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2、重点语句翻译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翻译: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4、三山:蓬莱方丈瀛洲5、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币:bì ①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又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贷币,钱币。

王安石《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7、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8、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4、难句翻译:1、其如是,孰能御之?译: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他呢?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译:(梁襄王)突然问(我)说:“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6、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7、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8、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9、文言虚词-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0、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1、,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12、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3、《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

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14、五步一楼,十步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15、艾:[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趣舍万殊(通“取”。

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1)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一其致一也(统一,一致)悟言一室之内(数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3.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年)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所以兴怀(使……兴起)3、通假字: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

4.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10.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债务。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13.权倾五伯。

伯,通“霸”。

14.具于五刑。

具,通“俱”。

15.曷足贵乎。

曷,通“何”。

16.幽于圜墙之中。

圜,通“圆”。

1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历史记录。

4、请奏盆秦王(同“缶”)5、“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6、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

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

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汗青:史册。

5、华盖:运气。

6、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7、文言句式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8、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作状)10、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14、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5、文言虚词: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16、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名作动)17、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言实词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2、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4、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5、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

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6、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7、(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归璧于赵。

穿衣(名作动);藏在怀里(名作动);使……归还8、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相当于图书馆馆长。

9、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10、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11、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

相当于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12、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1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14、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15、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2、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3、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XX2.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3.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用朱砂5.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6.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7.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8.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9.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10.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11.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12.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4、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5、提携,垂髫:小孩。

6、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文言句式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8、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9、益奇之。

以……为奇10、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11、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一、成语及其含义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指无济于事。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二、文言文及古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碎琼乱玉:比喻洁白而凌乱的雪花。

《装在套子里的人》:六神不安:形容惊惶失措,心神不定。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归去来兮辞(并序)》: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迷途知返:迷失了道路知道回来,比喻觉察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

《滕王阁序》: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

穷且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只有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三、其他知识点此外,高中语文必修五还包括了文言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分析和练习来掌握。

请注意,由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和不同地区的教学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上述知识点可能并不完全涵盖所有高中语文必修五的内容。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

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

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1.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3.众人:古义:一般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5.羊角:古义:旋风。

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

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

9.是:古义:这。

10.控:古义:投,落下。

11.虫:古义:泛指动物。

12.枪:古义:触碰。

2.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1.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名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①响穷彭蠢之滨动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动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动词,走到尽头。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困厄。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

6.怀:①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7.序:①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3.高三语文科目必修五知识点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修五知识点篇一:高中语文必修5基础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5·基础知识归纳备课:龚欣星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水浒看顾赍发投奔迤逦调和喝彩顺当女婿亲眷玷辱恁地浆洗酒馔差拨伴当尬尴髭须提防解腕洗漱差使絮烦朔风仓廒沽酒庇佑露天看守央浼掇开肐察搠倒差遣剜心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即使暖和削铅笔车篷胆怯憎恶辩护禁止俱乐部祈祷纯粹论调妥当唉声叹气垂头丧气降服禁闭辖制吃荤战战兢兢通宵噩梦没精打采孤僻撮合婚姻怂恿游说诚恳促狭鬼缀着难堪涨红了脸体统搓手哆嗦了却烦恼密切讥诮喉咙漆黑马马虎虎督学谗言心慌意乱匆忙安然无恙怔住漫画滑稽埋葬3.《边城》沈从文接壤安辑保守处置变故秩序安分乐生绊倒挣扎蘸酒茶峒结实伶俐干燥擂鼓打锣鹳河泅水傩送氽着牛犊没羽箭吠着蚱蜢划船抿嘴稳当兴味踪迹景致嘱咐娼妓鞶鼓划拳行酒朦胧粗鄙踹水碧溪岨欺侮喧阗镇筸镂空棕榈俨然吊脚楼角隅拮据眺望检点怏怏摇橹含糊粽子码头笑眯眯歇憩睥睨唢呐糍粑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自给幼稚储粟长吏靡途心惮远役矫厉怅然慷慨熟稔仲秋乙巳荒芜轻飏熹微僮仆壶觞眄庭柯流憩遐观2015.4.28出岫翳翳盘桓亲戚西畴或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崎岖耘耔东皋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介词“以”《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

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几点规律: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

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

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

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

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就是这样的。

在讲课时,由我提出这个疑问来,让学生自己探寻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倒装句式,很有意思。

第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因而在译文时应译为:(我的)门虽然有设,却常常“关闭着,(因而,我)每天在园中走一走,自成一种乐趣。

”第二个句子是定语前置的倒装句,所以在译文时,要译为“既要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5.《滕王阁序》王勃翼轸瓯越陈蕃之榻棨戟懿范襜帷暂驻躬逢胜饯潦水俨骖騑崇阿绣闼雕甍闾阎舸舰迷津云销雨霁孤鹜彭蠡逸兴遄飞遏止睢园睇眄暇日吴会萍水相逢帝阍命途多舛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弱冠宗悫簪笏叨陪捧袂盛筵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篇二: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整理教学博苑2012-10-01 0644 5d56b7b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整理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