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美原则

合集下载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历史发展中的总结,也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在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的建筑体形与立面。

建筑的形式美原则主要有:(一)统一与变化(二)均衡和稳定(三)对比与微差(四)韵律(五)比例与尺寸(一)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

它是一种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广泛适用于建筑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艺术,具有广泛的规律性和概括性。

任何建筑,无论它的内部空间还是外观形象,都存在着若干统一与变化的因素。

如学校建筑的教师、办公室、卫生间,旅馆建筑的客房、餐厅、休息厅等,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形成空间大小、形状、结构处理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必然反映到建筑外观形象上,这就是建筑形式变化的一面。

同时,这些不同之中又有某些内在的联系,如使用性质不同的房间,在门窗处理、层高开间及装修方面可采取一致的处理方式,这些反映到建筑外观形态上,就是建筑形式统一的一面。

因此,建筑中的统一应是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以及使用功能的统一,变化则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又使建筑形象不至于单调、呆板。

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部分及附属部分。

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都竟相突出自己,或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就会削弱建筑整体的统一,使建筑显得平淡、松散,缺乏表现力.因此,要强调主次分明的统一。

在建筑体形设计中常可运用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形变化等手法来突出主体,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

(二)均衡和稳定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形的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均衡必须强调均衡中心,均衡中心往往是人们视线停留的地方,因此建筑物的均衡中心位置必须要进行重点处理。

根据均衡中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形和轮廓所表现出的美。

建筑的形式美受到建筑师设计意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应该符合其功能和环境的要求,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通过线条、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塑造建筑的美感。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内部结构的美。

建筑的结构美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观性上。

一个结构美的建筑应该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同时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符合审美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精心的考虑和规划,充分发挥结构形式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美是指建筑外部和内部色彩的美感。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够赋予建筑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建筑的色彩美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使建筑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

另外,建筑的比例美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和协调关系的美。

建筑的比例美是建筑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既不能显得过于庞大和笨重,也不能显得过于瘦小和不稳定。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把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比例美。

最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感。

建筑的空间美不仅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还包括空间的开敞、通透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感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或形态具有美感,即外观或形状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愉悦感。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是指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统一性来创造美感。

多样性是指事物具有不同的形态、样式或特征。

而统一性是指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相似性,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致的特征或形式。

在设计、艺术、建筑等领域,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被广泛应用。

在设计中,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可以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多样的元素来丰富设计。

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或情感,而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一定的统一性来使设计更加协调和统一。

这可以通过选择相似的颜色、纹理或形状来实现。

例如,在设计中使用相似的色调或纹理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统一。

最后,可以通过排列、布局或比例的统一来增强设计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网页设计中,采用相似的排列方式和比例可以使页面更加平衡和谐。

在艺术创作中,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绘画作品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而通过一定的统一性,艺术家可以使作品更具整体性和内在的联系。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使用相似的色彩或形态可以使作品更加协调和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建筑物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现不同的功能和风格。

例如,不同的建筑物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材料和装饰来表达其独特的特征。

而通过一定的统一性,建筑物可以在整体上呈现一致和谐的效果。

例如,在建筑群中使用相似的色彩或风格可以使整个建筑群更加统一和协调。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统一性来创造美感。

在设计、艺术和建筑中,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协调和有内在联系。

同时,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也能够使观众或受众产生愉悦感,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案例如何提现形式美原则

案例如何提现形式美原则

案例如何提现形式美原则案例一: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它要求建筑物的外观形式要美观、和谐、富有创意,并且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一些符合形式美原则的建筑设计案例:1.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悉尼歌剧院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采用了独特的壳状结构,外观优美、流线型。

这个设计不仅成为了悉尼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建筑界的经典之作。

2. 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老城堡之一,它的外观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饰以精美的雕刻和装饰。

城堡建筑群的整体形态和比例感非常协调,给人一种宏伟和谐的感觉。

3. 罗浮宫(Louvre Museum)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罗浮宫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它采用了玻璃金字塔作为入口,这个独特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群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

4. 吴哥窟(Angkor Wat)作为柬埔寨的国家象征,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

它的外观设计充满了神秘与庄严,建筑上采用了大量的雕刻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气势和美感。

5. 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设计注重了现代感和功能性。

它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明亮通透。

同时,图书馆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学习环境。

6.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它的外观设计以哥特式建筑为主,具有高耸的尖顶和华丽的立面雕刻。

这个建筑不仅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也成为了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7. 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重要遗址之一,它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古希腊的经典美学。

