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度约30公里,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层气是六盘水煤田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分布与煤炭分布有着紧密的联系,煤层气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六盘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六盘水煤田的基础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一、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层中的吸附态和游离态之间,它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气体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的形成与煤炭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中,根据气体组成、气体烃类的含量和煤层气储集条件,可将煤层气划分为三个类型:低温型、高温型和生物甲烷型。

低温型煤层气主要储存在煤层的孔隙中,易被泥浆和酸洗溶。

高温型煤层气则以吸附态为主,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解吸,其储集和产出方式与页岩气类似。

生物甲烷型煤层气与煤层成因、地质背景有关,多分布在长期受抬升作用的区域,气体组成以甲烷为主,含硫化氢较高。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晚期至早中生代时期的煤层中,储层一般在煤层顶部和煤层底部形成。

由于六盘水煤田区域受沉积作用和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煤层气的储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煤层气储层受构造影响较大。

在六盘水煤田中,煤层气储层一般位于构造拉张带和断裂带旁,由于构造隆起的作用,煤层储层可能发生了断层、滑动、褶皱等变形,对煤层气的产出和开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煤层气储层孔隙度较小。

由于六盘水煤田大部分煤层形成于早期的泥炭或煤化程度较低的煤炭,其孔隙度较小,且空隙率低,因此煤层气的藏层开采难度较大。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背景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煤层气在储层的保存主要是由煤炭自身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六盘水煤田中,煤层气主要分布在露头煤和煤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其中露头煤的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龙潭煤矿六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煤探讨

龙潭煤矿六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煤探讨

2B 0 O- 1 Oo N
维普资讯
1 箝环境 5 李
界 , 外 推 15 再 2 m确 定远 景量 边 界 , 厚 按+ 7 煤 3 0水平 及+ 2 4 0水 平
揭露 平均 , 结合 3 — 钻 综 合平 均 , 25 L 东边不 予估 算储 量 。
以 F 断 层 为界 ; 以 F 、 断 层 为界 ( 图 1 2 。该 井 田为童 子 0 南 d 如 、) 岩 组 1 3 地 层 , 1 背斜 为 主的 背斜 构 造 , 斜 西翼 总 体 为 、段 以 号 背
1 龙 潭煤 矿六 采 区地质构 造 特征
龙潭 煤 矿 六 采 区为 一 单斜 构 造 , 发育 l 背 斜 , 要 受 F、 号 主 q
表l 龙 潭 煤 矿六 采 区主 要 断 层特 征 及控 制情 况表 源自l r \
\ — 、, 厂



== :
王/


\ \ 、 ‘ ~ j 一
' - t-





_ \
\ 、 、 、 、= 、 =
\ —

4 6 6运 巷 工 程控 制 ,q 层 总体 往 东 位 移 ,在+ 7 3- F断 3 0水平 约东 移 9 m, 六 采 区煤 层走 向变 短 , 量减 少 。 0 使 储
( ) 正 断层 。倾 向 2 5倾 角 7 。在 六 采 区+ 2 - 9石 门 2 1。 5, 40 2
、 \ 、 ; ,
( )9 煤 层 。地 质报 告 在 3 , 1 5 2 — 钻 已有 控制 , 3 2 2 3 — ,6 1 L
现 通过 + 2 4 0水 平 及+ 7 3 0水 平揭 露 分 析 ,9 煤 层 顶 板 灰 黑 色 泥 2 岩, 见硅 、 质 结核 , 板 根 土岩 , 铁 底 在六 采 区的特 征 与地 质 报告 控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六盘水煤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充分了解煤层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对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背景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的遵义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三盟市,约占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

该地区由于地处黔北山地和盆地过渡区,地形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

地质背景对煤层气的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地质特征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二、煤层地质特征1. 煤层地层特征六盘水煤田煤层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和山间盆地,地层倾角较大,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浅,一般在400米至800米之间。

煤层的埋藏深度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产出量和质量,深层煤层气的开发难度大,需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

深入了解煤层地层的特征对煤层气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2. 煤层地层构造特征六盘水煤田属于黄土—煤系构造,煤田层煤复合地质构造,常走向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复杂。

煤层气的形成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对煤层地层构造特征的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3. 煤层气地质特征六盘水煤田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气为主,富气过程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富气程度较高,煤层气藏的形成和富集与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密切相关。

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煤层气开发地质问题1. 煤层气资源勘探难度大由于六盘水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浅,地质构造复杂,使得煤层气的勘探难度增大。

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并提高勘探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

2. 煤层气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煤层气开发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煤层气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六盘水煤田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这些煤层气资源,需要对其基础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中的解理裂隙中。

