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与影像诊断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IP)是一种以肺间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部疾病。
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发热、乏力等。
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杵状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是间质性肺炎诊断的重要手段。
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肺间质纤维化、网状影、磨玻璃影、胸膜下肺实变等。
这些影像学改变有助于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用力肺活量减少、一秒量减少、弥散功能障碍等。
四、病理学检查。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肺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等。
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和全身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等临床症状;2)胸部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网状影、磨玻璃影等影像学改变;3)肺功能检查显示进行性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病理学检查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5)实验室检查显示炎症指标升高等。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有清晰的认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笔记

《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阅读札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简介与背景 (3)2. 作者介绍及贡献 (4)二、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基础 (5)1. 疾病定义与分类 (6)(1)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 (8)(2)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9)2. 病理学原理与机制 (10)(1)病理学原理 (11)(2)疾病发展机制与影响因素 (12)三、高分辨CT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13)1. 高分辨CT技术原理 (15)(1)高分辨CT的定义及特点 (16)(2)高分辨CT的技术参数与应用范围 (17)2. 高分辨CT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表现 (18)(1)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 (19)(2)高分辨CT与病理对照分析 (20)四、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对照分析 (22)1. 病理学图谱概述与分类 (23)(1)病理学图谱的定义及作用 (24)(2)间质性肺疾病病理学图谱的分类 (25)2. 病理与高分辨CT对照分析实例 (26)(1)病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27)(2)病理与高分辨CT表现对比及解读 (28)(3)病例分析与总结 (29)五、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探讨 (30)一、书籍概述于间质性肺疾病(Intersal Lung Disease,简称ILD)病理学的专著。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准确,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介绍了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和病因;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各种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等;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肺泡壁破坏、间质纤维化、气腔扩大等;第四部分通过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完整编辑ppt
52
7天 26天
9天 30天
12天
15天 39天
SARS的动态变化
完整编辑ppt
53
(三)支原体肺炎(非典型肺炎)
1.病原:肺炎支原体,占儿童肺炎的27.5%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头痛,乏力
及全身不适 3.病理: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的炎症,黏膜及周
围肺组织水肿,充血,白细胞浸润,肺泡炎症 及肺实变,肺泡间隔炎性浸润.
完整编辑ppt
68
四、X线胸片的诊断价值
• 人禽流感肺炎的确定诊断及除外诊断均需 要病原学检查。
• X线平片是最先发现病变的方法,在病原 学诊断之前,要充分利用X线检查的作用。
完整编辑ppt
69
(一)X线胸片诊断困难的原因
X线胸片的诊断困难主要 见于两个方面:
完整编辑ppt
70
1.在没有认识流行病学史的前 提下,人禽流感肺炎往往被诊断 为普通肺炎,由于病变初期多为 局限病灶,最常误认为的是大叶 性肺炎。
肺”。 可有少量胸膜渗出。心脏大小一般正常。
完整编辑ppt
60
完整编辑ppt
61
ARDS
• 男 60岁 肾衰 多脏器功能衰竭
完整编辑ppt
62
完整编辑ppt
63
完整编辑ppt
64
完整编辑ppt
65
ARDS的合并症
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后可引 起合并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 肺气囊等。
完整编辑ppt
25
有些病例具有支气管肺炎,即小叶性
肺炎的特点。
X线表现:
肺纹理增粗、模糊。
沿肺纹理有模糊的斑片状阴影。
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小圆形、无壁的密度减低 影,位于小叶中央,多位
于双肺上野
全小叶型肺气肿
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 大小、形态多不规则,
以双下肺明显
间隔旁型肺气肿
胸膜下薄壁无肺纹理透 亮影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12.长瘢痕线及不规则条块状影
1、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肺纤维化病灶 2、表现为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或走 形僵直的条状 或条块状密度增高影
肺 腺 癌
8.网格状影
1、由于肺小叶间质广泛受侵犯所致 2、表现为两肺中外带弥漫分布细网状 或粗大网状影
9.蜂窝状影
1、是肺组织结构广泛损害和纤维化、小叶结构 小时所 引起,是肺纤维化的终末期表现 2、蜂窝状肺病变的部位,正常肺结构扭曲,小 叶结构 无法辨认 3 、 表现为外周及胸膜下多发较小的囊状阴影, 大多 数小囊直径几毫米至10mm,少数有几 厘米,多个囊 连接在一起形成蜂窝样改变 4、通常与蜂窝状阴影相连的胸膜有轻度增厚 5、蜂窝状影常作为肺纤维化的特异性表现
肺小叶:是肺 的最小结构, 包括数目不等 的腺泡,呈不 规则的多边形 ,直径1-
2.5cm
肺小叶结构能 够在CT(特别 是HRCT)上 得到清晰显示
肺间质分布(部)
1、中央间质(间隙):支气管和血管 周围(肺门-外周放 射性分布) 2、周围间质(间隙):小叶中心动脉 、细支气管周围;小 叶间隔;胸膜下间质 3、第三间质(间隙):肺泡壁间隙
肺间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影像学中心
什么是肺间质病变? 肺间质改变与肺间质病变有什么区别? 肺间质病变有哪些影像表现?
