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东地区铀矿物形成机理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铀矿床是指含有富集铀矿物的地质体,是铀矿的自然产出地。
铀矿床形成的成因模式与其控制因素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下面将通过对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的分析,详细介绍铀矿床的形成过程。
1. 成因模式:铀矿床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过程:铀的富集、矿化作用和矿床形成。
从成因模式的角度来看,铀矿床可以归纳为地壳富集型、沉积型和剥蚀型。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主要富集在大陆地壳中。
它们一般与花岗岩、离子吸附体系和硫酸铀型矿床相关。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和热液作用有关,富集铀的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或热液中的溶解铀离子。
这些离子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通过各种矿化作用被富集成矿。
沉积型铀矿床是在海洋、湖泊或沉积盆地中形成的。
主要有浅海沉积型、深海沉积型、沉积岩型和粉砂质砂岩型铀矿床。
沉积型铀矿床的形成与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和次生矿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沉积体系中富集铀的机制包括离子吸附、碳酸盐沉淀和有机物还原等过程。
剥蚀型铀矿床是由于剥蚀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铀矿床主要富集在风成、水成和冻结圈等剥蚀残留物中。
剥蚀型铀矿床形成的原因是富集铀的物质被风、水或冻结作用带走,然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沉积和富集成矿。
2. 控制因素:铀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因素等。
首先,地质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包括构造、岩性、沉积环境等。
构造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带的选择和构造运动的活动程度上。
地壳破裂和岩石变形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裂隙、断裂、断层等储集空间,进而有利于铀矿物的富集。
岩性因素则与岩石结构、岩石矿物和岩石类型有关。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如含有脱水矿物的岩石、富含石英的岩石、含有碳酸盐的岩石等可能更容易富集铀矿物。
沉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海洋、湖泊、盆地等不同环境中的沉积过程,其中的沉积物对富集铀矿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化学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摘要:松辽盆地某砂岩型铀矿床自勘查以来不断获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超大型铀矿床。
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特点有过不少报道,但就其含矿建造的详细岩石学特征 ( 蚀源区母岩 ) 及有利的成矿条件等还需要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不断完善。
铀矿的成矿作用包括导致铀元素集中形成铀矿的各种地质作用,其中,铀含量高且容易析出铀的源岩是铀成矿的物质基础,后期的氧化—还原、矿化蚀变是铀矿形成的关键关键词:铀矿含矿建造;岩石学特征;矿化蚀变;成矿作用含矿建造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及碎屑组成特点勘查区含矿与赋矿岩石主要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含泥砾长石岩屑细砂岩和泥砾砂砾岩。
砂岩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之和与岩屑含量相近,岩屑以酸性火山岩为主 ( 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 ),次为粗面岩、正长细晶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硅质岩、泥岩等,偶见石英片岩和硅质板岩等。
含矿主岩岩石化学特征对某砂岩型铀矿Ⅳ块赋矿岩石进行岩石化学全分析)。
SiO2/Al2O3值介于 3.17 ~ 8.71 之间,平均为 6.52,比值低于佩蒂庄的长石砂岩的平均值 (8.86),反映了本区姚家组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
CaO 含量 0.51% ~ 10.81%,以方解石砂屑及泥晶灰岩岩屑存在砂岩中碳酸盐化碳酸盐化是热液蚀变常见类型,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热液中CO2 - 3、HCO - 3、CO2、CO 是主要组分,可以从深部逸散渗入的油气中带来,也可能来自地表、近地表氧化水的水岩交换产物。
两种成因碳酸盐化可单独出现,也可叠合经还原作用产生。
碳酸盐化蚀变属于中—低温热液作用类型,是重要的矿化剂,与铀矿的成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高岭石化某Ⅳ块赋矿砂岩中普遍高岭石化。
