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逻辑谬误

合集下载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1.诉诸权威谬误:认为某个观点的正确性来自于某个权威的支持,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

2. 常识谬误:基于常识和传统观念,而不是基于实际情况和数据。

3. 帕金森定律谬误:过于强调细节和追求完美,而忽略了关键的问题。

4. 希特勒谬误:将自己的观点与希特勒或纳粹联系起来,以此污名化对方的观点。

5. 非黑即白谬误:认为只有两个极端选项,而忽略了中间的可能性。

6. 搬弄是非谬误:制造或利用他人之间的矛盾或分歧来达到个人目的。

7. 调查谬误:基于不准确或没有充分调查的信息做出结论。

8. 词义不清谬误: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语言来掩盖不准确的结论。

9. 望文生义谬误:基于单个词语或短语的字面意义来做出结论,而不是考虑上下文和其他因素。

10. 转移焦点谬误:通过转移关注点来掩盖问题的本质。

11. 妄下结论谬误:基于不充分或不存在的证据来做出结论。

12. 常识偏见谬误: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常识偏见来做出结论,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

13. 转移责任谬误:将责任转移给他人或其他事物,而不是承担自己的责任。

14. 对人攻击谬误:攻击对方的个人品格或行为,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评价其观点。

15. 拖延时间谬误:通过拖延时间来逃避问题或回避责任。

16. 群体偏见谬误:基于团体的偏见和偏好来做出决策,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

17. 诉诸情感谬误:基于个人情感和偏好来做出决策,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

18. 逆向思维谬误:基于错误的前提和假设来做出结论,而不是基于正确的前提和假设。

19. 误解因果关系谬误:将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误解为相关关系。

20. 等谬误:基于不同情况的相同或类似特征来做出结论。

21. 同质化谬误:基于团体内部的相似性,忽略了团体内部的差异性。

22. 东施效颦谬误:通过模仿他人的错误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23. 无中生有谬误:基于虚构或不存在的事物来做出结论。

24. 拉横幅谬误:利用漂亮的标语或口号掩盖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解决问题。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中出现的错误,可能导致推理结论不正确。

以下
是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的例子:
1. 常识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些普遍认为正确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并不一定正确。

例如,“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10%”,这个说法被广泛传播,但事实
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2. 无中生有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个不存在的前提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没
有发明飞行器,我们就无法飞到月球上了。

”这个说法忽略了人类发
明飞行器之前也曾经到过月球。

3. 诉诸情感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情感而非事实来做决定或得出结论。

例如,“我喜欢
这个政治候选人,所以他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说法忽略了
政治候选人可能会犯错误或者有其他不利因素。

4. 漏洞辩论谬误
这种谬误是在辩论中忽略了对方的观点或证据,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我认为对方错了,因为他们从未提到X点。

”这个说法忽略了对方
可能有其他证据或观点。

5. 假设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个不正确的假设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你不喜
欢这个电影,那么你一定不懂电影。

”这个说法忽略了喜好和知识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的例子。

在推理中避免这些谬误可以帮助
我们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

以下是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一、诉诸情感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情感或者情绪来支持或者反驳一个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在争论或者辩论中出现。

二、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是指在辩论中攻击对方的人格而非其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使辩论陷入低级趣味,而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三、假设事实不清谬误假设事实不清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没有证据支持的假设来得出结论。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四、虚假二元性谬误虚假二元性谬误是指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两个相互排斥的极端观点,并且要求必须选择其中之一。

这种思维方式忽略了复杂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五、自相矛盾谬误自相矛盾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自相矛盾的观点来得出结论。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六、诉诸权威谬误诉诸权威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谬误忽略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

七、非黑即白谬误非黑即白谬误是指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观点,而忽略了中间地带和其他可能性。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导致结论不准确。

八、滑坡谬误滑坡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从一个观点开始,逐渐滑向另一个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错误或者不可靠。

九、负面证明谬误负面证明谬误是指试图证明某个事物不存在或者不正确,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假设因果关系谬误假设因果关系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假设来得出因果关系。

