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PPT2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 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3、“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 “晴”的? 4、你最喜欢哪一句?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2、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处境? 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3、“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 “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小结全词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 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 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 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 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 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调侃说自 己的一生的功业都在黄州惠州儋州,充满 自嘲意味。读来让人心酸,感慨万端。但 细想来,又恰是这些坎坷和苦难造就了文 学史上的苏轼。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
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 ——余秋雨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精美版课件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文 拣与尽欧寒阳 枝修 不并 肯称 栖欧 ,苏 寂, 寞为沙洲“唐冷宋。八大家”之一; 书文画法与学与 欧 文黄阳同庭修,坚并论、称画米欧主芾苏张、,神蔡为似襄,“唐并提宋称倡八宋“大士四家人家”画之;”一。;
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 缺书拣月法尽挂 与 寒疏黄枝桐庭不,坚肯漏、栖断米,人芾寂初、寞静蔡沙。襄洲并冷称。宋四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 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状元成才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苏夜被轼阑贬( 人 黄1静州0,后37漏,-11壶虽01的然)水自,早己北已的宋滴生文光活学了都家。有、问书题画,家但、苏美轼食是家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文 拣与尽欧寒阳 枝修 不并 肯称 栖欧 ,苏 寂, 寞为沙洲“唐冷宋。八大家”之一; 书文画法与学与 欧 文黄阳同庭修,坚并论、称画米欧主芾苏张、,神蔡为似襄,“唐并提宋称倡八宋“大士四家人家”画之;”一。;
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 缺书拣月法尽挂 与 寒疏黄枝桐庭不,坚肯漏、栖断米,人芾寂初、寞静蔡沙。襄洲并冷称。宋四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 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状元成才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苏夜被轼阑贬( 人 黄1静州0,后37漏,-11壶虽01的然)水自,早己北已的宋滴生文光活学了都家。有、问书题画,家但、苏美轼食是家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诗词赏析
诗词翻译
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滴漏声断了,夜深 人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 之影。
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心里有怨恨 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栖息在寂 寞荒冷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
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 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后两 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 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中的人、鸟形象 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强化了“幽人”的超 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
诗词赏析
下片紧承上片,着力描写“孤鸿”。前两句写“孤鸿” 惊飞又回头寻觅的姿态和有“恨”却无人知晓的心理, 突出表现了它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后两句写 “孤鸿”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 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孤鸿”的清高,也 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主旨点睛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内容展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助学资料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诗、 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等。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ppt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咏物词鉴赏指导
咏物诗词
概念
咏物诗词,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描写和 叙述,表达与之相似的志向、意愿。
要点
1、突出所咏之物的特点 2、抒发情感、寄寓怀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诵读、感知
1、词中环境描写有哪些,又有何作用? 凄清 渲染氛围
2、词中所咏之物是什么?词人着力描绘了怎样的特点?
由浅入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熟读、思考:
1、词中的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尝试用原句回答?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落红难缀
(无人怜惜)
一池萍碎 无情有思
(充满深情)
3、词人把杨花比作什么?由此推测作者寄寓什么情感?
离人(思妇) 花人合一,思妇离情 去国怀君
卜
陆
梅
算 子
·
游咏
卜算子·咏梅
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 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 子操守。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 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 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 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陆游,字务观,号放 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 “喜论恢复”‘受到投降 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 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形 寂寞凄凉、饱受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 摧残,象征屡受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
排挤的主战派。 屈斗争的精神。
——咏物词鉴赏指导
咏物诗词
概念
咏物诗词,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描写和 叙述,表达与之相似的志向、意愿。
要点
1、突出所咏之物的特点 2、抒发情感、寄寓怀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诵读、感知
1、词中环境描写有哪些,又有何作用? 凄清 渲染氛围
2、词中所咏之物是什么?词人着力描绘了怎样的特点?
由浅入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熟读、思考:
1、词中的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尝试用原句回答?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落红难缀
(无人怜惜)
一池萍碎 无情有思
(充满深情)
3、词人把杨花比作什么?由此推测作者寄寓什么情感?
离人(思妇) 花人合一,思妇离情 去国怀君
卜
陆
梅
算 子
·
游咏
卜算子·咏梅
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 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 子操守。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 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 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 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陆游,字务观,号放 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 “喜论恢复”‘受到投降 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 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形 寂寞凄凉、饱受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 摧残,象征屡受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
排挤的主战派。 屈斗争的精神。
卜算子(缺月桂疏桐)_课件

上片写鸿见人, 下片写人见鸿。
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 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 人。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 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幽人 孤鸿---以幽人来比况孤鸿,暗示自己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操守。
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 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 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 污。
然而, 此后十二年间,苏轼先后遭受丧 母、丧妻、丧父之痛,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 签判。
1069年 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 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 却力主渐进, 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
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干 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更激化了与新党的 矛盾。
写作特色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 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 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 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 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 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
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 新得势,苏轼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惠 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成为 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
直到 1100 年,他才受命由儋州渡海北返, 次年便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 缝之中,几起几落 ,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 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 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关于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 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语文卜算子·缺月挂疏桐ppt2 苏教版最新精品课件

)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 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 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 的?
