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你中枪了几个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
以下是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一、诉诸情感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情感或者情绪来支持或者反驳一个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在争论或者辩论中出现。
二、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是指在辩论中攻击对方的人格而非其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使辩论陷入低级趣味,而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三、假设事实不清谬误假设事实不清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没有证据支持的假设来得出结论。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四、虚假二元性谬误虚假二元性谬误是指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两个相互排斥的极端观点,并且要求必须选择其中之一。
这种思维方式忽略了复杂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五、自相矛盾谬误自相矛盾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自相矛盾的观点来得出结论。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六、诉诸权威谬误诉诸权威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谬误忽略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
七、非黑即白谬误非黑即白谬误是指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观点,而忽略了中间地带和其他可能性。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导致结论不准确。
八、滑坡谬误滑坡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从一个观点开始,逐渐滑向另一个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错误或者不可靠。
九、负面证明谬误负面证明谬误是指试图证明某个事物不存在或者不正确,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假设因果关系谬误假设因果关系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假设来得出因果关系。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一、谬误的谬误谬误的谬误是指试图证明某个观点错误,但是使用了错误的证据或者推理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二、漏洞论证谬误漏洞论证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发现一个观点的漏洞,然后假设整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准确。
十三、诉诸普遍性谬误诉诸普遍性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一些普遍性规律或者规则来得出结论。
投资易犯的13个心理学谬误

投资易犯的13个心理学谬误近日拜读了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大有收获,列举几个投资中易犯的心理学谬误:1、忽略先验概率心理学谬误:人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总是会忽略先验概率。
举个例子吧,你看到有人在阅读《金融时报》,你认为下列那种情况可能性更大:a:他是金融界人士b:他是工业界人士典型性会告诉你a的可能性较大,但这样做不一定明智,你应该充分考虑b选项,因为现实中工业界人士的数目的会是金融界人士的很多倍。
投资感悟:我们在选企业的时候往往忽视先验概率,某个企业管理优秀,发展迅速,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考虑到它所属行业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这样的公司不是好的选择。
2、光环效应与后见之明心理学谬误:好的故事经常会使人产生错觉,各种书籍(《基业长青》,《追求卓越》之类)经常会向你兜售企业成功的秘诀,夸大领导和管理的重要性,你会不由自主的相信这个故事,然而实际上公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是否幸运。
数据显示,基业长青中所列举的优秀企业和不怎么样的企业,在该研究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其实际收益率差距几乎为零。
投资感悟:我们要挑选足够幸运的企业,最好是不需要猜想和预计的,而是天生的、已经存在的,管理和美妙的未来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成为主要的决策因素。
3、可得性偏见心理学谬误:为什么事件一般会反应过度?因为容易想起的事情(亲身经历的、生动的、鲜活的例子)比理性分析、统计数据容易影响人,人们都在跟着感觉走,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做杂活(倒垃圾,打水,打扫卫生)比同住的人多?很可能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
相反,如果某些问题不容易想起,你通常会得出否定的结论。
例如:请列出6个你果断行事的例子。
你现在觉得你是个果断的人吗?如果你想的比较吃力,很可能你会认为自己不够果断。
如果是让你想出1个果断行事的例子,你是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投资感悟:塑化剂、高铁事故为什么对我们影响这么大?因为可得性。
但是一次高铁事故会影响中国发展高铁的趋势吗?塑化剂会让人不喝酒吗?理性分析后你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谬误谬误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推理或不合理的推断。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
下面是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解析。
1. 假设统一性谬误这种谬误是指把一类事物看成是完全一致的,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种谬误常常会导致对特定事物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例如,认为所有的年轻人都爱玩电子游戏,或者认为所有的女性都喜欢购物。
2. 因果关系谬误这种谬误是指把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看成是单向的,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认为穿红色衣服会让人更具攻击性,或者认为熬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假设事实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错误的假设或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所有的政客都是骗子,或者认为所有的商人都是贪婪的。
4. 无中生有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不存在的事实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外星人已经来到地球,或者认为某个人有超能力。
5. 市场先知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市场行为进行推论,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认为某个公司股价上涨是因为它的产品非常好,或者认为某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6. 统计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不正确的统计数据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某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但忽视了它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7. 漏洞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推理中的漏洞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人是个骗子,因为他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背景。
