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是?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特点是能力有限、范围较小、作用不是很大。

五、什么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

件反射(经后天而建立)。

六、正、负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如血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分娩等,它们需要快速完成某一生理过程。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如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它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的

一种调节方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

转运方式

单纯扩散

主动转运

载体转运

通道转运

出胞

入胞

转运物质

脂溶性小分子

(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小分子非脂溶性

小分子非脂溶性(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小分子非脂溶性(如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

大分子团块(如消化酶的分泌、激素的分泌和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大分子团块(如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细菌和异物等)

转运特点

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

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

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注:一般情况下,在主动转运中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以将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出膜外;钠泵活动的意义主要是保持钾离子、钠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高于细胞外30倍,而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约高于细胞内10倍)。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或变化的基础。

2)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静息电位也不例外。

A. 产生的条件:①细胞内的K+的浓度高于细胞外近30倍。②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对其他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小。

B.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不断外流,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4)动作电位的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在静息

电位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5)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组成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是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是膜由K+平衡电位转为Na+平衡电位的过程,为去极相,膜内电位由—90mV上升到+30mV)和下降支(是K+外流所形成,是膜由Na+平衡电位转为K+平衡电位的过程,为复极相,恢复到接近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后电位则是Na+泵活动的结果。

·产生的条件:(1)细胞内外存在着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2)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产生的过程细胞外的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跨膜离子移动和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故称Na+平衡电位。在去极化的过程中,Na+通道失活而关闭,K+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内流停止,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直至恢复到静息值,由+30mV降至—9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相)。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当膜复极化结束后,膜上的Na+—K+泵开始主动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Na+—K+的转运是耦联进行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6)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不衰减性传导;③脉冲式传导: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脉冲式。

兴奋性的概念

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