煤层是由厚度较大的煤层和厚度较小的岩层构成的,这些岩层在地质历史中经过了多次变形作用,形成了丰富的解理裂隙。

这些解理裂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运移通道,也是煤层气的主要富集空间。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富藏特征独特。

由于六盘水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和地层。

构造对煤层气富集有较大影响,煤层气主要富集在构造盆地的凸起部位,而在坳陷部位富集较少。

地层特征也是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具有较好储集性的地层中。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难度较大。

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煤层气的开发面临着地下水的压力影响。

地下水的渗入会导致煤层气的产量减少和采气效果下降。

煤层气的开发还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和工程技术要求高的困难。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特征,采用适当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还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

由于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抽采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包括解理裂隙的分布、煤层气的富藏特征、开发难度较大和环境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高为;韩忠勤;金军;白利娜;周培明【摘要】近5年来,六盘水煤田多个区块的煤层气试采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煤层气聚集单元多、勘探开发条件差异大,整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预测综合有利区对本区煤层气开发决策至关重要.研究区有22个主要含煤向斜,即煤层气聚集单元,不同煤层气聚集单元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具有单煤层厚度薄、顶底板封盖性好、煤层含气量高、地应力较大、煤体结构偏差、低孔低渗、储层超压频繁的共性特征,但在煤层气资源丰度、资源量、煤层累计厚度、构造、埋深、煤阶、试采效果、勘探程度和地面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根据各煤层单元的共性与差异性确定了煤层气综合开发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开发基础条件)及对应的9个三级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22个煤层气聚集单元进行了有利区优选排序,优选出5个建议优先开发的煤层气单元、9个适合接替开发的煤层气单元及8个远景煤层气开发单元.【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9页(P81-89)【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选区评价;多层次模糊数学;上二叠统;六盘水煤田【作者】高为;韩忠勤;金军;白利娜;周培明【作者单位】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六盘水煤田是我国南方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的含煤盆地,煤层气聚集单元多,不同煤层气单元地理位置分散、资源规模不均、勘探程度和试采效果等开发基础条件差异显著[1-3]。

贵州省六盘水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1 煤岩类型
11 宏观 煤岩 类型 .
收 稿 日期 :09—1 0 20 2— 4 作者简介 : 孔维 敏( 92 ) 女 , 18 一 , 贵州织 金人 ,0 5年 毕业于 贵卅l 20 大 学环境科学 专业 , 助理工程师 , 事煤 田地质勘探技术 工作 。 从
高, 分布也较普遍 , 各煤层均可见, 含量最高为水城 大河边 (0 49号 煤层 ) 均 可 达 2 % , 关 向斜 平 均 平 9 盘
2 。71”面 积 1 7 m 。煤 层 多 、 度 大 、 70 9 , 598k 厚 煤
类 齐全 , 素有 “ 南 煤 海 ” 西 的美 誉 , 炭 资 源 储 量 丰 煤 富 , 贵州省最 大 的炼焦 用煤 生产 基地 , 据近期 煤 是 根
炭 资 源 潜 力 评 价 , 0 以 浅 煤 炭 资 源 总 量 达 20 0m 10 3 7 5亿 t 1.5 。
为 84 % 。 .3
无机 组 分 : 以粘 土 类 为 主 , 化 物 及 氧 化 物 次 硫
之, 碳酸盐类极少 。含量在 20 % 一 72 % , .0 3 .0 平均
为 1 . 9 。其 中粘 土类 0 1 % 一 3 4 % , 31% .5 2 . 0 平均 为 8 2 % ; 化 物 0 一1 . l , 均 为 2 1 % , 酸 .1 硫 % 09% 平 .6 碳
1.9 ( 1 。①镜 质组 。以基 质镜 质 体 、 3 1% 表 ) 均质 镜 质 体 为主 , 少量 结构镜 质 体和 碎屑 镜质体 , 见 团块 偶 镜 质 体 。含 量 3 .5 一 8 7 % , 均 7 . 3 。 6 4 % 9 .0 平 0 2%
六盘 水煤 田赋存 有工 业价 值煤 炭资 源 的含煤 地 层 为上二 叠统 长 兴 组 和 龙 潭 组 , 煤 地 层 厚 20~ 含 2 5 3m, 4 厚度 由西 向东 变 厚 。含 煤 地 层 共 含 煤 5— 14层 , 城 、 县 、 枝 三 角 地 带 一 般 3 6 0 水 盘 六 O一 0层 , 水城 格 目底 向斜 南翼 勺米一 阿戛一 带在 7 0层 以上 , 勺米井 田含 煤 8 3层 , 箩 井 田含 煤 层 数 最 多 14 米 0

六盘水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研究

六盘水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研究

六盘水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研究六盘水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炭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给矿工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煤炭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其主控因素,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一、地质构造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六盘水矿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岩浆侵入和滑脱等现象。

