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中国水泥历史

甲子沧桑书写巨变、盛世水泥铸就辉煌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之际来源:中国水泥发布时间:2009-10-15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
60年,弹指一挥间。
正是在这60年间,中国水泥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演绎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巨大变迁,造就出令世界瞩目的“水泥大国”。
温故而知新,梳理回顾60年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时期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为此,应《中国水泥》杂志之邀撰写此文,与水泥行业广大同仁共勉。
如果从1889年唐山细绵土厂土窑生产水泥算起,中国水泥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算起,也有103年的历史了。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但中华民族依然处在三座大山统治之下。
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水泥工业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畸形发展,但规模之小、产量之低,发展之慢,令人乍舌。
1949年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
4 亿5 千万人口的大国,人均水泥不到1.5公斤,中国水泥工业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一、回顾历史追寻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足迹中国水泥工业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
我国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30年”,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生产企业只有35家,其中东北区14家,华北区5家,华东区8家,中南区3家,西南区4家,西北区1家。
新中国成立后,水泥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修复遭受战乱破坏的设备,组织恢复生产。
1949~1952年间,陆续修复了东北、华北遭到破坏的哈尔滨、本溪、小屯、抚顺、锦西、鞍山、大连、牡丹江、琉璃河、太原、启新等水泥厂。
华东地区恢复生产的有中国、上海、江南、光华等水泥厂,中南地区有广州、华新水泥厂,西南地区有重庆水泥厂,全国总共有18 个大中型水泥厂相继恢复生产。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报告

水泥是建造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素有“建造工业的粮食”之称。
在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固定投资增长乏力,导致水泥建材行业今年来持续下滑,2022 年产品需求,产品价格以及行业利润等指标全面下跌,均创下近年来新低。
产能指标严重过剩,潜在产能还在不断释放,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结合我国水泥发展历程及现状,笔者对接下来的水泥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如下判断:(1)受宏观经济影响,水泥需求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2)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3)更环保,更节能,科技创新才是行业未来出路(4)水泥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5)走出国门,分享海外新市场一、水泥建材行业概述 (3)1.1 水泥的定义 (3)1.2 水泥分类 (4)1.3 水泥基本生产工艺 (4)1.4 水泥性能评价 (5)二、中国水泥建材行业的历史沿革 (6)2.1 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6)2.2“大跃进”的起落和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 (6)2.3“文革”蜿蜒前进阶段(1966~1978 年) (6)2.4 在十字路口前进(1979~1984) (7)2.5 水泥工业蓬勃发展阶段(1985~1995) (7)2.6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部署阶段(1996~2000) (8)2.7 新型干法高速发展阶段(2001~2022) (8)2.8 产能过剩日益严重(2022~2022) (9)三、行业现状 (11)3.1 水泥需求萎缩,产量增速大幅下降 (11)3.2 水泥价格持续下跌 (13)3.3 效益全面下滑,行业步入艰难期 (14)3.4 出口量总体平稳,结构有所变化 (15)3.5 供需: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 (16)3.6 集中度提升慢 (16)四、水泥建材行业发展前景 (17)4.1 水泥需求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 (17)4.2 “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 (17)4.3 科技创新是行业未来出路 (18)4.4 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 (18)4.5 走出国门,共享国外市场 (19)一、水泥建材行业概述水泥是一种粉状材料,它与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由稀变稠,最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
中国建筑材料演变历史

中国建筑材料演变历史一、简介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建筑材料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从古代的石材、木材到现代的混凝土、钢材,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建筑材料的演变历史。
二、古代建筑材料在古代,中国建筑主要采用石材、木材和土坯作为建筑材料。
石材主要用于建造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如著名的故宫和天坛。
木材则广泛用于建造民居、桥梁和船只等。
土坯则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建造农民的住宅和城墙等。
三、近现代建筑材料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的建筑材料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泥开始在中国使用,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牢固,施工速度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钢材的运用也为建筑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钢结构的使用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并且可以实现更大跨度的设计。
四、现代建筑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材料不断涌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混凝土。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经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
混凝土的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此外,复合材料也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防腐蚀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建造高楼大厦和桥梁等工程。
五、绿色建筑材料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材料逐渐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环境友好、具有可再生性和循环利用性的材料。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能源供应,节约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生态砖、草坪砖等也是绿色建筑材料的一种,它们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六、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未来建筑材料将继续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环境影响。
