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合集下载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序号朝代帝号及姓名在位时间陵号地理位置传说有熊氏(轩辕)黄帝前26世纪黄帝陵陕西黄陵 1时代神农氏炎帝前26世纪炎帝陵陕西宝鸡 2高辛氏帝喾前26世纪帝喾陵陕西合阳县 3周王季历周王季陵陕西户县渼陂湖景区内(县城正西面1.5公里处) 4周文王姬昌前1115年---前1066年周文王陵陕西咸阳 5周武王姬发前1066年---前1063年周武王陵陕西咸阳 6西周成王姬诵前1063年---前1027年周成王陵陕西咸阳渭城区周陵乡陵照村西北 7周公姬旦前1063年---前1056年周公陵陕西咸阳 8周康王姬钊前1027年---前1001年周康王陵陕西咸阳 9周穆王姬满前997年---前922年周穆王陵陕西长安县场里村和恭张村之间(地图上郭杜镇附近) 10周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年---前910年周共王陵陕西咸阳 11周懿王姬囏前910年---前885年周懿王陵陕西咸阳 12周幽王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周幽王陵陕西临潼县东15公里代王镇宋家村 13郑桓公前806年---前771年桓公墓陕西华县城关镇西关街西头14东周周赧王姬延 15秦公陵园及一号大墓 16秦穆公嬴任好前 , 年---前621年陕西凤翔县城内东南角(地图上为秦穆公墓,县城正下方) 17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公陵陕西咸阳市秦都区 18秦悼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6年永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政府北边19秦秦庄襄王嬴子楚前 , 年---前246年陕西西安韩森寨大冢 20秦始皇嬴政前221年---前210年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21秦二世胡亥前209年---前207年秦二世陵陕西西安 22汉太上皇刘灿万年陵陕西西安临潼区谭家乡村与富平县吕村乡姚村交界处(县城正下方23偏东一点)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附近24汉惠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安陵陕西咸阳秦都区韩家湾乡白庙村 25 西汉高后吕雉前187年---前179年吕后陵陕西咸阳 26 汉文帝刘恒前179年---前157年霸陵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圪塔村 27汉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40年阳陵陕西咸阳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28汉武帝刘彻前140年---前87年茂陵陕西兴平县南 29汉汉昭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平陵陕西咸阳 30汉宣帝刘询前74年---前49年杜陵陕西西安雁塔区曲江乡三姚村南31 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渭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新庄村 32 汉成帝刘骜前33年---前7年延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颜家窑村 33汉哀帝刘欣前7年---前1年义陵陕西咸阳 34汉平帝刘衎前9年---5年康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大寨村 35新朝王莽 8年---23年王莽陵陕西华阴 36西汉更始帝刘玄 23年---25年陕西西安 37十六景明帝苻健 351年---355年原陵 38国世祖苻坚 357年---385年苻坚陵陕西彬县南塬水口乡九田村(地图上为秦苻坚陵) 39前秦十六武昭帝姚苌 384年---393年原陵陕西高陵通达乡灰堆坡村(地图上县城西北方向) 40国文桓帝姚兴 394年---416年偶陵陕西高陵药惠乡麦张村(地图上县城东南方向) 41后秦夏武烈帝赫连勃勃407年---425年嘉平陵陕西延川县城南30公里的稍道河乡东风原南三里的白浮图寺山上 42北魏孝武帝元修 532年---534年云陵陕西富平县 43西文帝元宝炬 535年---551年永陵陕西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县城正东面) 44魏废帝元钦 551年---554年陕西富平县 45北齐后主高纬 563年---576年陕西长安县 46文帝宇文泰成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0公里的宫里乡小学校院内(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47北孝闵帝宇文觉 557年---557年静陵陕西咸阳 48明帝宇文毓 557年---560年昭陵陕西咸阳 49周武帝宇文邕560年---578年孝陵陕西咸阳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50 宣帝宇文赟 578年---579年定陵陕西咸阳 51静帝宇文阐 579年---581年恭陵陕西咸阳 52隋隋文帝杨坚 581年---604年泰陵陕西杨陵区王泉乡崔家村 53 隋恭帝杨侑 617年---618年恭帝陵陕西乾县阳洪乳台村南500米(乾县县城东北方向) 54唐元皇帝李昺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之北 55唐高祖李渊618年---626年献陵陕西三原县城东25公里处徐木乡永谷村56唐太宗李世民 626年---649年昭陵陕西礼泉县东北50公里九()山主峰上(县城正北方向) 57唐高宗李治 683年---684年乾陵陕西乾县(县城正北偏西) 58武则天女皇 684年---704年乾陵陕西乾县(县城正北偏西) 59唐杨氏顺陵陕西咸阳 60唐中宗李显705年---710年定陵陕西富平县城北20里的宫里乡三凤村凤凰山上(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61唐睿宗李旦684年---690年桥陵陕西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坡头乡贾家村山上 62710年---712年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63 唐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泰陵陕西蒲城县东北18公里的保南乡敬母寺村金粟山 64 唐肃宗李亨 756年---761年建陵陕西礼泉县北13公里武将山(县城正北方向) 65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元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庄里乡檀山(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66唐德宗李适779年---805年崇陵陕西泾阳县西北20公里蒋路乡蒙家沟的嵯峨山南麓 67唐顺宗李诵805年---805年丰陵陕西富平县东北18公里的曹村乡金瓮山(县城正北方向) 68唐宪宗李纯805年---820年景陵陕西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三合乡义隆村金炽山 69唐穆宗李恒820年---824年光陵陕西蒲城县西北10公里的翔村乡光陵村尧山 70唐敬宗李湛 824年---826年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乡柴窑村南 71 唐文宗李昂827年---840年章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7公里曹村乡乳山西陵村西(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72唐武宗李炎840年---846年端陵陕西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乡桃沟村北73唐宣宗李忱846年---859年贞陵陕西泾阳县西北30公里的白王乡仲山石滩村北 74唐懿宗李漼859年---873年简陵陕西富平县长春乡西村的紫金山(县城西北方向) 75唐僖宗李儇 873年---888年靖陵陕西乾县铁佛乡鸡子堆(县城正北偏东) 76 前蜀顺正公王衍 918年---925年陕西西安 77。

