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做一做”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中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在天平一边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一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试试着。[板书:50+50=100]

50+50=100是个什么式子?(等式)

那么这次咱们再来操作一次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比一比100+X=250和原来学习的50+50=100以及上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与第一个式子比含有未知数,与另两个式子比它是等式。

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相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对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对应的方程,同一幅图因为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

50+50=100 等式

1只空杯子=100克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教学反思:

为突显方程的意义,在例题前增加了用天平演示50+50=100的过程。别看小小的一处改动且用时不多,但却为本课的教学增辉很多。当黑板上出现了4个式子后,我引导学生将100+X=250与上面三个式子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了50+50=100虽然是等式,却不含有未知数,而100+X>200、100+X<300虽然含有未知数,却是不等式,从而明确一个式子如果是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在作业中如何看图列方程还需增强指导。第3题就有很多学生列出了将X单独放在等式一边的方程。这里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说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常规要求,还要在比较不同方程的数量关系中使学生发现按顺向思维列的方程最容易理解。

学生质疑: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问“40—28=X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为什么不能这样列方程呢?”作为教师该如何回答更准确呢?

方程的意义,解方程

数学(人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方程的意义 2、解方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解方程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简要知识介绍: 关于方程与解方程的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小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方程概念的建立还就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下面的图: 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方程的知识基础首先就是方程概念与等式性质概念的建立,在这二者的基础上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对方程进行求解。 知识教学: (一)建立方程的概念。 1、建立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问:天平就是干什么用的?猜想天平称物体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追问:不平衡说明什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在数学上可以用什么进行表示?(等号) 2、用算式表示下面的测量过程。 左右20克、30克 50克 20+30=50 30克、10克 50克 30+10<50 2个50克 100克 50×2=100 50克x克 100克 我知道现在天平就是平衡的,您能表示现在的关系不?50+x=100 3、把我们研究的几个算式进行分类。 20+30=50 30+10<50 50×2=100 50+x=100 第一类:20+30=50 50×2=100 50+x=100 第二类:30+10<50 小结: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就是等式。

说明:今天我们的问题就就是在等式的范围里进行的。 再次把等式进行分类。 第一类:20+30=50 50×2=100 第二类:50+x=100(含有未知数) 小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追问:判断方程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式、未知数)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小结:方程就是特殊的等式。 5、认识解方程与方程的解的概念。 50+x=100(x=50) 小结: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这个求解的过程就就是解方程。 (二)学习等式的性质。 1、建立等式性质的概念。

(完整word)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练习.docx

方程的意义练习卡 班级:姓名: 同学们,挑战的时间到了,认真审题,加油呦! 一、你能试着写出两个方程吗? 二、思维体操 1.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①② ③④ 2.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① x 减去 3 等于 50② 6减去x的差再除以8,商是12 ③ t 的 6 倍再加上 9 等于 189④ 52除以x,商8,余数是4 3.先找出题目信息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①买了一部单价150 元的上衣和一条X 元的裤子,一共花了450 元。 ②水果店上个月有500 千克桃子,卖了x 千克,还剩 34 千克。 ③水果店这个月有500 千克桃子,卖了7 筐,每筐 x 千克,还剩 115 千克。

④小红昨天买了 5 支笔,共付 9 元,每支 x 元。 ⑤小红今天买了 5 支笔铅笔,每支x 元,她付给营业员11.6 元,找回 6.6 元。 ⑥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240 千米,林老师从福州到厦门,已经走了x 千米,还剩 80 千米。 ⑦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 240 千米,林老师开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从福州开往厦门,已经走了 x 小时,还剩 150 千米抵达厦门。 ⑧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 240 千米,林老师开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从福州开往厦门,已经走了 1.5 小时,还需要 x 小时抵达厦门。 ⑥甲乙两个仓库存有化肥,甲仓库有 50 吨,乙仓库有 62 吨,每次从甲仓库运走 5 吨,同时从乙仓库运走 8 吨,运了 x 次后,两个仓库所存化肥吨数相等。 三、脑筋急转弯 1.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张桌子单价88 元,比椅子单价的 2 倍多 4.6 元,椅子单价是多少钱? 把椅子单价设为x 元,三名同学列出了不同的方程。 小丽列的方程是: 2x+4.6=88 小白列的方程是: 2x-4.6=88 小黄列的方程是: 2x=88-4.6 。谁列的方程是对的,请你分析。 ②用一条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单股量,井外余 3 米,双股量,差 4 米到井口,问:绳有多长?

