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是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筋混凝土斜撑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计算与分析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斜撑转换层设计与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clined support in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were discussed.Keywords: slant supports conversion layers design and analysis引言结构设计时,由于建筑功能需要,竖向构件不能连续时,将需要通过转换构件对竖向构件进行转换,尤其是抗震设计时,转换结构宜优先选择地震作用下不致引起框支柱顶弯矩过大,柱剪力过大的结构形式,斜撑作为斜腹杆杆桁架的一种特例,对竖向构件进行转换有很多优点。

首先斜撑转换通过斜撑受压和楼盖受拉来将上层柱(或梁)传来的重力荷载传至下层柱,传力路径更加明确,以构件受压受拉替代构件受弯受剪来承受重力荷载,受力方式更为合理。

其次由于上部重力荷载很大,采用转换梁转换,转换梁的截面必然很大,一方面导致转换梁下部空间无法再利用,自重大、配筋多、不经济等缺点,另一方面导致竖向结构重和刚度分布在转换层变化不连续,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利,而斜撑转换的转换层与上下层的刚度比变化幅度很小,因此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可以避免结构层间剪力和构件内力发生突变,有利于结构抗震。

作者在以往工程设计中使用了多种形式的斜撑转换,分别介绍如下:1 分析模型的确定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为三层单跨带腋撑二维框架,能够代表典型的多层大跨度体育建筑,其跨度为30m,层高依次是8.7m、8.9m、5.7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000×1200(mm×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400(mm×mm)、斜撑初始截面尺寸为600×600(mm×mm)。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今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设计阶段,如何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成为设计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优化设计和安全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地理环境、建筑物使用功能以及承重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1. 材料的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力学性能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荷载,选择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

通常情况下,采用大直径的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等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能。

钢筋材料选用不含氢、磷等杂质的优质钢筋,混凝土材料选用优选掺合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经济性经济性是针对使用性能特别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考虑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需要降低造价的情况下,采用增强弹性模量材料、有机纤维等加强剂,可以起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2. 结构的布局结构布局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常情况下,优化的结构布局应该是结构安全可靠、布局合理且美观大方,具备好的通风采光性能,并且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性。

3. 抗震设计抗震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考虑因素,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依赖于材料的强度、布局和连接方式,因此,进行抗震设计是优化结构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

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形式、轴力比、刚度比和拐点等因素的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常需要根据设计标准进行评估和检验。

二、安全性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1. 结构的承载能力承载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指标,应根据设计标准确定建筑结构布置、墙体开口、集中力的作用部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布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形式演化与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形式演化与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形式演化与优化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和大跨度结构等领域。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体系形式的选择和优化设计是关键步骤,旨在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并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形式演化与优化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地降低结构的自重和材料消耗。

一般而言,体系形式包括单排和双排结构、梁柱与面板比例、柱短柱和长柱等。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形式演化与优化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体系形式的演化通常从经验积累中得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体系形式逐渐演化,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教训。

例如,过去常见的双涡梁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不足之处,引发了工程界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框架结构采用了单涡梁或单环梁等优化形式,以改善地震响应和结构性能。

因此,体系形式的演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同时也受到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认识的影响。

其次,体系形式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方案的经济性。

在进行体系形式的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面临的负荷和荷载,并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垂直和水平荷载,以及地震和风荷载等。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结构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结构的自重和材料消耗。

一般而言,通过改变梁柱剪力比、调整柱短柱与长柱、改变柱径与柱高比等方法,可以实现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

此外,体系形式的演化与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结构的施工难度和成本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些结构形式可能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困难或高成本。

因此,在进行体系形式的演化与优化设计时,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也是需要综合考虑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优化设计