陕西帝王陵墓志概述

陕西帝王陵墓志概述

概述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之所在。

自西周建立至唐灭亡的近两千年间,先后有14个王朝在陕西建都。

按照“陵随都移”的规律,帝王陵是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城在陕西,帝王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归宿地陵墓修在陕西。

因此陕西有80余座帝王陵,被称为“东方帝王谷”,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的数量还多,属世界第一帝王谷。

这里位于诞生人类文明的北纬34度线,作为人类文明中唯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埋藏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基因密码。

这些帝王们生前叱咤风云、留下英名;死后仍然像生前一样,俨然继续统治着地下世界。

因此历史上的周、秦、汉、隋、唐既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上文化,同样也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下文化。

陕西又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既出现了传说时期的黄帝、炎帝这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涌现了历史时期的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

俗语云:“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充分反映出陕西帝王陵的影响之大。

这众多的帝王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

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陵,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来到这里表达祭祀与敬仰。

1987年,秦始皇陵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地下埋藏成为中国第一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之一。

还有29座汉唐帝陵像金字塔一样迄今巍然屹立在渭河南北的高原上,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

“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

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留给后代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帝王陵墓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要求营建的,帝王陵地上、地下宫殿中随葬品应有尽有,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由于古代社会所发生的众多战乱、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地上与地宫中的文物大多被盗掘,地面上雄伟建筑也大多荡然无存,但是通过考古勘探与发掘,陕西古代帝王陵仍然为复原中国古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恢宏的帝王陵墓

恢宏的帝王陵墓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 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 贺兰山东麓。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 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 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 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图:霍去病墓与墓前石雕
在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霍去病墓前,现建有茂陵博物 馆。位于陕西省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 型石刻群而内容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 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
茂陵博物馆图
汉武帝(前156年-前87,景帝之子)于公元前140 年登基,在位54年(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桥 陵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 旦之墓,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 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桥陵 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 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 各开一门。 桥陵园周长约13公里,陵园占地面积达8.5平方公里.因建于 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 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 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 露天展览馆。陵区群山有“三山九峰一平台”的宏大气势, 神道两侧石刻精美,气势磅礴,有“甲天下”之美誉。是中 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遗存代表,是陕西旅游东线“山— 水—城—陵”的重要环节和热点。
明· 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 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 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 麓的天寿山。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 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 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崇陵。

