锥F﹣BCE的体积的计算,属于中档题.12.(2015?商丘三模)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BCEG均为直角梯形,AD∥BC,CE∥BG,且∠BCD=∠BCE=,平面ABCD⊥平面BCEG,BC=CD=CE=2AD=2BG=2.求证:(Ⅰ)EC⊥CD;(Ⅱ)求证:AG∥平面BDE;(Ⅲ)求:几何体EG﹣ABCD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EC⊥平面ABCD,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EC⊥CD;(Ⅱ)在平面BCEG中,过G作GN⊥CE交BE于M,连DM,证明四边形ADMG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G∥DM,即可证明AG∥平面BDE;(Ⅲ)利用分割法即可求出几何体EG﹣ABCD的体积.解答:(Ⅰ)证明:由平面ABCD⊥平面BCEG,平面ABCD∩平面BCEG=BC,CE⊥BC,CE?平面BCEG,∴EC⊥平面ABCD,…(3分)又CD?平面BCDA,故EC⊥CD…(4分)(Ⅱ)证明:在平面BCEG中,过G作GN⊥CE交BE于M,连DM,则由已知知;MG=MN,MN∥BC∥DA,且,∴MG∥AD,MG=AD,故四边形ADMG为平行四边形,∴AG∥DM…(6分)∵DM?平面BDE,AG?平面BDE,∴AG∥平面BDE…(8分)(Ⅲ)解:…(10分)=…(12分)点评: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线面平行,考查几何体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面面垂直、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关键.13.(2015?南昌模拟)如图,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的中点,D为PB的中点,且△PMB 为正三角形.(1)求证:DM∥平面APC;(2)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可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线线平行,进而得到线面平行.(2)先证明MD⊥底面BCD,进而可计算出体积.解答:(1)证明:∵M为AB的中点,D为PB的中点,∴MD为△PAB的中位线,∴MD∥AP.而AP?平面PAC,MD?平面PAC,∴MD∥平面PAC.(2)解:∵△PMB为正三角形,PD=DB,∴MD⊥PB.∵MD∥AP,AP⊥PC,∴MD⊥PC.又PC∩PB=P,∴MD⊥平面PBC.即MD为三棱锥M﹣BCD的高.由AB=20,∴MB=10,BD=5,∴MD=5.在Rt△PCB中(因为AC⊥BC,所以PC⊥BC),由勾股定理得PC==2.于是S△BCD=S△BCP×==.∴V三棱锥D﹣BCM=V三棱锥M﹣BCD==10.点评: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线线平行是证明线面平行常用的方法之一.先证明线面垂直是求体积的关键.14.(2015?沈阳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BAD=60°,AB=2,PD=,O为AC与BD的交点,E为棱PB上一点.(Ⅰ)证明:平面EAC⊥平面PBD;(Ⅱ)若PD∥平面EAC,求三棱锥P﹣EAD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由已知得AC⊥PD,AC⊥BD,由此能证明平面EAC⊥平面PBD.(Ⅱ)由已知得PD∥OE,取AD中点H,连结BH,由此利用,能求出三棱锥P﹣EAD的体积.解答:(Ⅰ)证明:∵PD⊥平面ABCD,AC?平面ABCD,∴AC⊥PD.∵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又∵PD∩BD=D,AC⊥平面PBD.而AC?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D.(Ⅱ)解:∵PD∥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D=OE,∴PD∥OE,∵O是BD中点,∴E是PB中点.取AD中点H,连结BH,∵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60°,∴BH⊥AD,又BH⊥PD,AD∩PD=D,∴BD⊥平面PAD,.∴(还可以用VP-ABD-VE-ABD)==.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15.(2015?上海模拟)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底面边长为,点P、Q、R分别在棱AA1、BB1、BC上,Q是BB1中点,且PQ∥AB,C1Q⊥QR(1)求证:C1Q⊥平面PQR;(2)若C1Q=,求四面体C1PQR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由已知得AB⊥平面B1BCC1,从而PQ⊥平面B1BCC1,进而C1Q⊥PQ,又C1Q⊥QR,由此能证明C1Q⊥平面PQR.(2)由已知得B1Q=1,BQ=1,△B1C1Q∽△BQR,从而BR=,QR=,由C1Q、QR、QP两两垂直,能求出四面体C1PQR 的体积.解答:(1)证明:∵四棱柱ABCD﹣A1B1C1D1是正四棱柱,∴AB⊥平面B1BCC1,又PQ∥AB,∴PQ⊥平面B1BCC1,∴C1Q⊥PQ,又已知C1Q⊥QR,且QR∩QP=Q,∴C1Q⊥平面PQR.(2)解:∵B1C1=,,∴B1Q=1,∴BQ=1,∵Q是BB1中点,C1Q⊥QR,∴∠B1C1Q=∠BQR,∠C1B1Q=∠QBR,∴△B1C1Q∽△BQR,∴BR=,∴QR=,∵C1Q、QR、QP两两垂直,∴四面体C1PQR 的体积V=.