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圆仓储存大豆管理方法探索

合集下载

大豆储藏条件及方法

大豆储藏条件及方法

大豆储藏条件及方法
大豆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存储不当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发生霉变。

那么大豆该怎么储藏呢个?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大豆储藏条件及方法。

大豆储藏条件储藏大豆关键是干燥和低温,降低大豆的含水量,是大豆安全储藏的重中之重。

一般过夏长期储藏大豆,华北地区其水分控制在12%以内,大豆水分高时可以用日晒来降水,但最好采取低温摊晾,以免影响品质。

大豆储藏方法1、收获量大的在药剂熏蒸后方可入仓库贮藏。

要用干燥、阴凉、通风透气的房子作仓库,并将各处缝隙封好。

用20%石灰水粉刷,消灭虫卵和成虫。

入库的豆粒不能接触地面,要用油毡,塑料膜铺地防潮。

新收获的大豆有后熟作用,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内部湿热容易积集,应加强通风,及时散发湿热,防止造成发热霉变。

为了达到安全储藏的要求,最好能在入库25天左右出风或倒仓,并结合过筛除杂一次,提高储藏稳定性。

2、收获量少的,可用瓦坛或瓦缸等容器贮藏,坛或缸内底部放一些生石灰以吸收水分。

容器不要装得太满。

要留一定空间,保证种子微弱呼吸。

装好豆粒后要用塑料薄膜将口封好,再盖上草纸和木板。

留种用的豆在播种前打开,晒1~2天后播种。

以上即是大豆储藏条件和大豆储藏方法的介绍了。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

北方沿海地区大豆储藏技术探讨

北方沿海地区大豆储藏技术探讨

药量37.5kg; 该 空 间 辅 助 采 用 敌 敌 畏 进 行 诱 杀、 熏杀,试 验 达 到 预 期 的 杀 虫 效 果,杀 虫 率 达 到
蒸完毕后一起清理药渣,提高磷化铝的潮解率,提 高磷化氢气体浓度。
100% 。 4.2 采用多次 间 歇 投 药 膜 下 环 流 熏 蒸, 薄 膜 密 闭 减 少了粮堆氧气和水分,延缓磷化氢潮解,延长了磷化
发芽孔,脐部也是水分较易透过的部位,种皮与胚 的结合处空隙比较大,可存较多的水分。吸水后的 大豆体积可增加到 自 身 的 2~3 倍, 对 自 身 和 仓 房 安全影 响 很 大。 胚 由 胚 根、 胚 茎、 胚 芽 和 子 叶 组 成,大豆的胚根、胚茎、胚芽所占比例比较小,只 有在吸水涨大时才明显,且生长迅速。大豆有两片 肥大的子叶,存有大量的糊粉粒和脂肪滴,它们以 分子状态结合,结合不牢固,易分解,这也是大豆 易破碎的原因之一。糊粉粒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 大豆中的蛋 白 质 含 量 在 42% 左 右, 是 所 有 粮 食 中 最高的。蛋白质受热易变性,这种变性是不可逆 的。发热易引起大豆生霉变质,失去食用价值。大 豆脂肪的 主 要 成 份 是 甘 油 和 脂 肪 酸, 脂 肪 酸 易 酸 败,在水分较高时以水解为主,干燥的大豆以氧化 酸败为主。大豆对储藏条件要求比较高,正常储存 的大豆在储藏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热,但是随着时间 的延长,加工的油品也会出现哈喇味,影响食用价 值,这与储藏条件不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北方沿海地区可以利用冬季有利的低温干燥 气候,降低长期储存大豆的粮温,在4月气温回升 前及时做好粮堆的密闭保温隔热工作。例如粮面加 盖隔热毯,可以减缓粮温变化幅度,吸收表层水 汽。从我 库 的 情 况 看, 当 仓 温 达 到 30℃ 时, 表 层 最高粮温 仅 为 23℃ 左 右, 度 夏 过 程 中, 利 用 环 流 熏蒸系统适时进行温度均衡,度夏期间平均粮温在 18℃ 左 右 。 通 过 近 三 年 的 储 存 , 从 已 出 库 的 大 豆 品 质来看,储存良好。 3.3 气 调 储 藏