8. 诉诸恐惧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恐惧感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政治团体的主张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社会动荡。
9. 诉诸情感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情感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人应该被判有罪,因为他长得很可怕。
10. 常识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一般常识进行推论,而忽视了具体情况。
例如,认为所有的猫都喜欢吃鱼,或者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能够背诵诗歌。
11. 诉诸权威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权威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它是由某个著名学者提出的。
12. 诉诸人群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大众观点进行论证。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第一•条:稻草人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谬误谬误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思维赋能:识破17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你将事半功倍

思维赋能:识破17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你将事半功倍推理谬误,是一个人为了说服别人接受一个结论,有意或无意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
1、稻草人谬误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2、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人身攻击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人格的质疑。
试图用对别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例子1:小迪:我认为参加女生联谊会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小莉:你当然会那样说了,反正什么联谊会都不欢迎你。
小迪:不说我自己,我会举一些例子证明我的看法。
小莉:那些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反正你就是个输不起的人。
例子2:电视剧《在远方》里面,姚远被大学老师发现蹭课以后,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值得欣赏:老师:站住,这位同学,我的课,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请说出你的学号。
姚远:'我就是送快递的。
我来蹭课。
'老师:'你不是本校学生。
那你是怎么混进来的?'姚远:'我刚才进来的时候跟那保安,我就用了刚才老师您说那谈判,我就说我,我从特别远的学校赶过来的,就是慕名,专门想来听您的课。
如果要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得到的话,再回去,还得坐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车。
而且我没吃饭,挺饿的,这其实就实话,老师,我还给他看我上堂课的笔记来,这证明我真的是想来听课的。
老师:'那他就让你进来了?'姚远:'没有。
其实上一堂课我是骗他,我才进来的。
他记住我了,没让我进。
那我就跟他实话实说呗,一聊发现我们俩是老乡,而且他以前也是干我们这个的。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1.非黑即白谬误:认为只有两种选择,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2. 诉诸情感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人感觉不好,就认为某事物是错的。
3. 诉诸权威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人或机构是权威,就认为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4. 环环相扣谬误:将一系列没有关联的事物联起来,认为它们之间有关联。
5. 布鲁克林大桥谬误:认为某个人或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群体。
6. 归谬:推断出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信息不足或者不正确。
7. 长生不老谬误:认为某种东西一直有效,就认为它总是有效。
8. 同谬即真:因为多个人都相信某个观点或事物,就认为它是真的。
9. 非此即彼谬误:将事物分成两个极端,并认为只能在它们之间选择。
10. 人身攻击谬误:攻击某个人而不是攻击他们的观点或行为。
11. 谬误中的谬误:以不正确的方式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行为。
12. 绝对化谬误:将某个观点或行为绝对化,认为它是对的或错的。
13. 诉诸普遍性谬误:将某个事物或观点推广到所有情况,而不考虑特殊情况。
14. 诉诸自然谬误:将自然界的事物或过程用于道德决策。
15. 诉诸先例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事物或观点以前被接受过,就认为它是正确的。
16. 矛盾论证谬误:提出两个矛盾的观点,认为其中一个一定是对的。
17. 调整事实谬误:改变某个事物或观点的现实情况,以支持一个论点。
18. 隐含前提谬误:没有明确表述某个前提,但是通过暗示来掩盖它。
19. 辩证谬误:将两个事物描绘为对立面,而不是互相影响的事物。
20. 反向谬误:认为如果某个观点是错的,那么它的反面就一定是对的。
21. 非法因果关系谬误:将两个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2. 鲨鱼谬误:将某个事物或观点夸大其重要性,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3. 夸大事实谬误:夸大某个事物或观点的意义或影响力,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4. 标签谬误:给某个人或事物打上标签,以忽略它们真正的特征或行为。
13种常见的推理谬误

13种常见的推理谬误13种常见的推理谬误,⼀⼤波谬误来袭,⼩⼼被戳中:1.⼈⾝攻击谬误:不解释原因,不反驳对⽅的理由,⽽是直接施加⼈⾝攻击或侮辱对⽅。
“王x就是⼀个富⼆代,说话不过脑⼦。
”“他就是⼀个愤青,你怎么能听他的。
”2.滑坡推理谬误:如果某件事情发⽣,那么就会发⽣⼀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事实上却不会发⽣。
“如果政府着⼒下调房价,那么实体经济就会受到重创,社会动荡就会爆发。
”“如果近代不抵抗外国侵略,中国再做300年殖民地,就能实现真正的历史变⾰。
”3.苛求完美谬误:如果某种措施不能彻底解决⼀个问题,那么这种⽅法就不可取。
“即使下调房价,还是有很多⼈住不起房⼦,所以下调房价的措施根本没必要。
”“建造航母不能解决南海争端,所以没必要劳民伤财。
”4.移花接⽊谬误:也就是偷换概念,利⽤词语的歧义,瞒天过海。
“此轮的股市波动符合国际惯例,并⾮对散户割⾲菜。
”(国际惯例是什么?)“房价上涨是与国际接轨。
”(哪个国际?)5.诉诸公众谬误:主观假设很多⼈都在做同⼀件事情或相信同⼀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调查显⽰,学⽣都希望⾷堂饭菜降价,所以我们应该下调⾷堂的饭菜价格。
”“我认为经理太没眼光,我们团队个个都是功⾂,为什么不涨薪?”(⾃认是功⾂≠实际做贡献)6.诉诸假权威谬误:过分夸⼤权威⼈⼠的全能性,利⽤A领域的专家来确证B领域的观点。
“专家表⽰,⾼房价的推⼿是丈母娘,地产商是⽆辜的。
”(分⼦⽣物学专家么?)“教授认为,这个⼯程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
”(这位教授是否是专业研究这类问题的⼈?)7.诉诸情感谬误:通过有意识操控听众的感情(代替理性论证)来增加认同,减少说服难度。
“罗⼀笑,不要乱跑,你给我站住!要是你不乖乖回家,就算你是天使,就算你跑进天堂,有⼀天我们在天堂见了⾯,爸爸也不理你!”(这篇来⾃《罗⼀笑,你给我站住》的⽗亲给病重⼥⼉筹款的微信⽂,缺少证明事件的证据,以煽动性的⽂字为主)8.砍稻草⼈谬误:故意曲解对⽅的观点,制造并批判对⽅并不⽀持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你中枪了几个?