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线面垂直的证明、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16.(2015?凯里市校级模拟)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1)证明BC1∥平面A1CD(2)设AA1=AC=CB=2,AB=2,求三菱锥C﹣A1DE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连结AC1交A1C于点F,连结DF,则BC1∥DF,由此能证明BC1∥平面A1CD.(2)由已知得AA1⊥CD,CD⊥AB,从而CD⊥平面ABB1A1.由此能求出三菱锥C﹣A1DE的体积.解答:(1)证明:连结AC1交A1C于点F,则F为AC1中点又D是AB中点,连结DF,则BC1∥DF.因为DF?平面A1CD,BC1不包含于平面A1CD,所以BC1∥平面A1CD.(2)解: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AA1⊥CD.由已知AC=CB,D为AB的中点,所以CD⊥AB.又AA1∩AB=A,于是CD⊥平面ABB1A1.由AA1=AC=CB=2,得∠ACB=90°,,,,A1E=3,故A1D2+DE2=A1E2,即DE⊥A1D.所以三菱锥C﹣A1DE的体积为:==1.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考查三菱锥的体积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17.(2015?东城区一模)如图甲,⊙O的直径AB=2,圆上两点C,D在直径AB的两侧,且∠CBA=∠DAB=.沿直径AB折起,使两个半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如图乙),F为BC的中点,E为AO的中点.根据图乙解答下列各题:(Ⅰ)求证:CB⊥DE;(Ⅱ)求三棱锥C﹣BOD的体积;(Ⅲ)在劣弧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FG∥平面ACD?若存在,试确定点G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AO,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到DE⊥平面ABC,进而得出结论.(Ⅱ)由(Ⅰ)知DE⊥平面ABC,利用转换底面的方法,即可求三棱锥的体积;(Ⅲ)存在,G为劣弧的中点.连接OG,OF,FG,通过证明平面OFG∥平面ACD,即可得到结论.解答:(Ⅰ)证明:在△AOD中,∵,OA=OD,∴△AOD为正三角形,又∵E为OA的中点,∴DE⊥AO…(1分)∵两个半圆所在平面ACB与平面ADB互相垂直且其交线为AB,∴DE⊥平面ABC.…(3分)又CB?平面ABC,∴CB⊥DE.…5分(Ⅱ)解:由(Ⅰ)知DE⊥平面ABC,∴DE为三棱锥D﹣BOC的高.∵D为圆周上一点,且AB为直径,∴,在△ABD中,由AD⊥BD,,AB=2,得AD=1,.…(6分)∵,∴==.…(8分)(Ⅲ)解:存在满足题意的点G,G为劣弧的中点.…(9分)证明如下:连接OG,OF,FG,易知OG⊥BD,又AD⊥BD∴OG∥AD,∵OG?平面ACD,∴OG∥平面ACD.…(10分)在△ABC中,O,F分别为AB,BC的中点,∴OF∥AC,OF?平面ACD,∴OF∥平面ACD,…(11分)∵OG∩OF=O,∴平面OFG∥平面ACD.又FG?平面OFG,∴FG∥平面ACD.…(12分)点评:本题考查线线、线面、面面关系,考查线线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及几何体高与体积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及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2015?威海模拟)如图:是直径为的半圆,O为圆心,C是上一点,且.DF⊥CD,且DF=2,,E为FD的中点,Q为BE的中点,R为FC上一点,且FR=3RC.(Ⅰ)求证:面BCE⊥面CDF;(Ⅱ)求证:QR∥平面BCD;(Ⅲ)求三棱锥F﹣BCE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证明BD⊥DF,DF⊥BC,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BC⊥平面CFD,然后证明面BCE⊥面CDF.(Ⅱ)连接OQ,通过证明RQ∥OM,然后证明QR∥平面BCD.(Ⅲ)利用v F﹣BCE=v F﹣BCD﹣v E﹣BCD求解几何体的体积即可.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证明:(Ⅰ)∵DF=2,,,∴BF2=BD2+DF2,∴BD⊥DF﹣﹣﹣﹣﹣﹣﹣﹣﹣﹣﹣﹣﹣﹣﹣﹣﹣﹣﹣﹣﹣﹣(1分)又DF⊥CD,∴DF⊥平面BCD﹣﹣﹣﹣﹣﹣﹣﹣﹣﹣﹣﹣﹣﹣﹣﹣﹣﹣﹣﹣﹣﹣(2分)∴DF⊥BC,又BC⊥CD,∴BC⊥平面CFD,﹣﹣﹣﹣﹣﹣﹣﹣﹣﹣﹣﹣﹣﹣﹣﹣﹣﹣﹣﹣﹣﹣(3分)∵BC?面BCE∴面BCE⊥面CDF.﹣﹣﹣﹣﹣﹣﹣﹣﹣﹣﹣﹣﹣﹣﹣﹣﹣﹣﹣﹣﹣﹣(4分)(Ⅱ)连接OQ,在面CFD内过R点做RM⊥CD,∵O,Q为中点,∴OQ∥DF,且﹣﹣﹣﹣﹣﹣﹣﹣﹣﹣﹣﹣﹣﹣﹣﹣﹣(5分)∵DF⊥CD∴RM∥FD,﹣﹣﹣﹣﹣﹣﹣﹣﹣﹣﹣﹣﹣﹣﹣﹣﹣﹣﹣﹣﹣﹣(6分)又FR=3RC,∴,∴,∵E为FD的中点,∴.﹣﹣﹣﹣﹣﹣﹣﹣﹣﹣﹣﹣﹣﹣﹣﹣﹣﹣﹣﹣﹣﹣(7分)∴OQ∥RM,且OQ=RM∴OQRM为平行四边形,∵RQ∥OM﹣﹣﹣﹣﹣﹣﹣﹣﹣﹣﹣﹣﹣﹣﹣﹣﹣﹣﹣﹣﹣﹣(8分)又RQ?平面BCD,OM?平面BCD,∴QR∥平面BCD.