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原始社会时期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后启――――不可考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后相――――不可考少康――――不可考后杼――――不可考后槐――――不可考后芒――――不可考后泄――――不可考后不降―――不可考后扃――――不可考后廑――――不可考孔甲――――不可考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履癸(桀)-不可考商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外丙――――不可考仲壬――――待考太甲――――待考沃丁――――待考太庚――――待考小甲――――待考雍已――――待考太戊――――待考仲丁――――待考外壬――――待考河亶甲―――待考祖乙――――待考祖辛――――待考沃甲――――待考祖丁――――待考南庚――――待考阳甲――――待考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甲――――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廪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庚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太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帝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纣(辛)――----------传说自焚西周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周文王姬昌――文王墓-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武王姬发――武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成王姬诵――成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康王姬钊――康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昭王姬瑕――昭王陵-河南登封-待考周穆王姬满――穆王陵-陕西西安-待考周恭王姬翳扈-恭王陵-陕西咸阳-待考周懿王姬囏――懿王陵周孝王姬辟方-孝王陵周夷王姬燮――夷王陵周厉王姬胡――厉王陵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幽王陵-陕西临潼-待考东周王陵帝号及姓氏――埋葬地址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釐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河南洛阳周景王姬贵――河南洛阳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河南洛阳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河南洛阳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陕西凤翔秦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秦始皇蠃政――秦始皇陵-陕西临潼秦二世蠃胡亥-秦二世陵-陕西临潼北西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高帝刘邦――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乡汉惠帝刘盈――安陵――陕西咸阳市韩家湾汉高后吕雉――吕后陵-陕西咸阳长陵东汉文帝刘恒――霸陵――陕西西安市东郊汉景帝刘启――阳陵――陕西咸阳市张家湾汉武帝刘彻――茂陵――陕西咸阳兴平市南位乡汉昭帝刘弗陵-平陵――陕西咸阳市大王村汉宣帝刘询――杜陵――陕西长安区东少陵原上汉元帝刘奭――渭陵――陕西咸阳市周陵南汉成帝刘骜――延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汉哀帝刘欣――义陵――陕西咸阳市周陵东汉平帝刘衎――康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孺子婴【新】王莽淮阳王刘玄东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河南孟津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河南洛阳汉章帝刘炟――敬陵――――河南洛阳汉和帝刘肇――慎(顺)陵-河南洛阳汉殇帝刘隆――康陵――――河南洛阳汉安帝刘祜――恭陵――――河南洛阳汉顺帝刘保――宪陵――――河南洛阳汉冲帝刘炳――怀陵――――河南洛阳汉质帝刘缵――静陵――――河南洛阳汉桓帝刘志――宣陵――――河南洛阳汉灵帝刘宏――文陵――――河南洛阳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禅陵――――河南修武三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魏太武帝曹操(追封)―高陵――河北临漳魏文帝曹丕――――――首阳陵-河南渑池魏明帝曹叡――――――高平陵-河南孟津魏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魏元帝曹奂蜀汉昭烈帝刘备――――惠陵――四川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河南洛阳吴武烈帝孙坚(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大帝孙权―――――-蒋陵――江苏南京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定陵――安徽当涂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西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河南洛阳晋惠帝司马衷-太阳陵-河南洛阳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元帝司马睿――建平陵-江苏南京晋明帝司马绍――武平陵-江苏南京晋成帝司马衍――兴平陵-江苏南京晋康帝司马岳――崇平陵-江苏南京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江苏南京晋哀帝司马丕――安平陵-江苏南京晋废帝司马奕――吴陵――江苏苏州晋简文帝司马昱-高平陵-江苏南京晋孝武帝司马曜-隆平陵-江苏南京晋安帝司马德宗-休平陵-江苏南京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江苏南京十六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成(汉)武帝李雄―――安都陵-四川成都成(汉)哀帝李班成(汉)幽公李期(成)汉昭文帝李寿――安昌陵(成)汉末主李势汉(前赵)高祖刘渊――永光陵汉(前赵)昭武帝刘聪―宣光陵汉(前赵)隐帝刘粲(汉)前赵刘曜前凉昭王张寔―――――宁陵前凉成王张茂前凉文王张骏―――――大陵前凉恒王张重华――――显陵前凉威王张祚―――――愍陵前凉冲王张玄靓――――平陵前凉悼公张天锡后赵明帝石勒―――――高平陵-河北邢台后赵海阳王石弘后赵武帝石虎―――――显原陵后赵彭城王石遵后赵义阳王石鉴后赵新兴王石祗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前燕幽帝慕容暐冉魏悼武天王冉闵前秦景明帝苻健――――原陵前秦厉王苻生前秦宣昭帝苻坚前秦哀平帝苻丕前秦高帝苻登前秦末主苻崇后秦武昭帝姚苌――――原陵后秦文桓帝姚兴――――偶陵后秦后主姚泓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宣平陵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兴平陵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微平陵西燕济北王慕容泓西燕威帝慕容冲西燕昌平王段随西燕建明王慕容顗西燕建平帝慕容瑶西燕建武帝慕容忠西燕河东王慕容永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抱罕陵-甘肃兰州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磬――武平陵西秦末主乞伏暮末后凉懿武帝吕光――――高陵后凉隐王吕绍后凉灵帝吕纂―――――白石陵后凉建康公吕隆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西平陵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北凉建康公段业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元陵北凉哀王沮渠牧犍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东阳陵南燕北海王慕容超西凉武昭王李暠――――建世陵西凉后主李歆西凉末主李恂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嘉平陵夏昌秦王赫连昌夏平原王赫连定北燕惠懿帝高云北燕文成帝冯跋――――长谷陵北燕昭成帝冯弘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武帝刘裕――――――初宁陵-江苏南京宋少帝刘义符―――――――――江苏南京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江苏南京宋孝武帝刘骏―――――景宁陵-江苏丹阳宋前废帝刘子业――――――――江苏丹阳宋明帝刘彧――――――高宁陵-江苏南京宋后废帝刘昱―――――――――江苏丹阳宋顺帝刘凖――――――遂宁陵-江苏南京齐宣帝萧承之(追封)-永安陵-江苏丹阳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江苏丹阳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江苏丹阳齐郁林王萧昭业――――――――江苏丹阳齐薛王萧昭文―――――――――江苏丹阳齐景帝萧道生(追封)-修安陵-江苏丹阳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江苏丹阳齐东昏侯萧宝卷――――――――江苏丹阳齐和帝萧宝融―――――恭安陵―江苏南京梁文帝萧顺之(追封)-建陵――江苏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江