这种谬误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一、谬误的谬误谬误的谬误是指试图证明某个观点错误,但是使用了错误的证据或者推理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可靠。

十二、漏洞论证谬误漏洞论证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发现一个观点的漏洞,然后假设整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会导致结论不准确。

十三、诉诸普遍性谬误诉诸普遍性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基于一些普遍性规律或者规则来得出结论。

十大逻辑谬误

十大逻辑谬误

十大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或论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下是十大常见的逻辑谬误。

一、诉诸人身攻击谬误诉诸人身攻击谬误是指在辩论或讨论中,将对方的个人品质或特点作为攻击对象,而不是对方的观点或论据。

这种谬误不仅违背了公正的原则,也无助于论证的有效进行。

例如,当我们在讨论某个政策时,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的政治立场与我们不同,而对其进行人身攻击,这就是诉诸人身攻击谬误。

二、无中生有谬误无中生有谬误是指在论证中提出没有依据或不可信的事实或数据。

这种谬误会导致论证的无效,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论点。

例如,如果我们声称某个产品是最好的,但没有提供任何实验证据或客观数据来支持这个说法,这就是无中生有谬误。

三、以偏概全谬误以偏概全谬误是指根据有限的个别事例或经验,就对整体进行一般化的断言。

这种谬误忽视了样本的无偏性和代表性,导致对整体的不准确理解。

例如,如果我们根据个别案例就断定某一群体的特征或行为,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或例外情况,这就是以偏概全谬误。

四、虚假二选一谬误虚假二选一谬误是指在辩论或论证中,将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选择,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选项。

这种谬误削弱了讨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辩论变得片面和不充分。

例如,如果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只将问题归结为选择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教育方式,这就是虚假二选一谬误。

五、因果倒置谬误因果倒置谬误是指将因果关系误认为是逆向的,即将结果或效果当作原因或原因当作结果。

这种谬误会导致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和推理。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某个地区的犯罪率上升是由于警察力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这就是因果倒置谬误。

六、无效比较谬误无效比较谬误是指在比较中使用了不恰当的标准或指标,导致比较结果无效或误导。

这种谬误会使得比较的结论不准确,缺乏客观性。

例如,如果我们在比较两个产品时,只关注价格而忽视了质量、性能和服务等因素,这就是无效比较谬误。

七、先验断言谬误先验断言谬误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或理由就假定或断言某个观点或结论。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介绍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们会导致我们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讨论中,逻辑谬误是非常常见的。

了解逻辑谬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避免被错误的论点所误导。

本文将介绍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并对每个谬误进行解释和示例。

谬误一:诉诸情感当一个论证的依据过多地依赖于情感而不是事实时,就会出现诉诸情感的谬误。

这种错误的论证通常会利用人们的感情和情感来影响他们的观点,而不是基于逻辑和证据。

示例: - “你一定支持动物权益,因为你不喜欢看到动物受到伤害。

” - “我们应该相信这位政治家,因为他的演讲让我感到非常激动。

”谬误二:虚假因果关系虚假因果关系谬误指的是错误地假设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当事实上这种关系并不存在。

人们往往会因为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就错误地推断其中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原因。

示例: - “每次我打喷嚏后,太阳都会升起,所以我的打喷嚏会引起太阳升起。

” - “我开始使用这款护肤品后,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谬误三:无中生有无中生有谬误是指在论证中使用了根本不存在的证据。

这种谬误通常通过捏造或夸大事实来引起注意,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依赖于真实的信息或证据。

示例: -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明星是我秘密的恋人。

” - “我听说过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定期开会决定全世界的命运。

”谬误四:无中生有的否定无中生有的否定谬误是指在论证中使用了事实不存在的证据,但以否定的形式表达。

这种谬误常常出现在辩论和争论中,以试图推翻对方的观点。

示例: -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外星人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存在。