﹣﹣﹣﹣﹣﹣﹣﹣﹣﹣﹣﹣﹣﹣﹣﹣﹣﹣﹣﹣﹣(9分)(Ⅲ)∵,∴∠DBC=30°,∴在直角三角形BCD中有,,∴﹣﹣﹣﹣﹣﹣﹣﹣(12分)(或求VB-FCE 1/3*1/2*FE*CD*BC)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计算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垂直典型例题的判定与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垂直典型例题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知识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垂直.●题型示例【例1】如图所示,已知点S是平面ABC外一点,∠ABC=90°,SA⊥平面ABC,点A在直线SB和SC上的射影分别为点E、F,求证:EF⊥SC.【解前点津】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EF⊥SC成立,结合AF⊥SC可推证SC⊥平面AEF,这样SC⊥AE,结合AE⊥SB,可推证AE⊥平面SBC,因此证明AE⊥平面S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由题设SA⊥平面ABC,∠ABC=90°,可以推证BC⊥AE,结合AE⊥SB完成AE⊥平例1题图面SBC的证明.【规范解答】【解后归纳】题设中条件多,图形复杂,结合题设理清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已知:M∩N=AB,PQ⊥M于Q,PO⊥N于O,OR⊥M于R,求证:QR⊥AB.【解前点津】由求证想判定,欲证线线垂直,方法有(1)a∥b,a⊥c⇒b⊥c;(2)a⊥α,b⊂α⇒a⊥b;(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已知想性质,知线面垂直,可推出线线垂直或线线平行.【解后归纳】处于非常规位置图形上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应用问题,要抓住“一个面”、“四条线”.所谓“一个面”:就是要确定一个垂面,三条垂线共处于垂面之上.所谓“四条线”:就是垂线、斜线、射影以及平面内的第四条线,这四条线中垂线是关键的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时一般可按下面程序进行操作:确定垂面、抓准斜线、作出垂线、连结射影,寻第四条线.【例3】已知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AA′A′1A1,B、C、B1、C1分别为AA′,A1A′的三等分点,将矩形纸片沿BB1,CC1折成如图(2)形状(正三棱柱),若面对角线AB1⊥BC1,求证:A1C⊥AB1.例3题图解(1)【解前点津】 题设主要条件是AB 1⊥BC ,而结论是A B1⊥A 1C,题设,题断有对答性,可在ABB 1A1上作文章,只要取A 1B1中点D 1,就把异面直线AB 1与BC 1垂直关系转换到ABB 1A1同一平面内AB 1与BD 1垂直关系,这里要感谢三垂线逆定理.自然想到题断A B1与A 1C 垂直用同法(对称原理)转换到同一平面,取AB 中点D 即可,只要证得A1D 垂直于A B1,事实上D BD1A 1,为平行四边形,解题路子清楚了.【解后归纳】 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1)三垂线正逆定理,(2)线面,线线垂直互相转化.利用三垂线正逆定理完成线线归面工作,在平面内完成作解任务.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常常利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作为桥梁过渡过来,这种转化思想有普遍意义,利用割补法把几何图形规范化便于应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方法.【例4】 空间三条线段A B,BC ,CD ,AB ⊥BC ,BC ⊥C D,已知AB =3,BC =4,CD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解前点津】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1中,C D1=6,AD 1的长是AD 的最小值,其中AH ⊥C D1,AH =B C=4,HD 1=3,∴AD1=5;在直角△AH D2中,CD 2=6,AD 2是A D的最大值为974)36(22222=++=+AH HD【解后归纳】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灵活性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冷静分析,找出隐藏的条件很容易得出结论.例4题图●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一、基础夯实1.设M 表示平面,a、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b M a b a ⊥⇒⎭⎬⎫⊥// ②b a M b M a //⇒⎭⎬⎫⊥⊥ ③⇒⎭⎬⎫⊥⊥b a M a b ∥M ④⇒⎭⎬⎫⊥b a M a //b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 C的中点.现在沿D E、DF 及EF 把△A 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A.D P⊥平面PE F B .DM ⊥平面PEF C.PM ⊥平面DE F D.PF ⊥平面DEF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过不在a、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 都相交B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C.