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气候相关知识,特准备以下题册和答案,供中学地理课堂使用。

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要素中,对中国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是(D)。

A、人口B、地形C、水文D、经纬度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的主导系统,其最大强度出现在(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据气象学家介绍,造成我国雾霾的原因主要是(C)。

A、气压低B、湿度高C、大气污染D、气温高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造成中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B)。

A、纬度B、海拔C、东西地形D、暖湿气流5、中国地处亚热带,夏天的气温非常高,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A)。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C、高原D、西北干旱区二、判断题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我国地区的夏季降水。

(错误)2、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从而形成了中国气候的明显特色。

(正确)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气压偏低。

(正确)4、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到北极气团的直接控制。

(错误)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带有明显的干燥特征,主要是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

(正确)三、简要问答1、我国气候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地形、经纬度、水文、气象等因素。

2、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是哪个?北京是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韩国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温带针叶林气候。

4、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什么?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5、夏季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雾霾主要来源是颗粒物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汇总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汇总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章节练习考试内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试卷第7页的表格中)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几个省级行政区?()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3.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

回答4-5题。

4.AB线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5.C地所在国(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国家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6.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7-8题。

7. 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8. 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10.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1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一、单选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该地区最可能是()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淮海平原4.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A.受准静止锋控制B.处于夏季风背风坡C.受气旋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5.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中国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山脉西坡有阿勒泰和森塔斯两个气象站,具体资料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阿勒泰和森塔斯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厚度有差异,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该区域A.坡向朝向B.坡度大小C.气温高低D.风力大小7.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观测到A.降雪时间短B.融雪时间早C.年融雪量小D.积雪时间长读中国冬、夏季风的发展、进退图,完成下面小题。

8.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雨带不动B.冬夏季风势均力敌C.受地形阻挡D.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9.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位于①时,东北地区春旱严重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天气晴朗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台风频繁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 特征之一 ——季风气候显著 (1)主要表现: ①气温: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2)成因: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 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炎热多雨。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大兴安岭 —b:阴山 —c:贺兰山 —d:巴颜喀拉山 —e:冈 底斯山。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 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大 ,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2. 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温度带 A B C D E F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寒 区 分布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 丘陵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 地、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北段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2. 特征之二 ——雨热同期 (1)主要表现: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 合好。 (2)成因: ①夏季, 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 ②夏季, 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3. 特征之三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表现: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成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 样。 (3)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E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区 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 岛南部 秦岭 —淮河以南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 >800 mm 降水 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 400~ 8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 200~ 4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 <2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气候测试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气候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气候练习一、选择题组读“我国110°E 以东地区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假如以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为进入雨季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是A. 纬度越低雨季越短B. 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江淮地区C. 8 月江南伏旱,降雨量少于辽河流域D. 华南最晚结束雨季2.假如某年夏季风偏弱,那么A 段和B 段长度最有可能()A. A段变大B段变小B. 都变小C. A段变小B段变大D. 都变大读我国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下面小题。

3.图中甲区域气温值是A. 大于28℃B. 小于28℃C. 等于28℃D. 不能确定4.导致甲区域等温线闭合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大气环流C. 洋流D. 地形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

读我国及黄河流域水分盈亏量时间分布图,回答小题。

5.导致我国冬季水分盈亏状况主要缘由是A. 受干冷冬季风影响,降水少B. 农业生产浇灌用水增加C. 气温较低,河流封冻水量少D. 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6.影响6月、7月黄河流域水分盈亏状况改变主要因素是A. 台风B. 锋面雨带C. 副高D. 反气旋读“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改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锋面雨带叙述,正确有()A. 雨带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渐渐增加B. 雨带快速通过地区汛期较长C. 雨带北侧盛行偏南风,南侧盛行偏北风D. 雨带北移南撤速度由夏季风强弱确定8.关于锋面雨带位置及我国区域自然特征叙述,正确有()A. 雨带位于a时,珠江地区干旱缺水B. 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 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D. 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图中两个盆地叙述正确是A. 甲盆地太阳能资源比乙丰富B. 乙盆地年降水量比甲盆地少C. 甲盆地土壤比乙盆地肥沃D. 乙盆地人口密度比甲盆地小10.下列关于图中两条河流叙述正确是A. ①河水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B. ①河水量丰富,水运发达C. ②河流域水土流失全国最严峻D. ②河支流众多,冰冻期长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起先,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第一天视为春季起先。

高二地理气候练习题

高二地理气候练习题

高二地理气候练习题地理气候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气候可以加深对地球气候体系的理解,掌握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二地理气候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地球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大洲是:A. 非洲B. 亚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2. 高温带地区的气温特点是:A. 全年温度变化较小B. 夏季温度高C. 冬季温度低D. 季风气候明显3. 下面哪个因素影响气候最直接:A. 经度C. 海洋D. 山脉4.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请问以下哪个不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A. 农作物减产B. 自然灾害增多C. 水资源匮乏D. 城市交通瘫痪第二部分:填空题1. 在中国,气温较高、湿度大、降水丰富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冰川的形成和消融?________、气温、降水、地形第三部分:解答题1. 请解释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及解析:1. B。