例如,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古法水泥制作方法

古法水泥制作方法【原创版3篇】摘要(篇1)1.古法水泥制作方法的背景和历史2.古法水泥制作的主要原料和设备3.古法水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工艺流程4.古法水泥的优点和应用领域5.古法水泥制作的现状和传承意义正文(篇1)古法水泥制作方法源于古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天然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配比和复杂工艺,制作出质地优良、性能稳定的水泥。
古法水泥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因其环保、节能、抗震等优点而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古法水泥制作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粘土、石膏等。
在制作过程中,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破碎、磨粉、混合等工序,最终形成熟料。
古法水泥制作使用的设备主要有石灰窑、旋转窑、冷却机等。
古法水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工艺流程包括生料制备、熟料烧制、水泥粉磨和包装。
生料制备是将石灰石、粘土、石膏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破碎和磨粉。
熟料烧制是将生料放入石灰窑中,经过高温煅烧而成。
水泥粉磨是将熟料进行粉碎,使其成为细粉。
最后,将水泥粉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古法水泥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等。
因此,古法水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水利等工程领域。
此外,由于古法水泥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其制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用于修建古建筑、景观建筑等。
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古法水泥制作逐渐被新型水泥制作方法所取代。
古法水泥制作的传承和发扬面临巨大挑战。
摘要(篇2)1.古法水泥制作的历史背景2.古法水泥制作的基本原料3.古法水泥制作的传统工艺流程4.古法水泥的优点和局限性5.古法水泥制作的现代传承与应用正文(篇2)古法水泥制作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现代建筑业中,古法水泥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修复和装饰等方面。
以下是古法水泥制作的详细介绍。
1.古法水泥制作的历史背景古法水泥制作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当时人们用石灰、砂子和水等原料制成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和水等原材料组成的建造材料,用于各种建造结构的建造。
它的广泛应用使得混凝土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混凝土的起源、用途、创造技术以及对建造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细化阐述。
一、混凝土的起源混凝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发展的阶段,人们已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造材料。
他们使用的材料是一种由石灰、沙子和骨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称为“石灰砌块”。
这种材料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建造物的建造,如金字塔等大型建造。
二、混凝土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用途逐渐扩展。
在古代,混凝土主要用于建造物的基础和墙体建造,但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与改进,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
现代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造结构的修筑,包括桥梁、大坝、地下结构、管道、堤防等等。
混凝土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三、混凝土的创造技术混凝土的创造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最早期的混凝土创造是通过手工混合原材料。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混凝土的创造过程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现代混凝土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配制、搅拌、浇注和养护等步骤。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剂、纤维等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四、混凝土对建造行业的影响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对建造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混凝土的优点在于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此外,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降低了建造成本。
此外,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形状与结构,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混凝土的创造工艺图示2. 混凝土的施工示意图3. 混凝土的主要应用实例照片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标准:国家对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等方面制定的标准规范。
2. 施工规范:建造行业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及操作规范。
水泥发展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一些遭到破坏癿工厂无力修复,惨淡经营。
到1949年,全国只有14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丌足300万吨,而实际年产 量仅有66万吨,占当时总生产能力癿16.3%。
1889-1949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2000至今
步入新丐纨 践行科学发展
三、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1958年,第一个采用国产窑的水泥厂——湘乡水泥厂开工建设,该 厂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华新窑。“华新型窑”和“小屯 型窑”被确定为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这是中国 水泥生产技术的第二个里程碑。
建设时期的湘乡水泥厂
1998年,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扩建日产25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 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使日产2000吨级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 投资首次大幅下降到3亿元以下。
1889-1949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1949-1957 百废待丼 支援建设
中国水泥发展史
1958-1978 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走出动荡 走向改革 1978-2000
唐廷枢
一、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1893年,唐山细棉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丌得丌关闭停产。 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恢复生产,幵改名