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D.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5.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 ∥α,m⊂α和m ⊥γ,那么必有 ( ) A.α⊥γ且l ⊥m B.α⊥γ且m ∥β C.m∥β且l ⊥m D.α∥β且α⊥γ6.AB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 C=1,AC =2,P C=1,则P 到AB的距离为 ( )A.1B.2 C.552 D.553 7.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 C.2 D.38.d 是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第3题图A.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或m 与d重合B.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d 但m 与d 不重合C.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D.α与β不一定相交9.设l、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l;②若m ⊥l ,则m∥α;③若m∥α,则m ⊥l ;④若m∥l ,则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10.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②若α⊥β,则l ∥m ;③若l∥m,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③与④B.①与③ C.②与④ D.①与②二、思维激活11.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B′,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 B′=5cm ,CC ′=4cm ,则△A ′B ′C′的面积是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A 1C⊥B 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1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 C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 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三、能力提高14.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 C中,AH ⊥侧面VBC ,且H 是△VB C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1)求证:VC ⊥AB ;(2)若二面角E —AB—C 的大小为30°,求VC 与平面AB C所成角的大小.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15.如图所示,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 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 =3.(1)求证:BD ⊥平面P 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第16题图17.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1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平面ABCD.(2)求平面PNC与平面CC′D′D所成的角.(3)求点C到平面D′MB的距离.第18题图第4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3.A 折后DP ⊥PE ,D P⊥PF ,P E⊥PF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则a,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平行.5.A 依题意,m⊥γ且m ⊂α,则必有α⊥γ,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而m ⊥γ则l⊥m ,故选A.6.D 过P 作PD ⊥A B于D ,连CD ,则CD ⊥AB ,AB =522=+BC AC ,52=⋅=AB BC AC CD , ∴PD =55354122=+=+CD PC .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10.B ∵α∥β,l⊥α,∴l ⊥m 11.23c m2 设正三角A ′B′C′的边长为a . ∴A C2=a 2+1,BC 2=a 2+1,A B2=a2+4,又AC 2+BC 2=AB 2,∴a 2=2. S△A′B′C ′=23432=⋅a cm 2. 12.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1—A 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 CD 满足条件AC ⊥B D(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 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惟一,要求思维应灵活.13.