” - “没有人能否定神存在,所以神一定存在。

”谬误五: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一种谬误,它不是基于论点本身,而是试图抨击对方的个人品格、外貌、能力等方面。

这种谬误试图通过贬低对方来否定他们的观点,而不是通过逻辑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示例: - “你的观点完全没有价值,因为你是个失败者。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谬误谬误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

15个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推理或不合理的推断。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

下面是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解析。

1. 假设统一性谬误这种谬误是指把一类事物看成是完全一致的,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种谬误常常会导致对特定事物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例如,认为所有的年轻人都爱玩电子游戏,或者认为所有的女性都喜欢购物。

2. 因果关系谬误这种谬误是指把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看成是单向的,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认为穿红色衣服会让人更具攻击性,或者认为熬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假设事实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错误的假设或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所有的政客都是骗子,或者认为所有的商人都是贪婪的。

4. 无中生有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不存在的事实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外星人已经来到地球,或者认为某个人有超能力。

5. 市场先知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市场行为进行推论,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认为某个公司股价上涨是因为它的产品非常好,或者认为某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6. 统计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不正确的统计数据进行推论。

例如,认为某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但忽视了它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7. 漏洞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推理中的漏洞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人是个骗子,因为他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背景。

8. 诉诸恐惧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恐惧感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政治团体的主张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社会动荡。

9. 诉诸情感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情感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人应该被判有罪,因为他长得很可怕。

10. 常识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一般常识进行推论,而忽视了具体情况。

例如,认为所有的猫都喜欢吃鱼,或者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能够背诵诗歌。

11. 诉诸权威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利用权威进行论证。

例如,认为某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它是由某个著名学者提出的。

12. 诉诸人群谬误这种谬误是指基于大众观点进行论证。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

24个经典的逻辑谬误1.非黑即白谬误:认为只有两种选择,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2. 诉诸情感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人感觉不好,就认为某事物是错的。

3. 诉诸权威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人或机构是权威,就认为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4. 环环相扣谬误:将一系列没有关联的事物联起来,认为它们之间有关联。

5. 布鲁克林大桥谬误:认为某个人或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群体。

6. 归谬:推断出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信息不足或者不正确。

7. 长生不老谬误:认为某种东西一直有效,就认为它总是有效。

8. 同谬即真:因为多个人都相信某个观点或事物,就认为它是真的。

9. 非此即彼谬误:将事物分成两个极端,并认为只能在它们之间选择。

10. 人身攻击谬误:攻击某个人而不是攻击他们的观点或行为。

11. 谬误中的谬误:以不正确的方式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行为。

12. 绝对化谬误:将某个观点或行为绝对化,认为它是对的或错的。

13. 诉诸普遍性谬误:将某个事物或观点推广到所有情况,而不考虑特殊情况。

14. 诉诸自然谬误:将自然界的事物或过程用于道德决策。

15. 诉诸先例谬误:仅仅因为某个事物或观点以前被接受过,就认为它是正确的。

16. 矛盾论证谬误:提出两个矛盾的观点,认为其中一个一定是对的。

17. 调整事实谬误:改变某个事物或观点的现实情况,以支持一个论点。

18. 隐含前提谬误:没有明确表述某个前提,但是通过暗示来掩盖它。

19. 辩证谬误:将两个事物描绘为对立面,而不是互相影响的事物。

20. 反向谬误:认为如果某个观点是错的,那么它的反面就一定是对的。

21. 非法因果关系谬误:将两个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2. 鲨鱼谬误:将某个事物或观点夸大其重要性,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3. 夸大事实谬误:夸大某个事物或观点的意义或影响力,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4. 标签谬误:给某个人或事物打上标签,以忽略它们真正的特征或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逻辑谬误令霸贤在当前中国的网络上,各种论战的狼烟从未消散过。

然而,很大一部分论战都陷入胡说八道、纠缠不清、鸡同鸭讲的境地,让人感到十分无奈。

论战者的信息与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混乱,从而导致了各种逻辑谬误与诡辩的出现。