唐山洋灰公司,继又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该厂采用当地北大城山石灰石和唐坊黑粘土为原料,幵购进了丹麦史 密斯公司2台φ2.1m×30m回转窑,采用干法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 (俗称马牌)水泥,年产约25万铁桶(约4.25万吨)。启新洋灰公 司癿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癿诞生和百年我国水泥工业史癿 开端,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癿摇篮”。
现行水泥标准

现行水泥标准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制造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水泥标准为ISO标准和EN标准。
而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
下面将从历史、种类、分类等方面来详细介绍现行水泥标准。
一、历史上的水泥标准最早的水泥标准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
当时,英国工程师Vicat根据石灰石、黏土和石膏的不同比例,分别制备出不同强度的水泥,为水泥的分级标准奠定了基础。
1864年,英国颁布了水泥标准,并引领了世界水泥标准的发展方向。
二、现行水泥标准的种类1. ISO标准: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统一制定的国际水泥标准,目前共发布了17个ISO标准。
2. EN标准:这是由欧洲标准化组织(CEN)制定的欧洲水泥标准,目前共发布了8个EN标准。
3. GB标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即国标,其主要标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普通硅酸盐水泥》。
4. JC/T标准:这是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行业标准,包括了硅酸盐水泥、耐火材料、水泥基非金属矿制品等。
三、现行水泥标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水泥标准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 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常用于普通建筑物、楼房、桥梁、水电站、码头等混凝土结构。
2. 矿物掺合料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是通过掺入适量矿渣、粉煤灰、煤直接液化渣等矿物掺和料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水泥,它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3. 扩展剂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是在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础上添加合适的扩展剂而制造的,可以大幅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还能改善水泥的耐久性。
4. 硫铝酸盐水泥: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和高温,常用于耐火材料、隧道砌筑、海洋工程、化肥厂等特殊工程。
总体来说,现行水泥标准在不同用途和性能方面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可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提供了标准的技术参考和保障,对水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及发展趋势土木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中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砖瓦等。
这些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对于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阐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演变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
在古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材和泥土等天然材料建造房屋和道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材料开始被使用在土木工程中。
比如在古代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石灰石制作水泥;在古希腊和罗马,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建造大型建筑和水利工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土木工程材料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19世纪初,人们发明了钢筋混凝土,这一材料在规模化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世纪初,水泥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使得水泥成为了目前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二、现状目前,土木工程材料的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应用广泛。
水泥、混凝土、钢筋、玻璃钢、砖瓦等材料成为土木工程中的主要材料。
这些材料在各种大型土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高楼大厦、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在现代化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土木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桥梁跨度的不断加大,对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比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快速发展。
三、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土木工程材料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现代水泥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目前,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回顾水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发端的上古时期。
在中国,大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
仰韶文化半穴居建筑 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在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
古埃及人使用煅烧石膏将金字塔上的石块粘合在一起
公元前16世纪,在中国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石灰砂浆。 公元前7世纪,中国周朝出现了石灰。这种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这种工艺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在中国建筑史上,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公元前300年,古代巴比伦人使用沥青粘合石块和砖块。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这一事件催生了建筑史上一种非常有名的材料——罗马砂浆。古罗马人在继承希腊人生产和使用石灰的基础上,对石灰的使用工艺进行了改进。这种工艺不仅要在石灰中掺入砂子,而且还要掺入磨细的火山灰(在没有火山灰的地区,则掺入与火山灰具有同样效果的磨细碎砖)。这种“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就是建筑史上大名鼎鼎的“罗马砂浆”。罗马砂浆在强度和耐水性方面都较“石灰-砂子”的二组分砂浆有很大改善,用它砌筑的普通建筑和水中建筑都较耐久,有些甚至保留到现在。
罗马砂浆的制作工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古代法国和英国都曾普遍采用这种三组分砂浆砌筑各种建筑。在欧洲建筑史上,“罗马砂浆”的应用延续了很长时间。