伯努利方程推导

根据流体运动方程P F dt V d ??+=ρ1 上式两端同时乘以速度矢量 ()V P V F V dt d ???+?=???? ??ρ 1 22 右端第二项展开—— () ()V P V P V F V dt d ???-???+?=???? ? ?ρρ1122 利用广义牛顿粘性假设张量P ,得出单位质量流体微团的动能方程 () E V div p V P div V F V dt d -+?+?=??? ? ?? ρρ1 22 右第三项是膨胀以及收缩在压力作用下引起的能量转化项(膨胀:动能增加<--内能减少) 右第四项是粘性耗散项:动能减少-->内能增加 热流量方程:用能量方程减去动能方程 反映内能变化率的热流量方程 ()() dt dq V P div V F V T c dt d +?+?=+ ρυ12/2 () E V div p V P div V F V dt d -+?+?=???? ? ? ρρ122 得到 ()()E V div p T c dt d dt dq dt dq E V div p T c dt d -+=++-= ρ ρυυ / 对于理想流体,热流量方程简化为: ()V d i v p T c dt d dt dq ρυ+= 这就是通常在大气科学中所用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 由动能方程推导伯努利方程: 对于理想流体,动能方程简化为:() V div p V P div V F V dt d ρρ+?+?=??? ? ??122无热流量项。 又因为() V pdiv p V z pw y pv x pu V P div -??-=??? ???++-=???????)()()(故最终理想流体的动能方 程可以写成: p V V F V dt d ??-?=???? ? ?ρ 22 【理想流体动能的变化,仅仅是由质量力和压力梯度力对流体微团作功造成的,而与热能不 发生任何转换。】 假设质量力是有势力,且质量力位势为Φ,即满足:Φ-?=F 考虑Φ为一定常场,则有: dt d V V F Φ- =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方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7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难点: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托盘两端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 三、例题精讲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

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四、练习设计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63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2、反馈练习,教材P63做一做第1题。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3、完成P66练习十四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4、独立完成P66练习十四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P66练习十四第1题。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和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师:除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个式子。 学生口答列式,师边板书:80-20=60 2+0.5=2.5 30÷15=2 30×2=60 师: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起来的,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取名叫等式。 师: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_教案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

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20+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和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doc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秩码、米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描述一下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利用这种两边平衡的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简易的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平衡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方程的意义) 2、现在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平衡?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种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用于计量物体的质量。它是由天平称与秩码组成,左边托盘放物体,右边托盘放秩码。当两边托盘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新知 1、演示称量,体会平衡: 学生活动(一)要求: 请在右边托盘里放入50g的秩码,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办法用手中的枝码使天平平衡吗?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学生得出:略。 学生活动(二)要求: (1)请把左边托盘里的一个秩码换成不知道质量的①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憩一想:不知道质量的米袋该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得出:略。 (2)请把左边托盘里的①号米袋换成不知道质量的③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学生得出:略。

学生活动(三)要求: 请把左边托盘里的③号米袋换成不知道质量的②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学生得出:20+x=100o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学生分析概括出:今天所探究的是:像20+x=100这样的等式!那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并用着重符号记录。 4、我们可以用方程的意义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三、知识应用 1、判断哪些是方程,是的打“ J ”,不是的打“X”并说明其理由。 (1)35+65=100 ( )(2) X-14>72 () (3)y+24 ( ) (4)5x+32=47 () (5)28<16+14 ( ) (6) 6(a+2)=42 () 小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关键是看式子中有没有未知数,式子是不是等式。 2、提问: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判断下列各题,对的,错的“X”。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 (4) 3 x =0是方程( ) (5)4x+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能根据你的判断 写出两个以上的方程吗?) 4、现场调查: 我们班级里总共有多少个学生?男生有多少个?请你用一个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一107页,练习二十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 (1)20十X=100 (2)3X=69 (3)17—X=0。6 (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