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 AB .14.(1)证明:∵H 为△V BC 的垂心,∴VC ⊥B E,又AH ⊥平面VBC ,∴BE 为斜线A B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AB ⊥VC .(2)解:由(1)知VC ⊥A B,VC ⊥BE ,∴VC ⊥平面ABE ,在平面A BE上,作ED⊥AB ,又A B⊥VC ,∴AB ⊥面D EC .∴AB ⊥CD ,∴∠EDC 为二面角E —A B—C 的平面角,∴∠ED C=30°,∵AB ⊥平面VCD ,∴VC 在底面AB C上的射影为CD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又VC ⊥A B,VC ⊥BE ,∴VC ⊥面AB E,∴VC ⊥DE ,∴∠CE D=90°,故∠ECD=60°,∴VC 与面A BC 所成角为60°.15.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则有EN∥CD ∥AB ∥AM,E N=21C D=21AB =AM,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AE.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AD .(2)∵PA ⊥平面ABCD ,∴P A⊥AB .又A D⊥AB ,∴A B⊥平面P A D.∴A B⊥AE ,即AB ⊥MN .又C D∥AB ,∴MN ⊥CD.(3)∵P A ⊥平面ABCD ,∴P A ⊥AD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AE ⊥P D,即MN ⊥PD .又MN ⊥CD ,∴MN ⊥平面P CD .16.如图(1)证:由已知A B=4,AD =2,∠BAD =60°,故BD 2=AD 2+A B2-2AD ·A Bc os60°=4+16-2×2×4×21=12.又AB 2=AD 2+B D2,∴△A BD是直角三角形,∠AD B=90°,即AD ⊥BD.在△PDB 中,PD =3,PB =15,BD =12,∴PB 2=PD 2+BD 2,故得PD ⊥B D.又P D∩AD =D ,∴BD ⊥平面P AD.(2)由BD ⊥平面P AD ,BD平面A BCD .∴平面P AD ⊥平面A BCD .作PE ⊥AD 于E,又P E平面P AD ,∴PE ⊥平面ABCD ,∴∠PD E是PD 与底面AB CD所成的角.∴∠PD E=60°,∴P E=PD si n60°=23233=⨯.作EF ⊥BC 于F,连PF ,则PF ⊥BF,∴∠PF E是二面角P —BC —A的平面角.又E F=BD =12,在Rt △P EF 中,tan ∠PFE =433223==EF PE .故二面角P —BC—A 的大小为ar ctan 43. 第15题图解第16题图解17.连结AC 1,∵11112263A C CC MC AC ===. ∴Rt △ACC 1∽Rt △MC 1A 1,∴∠AC 1C =∠MA 1C1,∴∠A1MC 1+∠AC 1C =∠A 1M C1+∠MA1C1=90°.∴A1M ⊥AC 1,又ABC -A 1B1C 1为直三棱柱,∴C C1⊥B 1C 1,又B 1C1⊥A1C 1,∴B 1C 1⊥平面AC 1M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点评:要证AB 1⊥A 1M,因B 1C 1⊥平面A C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AC 1⊥A 1M 一定会成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MPD ∽△C PB ,且MD =21B C, ∴D P∶PB =MD ∶BC =1∶2.又已知D ′N ∶NB =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DD′,又DD ′⊥平面ABCD ,∴NP ⊥平面ABCD .(2)∵N P∥DD ′∥CC ′,∴N P、C C′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 C′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 CD ,得CC ′⊥CD ,CC ′⊥CM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M CD 中可知∠MCD =arc tan 21,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3)由已知棱长为a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22a ,等腰△MBD ′面积S 2=246a ,设所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MB的高.∵三棱锥D ′—BCM 体积为h S D D S 213131='⋅, ∴.3621a S a S h =⋅=。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解答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解答题含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复习题三〔立几部分1、如下图<3>,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MN PAD //平面 。

