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专业版)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专业解读

(专业版)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专业解读1. 简介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蒸发器是关键组件之一,负责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以实现制冷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解读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2. 热量计算公式蒸发器的热量吸收与以下因素有关:制冷剂的性质、蒸发器的尺寸、空气流量、环境温度等。
常用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2.1. 制冷剂吸热量计算公式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如比热容、蒸发温度等。
计算公式如下:\[ Q_{evap} = m \cdot c_{r} \cdot (T_{in} - T_{evap}) \]- \( Q_{evap}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W)- \( m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 \( c_{r} \):制冷剂的比热容(J/(kg·K))- \( T_{in} \):制冷剂的入口温度(K)- \( T_{evap} \):蒸发器的蒸发温度(K)2.2. 空气侧吸热量计算公式空气侧吸热量是指蒸发器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
计算公式如下:\[ Q_{air} = V \cdot c_{p} \cdot (T_{in} - T_{out}) \]- \( Q_{air} \):空气侧的吸热量(W)- \( V \):空气体积流量(m³/h)- \( c_{p} \):空气的比热容(J/(kg·K))- \( T_{in} \):空气的入口温度(℃)- \( T_{out} \):空气的出口温度(℃)3. 面积计算公式蒸发器的面积直接影响其制冷效果。
常用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 = \frac{Q_{evap}}{k \cdot U \cdot (T_{in} - T_{evap})} \]- \( A \):蒸发器的面积(m²)- \( Q_{evap}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W)- \( k \):传热系数(W/(m²·K))- \( U \):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温差(K)4. 总结本文对蒸发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第二版)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高级计算公式

(第二版)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高级计算公式1. 介绍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计算蒸发器热量与面积之间关系的高级计算公式。
该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预测蒸发器的性能,从而优化设计过程,提高蒸发器的效率。
2. 公式概述2.1 基本原理蒸发器热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基本原理来描述:- 流体通过蒸发器时,其温度和湿度会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热湿交换。
- 蒸发器的热量传递主要分为两部分:对流热传递和辐射热传递。
- 热湿交换的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流体速度、流体与蒸发器表面的温差、流体的热导率、蒸发器表面的热导率等。
2.2 高级计算公式基于以上基本原理,我们推导出以下高级计算公式:3. 公式参数说明3.1 热量(Q)热量(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蒸发器的热量,通常以千瓦(kW)或兆焦耳(MJ)为单位。
3.2 面积(A)面积(A)是指蒸发器表面的总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3.3 其他参数其他参数包括流体速度(v)、流体与蒸发器表面的温差(ΔT)、流体的热导率(k_f)、蒸发器表面的热导率(k_s)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或估算。
4. 公式应用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示例:假设已知蒸发器的热量为 10 kW,流体速度为 2 m/s,流体与蒸发器表面的温差为 20℃,流体的热导率为 0.6 W/(m·K),蒸发器表面的热导率为 10 W/(m·K)。
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出蒸发器的面积。
根据计算结果,蒸发器的面积约为 1.2 m²。
这表明,在给定的热量和热湿交换条件下,蒸发器的面积为 1.2 m²时可达到最优性能。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第二版)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高级计算公式。
通过该公式,工程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蒸发器的性能,优化设计过程,提高蒸发器的效率。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三效蒸发,各效换热面积比例

三效蒸发,各效换热面积比例
三效蒸发是一种蒸发技术,用于处理大量溶液,以提取其中的盐分或有机物。
在三效蒸发中,溶液经过三次蒸发和冷凝,最终得到所需的盐或有机物。
为了达到最佳的蒸发效果,各效的换热面积比例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各效的作用。
在三效蒸发中,第一效主要用于蒸发大部分水分,第二效则用于进一步蒸发剩余的水分并回收热量,第三效则用于完全回收热量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根据三效蒸发的原理和各效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各效换热面积的比例。