伯努利方程的讨论

对伯努利方程的一些讨论 〔摘要〕伯努利方程是能量方程,推导过程有多种途径,本文从动力学角度根据功能原理推导伯努利方程,只研究理想流体在作定常流动时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讨论在不同条件下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然后讨论了伯努利方程中“动压强”的意义以及“动压强”和“静压强”的关系。最后列举了伯努利方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力学;功能原理;伯努利方程,动压强 一、引言 流体力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基本学科,是研究流体在运动中其流动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引起运动的原因和流体对周围物体的影响.而伯努利方程是研究流体最基本最常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为灵活掌握并更好的运用,需了解它的推导过程及相关项的物理意义. 二、伯努利方程的历史由来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1700年1月29日生于尼德兰的格罗宁根,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有着极大兴趣。1716~1717年在巴塞尔大学学医;1718~1719年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哲学;1719~1720年又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伦理学,此后专攻数学;1721年他获得了医学大学学位;1725~1732年丹尼尔·伯努利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并担任数学教师;1733~1750年他担任了巴塞尔大学的解剖学、植物学教授;1750年丹尼尔又任物理学教授和哲学教授,同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82年3月17日逝世于巴塞尔,终年82岁。丹尼尔是伯努利家庭中成就最大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和物理学等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仅在1725年到1749年间就曾10次获得法国科学院年度资助,还被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名誉院士。在数学方面,丹尼尔的研究涉及代数、概率论、微积分、级数理论、微分方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物理学方面,丹尼尔所取得的成功是惊人的。其中对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研究尤为突出。1738年出版的《流体力学》一书是他的代表著作。书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了流体的流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伯努利定理,这是流体力学的重要基本定理之一。丹尼尔在气体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解释了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力的由来。他认为,由于大量气体分子的高速规则运动造成了对器壁的压力,压缩气体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是由于气体分子数增多,并且相互碰撞更加频繁所致。丹尼尔将级数理论运用于有关力学方面的研究之中,这对于力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和反思Solving simple equation -- the meaning of equ ation 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和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师:除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个式子。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教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20+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这一种分法,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伯努利方程是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提出来的,是理想流体做稳定流动时的基本方程,是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意为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伯努利方程对于确定流体内部各处的压力和流速有很大意义,在水利、造船、航空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伯努利方程发展和原理应用 1.伯努利方程的发展及其原理: 伯努利方程是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提出来的,是理想流体做稳定流动时的基本方程,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意为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对于确定流体内部各处的压力和流速有很大意义,在水利、造船、航空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伯努利方程的原理,要用到无黏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无黏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无黏性元流的伯努利方程: 实际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z1++=z2+++h w

总流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Z----总流过流断面上某点(所取计算点)单位重量流体的位能,位置高度或高度水头; ----总流过流断面上某点(所取计算点)单位重量流体的压能,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 ----总流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流体的平均动能,平均流速高度或速度水头; hw----总流两端面间单位重量流体平均的机械能损失。 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1)恒定流;(2)不可压缩流体;(3)质量力只有重力;(4)所选取的两过水断面必须是渐变流断面,但两过水断面间可以是急变流。(5)总流的流量沿程不变。(6)两过水断面间除了水头损失以外,总流没有能量的输入或输出。(7)式中各项均为单位重流体的平均能(比能),对流体总重的能量方程应各项乘以ρgQ。 2.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在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ppt【方程的意义】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ppt【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

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分别板书)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分别板书)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

伯努利原理讲解

伯努利原理讲解 对我们搞流体机械的很重要,此文好懂又有趣!
光德流控
伯努利(Daniel Bernouli,1700~1782) 伯努利,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 他是伯努利这个数学家族(4 代 10 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16 岁时就在巴塞尔大学攻读哲学与逻辑,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7~20 岁又学习医学,于 1721 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外科名 医并担任过解剖学教授。但在父兄熏陶下最后仍转到数理科学。
1 / 17

伯努利成功的领域很广,除流体动力学这一主要领域外,还 有天文测量、引力、行星的不规则轨道、磁学、海洋、潮汐等。
实例篇——伯努利原理 丹尼尔·伯努利在 1726 年首先提出:“在水流或气流里, 如 果 速 度 小 ,压 强 就 大 ;如 果 速 度 大 ,压 强 就 小 ” 。我 们 称 之 为 “伯努利原理”。 我们拿着两张纸,往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不但不会向 外飘去,反而会被一种力挤压在了一起。因为两张纸中间的空气 被我们吹得流动的速度快,压力就小,而两张纸外面的空气没有 流动,压力就大,所以外面力量大的空气就把两张纸“压”在了 一起。 这就是“伯努利原理”原理的简单示范。
1 列车(地铁)站台的安全线 在列车(地铁)站台上都划有黄色安全线。
2 / 17