海明威说:我们花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六十年学会闭嘴。
毫无疑问,学会说话、清醒思考是我们要用一生来修炼的课程。
语言表达能力反映的,除了情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维——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你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本文作者分享了一份常见思维谬误的清单,值得我们时时对照警醒。
作者丨年糕菌
本文来源丨简书
谬误一
人身攻击
不阐述原因,而直接攻击侮辱其人。
比如:
1、“我觉得陈凯歌特装,所以我不看他电影。
”
2、“这个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你怎么能支持他的观点?”
谬误二
晕轮效应
使用模糊、情绪化的美德词汇,让我们不经仔细思考就接受观点。
比如:
1、“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她有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环保事业,为这位女士投一票就是为和平投票。
”
2、《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尽失半壁江山》(且请汪粉勿喷)。
此文用尽了魅力、完美、升华等模糊词汇,以情绪化的力量让你相信汪峰确实占领了大陆乐坛半壁江山。
但看完某报针对此发的评论《汪峰凭什么说自己是“乐坛半壁江山”》后,会发现,那篇晕轮文章缺少了个前提——即在商
业角度,汪峰确实占领了半壁江山,但从人格塑造上来说,他并没有。
ps:想想那些煽动者的演说,是不是这样。
比如,希特勒。
但很多人会因晕轮效应而上钩。
谬误三
滑坡推理
如果某事发生,则相关的很多事情肯定会发生。
比如:
1、“如果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骗人,那健康饮食肯定就是骗人的,于是我们可以每天暴饮暴食。
”
2、在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秦朔宣布离职时,吴晓波断定如果没有秦朔,商业界就一定没有监督者了。
如此滑坡谬误,将许多媒体与媒体人成为秦朔身后的省略号。
虽说这是吴晓波一家之言,但作为不少知识青年的“偶像”的他,在其公众号推此文,这滑坡谬误不可小觑。
谬误四
妄求完美
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某问题,就不采用此方法。
比如:
1、“如果你的软件还存在bug,就不能推向市场。
”
2、“高考体制存在问题,应该取消高考。
”
谬误五
移花接木
利用词语的歧义,前后偷换概念误导。
比如:
1、“我们支持社区街区制,因为民意调查显示一致赞成。
”民意被偷换概念,因为这个民意调查的对象未必是我们。
2、“设置女性停车位就是在歧视女性。
”
这里偷换了歧视一词的概念,歧视指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人或限制他人自由,设置女性停车位并没有限制女性对普通车位的使用,只是让女性多了一种选择,并没有歧视。
谬误六
诉诸公众
利用公众的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比如:
1、“群众支持贪官要判处死刑,所以贪官要判处死刑。
”
请问,群众是谁?
2、“小三该判处死刑,因为根据对已婚妇女的调查,她们都支持死刑。
”
谬误七
诉诸权威
利用假权威的观点,通常是A领域权威对B领域观点。
比如:
1、“专家说,房价高背后的推手都是丈母娘。
”
2、“发改委专家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发展。
”
谬误八
砍稻草人
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其不存在的观点。
比如:
1、小明:“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
”
小红:“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
2、张三:“产前应该做个B超检查。
”
李四:“我反对,这些医生是想杀死有缺陷的生命。
”
谬误九
两难困境
制造焦虑的两难困境,其实还有多种选择。
比如: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
2、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这样吵架的场景:
妻子:“今天你去接孩子,我要加班。
”
丈夫:“不行啊,我今天学校要给学生补课。
”
妻子:“到底孩子重要,还是学生重要?”
……*&&%**¥#
这里,妻子制造了“两难困境”,既然两人都因公事接不了孩子,可以拜托第三方。
谬误十
一厢情愿
因为我希望A,所以就是A。
比如:
1、“要是我考上的是A大学,而不是B大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
2、“今天不可能是周四,我还没准备发言的PPT呢。
”
谬误十一
命名解释
抛出专有名词,不给出这个词的解释。
比如:
1、“你妈妈为什么脾气不好?她肯定更年期到了。
”
2、“这个官员为什么自杀?他肯定得抑郁症了。
”
谬误十二
偷梁换柱
提出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转移听者注意力。
比如:
1、“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觉得日本的政治体制比我们好?看最近20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在前进,他们在后退。
”
从分析政治体制转移到了经济发展。
谬误十三
诉诸感情
通过操纵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比如:
1、“你为什么要吃狗肉,小狗是人类的朋友,你能吃你朋友吗?”
2、“不转不是中国人!”、“不支持中国足球就是不爱国!”
许多网络民粹主义者喜欢使用“爱国”这一道德情感范畴的词汇,是这一思维谬误的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