通常来说,第一效的换热面积应最大,因为它是主要的蒸发器,需要处理大量的溶液。
第二效的换热面积应小于第一效,但仍然较大,因为它需要接收第一效的浓缩溶液并进一步处理。
第三效的换热面积应最小,因为它主要用于回收热量和稳定系统。
具体比例取决于实际应用和设备规格。
一般来说,第一效与第二效的换热面积比例大约为1.5-2:1,而第二效与第三效的比例则约为1.2-1.5:1。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比例范围,实际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换热面积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蒸发效果、能耗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等因素来不断优化各效的换热面积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蒸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力工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蒸发和冷凝流体。
本文将介绍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一、蒸发器蒸发器是将液体转化为蒸汽的设备。
根据蒸发器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蒸发器内换热面积计算蒸发器的内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Tm)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Tm为平均温差。
2.各种蒸发器的计算常见蒸发器种类有多效蒸发器、喷雾式蒸发器、蒸镜式蒸发器等。
这些蒸发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多效蒸发器的换热器内换热面积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Q / (Ud × ΔTmd)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d为蒸气侧的换热系数,ΔTmd为蒸汽的平均温差。
喷雾式蒸发器的蒸发速率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W = (G × H) / (λ × (hlg - hgf))量蒸发潜热,hlg为蒸汽的焓值,hgf为液体的焓值。
蒸镜式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和蒸发速率计算方法类似多效蒸发器。
二、冷凝器冷凝器是将蒸汽或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设备。
根据冷凝器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冷凝器的内换热面积计算冷凝器的内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Tm)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Tm为平均温差。
2.各种冷凝器的计算常见冷凝器种类有冷却管束冷凝器、冷凝器冷凝管束冷凝器等。
这些冷凝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冷却管束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Q / (Ud × ΔTmd)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d为冷却侧的换热系数,ΔTmd为冷却水的平均温差。
冷凝器冷凝管束冷凝器的冷凝速率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W = (G × H) / (λ × (hgf - hfg))量冷凝潜热,hgf为蒸汽的焓值,hfg为液体的焓值。
以上就是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完全版本)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计算法则

(完全版本)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计算法则1. 介绍本文档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用户根据具体需求设计蒸发器,以确保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2. 热量计算法则2.1 基本原理蒸发器的热量主要由输入热量、损失热量和有效热量组成。
输入热量是指蒸发器从外界接收的热量,损失热量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损失,有效热量是指实际用于蒸发器工作的热量。
2.2 计算公式蒸发器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Q_{\text{输入}} - Q_{\text{损失}} \]\[ Q_{\text{有效}} = Q_{\text{输入}} - Q_{\text{损失}} \]其中:- \( Q \) 表示蒸发器的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输入}} \) 表示蒸发器的输入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损失}} \) 表示蒸发器的损失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有效}} \) 表示蒸发器的有效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3. 面积计算法则3.1 基本原理蒸发器的面积主要由传热面积和辅助面积组成。
传热面积是指蒸发器中进行热量传递的面积,辅助面积是指用于支持蒸发器运行的面积。
3.2 计算公式蒸发器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 = A_{\text{传热}} + A_{\text{辅助}} \]其中:- \( A \) 表示蒸发器的总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 A_{\text{传热}} \) 表示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 A_{\text{辅助}} \) 表示蒸发器的辅助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4. 应用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示例,用于计算一个特定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