证明:如图,取PD 中点为E ,连接,AE EN ———1分,E N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12EN DC ∴//———————————————4分 M 是AB 的中点 12AM DC ∴// ——————7分EN AM ∴//∴四边形AMNE 为平行四边形 —9分 AE MN ∴// ———————————————11分又AE APD ⊂面MN APD ⊄面∴MN PAD //平面 。

————————12分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画出二面角11A B C C --的平面角;并说明理由 〔2求证:面11BB DD ⊥面1AB C解:〔1如图,取1B C 的中点E ,连接1,AE EC 。

11,,AC AB B C 分别为正方形的对角线E 是1B C 的中点1AE B C ∴⊥ ——————————————2分又在正方形11BB C C 中11EC B C ∴⊥ ——————————————3分∴1AEC ∠为二面角11A B C C --的平面角。

—————————————————4分〔2 证明: 1D D ABCD ⊥面,AC ABCD ⊂面1D D AC ∴⊥ —————6分又在正方形ABCD 中 AC BD ∴⊥ —————————————————8分BCADM NP图<3>E1A 1B 1D 1C CABDDEB C A D M N P1D DBD D =11AC DD B B ∴⊥面 ———————————————10分又1AC AB C ⊂面∴面11BB DD ⊥面1AB C ——————————————12分3、如图,在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中,E,F 是PA 和AB 的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必修2第一章一、学习目标:1.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与直观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二、重点、难点:重点:空间几何体中的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画法。