卫城上的神庙和柱廊都具有高度的比例感和协调性,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形式美的法则有哪些

形式美的法则有哪些

形式美的法则有哪些形式美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平面设计、雕塑、绘画、建筑、室内设计、以及装饰艺术在审美和艺术追求上联系到一起的思想。

形式美是设计者和艺术家关注外观、形状、空间、颜色、质地、平面结构、及空间层次的过程,以及创造出综合性的审美经验的手段。

形式美的追求有一定的法则,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法则:一、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是形式美的核心原则,它要求各个层面的设计和空间的组合要保持和谐统一。

在色彩设计、空间分布、构造元素的配置上,必须保持有机的整体性,达到一种协调性,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审美感受。

二、简洁大方在形式美设计中,简洁大方代表着一种精致而不失典雅的特质。

它反映的是一种简单、高雅的审美,突出了基本的形状,使空间不加修饰地跳脱出浮华,展现出真实的审美美感。

三、强调风格风格是指设计作品和空间所具有的独特感受,强调风格要求设计者在建筑、装饰中运用独特的手法,达到独一无二的效果。

艺术对比、色彩突出、形体较量、尺度变化、抽象处理等,都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个性的审美感受。

四、利用细微变化设计细节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细节的变化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具有魅力,也可以起到突出一项设计或空间的作用。

细节的变化可以体现材料的特性,也可以改变整个空间的氛围,最终达到将艺术与空间紧密融合的效果。

五、强调动态变化强调动态变化是形式美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够将艺术与时间相融合,使混凝土抽象感受得以表达出来。

动态变化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品的美感,使它比静态美更加饱满而活泼,增强了空间的审美感受。

以上就是关于形式美法则的一些介绍,它们共同构成了形式美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让人们在审美和追求美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使设计者们得以在创作中实现自我的空间表达,将自然的美活泼的艺术与抽象的形式完美融合,从而达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美感。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在设计建筑前,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风格和形式美学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呈现出良好的外观。

当设计师面对建筑形式美学上的挑战时,它们可以依靠一套叫做“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指导原则,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正确使用不同的形式元素。

本文将介绍“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原则,并讨论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形式美法则”分为三个基本原则:比例、对称性和对比。

比例是指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比例通常有视觉上的功能,可以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

建筑物的对称性是指各个角落的外观是一致的,这有助于建筑的统一和稳定性。

最后是对比,对比是指利用形状、色彩等元素之间的对立来营造建筑的图景,使建筑物变得更具特色。

此外,“建筑形式美法则”还包括另外两个原则:材料及纹理。

材料是指建筑物外部覆盖的表面材料,而纹理指的是建筑物表面上的纹路和质感,两者都可以改变建筑物及其外观的外观。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地形、地面和光线、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定材料的类型并考虑到其外观的影响,确保设计的完美实现。

此外,“建筑形式美法则”还可以用来理解和分析不同风格和形
式的建筑,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背景。

正是建筑形式美学的指导原则使得建筑得以按照主要设计理念设计出许多独特而具有特色的
建筑。

总而言之,“建筑形式美法则”是一套指导原则,可以用来指导
建筑设计。

在设计建筑物时,设计师应根据风格和形式美学的要求,利用比例、对称性、对比、材料及纹理等元素来构建建筑外观,以达到视觉上的最佳效果。

此外,“建筑形式美法则”也可以用于了解和分析不同的建筑形式,了解其历史发展背景。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是指视觉艺术中的一种美学原则,它强调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对于整体美感的重要性。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案例:巴塞罗那圣家堂
巴塞罗那圣家堂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圣家堂整体呈现出向上延伸的形状,由18个塔楼和多个大型艺术装饰组成。

圣家堂的设计充满了形式美的法则,下面将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称性:圣家堂的设计非常注重对称性,整体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结构。

例如,圣家堂的正面设计了三个门廊,在外观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体现了对称性的美感。

2. 节奏感:圣家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形状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动态的节奏感。

例如,圣家堂的塔楼分布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静态中的动感。

3. 比例感:圣家堂的设计讲究了良好的比例感,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和关系都经过精心计算和安排。

例如,圣家堂的主立面上的装饰物件与整体结构的比例相协调,不会显得累赘或者失衡。

4. 统一性:尽管圣家堂拥有复杂而独特的建筑元素,但整体设计仍然保持了一种统一性。

这主要是通过颜色和材料的协调来
实现的。

例如,圣家堂的外墙采用了相似的颜色和材质,使得整个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综上所述,巴塞罗那圣家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