4.1 假设条件- 输入热量:1000 kWh;- 损失热量:200 kWh;- 传热面积:50 m²;- 辅助面积:10 m²。
(修订版)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精确计算方法

(修订版)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精确计算方法1. 引言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和能耗。
本文档提供一种精确计算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理论基础2.1 热交换原理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基于制冷剂的相变。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部吸收热量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实现制冷。
热量的计算基于制冷剂的吸热潜热和流量。
2.2 热负荷计算蒸发器的热负荷是指在特定工况下,蒸发器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负荷计算应考虑室内外温差、湿度、人员负荷、设备负荷等因素。
3. 热量计算步骤3.1 确定设计参数- 室内外温差- 相对湿度- 人员、设备等动态负荷- 房间使用时间3.2 计算热负荷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房间总热负荷。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Q = U \times A \times (T_{indoor} - T_{outdoor}) \]其中:- \( Q \) 为热负荷(W)- \( U \) 为热传递系数(W/m²·K)- \( A \) 为蒸发器面积(m²)- \( T_{indoor} \) 为室内温度(K)- \( T_{outdoor} \) 为室外温度(K)3.3 计算制冷剂吸热量根据制冷剂的物性数据,计算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吸热量。
公式如下:\[ Q_{evap} = \dot{m} \times h_f \]其中:- \( Q_{evap} \) 为制冷剂吸热量(W)- \( \dot{m} \) 为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 h_f \) 为制冷剂的吸热潜热(J/kg)4. 面积计算步骤4.1 确定制冷剂流量根据热负荷和制冷剂吸热量,确定制冷剂的流量。
\[ \dot{m} = \frac{Q}{h_f} \]4.2 选择蒸发器型号根据制冷剂流量和蒸发器面积,选择合适的蒸发器型号。
用于浓度较高料液蒸发的三效降膜式蒸发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中 图分 类 号 : T Q0 1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7 8 7 l ( 2 0 1 5 ) 0 1 - 0 0 7 2 — 0 3
蒸发 料液 浓 度越 高 ,蒸发 就越 困难 ,蒸 发 面积 也 随 之增 大 ,麦芽 糖 浆一 般蒸 发浓 度较 高 ,不 过这 种料 液 的 特点 是随 着温 度 的升 高粘 度在 降 低 ,其蒸 发 面积要 比蒸 发一 般 料 液 的 大 ,仅 以 MN J M0 3 — 3 2 0 0型 三 效 降 膜式 蒸发 器在 麦芽 糖浆 生产 中 的设 计及 应用 为例 进行 阐述 。
e v a po r a t o r i n t he p r od uc t i o n of ma l t s yr u p.
Ke y wo r d s :h i g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s l u r r y e v a p o r a t i o n; ma l t s y u p;t r h ee r — wa y f a l l i n g i f l m e v a p o r a t o r ;t h e d e s i g n a n d
7 2 2 0 1 5 .V _ o 』 . J 8 . 』 v 0 . J
饮 料 工 业
机械装备 ※
用于浓度较高料液蒸发的三效降膜式
蒸发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刘殿 宇
( 华 禹 乳 品 机 械 制 造 有 限 公 司 ,黑龙 江 摘 安达 1 5 1 4 0 0 )
要 :蒸 发 料 液 浓 度 越 高 , 蒸 发 就越 困难 , 蒸发面积也随之增大 , 麦芽糖浆一 般蒸发浓度较高 , 不 过 这 种 料 液 的特
(详全版)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计算规则

(详全版)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计算规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蒸发器热量与面积的计算规则,为设计、安装和运行蒸发器系统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本文档适用于各类蒸发器,包括工业用和商用蒸发器。
2. 热量计算2.1 热负荷计算蒸发器的热负荷是指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从物料中去除的热量。
热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m \cdot c \cdot (T_{in} - T_{out}) \]其中:- \( Q \) 表示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 m \) 表示物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c \) 表示物料的比热容,单位为千克摄氏度(kg·℃);- \( T_{in} \) 表示物料的入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_{out} \) 表示物料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2.2 热量传递系数热量传递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与热负荷和换热面积之间的关系。
热量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U = \frac{Q}{A \cdot (T_{in} - T_{out})} \]其中:- \( U \) 表示热量传递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²);- \( Q \) 表示热负荷,单位为瓦特(W);- \( A \) 表示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 T_{in} \) 表示物料的入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_{out} \) 表示物料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2.3 蒸发器热量计算蒸发器的热量计算需要考虑热负荷、热量传递系数和换热面积。