难点: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概括;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计算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考点分析:~三视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内容,是新课程高考的热点之一,几乎每年都考,同学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高考中经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基础或中档题,但也要关注三视图以提供信息为目的,出现在解答题中。

这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求解能力。

1. 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2.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3. 三视图(1)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三种视图间的关系-4. 直观图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4. 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表中S表示面积,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的周长,h表示高度,h′表示斜高,l 表示侧棱长。

5. 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表中l、h分别表示母线长、高,r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面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R表示半径。

!知识点一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②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③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

④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边旋转得到的旋转体是圆锥。

⑤直角梯形以它的一条垂直于两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围成的旋转体叫圆台。

⑥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圆台。

?⑦通过圆锥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

⑧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球体。

A. ①②③④⑤⑥⑧B. ①③④⑦⑧C. ①②⑤⑧D. ⑤思路分析:遇到概念判断问题,一定要在理解透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如果判断它是正确的,必须能紧扣定义,而不是模棱两可地去作判断;如果判断它是错误的,只需找到一个反例即可。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①是错误的;由图(2)可知②③是错误的;由图(3)可知④是错误的;由图(4)可知⑥是错误的。

因为通过圆锥侧面上一点和圆锥的顶点只能连一条射线,所以“通过圆锥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

”是错误的,即⑦是不正确的。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应该是球面,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才是球体。

所以⑧是错误的。

所以只有⑤是正确的。

故应选D。

解题后的思考:在作判断的时候没有严格的根据定义进行多角度分析,而是只抓住定义中的某一点就作出判断,容易导致错误。

知识点二组合体例2. 如图,下列组合体是由哪几种简单几何体组成的解答过程:(1)由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组成,为左右结构】(2)由两个三棱锥组成,为上下结构(3)由圆锥和圆台组成,为上下结构知识点三柱、锥的侧面展开图例3. 小明在一个正方体盒子的每个面都写有一个字母,分别是:A、B、C、D、E、F,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盒子中,和“A”相对的面所写的字母是哪一个思路分析:在每个格子中标明你所想象的面的位置,如将A格标明“上”,将B格标明“前”等等。

解答过程:为字母“E”|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突出考查了学生将正方体各面展开图复原为正方体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4. 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的立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标出A,B,C,D,E,F这六个字母,现放成下面三种不同的位置,所看见的表面上的字母已标明,则字母A,B,C对面的字母分别是()A. D ,E ,FB. F ,D ,EC. E ,F ,DD. E ,D ,F 思路分析:本题处理方法比较灵活,要将几个图结合起来一起分析。

解答过程:由(1)(2)两个图知,A 与B ,C ,D 相邻,结合第(3)个图知,B ,C 与F 共顶点,所以A 的对面为F ,同理B ,C 的对面分别为D ,E ,故选择B 。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考查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也可先结合图(1)(3)进行判断。

…例5. 用长和宽分别是π3和π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求圆柱的底面半径思路分析:要注意哪条边是圆柱的母线,哪条边是圆柱底面的圆周。

解答过程: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 ,由题意可知矩形长为底面圆的周长时,r ππ23=,解得23=r 。

矩形宽为底面圆的周长时,r ππ2=,解得21=r 。

故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3或21。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学生经常会丢解,即主观认为只有图中所示的情况,即以π3作为底面周长,而忽视了它也可作为母线这种情况。

知识点四 旋转体中的有关计算例6. 一个圆台的母线长cm 12,两底面面积分别为24cm π和225cm π,求: (1)圆台的高;,(2)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

思路分析:通过作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轴截面,构造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求解。

解答过程:(1)作OA H A ⊥1242=∴=r r ππ 5252=∴=R R ππ3=∴AH153312221=-=∴H A(2)11O VA ∆ 与O VA ∆相似【AOO A VA VA 111=∴20=∴VA解题后的思考:通过构造旋转体的轴截面,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例7. 已知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为π5和π8,且距离为3,求这个球的半径。

思路分析:两截面的相互位置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球心O 的同侧,另一种是在球心O 的异侧。

解答过程:(1)当两截面在球心O 的同侧时,如图所示,设这两个截面的半径分别为21,r r ,球心O 到截面的距离分别为21,d d ,球的半径为R 。

#8,5,8,522212221==∴=⋅=⋅r r r r ππππ 。

又222221212d r d r R +=+= ,321222221=-=-∴r r d d ,即3))((2121=+-d d d d 。

又321=-d d ,⎩⎨⎧=+=-∴,1,32121d d d d 解得⎩⎨⎧-==.1,221d d 又∴>,02d 这种情况不成立。

(2)当两截面在球心O 的异侧时,321=+d d ,由上述解法可知3))((2121=+-d d d d ,⎩⎨⎧=-=+∴,1,32121d d d d 解得⎩⎨⎧==.1,221d d3452121=+=+=∴d r R 。