通过对称性、节奏感、比例感和统一性的运用,圣家堂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感和和谐感。

这个案例表明,形式美的法则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为作品增添视觉上的魅力和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形式美原则建筑体形的几何关系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建筑形式美法则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

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

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

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

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

图1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面。

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建筑形式美法则主和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

他认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

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

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

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如图2是A.帕拉第奥设计的圆厅别墅(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

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

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图3美国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中庭(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

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

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

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

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

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

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

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

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建筑形式美法则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

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

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

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

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建筑形式美法则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建筑形式美法则色彩、质感的对比和微差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质感的粗细和纹理变化对于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也都起着重要作用(图8a用石墙、木廊柱和瓦屋顶等不同质感材料作建筑构件所形成的对比和微差;b建筑立面用丰富的彩色图案表现色彩的对比和微差)。

建筑形式美法则均衡和稳定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建筑形式美法则,才有稳定的感觉。

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

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

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

对称均衡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

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

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等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

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图9)。

不对称均衡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

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

这种形式构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应用已很普遍(图10)。

建筑形式美法则动态均衡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持均衡的,故称静态均衡。

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于动态均衡。

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动态均衡。

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图11)、螺旋体形,或采用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构图领域。

建筑形式美法则稳定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

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下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律。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图12)。

建筑形式美法则韵律和节奏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

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

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

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建筑形式美法则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韵律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

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图13)。

无怪有人把建筑比喻作“凝固的音乐”。

表现在建筑中的韵律可分为下述四种。

连续韵律以一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是这种韵律的主要特征。

建筑装饰中的带形图案,墙面的开窗处理,均可运用这种韵律获得连续性和节奏感(图14)。

渐变韵律重复出现的组合要素在某一方面有规律地逐渐变化,例如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疏,变浓或变淡等,便形成渐变的韵律。

古代密檐式砖塔由下而上逐渐收分,许多构件往往具有渐变韵律的特点。

起伏韵律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之起伏,称为起伏韵律(图15)。

交错韵律两种以上的组合要素互相交织穿插,一隐一显,便形成交错韵律。

简单的交错韵律由两种组合要素作纵横两向的交织、穿插构成;复杂的交错韵律则由三个或更多要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

现代空间网架结构的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交错韵律(图16)。

建筑形式美法则比例和尺度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

这个学派运用这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

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

在建筑中,无论是组合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

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果越出和谐所允许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

至于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能产生和谐并给人以美感,则众说纷纭。

模数比例一种看法是,只有简单而合乎模数的比例关系才易于辨认,因而是和谐和美的。

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认定象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确定数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形状可以当作判别比例关系的标准和尺度。

至于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可以有不同的比,就存在一个什么是最佳比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长宽比为 1:1.618的长方形最为理想。

这就是模数比例中的黄金分割原理(图17)。

建筑形式美法则相同比率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若干毗邻的矩形,如果它们的对角线互建筑形式美法则相平行或垂直,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一般可以产生和谐的关系。

同这种情况相似的还有1:匇,1:呑,1:厾的长方形。

由于它们能够划分成为2个,3个,5个与原素比率相同的长方形,因而它们之间也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上述几种矩形中,1:厾的矩形最受推重,因为通过对古希腊神庙的分析,发现许多部分都符合这种比率关系(图18)。

建筑形式美法则模度体系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尺度结合起来研究,提出“模度体系”。

从人体的三个基本尺寸(人体高度1.83米,手上举指尖距地2.26米,肚脐至地1.13米)出发,按照黄金分割引出两个数列:“红尺”和“蓝尺”,用这两个数列组合成矩形网格,由于网格之间保持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因而能给人以和谐感(图19)。

建筑形式美法则理性的比例还有人认为良好的比例关系不能单纯按抽象的几何关系来确定。

他们强调功能要求、结构、材料以及民族文化传统都会对构成良好的比例发生影响。

良好的比例不单是直觉的产物,并且还应当符合理性的。

尺度同比例相联系的是尺度。

比例主要表现为整体或部分之间长短、高低、宽窄等关系,是相对的,一般不涉及具体尺寸。

尺度则涉及具体尺寸。

不过,尺度一般不是指真实的尺寸和大小,而是给人们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虽然按理两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可能出现不一致。

如果两者一致,意味着建筑形象正确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如果不一致,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而不见其大??实际很大,但给人印象并不如真实的大;二是小而不见其小??本身不大,却显得大。

两者都叫作失掉了应有的尺度感。

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也难免在尺度上处理失误。

问题在于人们很难准确地判断建筑物体量的真实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