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

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

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负后效 手术铺单的颜色
2020/2/7
28
3.4 感觉的空间积累
感受器的不同部位同时受到 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 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
2020/2/7
29
3.5 感觉的空间融合
感受器把同时作用于它的不 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 感觉的现象。
2020/2/7
30
感觉的空间融合
贝克斯顿(W. H. Bexton)1954年 20美元——感觉剥夺
2020/2/7
7
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 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 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变化的强度或强度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
2020/2/7
10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强度,用来衡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1 S=
R
2020/2/7
11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物理能量)。
2020/2/7
39
1.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20/2/7
24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5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6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7

(完整word版)心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心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需要2.心境3.心理咨询4.焦虑5.医患关系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45分)1.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2.艾森克人格问卷由------------、-------------、-------------三个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

3.求医行为有-------------------和---------------两种类型。

4.霍尔姆斯认为,LCU一年累计超过300,则来年患病的可能性是------------。

5.根据创新程度可将思维分为----------------、---------------。

6.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其结果可以是------------的和------------------。

7.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过程、--------------过程。

8.记忆根据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可分为---------------、----------------、---------------。

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一层次是-----------------。

10.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它可分为----------------、-------------------、------------------。

11.常用的症状评定量表有SCL-90,--------------和---------------。

12.心理测验是在--------------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1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14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性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联想困难称为------------------。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入门心理学基础知识(3篇)

入门心理学基础知识(3篇)

入门心理学基础知识(3篇)入门心理学基础知识(3篇)入门心理学基础知识篇一1、有助于认为自己,调节自己的言行。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而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是否正确与有益,是值得注意与重视的一个问题。

例如:同样是受到表扬,有的人从此趾高气扬、骄傲自大,有的人更加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前者是不好的,后者是有益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说聪明人的心理活动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实现自己心理活动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2、有助于父母搞好家庭教育。

对于每个做父母的人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往往方法不当,或者是过于迁就,或者是拨苗助长,因而常常事与愿违。

其原因是:不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只知爱孩子而不了解孩子。

今天,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更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

3、有助于搞好教育工作。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发展自身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发展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能力,以搞好教育工作并提高教育质量。

现在正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期,更需要心理学知识,以后的。

素质教育,始终需要有心理学知识。

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都需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都离不开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而努力工作。

要达此目的,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就需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办事,改进领导和管理方法,创设良好的生产或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使大家在心理相容、心情愉快的情景下生产或工作,从而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5、有助于身心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心理影响生理的经验之谈。

我们都需要健康,既要生理上的健康,又要心理上的健康。

生理健康,要注重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要重视心理卫生。

基础心理学(PDF)

基础心理学(PDF)
特点:(1)着重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 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2)将心理过程 理解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 用的过程;(3)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 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生理心理学 代表人物:塞里、沃尔夫等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 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职业性耳聋 (二)听觉器官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 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
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 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 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 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 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 的关系。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感觉分类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和机体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觉能力叫感受性。
• 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叫感觉阈限。
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
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 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 器活动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
1.简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索个体的思维、情绪、动机、记忆、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领域。

2.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2.1.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观察、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它致力于理解人类如何感知、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

2.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它探
索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以及这些发展过程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群体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它包
括研究人类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对待他人、形成偏见和态度,以及如何在集体决策中起作用。

2.4.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关注身心健康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来提供心理治疗和咨
询服务,并开发和实施干预措施。

3.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3.1.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能力。

它涉及选择性感知、集中注意、分配注意和保持注意的过程。

注意力不仅影响感知
和信息加工的效率,还在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3.2.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通过获取和处理信息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记忆
是将学到的内容保存并在需要时恢复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
助于我们理解知识储存、信息处理和记忆失调的原因。

3.3.情绪和动机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和事件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
心理上的反应。

动机是驱使个体行为的力量,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取向和行为选择。

研究情绪和动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

4.结论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着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认知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要领
域。

通过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质量。

注意:此文档仅为心理学基础的简要介绍,不包含详尽内容。

如需更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请参考相关的学术书籍和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