高岭石化的出现表明成矿热液已转变为弱酸性环境,这种转变预示着 3 种情况 : 其一,蚀源区含矿原岩风化剥蚀的彻底程度,预示着含矿性好的蚀变花岗岩与碱性花岗岩风化彻底; 其二,弱酸性介质条件有可溶性铀的带入有利于成矿; 其三,它的出现造成与碳酸盐化弱酸—弱碱性的交替发生,方可使得可溶性铀的沉淀与富集。
核燃料的娘家——铀矿揭秘

核燃料的娘家——铀矿揭秘铀矿石可用手摸“氡”风吹不得核燃料的娘家——铀矿揭秘◎本刊主笔季天也前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设立的低浓缩铀银行在哈萨克斯坦开张了。
这是一个面积为880平方米的高安保仓库,归IAEA所有和管理。
低浓缩铀银行将储备90吨低浓缩铀,提供给核不扩散信用良好、却无法从正常的商业市场拿到铀资源的核能国家。
究竟地球上的铀都藏在哪儿?待在它们周围安不安全?本期“核与辐射安全”栏目就谈谈铀资源的老家——铀矿。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的铀矿开采区•有了地球就有了铀矿核电厂的燃料来源铀235,是一种从地球诞生就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从铀矿开采、加工而来。
铀家族有3个天然同位素兄弟——铀234、铀235和铀238。
其中铀235是地球上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变核素,因此也是当前核电厂的绝对主力燃料,但它在天然铀资源中的含量仅有0.711%,另有不到0.006%的铀234,其余99.2%以上都是铀238。
铀玻璃器皿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正是这一特性帮助人类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
铀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它总是和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不存在游离的金属铀。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铀矿物有170多种,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只有二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沥青铀矿(八氧化三铀)、品质铀矿(二氧化铀)、铀石(铀的硅酸盐化合物)和铀黑(二氧化铀三氧化铀二氧化钍)等。
很多铀矿物都呈黄色、绿色或黄绿色,有些铀矿物在紫外线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正是这种特性让人们发现了它们的放射性现象。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三大铀资源大国,铀矿年产量之和占全球总量的60%。
呈绿色针状的硅铜铀矿作为放射性元素,铀原子核不能稳定存在,会自发地射出某种由微观粒子形成的高能射线而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个过程称为“核衰变”。
铀家三兄弟悬殊的含量差距,和它们的半衰期基本成正比。
铀234的半衰期不到25万年,铀235约为7亿年,最长的铀238达到45亿年!而地球的年龄被认为是46亿岁,这样算下来,铀234经历了18000多个半衰期,和地球诞生之初相比,所剩的数量已经很少了;铀235经历了不到7个半衰期,现有数量相当于地球诞生时的1.1%;而铀238则只经历了一次半衰期,数量和地球诞生时相比还剩一半左右,远远多于另外两兄弟。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潜育型砂岩铀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_成因机理及找矿模式探讨_以红井铀矿床为例

向目
门
吧
防
,
帅
毗
夕
】
侧昭
,
记
们川比
让
伙七
写
样品
未 蚀 变红色砂 岩 白色蚀变砂岩
月
心
】
义
火
一‘
一
注 表 中 一 表 示 该 项 数据 未 给 出 据
,
“
”
,
、
别列 里曼
,
。
。
铀
、
矿
地
质
、
第
卷
将 矿 化 退 色 蚀 变岩 石 样 品 的分析数据 用 未 蚀 变的土 红 色 紫红 色 砂 岩的分 析平均 值进 行 标准 化 并作 图 从 图 中可 以 清 晰地 显 示 出矿 化 岩 石 及 退色蚀 变岩 石 中物 质组 分的带 入 带 出情
根据
深 部带来的潜育水 中含 有大 量 的
,
在碱 性 条 件 下 能 容 易 的迅 速 沉 淀 形 成 深 褐
,
而在
的溶 液 中 只 要 有
,
的 加 入 就 会 引起
・
,
色 非 晶 质 的 氢 氧化铁 胶 体 其 通 用 的化 学 式 为
,
这 种胶 体 能 缓 慢 老 化 形 成
,
但 当溶 液 中存 在 阴离 子 如
,
的时 间不长 矿 石 岩性 为 中粗粒 石 英 长 石 砂 岩 岩 屑石 英 砂 岩等 沉 积物 的成 熟 度较低 分选 较 差 反映 出成 矿 主 岩近源 沉积 的 特 点 其 中石 英 含 量 占
,
一
。
,
长石 斜长石 十 钾长 石 为
一
。
由于 离蚀源 区 较近 岩 屑含量 可达
宁东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宁东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良好条件。
2012年我院在该地区重新立项,并开始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
通过系统的总结该地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铀源、主要控矿因素、矿化体特征及铀成矿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宁东地区铀成矿前景,指导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铀成矿条件;铀矿化特征;铀成矿规律。