蒸发器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_{evap} = U \cdot A \cdot (T_{in} - T_{out}) \]其中:- \( Q_{evap} \) 表示蒸发器的热量,单位为千瓦(kW);- \( U \) 表示热量传递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²);- \( A \) 表示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 T_{in} \) 表示物料的入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_{out} \) 表示物料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工艺设计和换热面积计算
一.设计参数:
处理量(kg /h)4500,初始温度为20C,初始浓度5%
完成液浓度为40%加热蒸汽压强为5at(绝压),
末效真空度为600mmHg表压),试计算所需的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二.设计方案:
1. 总蒸发量计算:
W=F(1-X0/X 3=4500(1-0.05/0.40)=3937.5 kg /h
2. 各效蒸发量初步估算:
假设:WW2:W3=1:1.1:1.2
W=WW+V3=3.3W/=3937.5
加193 kk /h
W=1312 kk /h
W=1432 kk /h
3. 估算各效浓度:
X1=F^X^=(4500 X 0.05)/(4500-1193)=0.068
F -
X2=4500X 0.05/(4500-1193-1312)=0.113
X=0.4
4. 分配各效压强
假设各效间压降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
R=5X 98.07+101.33=592KPa
-3
P=101.33-600 X 133.32 X 10 =21KPa
△ P=(592-21)/3=571/3=190KPa
则各效蒸发室的压强(二次蒸汽压强)为:
R/=P-△ P=592-190=402KPa
H=P-2 △P=592-2X 190=212KPa
P/=R=21KPa
由各效二次蒸汽压强查水蒸汽表可得相应的二次蒸汽温度和气化潜
热如下表:
5.计算各效传热温度差损失:
(一)、由于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根据二次蒸汽温度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由氢氧化钠的杜林线图可查的各效溶液的沸点分别为:
沸点:t a1 = 146C t a2=125C t a3=87C
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
△1/= 146-143.6=2.4 °C
△2/= 125-121.9=3.1 C
△r=87-60.7=26.3 C
C
/ =2.4+3.1+26.3=31.8
(二)、由于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P m=p + p g L/2
取液位高度为2米(即加热蒸汽管长度)
由溶液的沸点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查表可得各效溶液的密度
3
p 1=991 kg /m
p 21056 kg /m3
3
p 31366 kg /m
R=402+991X 9.81 X 2/2/1000=412KPa
P2=212+1056X 9.81 X 2/2/1000=222kpa
R=21+1366X 9.81 X 2/2/1000=34kpa
对应的各效溶液(水)的温度分别为: 144.4 C 123.3 C 69.9 C // =tr/-t
△1///=144.4-143.6=0.8 C
△2///=123.3-121.9=1.4 C
△3///=69.9-60.7=9.2 C
C
//=0.8+1.4+9.2=11.4
(三)、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厶///
=0
///
6. 计算总温度差损失
=31.8+11.4=43.2 C
=0
△ 11
=T 1
-t 1
=158.1-146.8=11.3 C
假设各效传热系数:
K=1800W/(mk) K 2=1200 W/(mfk) &=600 W/(m 2
k)
3 5
Q=D x R=15.8 x 2093X 10/3600=8.77 x 10W
7. 计算总传热温度差 t=T I -T K -
=158.1-60.7-43.2=54.2 C
1、 计算各效溶液的沸点及各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一效:t i =T /
+A 1 = 143.6+2.4+0.8=146.8 C
:t 2
=121.9+3.1 + 1.4=126.4 C
:t 3=60.7+26.3+9.2=96.2 C
T2=t 1-( △ /+△ /+△ 1 )=146.8-3.2=143.6 T3=A 13+t 3
8. 计算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水分量
解方程组:
W=1428 kg /h W=1420 kk /h W=1091 kk /h D=1508 kk /h
9. 估算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Si
Q i k i t i
Q=1428X 2138X 103/3600=8.48 X 105W Q=8.68 X 105W
S=43.1m{
2
S=41.1m
2
S=56.3m
10. 有效温度差再分配
S S b 3 乜& t3 =48.7m2
t
t i 43.1/48.7 X 11.3=10 C
t2 41.1/48.7 X 17.2=14.5 C
t3 56.3/48.7 X 25.7=29.7 C
11. 重新计算各效浓度
X=0.073
X F O.136
X F0.4
13.计算各效蒸发量
解方程组:
W=1444 kg /h
V2=1393 kk /h
W=1101 kk /h
D=1523k /h
14.计算各效传热面积Q=8.85 x 105S i=49.2m2 Q=8.54 x 105S 2=49.1“Q3=8.47 x 105S 3=47.5“S
仁池=1-47.5/49.2=0.0346 v 0.05 取平
S max
2
S=(49.2+49.1+47.5)/3=48.6M
取S=1.1S=53.46=[54M2]
经实际使用,按此原理进行计算的结果符合实际的需要。
上的实际生产。
均面积
能满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