综上所述,这个球的半径为3。

解题后的思考:同学们要注意不要只对同侧的情况进行讨论,而忽略对另一种位置关系的讨论。

知识点五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例8. 画出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的三视图。

思路分析:在正视图中,中间的竖线看不到,应画成虚线;侧视图是从左侧看三棱柱投射到竖直的正对着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所以不是三棱柱的一个侧面,而应该是过底面正三角形的一条高线的矩形。

解答过程:解题后的思考:画三视图的时候要做到“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还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

知识点六三视图中的推测问题.例9. 根据下列三视图,说出各立体图形的形状。

思路分析: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得到的三个视图。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主要体现物体的长和高,不反映物体的宽。

而俯视图和正视图共同反映物体的长相等。

侧视图和俯视图共同反映物体的宽相等。

据此就不难得出该几何体的形状。

解答过程:(1)圆台;(2)正四棱锥;(3)螺帽。

解题后的思考:三视图的画法里要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另外,还要熟悉基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七、直观图的还原与计算问题例10. 已知△A′B′C′是水平放置的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的斜二测水平直观图,那么△A′B′C′的面积为_________。

思路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然后根据△A′B′C′直观图的边长及夹角求解。

:解答过程: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际图与直观图。

a OC C O a AB B A 4321,==''==''。

在图乙中作C ′D ′⊥A ′B ′于D ′,则a C O D C 8622=''=''。

所以2C B A a 166a 86a 21D C B A 21S =⨯⨯=''⋅''='''∆。

故填2166a 。

解题后的思考:该题求直观图的面积,因此应在直观图中求解,需先求出直观图的底和高,然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直观图画法的掌握情况。

例11. 如图所示,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cm 1,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先根据题意,由直观图画出原图形解答过程:逆用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画出原图如下图所示,由BC22231)22(22=+=AB )cm (8)13(2=+⨯cm86O 'O O O 'B O ''OB B O BO ''OBE B ⊥'EC B A '''∆ O '33223232=⨯⨯=''∴B O 334=OB 332=''-=B O OB BE EB B Rt '∆6='B B 332=BE 342='∴E B 34231474431643443164334231=⎪⎪⎭⎫ ⎝⎛⨯⨯⨯+⨯+⨯⨯=棱台V ππ21//BO AO 1O 2O 11AO OO ⊥22BO OO ⊥R ππ4922=⋅B O 72=∴B O ππ40021=⋅A O 201=∴A O xOO =192+=x OO A OO Rt 1∆22220+=x R B OO Rt 2∆()22279++=x R ()22229720++=+∴x x 15=x 22222520=+=∴x R 25=∴R ππ250042==∴R S 球ππ362500343==R V 球∴ππ362500O BO A O 21//1O 2O 11AO OO ⊥B O OO 22⊥Rππ4922=⋅B O 72=∴B O ππ40021=⋅A O 201=∴A O xO O =1x OO -=92AOO Rt 1∆40022+=x RB OO Rt2∆()49922+-=x R ()49940022+-=+∴x x 15-=x ππ362500Rx D B 1()2223R x =R x 332=∴2283326R R S =⎪⎪⎭⎫ ⎝⎛⨯=∴正方体表面积28R 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2. 将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侧面为矩形的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甲所示,A 、B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乙所示,则该几何体按如图所示方向的侧视图为( )3. 如果用表示一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下图中由7个正方体叠加而成的几何体的正视图是(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直观图一定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B. 梯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C. 矩形的直观图可能是梯形D. 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5. 已知正三棱锥V —ABC 的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VA=4,AC=32,则该三棱锥得到侧视图的面积为( )A. 9B. 6C.1323D. 39 6. 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中有四个恰好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之比是( ){A. 3B. 2C.32 D.23二、填空题:6. 一个三角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来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 圆台的两底面半径分别为2,5,母线长是103,则其轴截面面积是 三、解答题:8.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9. 如下图所示,梯形1111A B C D 是一平面图形ABCD 的直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