这些地质构造对于煤与瓦斯的储存和释放具有重要影响。

断裂和滑脱带会导致煤层破裂和变形,从而影响瓦斯的聚集和释放;岩浆侵入则会导致煤层构造变形,瓦斯聚集空间的变化。

地质构造是煤炭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二、煤与瓦斯储层特征煤与瓦斯储层的特征是影响煤炭与瓦斯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六盘水矿区,煤层的厚度、倾角、透气性、顺层或逆层煤层的分布等特征对瓦斯的聚集和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透气性,它直接影响着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和聚集情况。

煤层中的透气性差,会导致瓦斯沿煤层裂隙聚集,从而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

三、煤矿开采方式煤炭开采方式是影响煤炭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六盘水矿区主要采用的是深部大倾角煤层开采工艺,这种开采方式对煤与瓦斯突出风险的影响较大。

深部开采会导致煤层应力分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大倾角煤层开采会导致煤层结构的变形,增加了瓦斯的释放难度。

煤炭开采方式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炭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必须深入研究煤炭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六盘水矿区,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储层特征、煤矿开采方式、矿压和瓦斯压力等因素都对煤炭与瓦斯突出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些主控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煤炭与瓦斯突出的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六盘水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总体为
2
2 .1
煤质特征及 变化规律
煤质 特 征
硫分 :煤 田硫 分 含量 0.0 % 一1 .2 % , 平均 7 3 0 2 .7 % 盘 县 小 区 硫 分 平 均 2 .3 % , 六 枝 小 区硫 分 3 4 平均 4 .06% , 水城 小 区平均 1.7 % 9 化规律 ∃ 硫分横 向变 煤田内煤 中硫含量呈不规则带状 , 由西 向
过渡 , 灰分含量降低 ;% 灰分在纵 向上的变化与硫分 相似 并有 灰分 依硫 分变化 而变 化 , 即硫 分 高 , 灰分 也高 ,反之亦然 在同一地区同一煤层或不同煤层 , 结 构 复杂 的煤 层 要 比单 一煤 层 灰 分 高 总之 , 煤 田 煤层以中灰煤为主 , 一般灰分在 2 % 左右 , 威 宁金 3 斗和六枝新寨为中高灰分煤 挥 发分 :横 向上 挥 发 分 变化 幅度 不 大
4 .8 5 ~ 3 5 .4
0 4 .13
0 . 0 8 ( 1 1 .( ) X 2 .3 0 0 ~ 2 9 .0 0
5 .3 0
5 .5 0 一 18 . 砚 洲) 6 . 80 6 .2 0 18 . 0 3
2 2 .4 6
, 32 .0 0
2 1 .0 4 16 .1 5 ~ 2 8 .5 8 20 .8 8 14 .5 3 ~ 4 1 . 10 2 6 .7 1 7 .0 2 ~ 2 1 .7 3 9 . 84
3 2 .53 % 其 中盘县 小 区灰 分 平均 为2 .2 % , 六 枝小 2 3 区硫 分平 均 为 2 .9 % , 水 城 小 区平 均 为 2 .2 % 2 5 6 ∃ 在横 向上 的变化 不 如硫 分 明显 ,但 也有 规律 可寻 总趋势 为 中部 地 区 的 灰 分 低 于 四周 , 中高 灰 分煤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钟方军
【期刊名称】《煤质技术》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通过野外地质露头、钻井岩心系统观测和采样,采用高压压汞实验等测试方法对六盘水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孔隙进行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孔隙根据进退汞曲线不同可分为滞后环宽大型、滞后环紧闭型两大类;六盘水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孔隙孔径以0.1μm 及以下的纳米级孔隙为主,且连通性较好。

%Through the field outcrop,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sampling of drilling core, and using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experiment,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coal reservoir at Longtan formation in Liupanshui area was don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res was done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mercury withdrawal curve shape, pore structure types at Longtan formation in Liupanshui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wide and large hysteresis loop and closed hysteresis loop.The pore diameters of coal reservoir at Longtan formation in Liupanshui area are mainly the nanometer grade pores whose diameters are equal to or under 0.1μm, meanwhile, the connectivity is good.
【总页数】4页(P6-8,11)
【作者】钟方军
【作者单位】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1
【相关文献】
1.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华池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霍磊;孙卫;曹雷;陈强;李历
2.基于高压压汞实验研究六盘水龙潭组煤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J], 武静;赵立鹏
3.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长7致密储层为例 [J], 王伟; 侯涛; 丁新燕
4.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对可动流体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与板桥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盛军;孙卫;刘艳妮;李纲;张弢;曹雷
5.联合压汞法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孟子圆;孙卫;刘登科;吴育平;李冠男;欧阳思琪;赵丁丁;雒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