苏丹阳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江苏丹阳梁豫章王萧栋梁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湖北荆州梁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西梁宣帝萧詧―――――平陵――湖北江陵西梁孝明帝萧岿――――显陵――湖北江陵西梁孝靖帝萧琮陈景帝陈文赞(追封)-瑞陵――浙江长兴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江苏南京陈文帝陈蒨――――――永宁陵-江苏南京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显宁陵-江苏南京陈后主陈叔宝―――――――――河南洛阳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献文帝拓拨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河南临汝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河南临汝北魏孝明帝元诩―――――定陵――河南临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静陵北魏东海王元晔北魏节闵帝元恭北魏安定王元朗―――――――――河南安阳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陕西富平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陕西富平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拓跋廓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河南安阳北齐文宣帝高洋―――――武宁陵-河南临漳北齐废帝高殷北齐孝昭帝高演―――――文靖陵北齐武成帝高湛―――――永平陵北齐后主高纬――――――――――陕西西安北齐幼主高恒北周文帝宇文泰(追封)―成陵――陕西富平北周闵帝宇文觉―――――静陵――陕西富平北周明帝宇文毓―――――昭陵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陕西咸阳北周宣帝宇文赟―――――定陵北周静帝宇文阐―――――恭陵隋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隋文献帝杨坚-太陵――陕西武功隋炀帝杨广――炀帝陵-江苏扬州隋恭帝杨侑――――――陕西乾县唐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唐太祖李虎(追封)---永康陵-陕西三原县陵前唐世祖李昺(追封)---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献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永合村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高宗李治――――--―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周】则天顺圣皇后武曌―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唐中宗李显―――--――定陵――陕西兴平县龙泉山唐睿宗李旦―――--――挢陵--陕西蒲城县丰山唐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城西北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陕西蒲城县金粟山唐肃宗李亨―――--――建陵――陕西礼泉县武将山唐代宗李豫――--―――元陵――陕西富平县檀山唐德宗李适―――--――崇陵――陕西泾阳县嵯峨山唐顺宗李诵――--―――丰陵――陕西富平县金瓮山唐宪宗李纯―――--――景陵――陕西蒲城县金炽山唐穆宗李恒――--―――光陵――陕西蒲城县尧山唐敬宗李湛―――--――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柴家窑唐文宗李昂―――--――章陵――陕西富平天乳山唐武宗李炎―――--――端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桃沟村唐宣宗李忱―――--――贞陵――陕西泾阳县仲山唐懿宗李凗―――--――简陵――陕西富平县紫金山唐僖宗李儇――--―――靖陵--陕西乾县鸡子堆唐昭宗李晔――--―――和陵――河南洛阳偃师县唐哀帝李柷―――--――温陵--山东荷泽定陶县五代十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后梁太祖朱温――――――宣陵――河南洛阳后梁末帝朱友贞―――――――――河南洛阳后唐太祖李克用(追封)-建极陵-山西代县后唐庄宗李存勗―――――伊陵――河南新安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徽陵――河南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徽陵南-河南洛阳后晋高祖石敬瑭―――――显陵――河南洛阳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宁开原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河南登封后汉隐帝刘承祐―――――颖陵――河南许昌后周太祖郭威――――――嵩陵――河南开封后周世宗柴荣――――――庆陵――河南郑州后周恭帝柴宗训―――――顺陵――河南郑州吴太祖杨行密(追封)――兴陵吴烈宗杨渥―――――――绍陵吴高祖杨隆演――――――肃陵吴睿帝杨溥―――――――平陵前蜀高祖王建――――――永陵――四川成都前蜀后主王衍――――――――――陕西西安吴越武肃王钱鏐―――――――――浙江临安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逊王钱弘倧――――――――浙江绍兴秦望山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河南洛阳闽太祖王审知――――――宣陵――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王鏻)――――――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康宗王昶(王继鹏)――――――福建福州胭脂山闽景宗王曦(王延曦)――――――福建福州闽福恭懿王王延政南汉烈宗刘隐(追封)――德陵南汉高祖刘龑――――――康陵――广东广州南汉殇帝刘玢(刘弘度)南汉中宗刘晟(刘弘熙)―昭陵――广东广州南汉后主刘鋹(刘继兴)―――――广东韶关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高陵――湖北江陵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湖北江陵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湖北江陵南平贞安王高保勗南平德仁王高继冲楚武穆王马殷――――――――――湖南衡阳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楚废王马希广――――――――――湖南浏阳楚恭孝王马希萼―――――――――江苏南京楚后主马希崇――――――――――江苏南京后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成都后蜀后主孟昶――――――――――河南洛阳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永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元宗李璟――――――顺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后主李煜――――――――――河南洛阳北汉刘旻(刘崇)――――――――山西太原北汉刘均(刘承钧)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宣祖赵宏殷(追封)-永安陵-河南巩义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河南巩义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河南巩义宋真宗赵恒――――――永定陵-河南巩义宋仁宗赵祯――――――永昭陵-河南巩义宋英宗赵曙――――――永厚陵-河南巩义宋神宗赵顼――――――永裕陵-河南巩义宋哲宗赵煦――――――永泰陵-河南巩义宋徽宗赵佶――――――永佑陵-浙江绍兴宝山宋钦宗赵桓――――――永献陵-河南巩义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高宗赵构-永思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孝宗赵昚―永阜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光宗赵惇-永崇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宁宗赵扩-永茂陵-浙江绍兴宝山宋理宗赵昀-永穆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度宗赵禥-永绍陵-浙江绍兴宝山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永福陵-广东新会宋卫王赵昺―――――广东深圳辽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祖陵―――――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宗耶律尧骨(耶律德光)--怀陵―――――内蒙古巴林右旗义辽宗耶律图欲(追封)――――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世宗耶律兀欲(耶律阮)―――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穆宗耶律述律(耶律璟)-――怀陵(附葬)-内蒙古巴林右旗辽景宗耶律明扆(耶律贤)―――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圣宗耶律文殊奴(耶律隆绪)-永庆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兴宗耶律只骨(耶律宗真)――永兴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道宗耶律查剌(耶律洪基)――永福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