我们在影像诊断中是否存在过度诊断的情况 ?
肺间质与肺实质的定义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一种炎症性肺部疾病,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由于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
首先,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等症状是间质性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胸部X线、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纹理增粗、网状阴影、斑点状阴影等特征性改变。
最后,病理学检查是最终确诊间质性肺炎的关键。
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肺泡炎症、间质纤维化、肺泡内腔充满炎性渗出物等。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外,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例如,肺部感染、肺栓塞、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能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在进行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结合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性,做出准确的诊断。
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之,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特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性,做出准确的诊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临床间质性肺病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治疗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间质性肺病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治疗及影像学特征疾病定义和分类ILD是一种以肺实质炎症和(或)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
根据病因分类,最常见的ILD形式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约占所有ILD病例的三分之一;过敏性肺炎(HP)占ILD病例的15%;结缔组织病(CTD)占ILD病例的25%,其余则包括药物性肺间质病和感染相关肺间质病。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分别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机化性肺炎(OP)、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过敏性肺炎(HP)。
表1 ILD分类及特点表2 ILD组织学分类及特点ILD几乎不可能治愈,只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影像学特征利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ILD至关重要。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UIP是肺间质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在HRCT中UIP常呈现出以胸膜下网状、蜂窝状结构为主,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构扭曲伴体积缩小。
网状结构呈线状密度影,主要由小叶间隔增厚引起。
蜂窝状表现为胸膜下聚集性囊肿,直径3~10mm不等(有时可达25mm),囊壁厚度1~3mm不等,囊腔间界限分明。
图1 A-C: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基底区胸膜下网状结构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蜂窝状结构,基底部结构冠状图显示更明显。
CTD是UIP最常见原因之一,常见三种CT征象:(1)前上叶征:纤维化主要集中在前上叶,同时累及下叶;(2)蜂窝状结构占肺纤维化70%以上;(3)直缘征:肺基底区纤维化界限分明,在头-足位分界明显,外侧边缘无明显延伸。
图2 CTD-UIP影像表现,A.前上叶纤维化;B.蜂窝状结构占肺纤维化70%;C.纤维化局限于肺底部,界限分明。
UIP的其它表现还包括磨玻璃影(GGO)、弥漫性肺骨化(肺外周间质中存在多个点状骨化,不常见但值得注意)和纵隔疾病。
图 3 A.纤维化区域的磨玻璃影;B.多发点状钙化伴弥漫性肺骨化;C&D.严重UIP患者多灶性反应性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严重蜂窝状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间质性肺疾病及其影像诊断

小叶周围型(间隔型)
1.支气管血管型
支气管壁增 厚及扩张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 的受侵;
常见于哮喘、囊状肺纤维 小叶中央结节 化、支气管炎、支气管扩
张以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肺水肿; 粘液栓塞 侵犯淋巴系统也可表现为 此型;
HRCT表现:增粗、扩大 和粘液栓塞;
肺水肿-显示小叶核的变化
治疗前
结节病,右3mm层厚,左10mm层厚 毛玻璃影代表疾病的进展期
4. 间隔型
常常代表淋巴系统受侵, 癌性淋巴管炎、淋巴瘤、结节病、肺水肿; 常常伴随细支气管血管束改变。
小叶间隔
肺癌的淋巴转移
5. 非小叶型