之前写了一篇分析归谬式诡辩的文章(链接),而在本文中,笔者想对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行盘点。

逻辑谬误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否定前件谬误:“如果A那么B;非A;所以非B。

”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所以人不会死亡。

”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所以B。

”肯定后件谬误:“如果A那么B;B;所以A;”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

”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假两难推理:“A或B或C;非A;所以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

选言三段论的形式是:“A或B;非A;所以B。

”,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所以P1。

”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是:“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是因为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中国或支持美国;你不支持中国;所以你支持美国。

”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还有很多,大部分还没正式命名,在此不一一表述,下面重点说一下非形式逻辑谬误:诉诸无知: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

比如很多阴谋论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能证伪我的理论,所以我的理论就是正确的。

再比如一些“中医粉”的逻辑:科学不能证伪中医理论,所以中医理论是正确的。

(似乎要捅马蜂窝了。

)当然“中医粉”也会攻击不接受中医者是诉诸无知:“在当前中医理论还不能得到科学上的证明,但不代表中医是错的。

”其实这并非诉诸无知,因为人们在医疗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上,人们不但不接受被证伪的理论,也不接受未被证实且未被证伪的理论,而只接受已被证实的理论。

循环论证。

又称“预期理由”、“乞辞魔术”。

这是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所以P。

”例:“《XX》说神是存在的;由于《XX》是神的话语,所以《XX》肯定不会错;所以神是存在的。

”当然,诡辩者使用循环论证的时候,会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看起来毫无破绽。

提到循环论证,就顺便提一下循环定义。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以前(似乎是十九世纪)学界对千克的定义是“于标准大气压时,一升的水的质量”,而对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是101325 Pa,而对压强单位Pa的定义是“牛顿每平方米”(N/(m^2)),而对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是“使质量一千克的物体产生一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的力” (kg?m/(s^2)) ,这样就造成了循环定义。

后来,为了避免循环定义,千克改成使用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去定义。

滑坡谬误。

一种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的逻辑谬误。

使用滑坡谬误的诡辩者,往往使用很长的一串级联在一起的推理。

而这些推理中,很多都只是概率性的(甚至会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概率),而诡辩者故意说成是必然性的,于是可以从一件事最终“推理”出几乎毫无联系的结果。

例:“如果你买日本货,日本公司就会盈利;如果日本公司盈利,那么日本公司就会发展壮大;如果日本公司发展壮大,那日本国力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日本国力成为世界第一,那么日本就会侵略中国。