这是因为列车高速驶来时,靠近列车车厢的空气被带动而快 速运动起来,压强就减小,站台上的旅客若离列车过近,旅客身 体前后会出现明显的压强差,身体后面较大的压力将把旅客推向 列车而受到伤害。
所以,在火车(或者是大货车、大巴士)飞速而来时,你绝 对不可以站在离路轨(道路)很近的地方,因为疾驶而过的火车 (汽车)对站在它旁边的人有一股很大的吸引力。
有人测定过,在火车以每小时 50 公里的速度前进时,竟有 8 公斤左右的力从身后把人推向火车。
看懂“伯努利”原理后,等地铁再也不敢跨过那条黄线了吧 (分享给身边的人哦~~)
2 船吸现象
3 / 17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材第105一107页,练习二十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 (1)20十X=100 (2)3X=69 (3)17—X=0.6 (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 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个未知重量的方块,右盘里放一个100克重的砖码。(如教材105页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第八节伯努利方程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选学内容,但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伯努利方程是相当重要的.本节主要讲述了理想流体,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然后结合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伯努利方程,最后运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理想流体,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 2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能力目标 学会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 三、德育目标 通过演示,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2.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 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归纳法、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漏斗、乒乓球、两张纸 ●教学过程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理想气体. 2.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 3.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介绍实验装置 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 2.问:如果向漏斗口和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 ①乒乓球会被吹跑; ②两张纸会被吹得分开. 3.实际演示: ①把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向漏斗口吹气,乒乓球没被吹跑,反而会贴在漏斗上

不掉下来; ②平行地放两张纸,向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不但没被吹开,反而会贴近 4.导入:为什么会出现与我们想象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理想流体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①什么是流体? ②什么是理想流体? ③对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吗? (2)学生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 (3)教师总结并板书 ①流体指液体和气体; ②液体和气体在下列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压缩的. a: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在不十分精确的研究中可以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 b:在研究流动的气体时,如果气体的密度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认为气体是不可压缩的. ③a:流体流动时,速度不同的各层流体之间有摩擦力,这叫流体具有粘滞性. b:不同的流体,粘滞性不同. c:对于粘滞性小的流体,有些情况下可以认为流体没有粘滞性. ④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对于理想流体,没有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2 定常流动 (1)用多媒体展示一段河床比较平缓的河水的流动. (2)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河水平静地流着,过一会儿再看,河水还是那样平静地流着,各处的流速没有什么变化,河水不断地流走,可是这段河水的流动状态没有改变,河水的这种流动就是定常流动. (3)学生叙述什么是定常流动 流体质点经过空间各点的流速虽然可以不同,但如果空间每一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改变,这样的流动就叫定常流动. (4)举例:自来水管中的水流,石油管道中石油的流动,都可以看作定常流动. (5)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思考题: ①流线是为了表示什么而引入的? ②在定常流动中,流线用来表示什么? ③通过流线图如何判断流速的大小? (6)学生答: ①为了形象地描绘流体的流动,引入了流线; ②在定常流动中,流线表示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 ③流线疏的地方,流速小;流线密的地方,流速大. 3.伯努利方程 (1)设在右图的细管中有理想流体在做定常流动,且流动 方向从左向右,我们在管的a1处和a2处用横截面截出一段流 体,即a1处和a2处之间的流体,作为研究对象.设a1处的横截面积为S1,流速为V1,高度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具准备 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画有教科书第12页上图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教学第1个例子. 教师将简易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然后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讲台上摆着的仪器(天平.) 它是用来做什么的(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 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面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面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教师一边提问一边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称出的物品同教科书第11页上图.)

教师: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教师:对!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 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 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写出算式:20+30 =50 教师:20+30=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对!这是一个等式. (2)教学第2个例子. 教师改变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码使之同教科书第11页下图.教师:现在天平也保持着平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天平左、右 两边的重量相等.)那么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再试试看! 指名让学生试着写等式如果学生写出20+=100可以提示学生:“”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数我们以前学习过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未知数教师和学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写成20+x=100. 教师:20+x=100是一个什么式子 学生:这也是一个等式. 教师:对!这也是一个等式.但是这一个等式与20+30=50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学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3—54页。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观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题(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跷跷板图)师这是什么?大家玩过吗?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课件出示情境图)两只小白兔在开心的玩跷跷板,这时来了一只胖小猪,它也想玩跷跷板,可两只小白兔都不想和它玩,胖小猪非常伤心,大家 知道为什么小白兔不想和胖小猪玩?有什么办法也让胖小猪也玩的开心呢? 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看!这就是一台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砝码有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三、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在天平的左边放20克和30克的物体,右边放上50克砝码。(课件出示图)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引导学生列出20+30=50(板书20+30=50) 师20+30=50这个式子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 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 (二)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 (三)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 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00+X >100 (四)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 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