一铀矿化特征宁东地区铀矿化主要产于中侏罗直罗组和延安组地层中,其中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下段上亚段和延安组二煤上部砂岩层是主要的铀矿化层位。
以下主要述叙中侏罗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和下段上亚段铀矿化特征。
1、中侏罗直罗组下段(J2z1)下亚段(J2z1-1)(1)构造条件、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及铀源条件是该层位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前提条件,该层位铀成矿主导因素则是层间氧化带、断裂和褶皱构造等。
铀矿化产于灰黄、灰白、浅灰可渗透性砂体中。
(2)受NNW或SN向构造格架控制,宁东地区下亚段层位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带总体上也以条带状呈现NNW或SN向展布特点。
金家渠铀矿区受金家渠断裂构造影响,形成东、西二个铀矿化带。
东矿化带又分为北东矿化带和南东矿化带,西矿化带又分为北西铀矿带和南西铀矿带。
金家渠铀矿化带长大于3km,矿化带宽大于300m,矿化层厚度大于1.1m,品位大于0.01 %;石槽铀矿化带长大于9km,宽大于300m,含矿层厚度大于1.0m,品位大于0.01%;麦垛山铀矿区铀矿化带长3km,宽大于250m,矿化层厚度大于1.5m,品位大于0.012%;羊肠湾铀矿区铀矿化带长大于4km,宽大于170m,矿化层厚度大于2.1m,品位大于0.013%;叶庄子铀矿区铀矿化规模小,以带状零星分布,长大于1km,宽150~300m。
矿化层厚度大于0.7m,品位大于0.005%。
(3)铀矿化多呈板状体或似板状体,且水平方向上分布连续,垂向上矿化层存在较多夹层,夹层一般为0.2~5m。
铀矿床类型、成矿系列成矿谱系与找矿新进展

铀矿床类型、成矿系列成矿谱系与找矿新进展摘要:西北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重要的铀矿成矿远景区之一,铀矿床主要类型有花岗岩型、混合岩型或变质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伟晶花岗岩型,伟晶花岗岩型铀矿床是西北地区独特的铀矿类型。
文章分别从地质背景、矿体规模、赋矿层位、控矿构造、成矿时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别论述了铀矿床的成矿类型,对陕西铀矿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为今后西北地区铀矿的勘探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矿类型;成矿模式;成矿特征;成矿条件概况西北地区铀矿床成矿的时控特征明显,铀成矿时代延续期长,主要有 4 个成矿期,即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均有成矿作用发生; 省内已探明的 16 个铀矿床的产出空间位置和铀成矿带所处构造位置,多集中在地台边缘和相邻的褶皱带中,同我国铀矿分布规律一致; 省内已发现的 16 处铀矿床除 2 处为大型外,其余均为中小型矿 ; 由于地壳的铀丰度不均匀性,西北地区铀矿床在地理分布上也很不均匀。
主要成矿类型及模式从西北地区实际出发,突出西北地区铀矿床的特点,采用容矿主岩为主兼顾地质成矿作用。
将西北地区铀矿床分为陆相碎屑岩型砂岩型、花岗岩型、伟晶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变质混合岩型等五大类型,主要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概要论述如下。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类型及模式花岗岩型铀矿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矿床含矿主岩为伟晶状花岗岩脉 ( 伟晶岩脉 ),属于岩脉型。
铀矿化受岩脉和脉旁侧的混染带控制,成岩与成矿时间相近。
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南部丹凤三角地区,已探明的有陈家庄、光石沟、高山寺等铀矿床。
该地区伟晶岩极为发育,数量多、分布广,是国内伟晶花岗岩型铀成矿最有利的地区。
铀成矿特征如下:铀矿体产出在前寒武系断块区,沿背斜穹隆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强烈,各种伟晶岩脉分布在变质岩、混合岩化岩和花岗岩内。
产铀伟晶花岗岩脉多分布在花岗岩体边缘顺变质岩层产出。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过程是指成矿物质迁移、聚集、沉淀的作用过程。
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它可涵盖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地质体的形成、矿体的形成,以及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等不同阶段的各类复杂地质过程。
矿床形成过程中,有的由一个期次形成,有的经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多期成矿,即成矿物质由迁移到沉淀的多次过程。
标签:成矿;矿床;铀矿床类型;特点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纷繁的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探究可以破解成矿过程之谜。
1铀矿床介绍1.1铀矿床含义:在某些地质过程中,地壳中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铀矿物,或铀含量聚集体能够满足目前铀工业的要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发利用。