亚洲是地球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大洲,因为亚洲地域广阔,涵盖了多个气候带。

2. C。

高温带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3. B。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最直接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4. D。

城市交通瘫痪不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而是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其他问题。

第二部分:1.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湿度大,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2. 土壤。

土壤条件是冰川形成和消融的重要因素,土壤的组成、厚度和排水能力影响冰川的存留和消融情况。

第三部分:1. 季风形成和特点:地球上的季风主要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加热所引起。

在夏季,大陆往往比海洋更容易受到加热,产生低气压,形成季风。

在冬季,大陆上的冷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的暖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降水充沛,气温较高;冬季温度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完整版)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

(完整版)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章节练习考试内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试卷第7页的表格中)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几个省级行政区?()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3.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

回答4-5题。

4.AB线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5.C地所在国(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国家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6.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7-8题。

7. 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8. 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10.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1题。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天津高三二模]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

下图为某年2月4日~5日我国部分地区霜冻线分布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2月4日甲地附近霜冻线闭合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D.地形因素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甲地闭合圈内温度高于0 ℃。

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对寒冷的冬季风起屏障作用。

所以甲地受霜冻影响小,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2.图中反映的天气过程可能会带来()A.甲地气温持续升高B.乙地雾霾天气消散C.丙地港口出现封冻D.丁地春小麦遭冻害答案:B解析:读两图可知,我国部分地区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冷空气不断南侵,气温降低,甲地虽受冷空气影响小,但也不会持续升温,A错误;冷空气可能会有大风,因此乙地雾霾天气消散,B正确;丙地始终位于霜冻线以南,港口不会出现封冻,C错误;丁地不是春小麦种植区,D错误。

故选B。

[2024·陕西二模]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

梅雨天气有雨量大、雨期长、日照短、湿度大、云量多、风力小等特点,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10年为R度)变化特征,常导致江淮流域旱涝灾害。

下图为梅雨地区图。

读图,完成3~5题。

3.形成梅雨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锋面气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江淮准静止锋,C正确;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A错误;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B错误;锋面气旋是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与低气压中心结合时所形成的天气系统,D错误。

故选C。

4.图中进入梅雨期的先后顺序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Ⅰ、ⅢD.Ⅲ、Ⅰ、Ⅱ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雨带由南向北推移,进入梅雨期的先后顺序是Ⅰ、Ⅱ、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此时南方白昼长于北方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2.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复杂 B.冬季风强弱变化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纬度位置3.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4.右下图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
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
D.新疆的天山山脉以北地区
6.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
月,是因为该季节( )
A.太阳高度大 B.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
C.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D.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
图为“沿重庆—新疆尉犁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7-8题。

7.造成A、C两地区气温、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④洋流
A.②和④B.②和③ C.①和②D.①和④
8.图中( )
A.尉犁位于重庆的东北方向 B.年太阳辐射总量A地区>B地区>C地区C.A、B、C三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D.A、C两地防护林主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如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
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移速度快于向南撤走的速度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10.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b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D.雨带位于h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对图中甲地降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B.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D.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12.关于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的叙述中,最恰当
的是()
A.水源:乙地灌溉水源比甲地充足
B.地形:甲地比乙地更平坦开阔
C.土壤:甲地土层比乙地深厚肥沃
D.灾害:乙地受台风影响比甲地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
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
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
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
14.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 800米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D.一月均温低于0 ℃
下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大体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东向西递减
16.图中A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
因是()
A.0 mm~200 mm之间,盆地影响
B.200 mm~400 mm之间,西风影响
C.400 mm~600 mm之间,山地影响
D.200 mm~400 mm之间,山地影响
17.(2011·浙江文综)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
图”,回答第18-19题。

18.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环流形势
19.③地气温可能为()
A.16℃
B.17℃
C.19℃
D.18℃
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
20-21题。

20.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
素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21.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全国气温的极端值开始出现
C.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全国东西向温差达到
全年最大值
D.我国在山东同纬度的西部地区出现极端最高
气温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
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2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
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24. 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
哪个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
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
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
相同,为什么?
(3)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出图中C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5. 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①②③④⑤⑥⑦
海拔(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量(mm)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中国的气候》练习题答案
1-5CCCDB 6-10 DCCDA
11-15AADCA 16-20 CCCBB
21-23 ABB
24:(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更强。

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46.7 ℃,年降水量少,约320 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小,约42.4 ℃,年降水量多,约490 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收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25:(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地低;
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