天祚帝耶律阿果(耶律延禧)-乾陵旁――――辽宁北宁医巫闾山北辽宣宗耶律涅里(耶律淳)――永安陵――――北京香山北辽梁王耶律雅里西夏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西夏太祖李继迁(追封)-裕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太宗李德明(追封)-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景宗嵬名元昊――――泰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毅宗嵬名谅祚――――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惠宗嵬名秉常―――-献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崇宗嵬名乾顺―――-显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仁宗嵬名仁孝―――-寿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桓宗嵬名纯佑――――庄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襄宗嵬名安全――――康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神宗嵬名遵顼西夏献宗嵬名德旺西夏末主嵬名睍金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金始祖完颜函普(追封)--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帝完颜乌鲁(追封)--熙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安帝完颜跋海(追封)--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献祖完颜绥可(追封)――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昭祖完颜石鲁(追封)――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景祖完颜乌古乃(追封)-定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祖完颜劾里钵(追封)-永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肃宗完颜颇剌漱(追封)-泰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穆宗完颜盈歌(追封)--献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康宗完颜乌雅束(追封)-乔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睿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宗完颜晟―――――――恭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熙宗完颜亶―――――――思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宗完颜宗干(追封)――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海陵王完颜亮―――――――――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睿宗完颜宗尧(追封)――景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宗完颜雍―――――――兴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显宗完颜允恭(追封)――裕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章宗完颜璟―――――――道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宣宗完颜珣―――――――德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哀宗完颜守绪―――――――――河南汝南金末帝完颜承麟元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元烈祖孛儿只斤也速该(追封)―――起辇谷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起辇谷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起辇谷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起辇谷元昭慈皇后乃马真列骨那――――――起辇谷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起辇谷元钦淑皇后翰兀立海迷失――――――起辇谷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起辇谷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起辇谷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追封)――――起辇谷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起辇谷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追封)―起辇谷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起辇谷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起辇谷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起辇谷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追封)―――起辇谷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起辇谷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起辇谷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起辇谷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起辇谷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起辇谷元惠宗(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起辇谷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北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明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明德祖朱百六(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懿祖朱四九(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熙祖朱初一(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仁祖朱世珍(追封)-皇陵-安徽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江苏南京钟山明兴宗朱标(追封)――东陵-江苏南京钟山孝陵东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长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英宗朱祁镇――――-裕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代宗(景帝)朱祁钰-景泰陵-北京玉泉山北麓金山口明宪宗朱见深――――-茂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睿宗朱佑杬(追封)―显陵――湖北钟祥纯德山明世宗朱厚熜―――――永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穆宗朱载垕―――――昭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光宗朱常洛―――――庆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思宗朱由检――――-思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清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清肇祖爱新觉罗孟特穆(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兴祖爱新觉罗福满(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福陵-辽宁沈阳东郊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昭陵-辽宁沈阳北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孝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景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泰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裕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昌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慕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定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惠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河北易县清西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说一说陕西的帝王陵墓有哪些?