怎样贮藏大豆

怎样贮藏大豆

怎样贮藏大豆
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它还可以加工成大豆粉、豆粕等。

在降水量大的年份,大豆水分含量高,容易因霉菌侵蚀、自身发热而引起霉败和变质。

因此,做好大豆的贮藏工作,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控制好贮藏温度.温度是影响大豆贮藏的重要因素.温度低于16%,不易生虫,因此,大豆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6%以下。

2.降低大豆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影响大豆贮藏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对农产而言,降低大豆含水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风垛通风法:即在大豆垛与跺之间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使水分易于散失.大豆垛堆放一定的时间应该及时进行倒垛.先倒水分大、杂质高、等级稍低的大豆.倒垛时,上面的大豆倒到垛的下面,这样可使大豆降水均匀。

二是采用晾晒降水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高的大豆.晾晒降水法要防止阳光暴晒,最好在初春时开始,并且做到薄摊勤翻,减少爆腰粒的产生,以保证大豆的商品价值。

3.控制适宜的贮藏期.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大豆中的脂肪酸值升高,油脂被氧化酸败,导致大豆变质,产生异味,所以大豆的贮藏期限应根据其含水量和用途不同灵活掌握.大豆含水量在16%左右的,可以越冬;含水量在15%左右的,一般可以保管到6月;含水量在13%左右的可保管到7月;含水量在12%左右的可以过夏,但对于发芽用大豆,水分应保持在11.5%左右。

滦南县农业信息中心。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他们的种子的储存和管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物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存和管理的一些技术方法。

(一) 选种取精,确保种子质量玉米种子的储存应该选取质量良好、无病虫害、干燥、成熟度适中的种子。

同时,在选种时也要注意选用品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量高的种子。

在储存过程中还要对种子进行筛净、去除杂物,以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二) 确保储藏环境条件理想玉米种子的储存环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玉米种子储存时温度控制在-18℃以下或10℃左右较为合适。

2. 湿度:玉米种子含水量控制在13%左右是最适宜的,否则种子可能会因过高的湿度而变质发霉。

3. 保管环境:应该保持储存库房的通风干燥、密闭、无病虫害等条件,防止外界的自然灾害和异物的侵入。

(三) 手动翻动、拌匀种子玉米种子的储存时间久了容易产生自然分层,有轻偏重,这样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手动翻动几次,使种子混匀,保证成熟度一致,并可用密封容器将种子和干燥剂混合放在一起储存。

种子质量是储藏管理的基本条件。

大豆种子应当选用成熟度高、含水量低、油脂成分高、机械损伤少、无病虫害的大豆种子作为储藏对象。

(二) 维持适宜的储藏温度大豆种子的储存时间长短取决于储藏环境的条件。

大豆种子应该在低温(5℃左右)、干燥(湿度保持在10%-15%)的环境下储存。

若长期储存,也可降低储藏温度(-20℃左右)。

(三) 防潮保质大豆种子储存时应注意避免因湿度过高而导致种子发霉,因此需密封储存,并在储存之前先用干净的布或纱布包好种子,防止空气污染。

如发现种子已有微小的发霉,可将种子在储存前晒干或喷洒杀菌剂进行处理。

(四) 娴熟掌握储藏时间大豆种子一般储存期不宜超过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存放,需要接种抗生剂,否则可能导致出现虫害、霉变等情况,从而损失大豆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保存大豆最正确的方法

保存大豆最正确的方法

保存大豆最正确的方法大豆被广泛种植并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获得油料。

因此,正确保存大豆对于确保其品质和营养价值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存大豆的最佳方法。

1.正确的储存环境大豆的储存环境对于保持其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储存环境干燥、不受潮湿影响。

潮湿的环境会导致大豆霉变和变质。

其次,保持适当的温度。

大豆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0C至25C之间,这样可以防止蛀虫和霉菌的生长。

最后,确保储存空间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滞留。

优质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储存过程中的腐败和变质。

2.正确的储存容器选择适合大豆储存的容器也是保持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容器,如产生氨气的容器。

这些气味会对大豆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透明的塑料袋或密封的塑料容器是保存大豆的理想选择。

这样可以确保大豆不受到氧气、湿气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大豆应该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高温会对大豆的色素和营养价值造成损害。

所以,在储存过程中,将大豆放置在避光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例如储存室或罩棚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4.定期检查和翻动定期检查和翻动是确保大豆保存良好的重要步骤。