1 . 3 结构基 础选 用
建 筑 物 所 采 用 的基 础 型 式 .必 须 依 据 建 筑物 的 上部 结 构
照 规 范 规 定 设 置 配 筋 的 问题 以及 不 能保 证 梁 的 抗 剪 力 等 等 。
( 4 ) 在设 计过 程 中, 有 些 设 计 人 员 总 把 配 筋 当成 构 造 配 型式、 地 质 条 件 所 确 定 的基 础 形 式 . 若 所 处地 区 大部 分 都 是 软 筋 , 会 给 建 筑施 工 留 下很 大 的 安全 隐 患 。 此 外 . 在 计 算框 架 梁 土地 基 层 ,所 有 建 筑 物 大 部 分 都 是 采 用桩 基 础 作 为 其 地 基 基 内力 的 问题 时 , 常常不注重细节, 忽 视 框 架 的 水平 尺 寸 和 垂 直
序 电算 , 所 有 按 主 梁 输 入 模 型 的 梁是 整 体 工 作 的 . 部 分 梁将 产
生 扭 转 问题 。 一 些 三 维 空 间 分析 软 件 , 在 对框 架 结 构进 行 分 析
计算时 . 虽 已将 梁的 抗 扭 刚度 进 行 了调 整 . 但 计 算 出来 的结 果 是 框 架 边 粱扭 矩 筋依 旧很 大 , 计 算模 型 与 实 际 受 力 不 相 一 致 。
L O C A R 8 O Ⅳ 0 R L D 2 0 1 5 / 4
建筑 ・ 节能
钢 筋 混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整体 优 化 设 计
刘 斌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1 1 )
【 摘 要 】 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具 有需要材料少 、  ̄7 - - V 艺简单、 重量轻 、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 能够使用的空间较 大等优点 , 预计 其在建筑行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摘要:钢混(钢筋混凝土)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需在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中,仍维持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对具体的优化设计操作有相对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故而,本文以钢混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实践为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便于为今后钢混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实践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钢筋;优化设计前言:钢混框架形式结构凭借着施工便捷、布置灵活、高强度等特征,备受建筑业认可并广泛应用。

然则,伴随建筑业持续发展,对于钢混框架形式结构设计要求也逐步提高,需要开展钢混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

对此,钢混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实践,其现实意义变得尤为突出。

1 优化设计实施要点1.建立数学基础模型以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设计变量这些元素为基础,围绕着钢混框架形式结构的优化设计建立数学基础模型。

①在设计变量层面结构设计当中常用若干数值来实现对结构尺寸、面积、惯性矩、拱矢高、节点坐标、柱高度、梁间距等这些几何参数的描述,结构设计最终是要明确以上所有参数。

可以说,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对应一种设计方案。

但由于建筑方案等原因,部分几何参数在结构设计之前就可以定下来,故称其是预定的参数。

其余可变化的参数,则是我们优化的空间,称为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的变化可实现对于另外各项参数的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于设计标准及要求。

为便于实施矩阵计算分析工作,设计变量通常会设成n,X=(X1X2……X n)T为计算式,设计向量则通过所构成的设计分量来组成相应空间[1]。

在选择设计变量时,要求其务必要和目标函数存在着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两者又互相独立,实际意义上并无因次量,把控好设计变量具体的数目,可实现简化计算分析。

②在目标函数层面目标函数是用来衡量设计好坏的指标,钢混框架形式结构优化设计通常采用的目标函数有质量、造价、重量等。

而寻求最佳质量、最优经济性、最轻重量是我们的目标,且这些目标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设计效果和经济性,优化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的能力。

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型材选择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结构的局部失稳,可以采用加强节点和设置加强肋等方法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结构的刚度和变形性能。

刚度是指结构在承受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

结构的刚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为了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选用较大截面型材和增加构件的数量。

结构的变形性能也需要考虑,一方面要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限值,另一方面要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延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结构的材料使用和施工工艺。

材料使用和施工工艺对结构的耗材量和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并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可以考虑采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减少结构的材料消耗和施工周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不发生失效的概率。

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静力和动力分析,并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变形性能、材料使用和施工工艺、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只有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和经济的设计方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其具有可靠性高、自重轻、抗震抗风能力强等优点,且易于施工,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结构中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化设计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效能。

具体而言,需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1. 结构安全性。

优化设计应当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承受正常使用荷载和极限荷载时不会发生破坏,同时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 结构实用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当满足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要求,同时便于施工和维护。

3. 结构经济性。

优化设计应当尽可能减少建筑物总体成本,包括结构材料和施工费用等方面。

优化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优化算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等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遗传学习和进化的方式,获取最优设计方案。

但是,优化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数值模拟。

利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预测和优化。

数值模拟能够进行大量试验,以获取更多的结构参数和建筑物响应。

然而,这种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考虑与真实物理试验的差异。

3. 传统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采用传统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

在这种方法中,设计师需要基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专业判断来确定最佳结构方案。

但是,这种方法难以考虑到复杂的力学和结构问题,可能导致不够准确的设计结果。

1. 材料选择。

优化设计应当通过使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和建筑保温材料等材料,来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节能性。

2. 结构布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布局应当符合空间要求和实用性的需要。

同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性能,应当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刚度配合。