病变不属于小叶的任何一个部位; 常见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间质性肺疾病的命名学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周围型
结节病II期:淋巴结+肺部浸润
What Are the ILDs?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泡壁 (alveolar wall)为主要病变区的一组疾病 群。
肺间质:不是肺泡间质,包含肺泡上皮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实质。病变不仅局 限在肺泡壁,也累及细支气管领域。
(一)最简单的ILDs分类法
病因明确; 病因不明。
1、病因明确的ILDs及其分类
无机尘肺:矽肺、石 棉肺、铝尘肺、煤尘 肺、慢性铍肺、硬质 合金尘肺、
有机粉尘:外源性过 敏性肺泡炎
药物:药物性肺炎 (抗肿瘤)
毒物:百草枯肺
放射线:放射线肺炎
微生物感染:播散性 肺结核、真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卡氏肺 囊虫病
肺水肿
癌性淋巴管炎
矽肺HRCT表现
多数边界清楚的结节 散布于两肺。结节大 小不一,以小叶中心 分布为主,部分靠近 胸膜,可见肺气肿表 现;
医学影像-肺细微结构及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 病理: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因未明大致分为 两大类
① 不明原因(约占65%):如原发性间质肺纤 维化、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Χ、结缔组织相关的 间质性肺疾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窝状小囊腔影,肺下野多见
LOGO
磨F-玻46璃Y 影糖(尿G病GO肾)病
LOGO
结节影
血行肝播癌散肺性转肺移结核
胸膜表面向肺实质内延伸,即属于周围间质 § 肺的各个部位发育不等,一般沿肺前面、外侧面和膈
面发育较好
LOGO
§ HRCT:表现为长10~20mm线状高密度影,连于胸 膜或有伸向胸膜面的倾向,其间有肺静脉和淋巴 管走行,厚度0.1-0.15mm
§ 小叶间隔内的小静脉,直径约0.5mm,呈点状、线 状或分支状高密度影如
LOGO
Ø 磨玻璃影:肺野内分布淡薄云絮状影,可局限或弥
漫
Ø 结节影:微结节(<1~2mm)、小结节(>2~3mm)、中
结节(>3~5mm)和大结节(>5~10mm)
Ø 网状影:为胸膜下、肺中央区,局限或弥漫分布,
多边形线状粗细网状影
Ø 蜂窝影:为肺野四周可见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蜂
LOGO
肺细微结构
LOGO
肺间质
轴心间质 支气管和肺动脉分支外的结缔组织 (肺门-肺泡管和肺泡囊)
周围间质 脏层胸膜向肺实质内延伸,组成小叶间隔
间隔间质 肺泡间隔内的细纤维网
LOGO
肺内的纤维连接结构增厚改变
周围间质
LOGO
图1
图2
图1:1小叶支气管;2终末细支气管;3 肺泡管;4 小叶肺动脉;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所诊断。
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2、病因未明的ILDs及分类
特发性肺纤维化症(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致纤维化 肺泡炎);
结节病; 肺嗜酸细胞肉芽肿病(组织细胞病X); 胶原性肺病:Goodpasture综合症、特发性含铁血黄素
沉着症、Wegener肉芽肿、淋巴瘤样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病、硬化结 节症、神经纤维瘤、肺静脉闭塞症、强直性脊柱炎、淀粉 样变、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肺淋巴管肌瘤症、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肺泡蛋白症、组织细胞病 X、ARDS。
支原体肺炎-小叶中心型
肺气肿-小叶中心型
泛小叶型
小叶中心型
3. 泛小叶型
意味着均匀侵犯整个次级肺小叶, 保持比较完整的小叶核和小叶间隔;
哮喘伴嗜酸细胞增多
泛小叶型
支气管扩张
上叶表现为泛小叶型 密度增高;
下叶见轻度支气管扩 张和壁增厚;
内固醇资料后均消失。
哮喘与结节病-泛小叶型
哮喘
1975年第18届Aspen肺科讨论会首次使用; 1985年希氏内科学第17版,1987年哈氏内科学
11版正式采用这一名词。 但是对其概念的理解和分类有不同的见解,特别
是对其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争论很多。 近来,有了共识。(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2001)
脏层胸膜
小叶间隔 静脉
次级肺小叶
看到的黑洞是呼吸性 支气管。
次级肺小叶在肺尖和 肺的周边发育较好;
Kerley‘s B 线就是增 粗的与胸膜垂直的小 叶间隔。
正常次级小叶标准
终末小动脉
小叶间隔正常是不完整的树枝状,
小叶间隔
如果显示完整的小叶间隔则提示 异常。
文献报道:小叶间隔的显示与扫 描层厚有关:层厚1.5mm大约每 层显示小叶间隔3个,如果层厚 为3mm,则每层显示约1个。
无机尘肺:矽肺、石 棉肺、铝尘肺、煤尘 肺、慢性铍肺、硬质 合金尘肺、
有机粉尘:外源性过 敏性肺泡炎
药物:药物性肺炎 (抗肿瘤)
毒物:百草枯肺
放射线:放射线肺炎
微生物感染:播散性 肺结核、真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卡氏肺 囊虫病
肺水肿
癌性淋巴管炎
矽肺HRCT表现
多数边界清楚的结节 散布于两肺。结节大 小不一,以小叶中心 分布为主,部分靠近 胸膜,可见肺气肿表 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周围型
结节病II期:淋巴结+肺部浸润
治疗后
肺癌淋巴道转移
A:不规则增粗的支气 管血管束;
B:增粗的小叶间隔; 右肺正常。
结节病
双肺门增大;
A:大片增密影;
B:支气管血管束旁的 微结节影。
2. 小叶中心型
病变以次级肺小叶核为中心; 通常意味着病变由支气管扩散至肺内; 见于支气管肺炎、尘肺、小叶中心型肺气
肿。
结核的支气管播散
何谓HRCT?