每隔一段时间,应仔细检查存储容器中的大豆,并去除受损或发霉的豆子。

翻动大豆可以确保其均匀受气,防止一些区域的潮湿和污染。

5.储存时间的管理大豆是生物性质的产品,长时间储存会导致其质量和营养价值的下降。

因此,应该根据大豆的储存时间来管理库存。

首先,确保使用最先进入储存室的大豆。

其次,根据不同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及时的转运或加工。

这样可以减少大豆储存时间,保持其品质和营养价值。

6.适当控制湿度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对于保持大豆的干燥状态至关重要。

湿度过高会导致豆子变质和发霉,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大豆变硬和脱水。

通过使用适当的湿度计和湿度调节器来监测和控制湿度,确保储存环境湿度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7.密封包装若要长期保存大豆,使用密封包装是很有帮助的。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

浅析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种子储藏管理是种植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玉米和大豆的种子储藏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一、储藏场所的选择与管理种子储藏必须在一个干燥、通风、无害虫、无病菌的环境中进行。

选择一个适宜的储藏场所是十分重要的。

储藏场所可以是仓库、储藏室、密闭容器等。

如果储藏在仓库中,需要确保仓库干燥透风,避免水分侵入。

如果储藏在储藏室中,需要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霉菌的滋生。

对于储藏在密闭容器中的种子,需要定期通风,以确保容器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气。

二、种子干燥处理玉米和大豆种子在储藏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其含水率。

一般来说,玉米种子的含水率不应超过13%,大豆种子的含水率不应超过11%。

种子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技术。

自然干燥需要选择干燥宽广的场所,将种子散放在宽广的场所上,待其在充分的阳光下晒干。

人工干燥可以采用干燥机或烘箱进行。

三、种子包装和标识种子储藏前需要进行包装和标识。

一般来说,可以将种子装入柔性包装袋或硬质包装袋中。

在包装时需要注意保证包装袋干燥、洁净,避免杂质侵入。

包装袋需要标明种子的名称、生产日期、品种、含量、储存条件等信息,以方便管理。

四、储存温度控制种子的储存温度对种子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种子的储存温度应在0℃-10℃之间。

如果储存温度过高,种子会在短时间内老化,影响发芽能力和增产效果。

五、定期检查和保养在种子储藏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袋内种子的状态,确定其是否存在霉变、虫害、发芽率下降等问题。

对于出现问题的种子,需要进行处理。

同时,在储存过程中还需要定期保养储藏场所,防止水分侵入、杂物进入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只有采用正确的储藏管理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粮库大豆的储存方法有哪些

粮库大豆的储存方法有哪些
1、仓库储存:储存黄豆可以通过黄豆的数量决定储存方法。

一般数量极多的黄豆可以放在仓库中储存。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透风、阴凉、干燥的仓库,然后在仓库的地面上铺上一层防水防油的塑料膜,再将黄豆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堆放在仓库中。

2、瓦罐储存:储存黄豆也可以使用瓦罐进行储存。

首先需要将收获的黄豆放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晾晒,等到黄豆中的水分蒸发干净后就可以将其放在瓦罐中,然后将瓦罐口密封即可。

同时选择的瓦罐也需要进行晾晒,以免瓦罐内存在水分。

3、塑料瓶储存:一般从超市或者市场买回来的黄豆,可以使用塑料瓶保存。

首先需要挑选几个瓶口较大的饮料瓶,然后将其清洗干净,放在向阳的环境中晾晒,直到瓶中的水分蒸发干净后就可以将黄豆装在塑料瓶中,盖紧瓶盖即可。

第 1 页共1 页。

浅圆仓大豆储存中不同通风方式的探究

图1浅圆仓房示意图1.3 试验仓房根据储粮及通风情况,选择11号仓和63号仓作为试验仓,表2为两仓的基本储量情况。

风机类型和性能参数表/Pa风机数量/台总风量/m3·h-1单位通风量/m3·h-1·t-14697047.22508824.9试验仓储量基本情况表粗脂肪酸酯/(mg KOH/kg)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热损伤粒率/(%)0.9884.16.1<0.11.1084.26.10.2(1)仓顶负压通风。