所以如果你买日本货,你就是在帮助日本侵略中国。

”各种“上纲上线”也往往是在使用滑坡谬误。

以偏概全。

将个体具有的某种性质,当成包含该个体的群体具有的普遍性质。

例:“一个荷兰人是骗子,所以全部的荷兰人都是骗子。

”例:“我的理论中有一条是正确的,所以我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区群谬误。

又称以全概偏,是一种在分析统计资料时常犯的错误。

该谬误从群体具有的普遍性质,推出该群体中的任何个体必然具备该性质。

例:“沙特人普遍很富有,所以每一个沙特人都很富有。

”例:“美国的人均收入比中国高,所以任何一个美国人的收入都比任何一个中国人高。

”类比失当。

将在需要论证的层面共性不是“足够大”的两种事物,或者是共性处于需要论证的层面之外的两种事物,进行类比论证。

(这个定义不足够清晰,欢迎大家纠正。

)例:“枪支和菜刀都可以杀人,禁止菜刀是荒谬的,所以禁止枪支是荒谬的。

”(忽略了枪支和菜刀在威力上的重要区别。

)例:“狗和人都是哺乳动物,吃人肉是违背道德的,所以吃狗肉是违背道德的。

”(人与狗的共性是在生物学上,而非人类道德上。

)由于类比论证不仅需要在该论证层面具备共性,而且共性还必须“足够大”,这个度很难把握,所以建议尽量少用类比进行论证。

类比更适合用在阐述和说明之中。

诉诸公众。

又称“乐队花车”,是一种利用从众效应进行论证的逻辑谬误。

说白了诉诸公众只是一种说服手段,而非论证手段。

典型形式:“大家都这样,所以这样一定不会错。

”例:“吸烟的人很多,所以吸烟不会有害健康。

”诉诸恐惧。

这是一种利用受众的恐惧之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谬误。

这更是一种宣传手段。

典型形式:“因为如果A你将陷入悲惨境地,所以非A。

”例:“如果你买日货,那将来日本人射进你头颅的子弹就是你自己买的。

”诉诸恐惧谬误的一种变体是“换位思考”,比如“如果你是受害者父母,你还会认为判处药家鑫死刑是不对的吗,”诉诸恐惧谬误的另一种遍体是“你也一样”,比如“如果你坐到了方滨兴的位置,你也会‘造墙’的,所以方滨兴造墙是没错的。

”诉诸怜悯。

这是一种利用受众的怜悯之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谬误。

这更是一种宣传手段。

典型形式:“因为A很可怜,所以A的所作所为没有错。

”例:“因为小张家里很穷,所以小张刻假公章骗取医疗费没有错。

”上述的“换位思考”也可以当作诉诸怜悯的一种变体。

假诉诸权威。

对归纳论证中的诉诸权威法进行滥用。

当然这更是说服和宣传手段。

典型形式:“专家A在领域B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专家A在领域C说了D观点,所以D观点是正确的。

”例:“进化论是正确的,因为某某著名歌星支持进化论。

”诉诸权威论证的正确形式应该是:“专家A在领域B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专家A在领域B说了D观点,所以D观点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诉诸“过期的”权威也是假诉诸权威的一种,如:“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是正确的,所以奴隶制是正确的。

”不相干谬误。

又称歪曲论题、逃避话题、偷换概念或红鲱鱼。

是扭曲论证对象、转移讨论焦点的一种谬误,诡辩者常常借此浑水摸鱼。

此谬误典型形式很多,下面只举一个。

典型形式之一:“如果A则B,如果C则D;因为C;所以B。

”(B与D往往很容易让人混淆,故诡辩者可以借此偷梁换柱。

)例:“如果你喜欢吃‘红富士’,则你喜欢吃苹果;如果你喜欢喝‘康师傅苹果汁’则你喜欢喝苹果汁;你喜欢喝‘康师傅苹果汁’,所以你喜欢吃苹果。

”再举一个逃避话题的例子。

问:“这一条铁轨上有5个人,那一条铁轨上有1个人,你是决定去撞死5个人呢,还是决定去撞死那1个人呢,”答:“凭什么你说了算,凭什么你把一个人放在一条铁轨上,把5个人放在另一条铁轨上,然后让我来选择撞死谁,”(出处)人身攻击也是不相干谬误的一种。

攻击对方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处境等,并不能用来论证自己的论点。

例:“你是石油公司的员工,你当然要声称全球变暖是假的~”辩论中常常出现的“稻草人”也是该谬误的一种。

后此谬误。

又称事后归因、假性因果。

仅仅因为A事件先于B事件发生,就断定A事件是B事件的原因。

例:“九点的时候有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十点的时候太平洋上有台风生成,所以蝴蝶扇动翅膀是导致台风生成的原因。

”无效证明。

这是一种在证明过程中利用“障眼法”,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的诡辩手段。

例:证明1是最大的正整数。

“假设最大的正整数不是1,而是 a,有 a > 1;a > 1 >0,a 为正的,所以由 a > 1 得到 a * a > a;但是 a * a 还是正整数,可是没有任何正整数比 a 大,矛盾;所以,最大的正整数是 1。

”(留给各位去揪出“障眼法”之所在。

)逻辑谬误是辩论的大敌,但却是诡辩者的好基友。

但只要我们用逻辑思维捍卫大脑,就可让逻辑谬误与诡辩者无处遁形,从而创造一片理性的辩论天地。

本文为匆匆赶写,还请大家多多斧正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