薄层:1mm; 算法:高分辨骨重建算法; 重建范围:靶重建(不是必须条件)。
内容(准备两次课的时间完成)
基本概念回顾; 肺间质和次级肺小叶的基本概念; 间质性肺部疾病的命名和分类; 常见间质性肺部疾病的HRCT检查;
一、基本概念回顾
正常肺解剖-肺泡
是最小的解剖单位; 肺泡结构; 孤立的肺泡实变后大小
约6mm; 平片及HRCT不能显示
肺泡; 肺泡型病变:多个肺泡
实变的结果,是非特异 性的。
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
肺泡间隔
二、肺间质和次级肺小叶的概念
肺泡腔
肺间质:是从脏层胸 膜到肺门的连续的纤 维结缔组织骨架,肺 泡壁内是与基底膜相 连的肺间质的延续。
次级肺小叶:更有意 义的解剖单位。
HRCT可显示次级小叶 内的结构。
间质性肺疾病及其影像诊断
解放军537医院 赵宝平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前言
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疾病谱: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结 核);②慢性阻塞性肺病;③肺部肿瘤性疾病;④间质性 肺病。
很少有某种疾病单独侵犯间质或者实质。任何侵犯肺间质 的疾病毫无疑问会影响肺泡腔。
次级肺小叶是肺部解剖、功能与疾病过程的基本单位。在 普通X线片上不容易显示。HRCT可以很好地显示。
正常的血管:HRCT能够显示的
最小
叶 间
脉间为5 mm,表现为透明区 )。
隔 正常的细支气管:HRCT能够显
示的最末级支气管距胸膜2.5-3
cm 。
肺小静脉与肺小动脉不易区分;
小动脉
异常次级肺小叶的分型
小叶中央型
泛小叶型
支气管血管型
小叶周围型(间隔型)
1.支气管血管型
支气管壁增 厚及扩张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 的受侵;
常见于哮喘、囊状肺纤维 小叶中央结节 化、支气管炎、支气管扩
张以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肺水肿; 粘液栓塞 侵犯淋巴系统也可表现为 此型;
HRCT表现:增粗、扩大 和粘液栓塞;
肺水肿-显示小叶核的变化
治疗前
结节病,右3mm层厚,左10mm层厚 毛玻璃影代表疾病的进展期
4. 间隔型
常常代表淋巴系统受侵, 癌性淋巴管炎、淋巴瘤、结节病、肺水肿; 常常伴随细支气管血管束改变。
小叶间隔
肺癌的淋巴转移
5. 非小叶型
病变不属于小叶的任何一个部位; 常见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间质性肺疾病的命名学
毛细血管 肺间质
次级肺小叶的构成
次级肺小叶是每边边长约 为1-2.5cm的不规则多边 形结构,有3-5个终末细 支气管供应。其结构包括 两部分:
核心结构:
小叶中央动脉; 小叶中央支气管。
间隔结构:
肺静脉; 小叶间隔。
两者均有淋巴结构,但是 淋巴管一般不能显示。
小叶中央 动脉
小叶中央 支气管
What Are the ILDs?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泡壁 (alveolar wall)为主要病变区的一组疾病 群。
肺间质:不是肺泡间质,包含肺泡上皮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实质。病变不仅局 限在肺泡壁,也累及细支气管领域。
(一)最简单的ILDs分类法
病因明确; 病因不明。
1、病因明确的ILDs及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