使用设备:轴流风机(功率为4.0 kW)4台;开始条件:t2-t1≥8.0℃,Ps1≤Ps2;图2 温度检测点平面分布图结果与分析仓温变化结果分析11仓和63仓试验期间的仓温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试验期间,11仓和63仓的仓温在通风后,整体仓温降低。

根据11仓和63仓仓温与外温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仓温会受到外温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截至2021年1月7日,11仓的仓温从8.下降至5.5 ℃,63仓的仓温从8.2 ℃下降至3.2 ℃。

仓降温的幅度大于11仓,并且63仓的仓温较为稳定受外温的影响较小。

浅圆仓的仓温变化会受到外温的影通风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外温对仓温的影响外温11仓63仓151050-5-10温度/℃日期图3 11仓和63仓仓温变化图2.2 仓湿变化结果分析11仓和63仓在试验期间的仓湿变化情况,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仓外湿度的变化,两个仓的仓湿也发生了变化,其中63仓的仓湿变化趋势和外湿的变化1009080706050403020日期外湿11仓63仓湿度/(%)图4 11仓和63仓仓湿变化图2.3 粮温变化结果分析2.3.1 杂质区平均粮温对比分析11仓和63仓的中间杂质区平均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在2020年12月17日之前,11仓中间杂质区平均温度下降速率低于63仓中间杂质区平均温度下降速率。

在2020年12月20日之后,11仓中间杂质区平均温度下降速率高于63仓中间杂质区平均温度下降速率。

浅圆仓常规储存进口大豆过程中发热的预防与处理

2 . 2 破 碎 率高
温不易下降, 仓 内积热不易排出, 容易引起粮食发热。
2 . 8 外界 温度 的 影响
由于粮堆传热性小 , 容易在季节转换时期 , 受外
部气 温 的影 响 , 在 粮堆 表层 1 5 c m ̄8 0 c m 处 因散 热
较慢 , 引起呼吸旺盛 , 而使粮温 和水分进一步增高 , 造成粮食发热 ; 在秋冬之交 , 粮 面温度下降快 , 粮堆

1 6・
粮 油仓储 科技 通讯 2 0 1 3 ( 3 )
仓储 技术
浅圆仓常规储存 进 口大豆过程 中发热 的预防与处理
李敏 飞 王瑞元 王 ( 1 中央储 备粮秦皇 岛直属库 巍 0 6 6 2 0 6 )
( 2 中国储备粮 管理 总公 司北京分公 司 1 0 0 0 4 5 )
量却可高达 1 6 以上 , 水分活性高 , 耐储性较差。
1 . 2 吸湿 性强 . 易发 热霉 变
度不均 的“ 乱温” 现象 。这些都对大豆的安全储藏不
利, 严 重时还 会 出现发 热甚 至霉 烂现象 。
1 . 5 抗 虫蚀 能力 强 , 不 易遭 受害 虫侵蚀
大豆富含的蛋白质是一种亲水胶体物质, 所含
分可升高至 2 O . 8 , 体积膨胀 2 倍~3 倍, 同时随着
呼吸强 度 的增高 和 生理 活性 的增 加 , 还 会 导致 豆 堆
害 虫 的侵害 。
2 引 起 大 豆 发 热 的 原 因
温度升高 , 并进一步出现生霉和劣变的现象 。
1 . 3 耐温 性差 。 品质 容易 劣变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进 口粮 食数 量 的不断增 加 , 进 成 份发 生物理 、 化学 和 生物性 质 的变化 , 例如 蛋 白质

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

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是我国粮食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指导粮食仓储过程中的操作、管理和科学决策,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高仓储效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第一,建设高标准的仓库。

仓库的建设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基础,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要选择适宜的场地,确保土壤排水条件良好;同时,建筑材料必须符合标准,确保结构牢固,防潮、防虫、防鼠;仓库内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通风、保温、防潮等设施设备完善。

第二,合理布局粮食储存。

在仓库内部,应根据粮食的种类、质量和储存期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

高车仓、平仓和库房应进行合理的区划,不同种类的粮食应进行区分储存,确保粮食品质不受污染、交叉感染。

同时,合理划分仓位,分类储存,利于管理和检测。

第三,科学控制储粮环境。

储粮环境温湿度是保障粮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仓库内的温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时要进行合理的通风,降低粮食吸湿变质的风险。