铀矿床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矿物原料需求的变化,铀矿床的范围也在变化。
以前没有使用的一些“岩石”或低等级矿化岩可能是经济可回收的铀矿床,这是原位可浸出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一个例子。
1.2铀矿床研究概况: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本原料。
中国的铀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越来越多,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铀矿床种类多样,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酸盐型,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在中国北方,新疆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内陆砂岩型铀矿开发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也取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最典型的成果之一盆地东北部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自从2006年以来,我国南部重点铀成矿带和矿场勘查工作已经恢复,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表明铀矿勘查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2.1矿床类型:中国的铀矿床多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铀矿床的类型。
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同,总结主要是:按分类分类;根据含矿岩石的分类;根据铀的分类;按工业生产特点分为主要矿石结构和矿体分类;根据矿藏矿化和矿物组成的分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宁东地区铀矿物形成机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铀矿物形成的一般原理的认识和对宁东地区铀矿物形成原理的浅分析,初步总结出宁东地区铀的沉淀富集是水溶液体系、原生岩石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反应结果,受成岩作用过程中各种地质、物理化学因素的联合控制,发生在沉积成岩作用的全过程。
关键词:还原作用有机质吸附有机质沉淀硫化物沉淀成矿模式
引言
宁东地区是宁夏主要的能源成矿带,正式地质工作始于1955年(石油系统)。
在煤炭勘查的过程中对地区放射性做了一定的测量工作,但在铀矿资源方面的研究程度较低,在2012-2013年度我所在野外完成21个钻孔的放射性伽玛测井及综合测井、样品釆样、水化学分析测试、等野外工作。
下面将依据野外资料,联系铀矿物形成的一般原理,对宁东地区铀矿物的形成和成矿模式做一简单的分析。
一、铀矿物形成的一般原理
铀从天然水中沉淀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两种:一是化学还原作用,其中包括含铀氧化水进入还原环境、具有还原性质的物质(气体)在迁移过程中与含铀氧化水相遇、不同性质的地下水混合或压力降低(CO2 逃逸) ,以及含铀地下水与围岩反应等过程中铀的还原沉淀作用。
二是机械物理作用,主要是吸附作用,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是主要的吸附剂。
二、宁东地区铀矿物形成的机理
宁东地区铀的沉淀富集是水溶液体系、原生岩石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反应结果,受成岩作用过程中各种地质、物理化学因素的联合控制,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全过程。
众所周知,还原环境是铀沉淀的有利条件,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是铀沉淀富集的主导因素。
(一)吸附作用
目前认为,在宁东地区铀最初沉淀是以六价形式为主,也就是说铀的沉淀不都是还原作用所致,吸附作用是其富集的重要因素。
有机质和细粒碎屑(特别是粘土矿物) 的存在,使吸附作用容易发生,由于这两者在宁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中含量均较高,因此,吸附作用对铀富集成矿的贡献不容忽视。
1有机质对铀的吸附作用
有机质对铀的吸附作用是宁东地区铀沉淀的重要过程之一。
不同的有机质对铀的吸附能力不同,泥炭、褐煤和腐殖酸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强,并且有机质富集铀与其含腐殖酸有密切的关系。
在目前已经完成的钻孔中,见矿孔岩芯资料显示,矿化指数较高的地段均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
2 粘土矿物对铀的吸附作用
除了有机质,粘土矿物也是沉积岩中铀富集的重要吸附剂,铀在粘土矿物表面被吸附是影响铀在天然水体中迁移的一种重要机制,赋矿石中占相当比例的铀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
化验结果显示,在七里镇砂岩中,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绿泥石等,其总含量为5 %~11.5 %。
粘土矿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铀的富集,但它减小了砂岩的透水性。