“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 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和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 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做到泰然 自若、任天而动。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1.花开时节,有赏花的心情。
2.瓜果应季,喜欢瓜果的人牙好、胃口好。 3.感受春天的微风轻抚最初萌芽的青草和树叶,把稚嫩的清香散播到四面八方。
4.酷热的夏天,享受一场豪雨和随之而来的凉爽、清新、草木苍翠。 5.在秋天火一样的红叶面前停下脚步,体味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 6.站在温暖的窗户后面欣赏大雪最初的样子:轻盈、迷蒙、笼罩大地,洁白还无人践踏。 7.喝酒的时候,是心在应对,而不是肠胃在应对。如同焚香,要的只是一种香的氛围,而不是把香氛当氧气,这也是酒逢知己饮的本意。 8.有很够分量的情敌,你却不战而胜,似乎比用大笔钱买到极昂贵的东西还快乐。这是棋逢对手或物有所值的含义之一。 9.生命中永存一个可以单相思的人,又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种情怀,美中不足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寄托,如同诚信基督的教徒有一个上帝。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 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 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 的?
“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 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和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 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做到泰然 自若、任天而动。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1.花开时节,有赏花的心情。
2.瓜果应季,喜欢瓜果的人牙好、胃口好。 3.感受春天的微风轻抚最初萌芽的青草和树叶,把稚嫩的清香散播到四面八方。
4.酷热的夏天,享受一场豪雨和随之而来的凉爽、清新、草木苍翠。 5.在秋天火一样的红叶面前停下脚步,体味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 6.站在温暖的窗户后面欣赏大雪最初的样子:轻盈、迷蒙、笼罩大地,洁白还无人践踏。 7.喝酒的时候,是心在应对,而不是肠胃在应对。如同焚香,要的只是一种香的氛围,而不是把香氛当氧气,这也是酒逢知己饮的本意。 8.有很够分量的情敌,你却不战而胜,似乎比用大笔钱买到极昂贵的东西还快乐。这是棋逢对手或物有所值的含义之一。 9.生命中永存一个可以单相思的人,又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种情怀,美中不足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寄托,如同诚信基督的教徒有一个上帝。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教学提纲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 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 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 “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 徊心境。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卜算子》(上片营造怎样
卜 漏断人初静。 的氛围,有何用 时见幽人独往来, 意?
算 缥缈孤鸿影。 子 惊起却回头, 2.下片塑造了怎
有恨无人省。 样的形象,有何 拣尽寒枝不肯栖, 用意?
寂寞沙洲冷。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 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 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 “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 徊心境。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卜算子》(上片营造怎样
卜 漏断人初静。 的氛围,有何用 时见幽人独往来, 意?
算 缥缈孤鸿影。 子 惊起却回头, 2.下片塑造了怎
有恨无人省。 样的形象,有何 拣尽寒枝不肯栖, 用意?
寂寞沙洲冷。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 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PPT课件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
辙诀别。
.
3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
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
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
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
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
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
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
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
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
4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 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 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 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 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 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 示了其中的端倪。
.
5
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 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 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
12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 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 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 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 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 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 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2020/12/10
8
苏轼词总结
“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2020/12/10
9
PPT教学课件
唐人金昌绪诗《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
2020/12/10
1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20/12/10
2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 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 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 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 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 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 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 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 口,谢绝交往。由于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 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 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 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 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 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 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2020/12/10
6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 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
2020/12/10
3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 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 围。
2020/12/10
4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 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 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 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 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10
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 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 摧残。
•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 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 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2020/12/10
7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什么?
•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 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 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2020/12/10
5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 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 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 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2020/12/10
8
苏轼词总结
“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2020/12/10
9
PPT教学课件
唐人金昌绪诗《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
2020/12/10
1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20/12/10
2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 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 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 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 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 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 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 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 口,谢绝交往。由于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 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 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 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 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 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 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2020/12/10
6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 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
2020/12/10
3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 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 围。
2020/12/10
4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 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 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 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 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10
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 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 摧残。
•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 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 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2020/12/10
7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什么?
•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 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 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2020/12/10
5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 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 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 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