公元5世纪,在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三合土”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三合土”与“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在公元9-11世纪的欧洲,“罗马砂浆”技术几乎失传。由于石灰煅烧效果较差,再加上碎石也并未磨细,这一时期的砂浆质量很差。公元12-14世纪,石灰煅烧质量逐渐好转,碎砖和火山灰也已磨细,“罗马砂浆”质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18世纪中叶,英国航海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胶凝材料砌筑灯塔,英国的航海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英国国会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建造坚固耐用的灯塔。被尊称为英国土木之父的工程师史密顿(J.Smeaton)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1756年,史密顿在建造灯塔的过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中不同石灰石对砂浆性能的影响。他发现,使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制成的砂浆加水后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强度较“罗马砂浆”高出很多。史密顿的这一发现是水泥发明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一大飞跃,不仅对英国航海业做出了贡献,也对“波特兰水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1759年,史密顿使用这种新发现的砂浆一举建造成功了举世闻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灯塔。
Eddystone大灯塔 1796年,英国人派克(J.Parker)发明了“罗马水泥”,并取得了该水泥的专利权。“罗马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用到了一种被称作“Sepa Tria”的黏土质石灰岩。派克将这种石灰岩磨细后制成料球,然后在高于烧石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灰的温度下煅烧,最后进行磨细制成水泥。“罗马水泥”凝结较快,可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在英国曾得到广泛应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兰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与“罗马水泥”生产的同时期,法国人采用泥灰岩制造出水泥。美国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区的水泥灰岩也制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天然水泥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业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1822年10月22日,英国人福斯特(J.Foster)发明的“英国水泥”(British Cement)获得英国第4679号专利。福斯特将两份重量白垩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后加水湿磨成泥浆,送入料槽进行沉淀,置沉淀物于大气中干燥,然后放入石灰窑中煅烧,温度以料子中碳酸气完全挥发为准,烧成产品呈浅黄色,冷却后经细磨制成水泥。“英国水泥”由于煅烧温度较低,其质量明显不及“罗马水泥”,尽管售价较低,但销售量不大。这种水泥虽然未能被大量推广,但其制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制造的雏型,这是水泥制造工艺中的又一次重大飞跃。1824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在这一年,世界最早的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阿斯谱丁(J.Aspdin)的泥水匠。1824年10月21日,这位英国利兹城的泥水匠获得英国第5022号的“波特兰水泥”专利证书,从而成为了被后世永远牢记的水泥发明人。
在阿斯谱丁的专利证书上叙述了“波特兰水泥”的制造方法:把石灰石捣成细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掺水后以人工或机械搅和均匀成泥浆。置泥浆于盘上,加热干燥。将干料打击成块,然后装入石灰窑煅烧,烧至石灰石内碳酸气完全逸出。煅烧后的烧块在将其冷却和打碎磨细,制成水泥。使用水泥时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适当稠度的砂浆,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该水泥水化硬化后的颜色类似英国波特兰地区建筑用石料的颜色,所以被称为“波特兰水泥”。
不过,根据专利证书所载内容和有关资料,阿斯谱丁未能掌握“波特兰水泥”确切的烧成温度和正确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筑物因水泥质量问题而倒塌。
1843年,阿斯谱丁的长子William Aspdin(1816~1864年)组建Maude,Son&Co公司,并生产出了真正的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应用于新建的伦敦议会大厦(1840~1852年)。W.Aspdin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煅烧温度较高,物料除“弱烧”部分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达到了烧结,即一部分物料已熔融,另一部分仍为固相,其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性能也远优越于罗马水泥,按,按现在的标准衡量应属波特兰水泥。
阿斯谱丁父子长期对“波特兰水泥”生产方法保密,采取了各种保密措施:在工厂周围建筑高墙,未经他们父子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工厂;工人不准到自己工作岗位以外的地段走动;为制造假象,经常用盘子盛着硫酸铜或其他粉料,在装窑时将其撒在干料上。
1845年,英国水泥专家强生(,含有一定数量玻璃体的水泥烧块经煅烧、磨细后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他还发现,在烧成物中含有石灰会使水泥硬化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页 后开裂。根据这些发现,强生确定了水泥制造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烧窑的温度必须高到足以使烧块含一定量玻璃体并呈黑绿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须正确而固定,烧成物内部不能含过量石灰,水泥硬化后不能开裂。这些条件确保了“波特兰水泥”质量,解决了阿斯谱丁无法解决的质量不稳定问题。从此,现代水泥生产的基本参数已被确定。
1849年,Pettenkofer和Fuches二人第一次对波特兰水泥的成份进行了精确的化学分析。
1872年,强生对阿斯普丁发明波特兰水泥时所使用的瓶窑(Bottle Kiln)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专门用于烧制水泥的仓窑,并取得专利。
1884年在德国,狄兹赫(Dietzsch)发明立窑,并取得专利权。丹麦人史柯佛(Schoefer)又对立窑进行了多次改进。
从1886年开始,英国开始使用回转窑(rotary kiln)代替先前使用的立窑(vertical shaft kilns)。
1887年,法国人Henri Le Chatelier将硅酸、硅酸二钙、磷酸铁铝与石灰采用合适的比例混合后生产水泥。他同时认为,水泥硬化是因为水泥与水反应生成了结晶物质造成的。
Henri Le Chatelie 1893年,日本人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权,这比法国的比埃尔发明的不怕海水的矾土水泥还要早。
1895年,美国工程师亨利(Hurry)和化验师西蒙(Seaman)进行回转窑煅烧波特兰水泥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在英国取得第23145号专利证。这项成果是两人经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而取得的。
1897年德国贝赫门( 1900年,水泥试验基本规范建立。 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唐山成立,中国水泥工业由此发端。
1907年,法国人比埃尔使用铁矾土代替粘土,与石灰岩混合后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与一般的硅酸盐水泥相比,矾土水泥具有不怕海水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