说一说陕西的帝王陵墓有哪些?

说一说陕西的帝王陵墓有哪些?2019/6/2721:11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

自西周建立至唐灭亡的近2000余年间,先后有十四个王朝在陕西建都。

按照“陵随都移”的规律,都城在陕西,帝王们一定把自己的陵墓修在陕西。

帝王们生前叱咤风云,死后仍然像生前一样,统治着地下世界。

因此周、秦、汉、隋、唐既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上文化,同样也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下文化。

陕西又是中国古代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既出现了传说时期的黄帝、炎帝这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出现了历史时期的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充分反映出陕西帝王陵的影响之大。

目前在陕西留下了70多座帝王陵墓。

这众多的帝王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

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陵,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来到这里表达祭祀与敬仰。

秦始皇陵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众多精美的地下埋藏。

29座汉唐帝陵像金字塔一样迄今巍然屹立在渭河南北的高原上,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被誉为“中国的帝王谷”、中国的“金字塔”。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陕西帝王陵的数量与规模陕西古代帝王陵,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

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除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田野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42座,即春秋战国时代的秦景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6陵;秦朝秦始皇、秦二世2陵;西汉11个皇帝陵;十六国至北朝时前秦苻坚、大夏赫连勃勃、西魏元宝炬、北周武帝宇文邕各1陵;隋代文帝杨坚1陵;唐18个帝陵。

还有虽未确定墓冢,但经多方面考察确认应葬在陕西的,有西周13位帝王中的7位;秦23位秦公;后秦1位、北魏1位、西魏1位、北齐2位、北周4位;隋1位,共计39位。

以上合计79座帝王陵。

同时在西安市长安区还有13座明代藩王的陵墓。

二陕西帝王陵的选址和营建帝陵建设既然是国家重点工程,必然是由朝廷重臣领衔挂帅,并由最优秀的建筑师、礼仪专家、艺术家和堪舆师团队负责选址和工程设计。

大唐帝国:关中18皇帝陵,号称“东方帝王谷”

大唐帝国:关中18皇帝陵,号称“东方帝王谷”

大唐帝国:关中18皇帝陵,号称“东方帝王谷”在陕西的关中地区,有72座帝王陵,被称为“东方帝王谷”,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

共21帝20陵,除了末代2为亡命天涯的皇帝外,其中关中埋葬有唐朝十八位皇帝。

唐朝皇帝在皇帝里大都活的比较长。

【唐高祖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陵寝四周柏树森森,依照东汉帝陵规格修筑而成的献陵,封土为陵,陵台呈覆斗形。

活了69岁。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2位皇帝李世民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陪葬墓180余座,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活了52岁。

【唐高宗乾陵】是唐朝第3位皇帝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

是唐18陵唯一没有盗掘的王陵。

活了55岁。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存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唐中宗定陵】是唐朝第4位皇帝李显的陵墓,位于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的狮子窝村北。

后梁开平二年遭住华原军阀温韬资掘。

明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梁永巡陕,尽发历代陵寝,搜刮金玉,该陵再次被盗掘。

活了55岁。

【唐睿宗桥陵】是唐朝第5位皇帝李旦的陵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约15公里处的丰山,李旦曾两次登上皇帝宝座,但时间不长,“三让天下”:一让母亲,二让皇兄,三让儿子。

活了55岁。

【唐玄宗泰陵】是唐朝第6位皇帝唐明皇李隆基的陵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约15公里处的丰山。

后梁开平二年遭住华原军阀温韬资掘皇陵祸及玄宗遗骸。

清代乾隆四十年,陕西巡抚毕沅树立亲笔题写的“唐元宗泰陵”巨碑一通,为避康熙玄炜讳,改玄为元,这一石碑至今犹存。

活了78岁。

【唐肃宗建陵】是唐朝第7位皇帝李亨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武将山,他生于盛唐,在安史之乱中继承大位,并参与平叛,最后因为受到惊吓而一命呜呼。

陕西帝王陵墓

陕西帝王陵墓

表2-1 陕西帝王陵墓分布一览表咸阳市米;高32.8米。

咸阳市东白庙村安陵汉惠帝刘盈孝惠帝张皇后陵合葬陵(西汉)东是陪葬墓群,现存12座,大多为圆锥形。

文献记载的陪葬墓有:鲁元公主、张敖、名相陈平、张仓、袁盎和文学家杨雄等。

呈覆斗形,封土夯土筑成,高28米,底边南北宽140米,东西长163米,顶东西长50米,南北宽29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咸阳市东张家湾阳陵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西汉)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

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封土高约31米,底边长160米,顶东西54米,南北55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兴平市东茂陵汉武帝刘彻(西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墓。

外部用夯土筑成,形似覆斗。

陵高46.5米,顶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墓冢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414.87米,城基宽5.8米。