(二)还原作用
盆地中侏罗世以河湖相沉积为主,野外钻孔资料显示主要含铀层位富含有机质碎屑及黄铁矿、煤线,具备丰富的还原物质。
宁东地区影响铀沉淀的主要还原作用包括有机质的还原作用、硫化物沉淀铀的作用和铁沉淀铀的作用。
1 有机质的还原作用
包括含铀的氧化水进入还原性质的环境、具还原性的烃类流体及气体在运移过程中与富含铀的氧化水相遇、含铀流体与周围岩石的反应等过程中的铀的还原沉淀作用,主要还原剂是H2S、Fe2+等,这些还原剂能使UO22+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迅速被还原,这一反应在铀矿物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2硫化物沉淀铀的作用
硫化物沉淀铀的作用主要是硫化氢等强还原剂的还原作用。
这些还原剂能使UO22+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迅速被还原,形成铀矿物的聚集,这一反应在铀矿物形成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
3铁沉淀铀的作用
在宁东地区赋矿层中发现大量的黄铁矿,因此Fe2+有可能还原含铀溶液中UO22+中六价铀,在有硫化物存在的条件下,这一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赋矿层中大量黄铁矿的存在应该是该区铀富集沉淀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生还原作用的黄铁矿在后期环境蚀变为褐铁矿,因此在浅部可见褐铁矿的铁染现象存在。
三、宁东地区铀成矿模式
宁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地区铀矿的形成经含铀母岩的风化、碎屑物质的搬运、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等过程。
并且是一个长期而多阶段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密切相关。
初步总结出了宁东地
区铀矿成矿模式:铀源准备阶段—成岩期铀的积累(预富集)—含铀含氧水层间渗入成矿阶段—铀的再改造富集。
第一阶段:铀源准备阶段
调查区与祁连—秦岭褶皱带相邻, 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 隆起区古老的变质岩系及花岗岩系可以作为铀元素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于基底及蚀源区的含铀岩石。
经母岩风化、剥蚀、物质搬运、沉积作用等成岩作用前的一系列活动。
铀从原生岩石中解放出来,由地表含氧水将分散活动的铀与碎屑物一起带入浅水盆地,呈分散状分布于松散沉积物中,从而为成岩期铀的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铀源条件。
第二阶段:成岩期铀的积累(预富集)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的演化特点,宁东地区成岩期铀的积累可能发生于侏罗世初期至中侏罗世末期。
在成岩作用前期分散于松散沉积物中的铀,在地表含氧水的作用下,再次迁移,经成岩阶段,形成同生沉积的均匀分散的铀,这些铀将是后期铀富集成矿的重要铀源。
第三阶段:含铀氧化水层间渗入成矿
宁东地区在晚侏罗世至古近世期间是大规模层间渗入成矿可能发生的时期。
该阶段地层中含氧地下水不断氧化、溶蚀、携带岩层中的分散铀向排泄区迳流,在迳流的过程中,还原和吸附作用也在进行,主要为有机质、Fe2+以及部分粘土矿物,最终铀在有利岩层部位——直罗组“七里镇”砂岩体中发生富集,形成铀矿化。
第四阶段:铀的再改造富集
宁东地区铀再改造富集阶段成矿作用主要是新构造运动使已形成的铀矿化体发生再分布(贫化和富集)。
新生代缓慢的构造运动使宁东地区侏罗系地层及沉积底板形成宽缓褶皱,褶皱变异部位是油气藏储的良好聚集构造,为还原沉淀地下水中活性铀,创造了有利的还原环境。
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体系是还原流体的有利通道,是铀沉淀富集的构造因素。
但也使部分铀被含自由氧高的水淋失,造成铀的贫化,失去工业价值。
调查区内控矿构造主要为北西向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铀矿化轴线与褶皱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为北西向。
铀矿层一般发育于背、向斜的翼部,在倾伏端尖灭。
构造对铀矿化的控制主要表现在铀矿化的展布格局受区域构造的控制,铀矿化产出形态、规模则与褶皱构造及局部次级断裂构造关系密切。
这个阶段也是多次叠加成矿的过程,品位高的铀矿体主要形成于该阶段。
四、结论
1、宁东地区铀的沉淀富集是水溶液体系、原生岩石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反应结果,受成岩作用过程中各种地质、物理化学因素的联合控制,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全过程及成岩后的各种后生作用
2、宁东地区影响铀沉淀的主要还原作用包括有机质的还原作用、硫化物沉淀铀的作用和铁沉淀铀的作用
3、宁东地区影响铀沉淀的主要吸附作用包括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
5、宁东地区铀矿成矿过程主要包括:铀源准备阶段—成岩期铀的积累(预富集)—含铀含氧水层间渗入成矿阶段—铀的再改造富集。
五、参考文献
1、《铀矿物学》王德荫等,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试论有机质与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向伟东等,铀矿地质,2000
3、《微生物和有机质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赵瑞全等,铀矿地质,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