3. 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在高层建筑、桥梁、厂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如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和节约成本,成为了设计者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设计的目的优化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得结构在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经济、美观。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只有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才能考虑其他性能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进行各种极限状态、使用状态和地震状态的受力分析,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结构的经济性:经济性是优化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者需要在确保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这就需要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构件尺寸等方面进行精确的优化,以求达到结构的经济性。

3.结构的美观性:美观性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重要设计指标,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建筑、景观建筑中,结构的美观性往往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形象。

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外形美观性,使之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统一。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结构形式的优化: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对结构形式的优化来达到经济、安全、美观的要求。

在一些大空间建筑中,可以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既能够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又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

在一些狭长建筑中,可以采用框架-筒状结构,通过结构形式的创新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

2.材料的优化:材料的选择对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摘要】文章将对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对比,通过对三者的刚度、最大地震力、最大层间位移角等方面的计算对比,来分析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弹性层间位移角优化设计
抗震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抗震结构可靠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与框架刚度相差悬殊,变形协调能力差、结构自重大。

同时吸收较大的地震作用;而高层框架结构难于满足规范所允许的位移要求,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种刚度介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同时变形协调性较好的另外一种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体系。

本文重点研究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体系。

1 分析模型的选取
模型取一栋地上12层、地下一层的4×5跨框架砼斜支撑结构、框架砼型钢支撑结构、纯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

该框架结构质量、刚度分布皆均匀、规则,地下一层至三层层高4.8m,其余各层3.3m,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抗震等级为一级,ⅱ类场地。

柱距8100m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为hrb400级,楼面恒载、活载标准值分别为,4.5kn/m2、3.5kn/m2,屋面恒载、活载标准值分别为
6.0kn/m2、2.0kn/m2。

2 模型分析
结构的抗侧力构件由梁柱构成,梁柱刚度决定了体系的刚度大小。

由计算得知,框架结构的第一周期为1.9412s,可知框架结构体系位移较大,周期较长,整体刚度较小,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远远超过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所规定的限值1/550。

可见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是不可取的。

框剪结构的抗侧力构件主要由剪力墙和梁柱构成,剪力墙的刚度决定了体系的刚度大小。

由计算得知,框剪结构的第一周期为1.4421s,最大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见表1。

可以得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较框架结构位移过小,周期过短,结构整体刚度过大,吸收的水平地震力过多,造成投资浪费。

同时,由于剪力墙分配地震作用较多,使得框架部分很多都是构造配筋。

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体的抗侧力构件由梁柱和支撑构成,梁柱和支撑的刚度决定了体系的刚度大小。

计算得知,混凝土双向支撑的第一周期为1.3103s,最大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见表1。

可以得知混凝土双向支撑结构结构整体刚度也很大,其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地区[2]。

由计算得知,混凝土双向支撑的第一周期为1.6339s,最大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见表1。

可以得知框架单向撑结构侧向刚度合理,层间位移和总位移很好的满足限值要求,结构吸收的水平地震力大于框架结构,小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很好地解
决了选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的问题。

框架斜撑结构体系梁柱断面合理,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混凝土人字形支撑的第一周期为1.5361s,最大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见表1。

可以看到混凝土人字形支撑结构和混凝土单向支撑结构侧向刚度、层间位移和总位移比较接近,也是一种合理的结构体系。

同时由于可以在半跨布置,这样方便门窗洞口的开设。

3 结语
本研究只是在弹性阶段进行的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

(1)框架结构的刚度较小、侧移过大,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整体倒塌破坏;而框剪结构刚度过大,刚度分布的不均引起地震力的分配不均,造成框架部分大部分为构造配筋,使其易形成薄弱部位,在强震作用下框架的梁、柱破坏难于修复。

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同时具有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优点,传力途径和受力特点更为合力,其侧向刚度合理,层间位移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要求。

由于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刚度适中,刚度分布也较为合理,使得地震力的分配也较为平均,断面和配筋也比较合理。

另外由于混凝土支撑可以布置为单向支撑,方面门窗洞口等建筑和设备的布置。

(2)由于斜支撑传递了轴力,使得与其相连的框架柱的轴力明显增加,故该柱的轴压比不容易控制,容易造成其轴压比超限,可以考虑该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或增大砼标号等措施;钢斜支撑在较大开间处,由于其长细比易超限,此时钢筋混凝土斜支撑可以满足规
范的所规定的侧移要求。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马步真.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探析[j].设计研究,2007,1(1):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