茂陵:国家级重点文物;霍去病墓:国家级重点文物。

咸阳市秦都区周陵乡平陵汉昭帝刘弗陵(西汉)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

主要有窦婴墓、夏侯胜墓、朱云墓、张禹墓、韦贤墓等。

陵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周长2700米,高29.2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义陵汉哀帝刘欣与傅皇后同茔异穴(西汉)有董贤等陪葬墓15座。

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20米。

墓为覆斗形,底边长175米,顶部边长55米,高30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康陵汉平帝刘衎王皇后陵(西汉)陵园略呈方形,东西423米,南北413米。

陵冢呈覆斗。

国家级重点文物渭陵汉元帝刘奭及北孝元王皇后陵,东孝元傅皇后陵。

(西汉)陵园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垣墙,陵冢呈覆斗,已坍塌。

国家级重点文物咸阳市延陵汉成帝刘骜与东北班婕妤陵,北传为许皇后陵。

(西汉)东翼7座陪葬墓。

陵冢为覆斗形,底周长690米,高29.2米。

四阙仍存在。

国家级重点文物彬县西南水口镇苻坚墓宣昭帝苻坚(十六国前秦)墓堆形似角锥,俗称"长角冢"。

五陵塬周秦汉唐历代王陵和贵族墓葬以及重要遗址

五陵塬周秦汉唐历代王陵和贵族墓葬以及重要遗址

五陵塬周秦汉唐历代王陵和贵族墓葬以及重要遗址2011-01-29 18:51:07| 分类:咸阳古迹|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位于今天咸阳市区北部的五陵塬墓葬以西汉帝王陵墓为主体,兼有周、秦、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墓葬。

据统计,仅五陵塬秦都、渭城二区一带塬上的帝王陵墓就多达808座,号称中国的“金字塔”。

又因其中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曾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塬”。

“五陵塬”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13.5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周周陵位于咸阳城北6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为周文王、周武王陵。

周文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

陵北100米处为周武王陵,底部周长285米,高12.3米。

两个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

但是也有一说此陵墓应该为公陵和永陵,也就是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陵,理由是西周的丧葬制度是不起冢不封土不建树的。

前为文王陵(方形)、后为武王陵(圆形)秦1,咸阳宫遗址1959年到196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水考古队在咸阳市窑店乡牛羊村附近发现了秦咸阳宫殿遗址。

1973年到1982年,对位于宫墙之内的号1遗址西半部和2号、3号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15168平方米。