应定期测量、监控仓库内的温湿度,确保环境条件符合储粮要求。

第四,提高仓储安全性。

仓库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仓库的监控和巡视工作。

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定期检测仓库的消防、防火设施,确保仓库的安全性。

同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五,粮食质量监测和检验。

在储粮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粮食的质量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粮食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质量下降、大面积损失。

要科学选择监测和检验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及时调整储存措施。

综上所述,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是我国粮食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

通过建设高标准的仓库、合理布局储存、科学控制储粮环境、提高仓储安全性、粮食质量监测和检验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仓储过程中的操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浅圆仓储存大豆管理方法探索
浅圆仓储存大豆管理方法探索3
李敏飞
(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 066206)
近年来,由于中央储备大豆和临时储备大豆数量的增加,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仓容变得更加紧张。

为了充分、灵活的利用有限仓容,我们在以往只在高大平房仓储存大豆的基础上,尝试用浅圆仓储存大豆。

浅圆仓与平房仓相比,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因而也给浅圆仓大豆的储存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储存与管理,摸索出一套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做好入仓大豆的品质控制工作
大豆是一种疏水性物质,亲水性较差。

但由于大豆种脐较大,且两片子叶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生命力相当旺盛,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时,具有较强的水汽吸附能力,在相对湿度大于90%时尤其明显。

另外,大豆的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等也严重影响后续的储存保管工作。

为保证大豆入仓后的安全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1 入库时机的选择
入库时机应选在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秋冬季节进行。

这样既避免了当年入仓后的通风降温、均温工作;又能有效预防储粮害虫入侵感染。

1.2 品种的选择
大豆根据其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多少,将其分为蛋白豆和油脂大豆。

油脂大豆在压力和高温作用下会出现“走油”现象,即大豆内部组织中的油脂渗出外溢的想象,表现为大豆的种皮内部出现或大或小的油斑。

浅圆仓装粮高度一般都在15m以上,易产生较大压力,使油脂性大豆出现“走油”现象。

目前我国的东北大豆主要以蛋白豆为主,故在入仓时应尽量选择东北大豆或蛋白豆进行储存。

1.3 质量的控制
1.3.1 严格检验入仓大豆的质量
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要求,认真严格检验来粮质量。

入仓大豆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标三等以上要求,即:水分≤13.0%,杂质≤1.0%,不完善粒≤5.0%,纯粮率≥91.0%。

1.3.2 入仓过程中控制大豆的品质
大豆在入仓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作用的碰撞、挤压,导致破碎粒增加,特别是浅圆仓入仓时,大豆在经过布料器从仓顶落下过程中,破碎粒增加较多。

为了避免产生较大破碎,在入仓开始时,可以选择从仓门先入仓铺底。

待底部有一定堆起高度后,再选择从仓顶布料器入粮。

浅圆仓自动分级现象相当严重,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仓内,打散杂质聚集区,消除分级。

目前,一种新的进粮溢流缓冲装置已开始在大型粮库开始使用,减碎效果良好。

2 入仓后管理
2.1 做好粮情检查工作
在粮食入仓完成后,进入静态保管时期,这一时期的粮情检查工作至关重要,检查内容包括害虫检查、水分检查、温度检查和各种理化指标检查等。

这些内容的检查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要求进行。

2.2 害虫防治
2.2.1 预防害虫
危害大豆的害虫种类主要有:印度谷螟、粉斑螟、米扁虫、黑皮蠹和花皮蠹等,发生的部位主要在表层。

入侵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从进人孔(仓顶)感染到仓内;从布料器连接处进入;从仓大门缝中进入;从通风口和仓底卸料器出口入侵。

2.2.2 预防措施
2.2.2.1 对于从进人孔侵入害虫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入仓后及时关闭仓门,仓内气密性较好的仓房可以增加一层纱门,纱布目数为60~80目即可。

2.2.2.2 布料器上害虫来源主要是入仓完成后,输送流程各环节的剩余粮粒感染害虫,进而感染到各仓。

因此在每一次入仓完成后,要尽可能地将包括溜管、皮带、阀门等各个环节上的粮粒、杂物清除干净,防止孳生害虫;同时关闭布料器上的阀门,并做好清洁杀虫防治措施。


5
5

3通讯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北京东道4号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3)问题探讨
2.2.2.3 在风道口和卸料器外布置防虫网,仓大门
内设置防虫线。