1号宫殿遗址为一处高台建筑,其外观形如土冢,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

台基夯筑,台下南、西、北三面建有回廊,现存基址南为50.35米,西为28.1米,北为37.2米,其中部有六步五级踏步两处,用长方空心砖铺成。

廊的外沿用方砖镶边的卵石散水铺砌。

高出地面0.96米处,有屋舍7间,南5北2。

北2室宽16.2米,进深5.05米。

南部东第一室宽6.8米,内有取暖用的炭炉,上部盖有木板的大排水地漏,似为浴室。

东第二室内墙北部绘白地黑色的菱形装饰图案和其它壁墙。

在台基地平上4.9米处,是这一遗址的主殿,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4米,南北宽12米,面积约160.8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序号朝代帝号及姓名在位时间陵号地理位置
传说有熊氏(轩辕)黄帝前26世纪黄帝陵陕西黄陵 1
时代神农氏炎帝前26世纪炎帝陵陕西宝鸡 2
高辛氏帝喾前26世纪帝喾陵陕西合阳县 3
周王季历周王季陵陕西户县渼陂湖景区内(县城正西面1.5公里处) 4
周文王姬昌前1115年---前1066年周文王陵陕西咸阳 5
周武王姬发前1066年---前1063年周武王陵陕西咸阳 6
西周成王姬诵前1063年---前1027年周成王陵陕西咸阳渭城区周陵乡陵照村西北 7
周公姬旦前1063年---前1056年周公陵陕西咸阳 8
周康王姬钊前1027年---前1001年周康王陵陕西咸阳 9
周穆王姬满前997年---前922年周穆王陵陕西长安县场里村和恭张村之间(地图上郭杜镇附近) 10
周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年---前910年周共王陵陕西咸阳 11
周懿王姬囏前910年---前885年周懿王陵陕西咸阳 12
周幽王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周幽王陵陕西临潼县东15公里代王镇宋家村 13
郑桓公前806年---前771年桓公墓陕西华县城关镇西关街西头 14
东周周赧王姬延 15
秦公陵园及一号大墓 16
秦穆公嬴任好前 , 年---前621年陕西凤翔县城内东南角(地图上为秦穆公墓,县城正下方) 17
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公陵陕西咸阳市秦都区 18
秦悼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6年永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政府北边
19
秦秦庄襄王嬴子楚前 , 年---前246年陕西西安韩森寨大冢 20
秦始皇嬴政前221年---前210年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21
秦二世胡亥前209年---前207年秦二世陵陕西西安 22
汉太上皇刘灿万年陵陕西西安临潼区谭家乡村与富平县吕村乡姚村交界处(县城正下方23
偏东一点)
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附近
24
汉惠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安陵陕西咸阳秦都区韩家湾乡白庙村 25 西汉高后吕雉前187年---前179年吕后陵陕西咸阳 26
汉文帝刘恒前179年---前157年霸陵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圪塔村 27
汉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40年阳陵陕西咸阳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
28
汉武帝刘彻前140年---前87年茂陵陕西兴平县南 29
汉汉昭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平陵陕西咸阳 30
汉宣帝刘询前74年---前49年杜陵陕西西安雁塔区曲江乡三姚村南 31 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渭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新庄村 32 汉成帝刘骜前33年---前7年延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颜家窑村 33
汉哀帝刘欣前7年---前1年义陵陕西咸阳 34
汉平帝刘衎前9年---5年康陵陕西咸阳秦都区周陵乡大寨村 35
新朝王莽 8年---23年王莽陵陕西华阴 36
西汉更始帝刘玄 23年---25年陕西西安 37
十六景明帝苻健 351年---355年原陵 38
国世祖苻坚 357年---385年苻坚陵陕西彬县南塬水口乡九田村(地图上为秦苻坚陵) 39
前秦
十六武昭帝姚苌 384年---393年原陵陕西高陵通达乡灰堆坡村(地图上县城西北方向) 40
国文桓帝姚兴 394年---416年偶陵陕西高陵药惠乡麦张村(地图上县城东南方向) 41
后秦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嘉平陵陕西延川县城南30公里的稍道河乡东风原南三里的白浮图寺山上 42
北魏孝武帝元修 532年---534年云陵陕西富平县 43
西文帝元宝炬 535年---551年永陵陕西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县城正东面) 44
魏废帝元钦 551年---554年陕西富平县 45
北齐后主高纬 563年---576年陕西长安县 46
文帝宇文泰成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0公里的宫里乡小学校院内(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47
北孝闵帝宇文觉 557年---557年静陵陕西咸阳 48
明帝宇文毓 557年---560年昭陵陕西咸阳 49
周武帝宇文邕 560年---578年孝陵陕西咸阳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 50 宣帝宇文赟 578年---579年定陵陕西咸阳 51
静帝宇文阐 579年---581年恭陵陕西咸阳 52
隋隋文帝杨坚 581年---604年泰陵陕西杨陵区王泉乡崔家村 53
隋恭帝杨侑 617年---618年恭帝陵陕西乾县阳洪乳台村南500米(乾县县城东北方向) 54
唐元皇帝李昺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之北 55
唐高祖李渊 618年---626年献陵陕西三原县城东25公里处徐木乡永谷村56
唐太宗李世民 626年---649年昭陵陕西礼泉县东北50公里九()山主峰上(县城正北方向) 57
唐高宗李治 683年---684年乾陵陕西乾县(县城正北偏西) 58
武则天女皇 684年---704年乾陵陕西乾县(县城正北偏西) 59
唐杨氏顺陵陕西咸阳 60
唐中宗李显 705年---710年定陵陕西富平县城北20里的宫里乡三凤村凤凰山上(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61
唐睿宗李旦 684年---690年桥陵陕西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坡头乡贾家村山上 62
710年---712年
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63 唐唐玄宗李隆基 712年---756年泰陵陕西蒲城县东北18公里的保南乡敬母寺村金粟山 64 唐肃宗李亨 756年---761年建陵陕西礼泉县北13公里武将山(县城正北方向) 65
唐代宗李豫 762年---779年元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庄里乡檀山(县
城正北偏西方向) 66
唐德宗李适 779年---805年崇陵陕西泾阳县西北20公里蒋路乡蒙家沟的嵯峨山南麓 67
唐顺宗李诵 805年---805年丰陵陕西富平县东北18公里的曹村乡金瓮山(县城正北方向) 68
唐宪宗李纯 805年---820年景陵陕西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三合乡义隆村金炽山 69
唐穆宗李恒 820年---824年光陵陕西蒲城县西北10公里的翔村乡光陵村尧山 70
唐敬宗李湛 824年---826年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乡柴窑村南 71
唐文宗李昂 827年---840年章陵陕西富平县西北17公里曹村乡乳山西陵村西(县城正北偏西方向) 72
唐武宗李炎 840年---846年端陵陕西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乡桃沟村北
73
唐宣宗李忱 846年---859年贞陵陕西泾阳县西北30公里的白王乡仲山石滩村北 74
唐懿宗李漼 859年---873年简陵陕西富平县长春乡西村的紫金山(县城西北方向) 75
唐僖宗李儇 873年---888年靖陵陕西乾县铁佛乡鸡子堆(县城正北偏东) 76 前蜀顺正公王衍 918年---925年陕西西安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