2.2.3 治理害虫
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仍然不可避免虫害发生,
为此要积极做好害虫治理工作。

害虫种类不同,治
理方法也有区别。

2.2.
3.1 蛾类的防治
危害大豆的蛾类害虫主要有印度谷螟和粉斑
螟,对于此类害虫主要是预防其幼虫的危害,做到早
发现、早治理。

具体措施是勤检查粮情,一旦发现飞
蛾,确定虫种后,根据害虫的发生周期,在仓内均匀
布置一些小盆,盆内倒入兑水比例1:10的敌敌畏溶
液,通过溶液的诱杀和雾化后的熏蒸作用来杀死蛾
类成虫和幼虫,并有效抑制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

2.2.
3.2 黑皮蠹和花斑皮蠹的防治
黑皮蠹和花斑皮蠹多出现在仓房墙壁和工作道
上,可以用喷雾器将1∶10的敌敌畏水溶液喷在墙
壁或工作道上,利用触杀作用防治。

2.2.
3.3 米扁虫的防治
米扁虫是扁谷盗科害虫,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
主要取食谷物中的霉菌、粉尘和碎屑,不直接危害大
豆;但大量活动时会导致粮堆发热。

治理米扁虫的
方法主要是降低其环境湿度,可以通过开启轴流风
机排湿,湿度下降后米扁虫便会死亡或停止发育。

2.3 防治发热和结露
大豆是一种吸附性极强的疏水性物质,在仓内
相对湿度小于75%时大豆吸湿作用不明显;但当仓
内相对湿度达到或超过90%,大豆吸湿明显增强。

相对湿度达到或超过90%时,大豆储藏水分不同,
吸湿后水分增加所需时间也不相同,具体情况见表
1。

表1 R H%≥90%时大豆不同水分变化所需时间
大豆含水量(%)
所需时间(h)
水分增加
至13.0%
水分增加
至14.0%
水分增加
至15.0%
11.00%120h144h158h
12.00%72h96h108h
13.00%24h50h63h
水分增加的进一步结果是发热和结露,为此在粮情检查过程中,要对大豆的水分做到认真检查,尤其是多雨、潮湿季节,一旦发现水分增加,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雨季仓内外湿度都比较大时,选择在白天开启排风扇排湿热,同时勤翻动粮面,增加水分的散发,维持粮情稳定。

待天气好转,及时采取措施排湿、降温,直到大豆水分降至当地安全水分以内为止。

3 通风
通风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排除仓内积热;二是冬季通风降温、降水。

3.1 排除积热
夏季,仓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会升高5℃~8℃,为及时排热,防止仓内热量积聚,应在夏季定时开启排风扇排热,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微电脑控制系统排热。

3.2 通风降温、降水
3.2.1 通风降温 大豆在入仓后,经过妥善保管和自身水分的散失,都能较好的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

但受外界环境影响,其湿度有所升高,这不仅给管理带来难度,也为粮堆中隐蔽害虫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在冬季将干燥、寒冷的空气通入仓房内。

根据通风目的确定通风终止温度,正常情况下粮堆的平均温度在5℃,最高温度不超过10℃即可终止通风;若要通过低温杀死仓内隐蔽害虫,则需在3~5天内将粮堆平均温度降至-15℃以下,维持至次年4月中旬后。

降温、均温是来年大豆安全储存的坚实保证。

3.2.2 通风降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大豆水分不超过安全水分,即通风不以降水为主,可以根据仓内粮食的堆装高度选择通风方式,以离心风机功率= 18.5kW/h,轴流风机功率=0.75kW/h为例,通风方式选择见表2。

表2 不同堆装高度时通风方式的选择
粮食堆装高度通风方式
18m以下轴流风机吸出式
18m~25m离心风机压入式
25m以上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结合式
遇到粮层阻力较大时除外
4 讨论
浅圆仓储存大豆有别于玉米、小麦等粮种的管理。

其缺陷主要是若堆装高度太高,下层大豆易受压“走油”,且通风阻力比较大;同时浅圆仓储存大豆的异常粮情处理相对于其它粮食种类难度较大。

因此在对浅圆仓存储大豆进行安全保管的同时,切要做好按年限及时轮换。

(收稿日期:2009-03-25)

6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