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精)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教学策略手段采用讲练结合法默写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高潮年代的产物(1).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2).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对未来寄予理想,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3).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二)、代表及作品1、拜伦(英)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雪莱(英)代表作(《西风颂》)(三)、影响、意义:(1)、以卓越的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2)、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矛头)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一)、背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席卷全欧,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1).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二)、代表及作品1、巴尔扎克(法·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程教案岳麓必修

【最新】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全套课程教案-岳麓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过程。
(2)掌握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分析诗歌、小说与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内涵。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诗歌、小说与戏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学会欣赏诗歌、小说与戏剧,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会批判性思考。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2.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3. 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演变及其经典剧目。
4. 诗歌、小说与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意义。
5. 欣赏与分析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经典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发展历程。
(2)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诗歌、小说与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小说与戏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如何欣赏与分析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经典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提问:诗歌、小说与戏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如何?2. 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2)讲解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3)讲解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演变及其经典剧目。
3.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小说与戏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作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艺术特点。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案

教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浪漫主义文学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最后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展深化。
5、巩固提升1.恩格斯指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 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A. 古典主义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 现代主义文学2.“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 他要用笔来完成”, “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
“他”是()A. 巴尔扎克B.拜伦C. 托尔斯泰D. 雨果3、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认为,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 是它的本质。
”下列文学作品中, 创作风格与车尔尼雪夫斯观点不一致的是4.《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不分段落, 没有标点,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5.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产生于革命和改革激荡的时代②描绘了新世界的绚丽画面③反映人们对资产阶级统治失望④揭露了大企业时代的黑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1969年, 瑞典学院常任理事罗金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 “如果4分钟。
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程教案岳麓必修

【最新】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全套课程教案-岳麓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3)分析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诗歌、小说与戏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关注人类命运和时代精神;(3)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艺术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3)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趋势。
2. 教学难点:(1)诗歌、小说与戏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和联系;(2)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小说与戏剧这三个文学领域;(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体裁之间的关联。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总结诗歌、小说与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趋势;(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2)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诗歌、小说与戏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教师点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鉴赏文学作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小说与戏剧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程教案岳麓必修

【最新】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全套课程教案-岳麓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3)分析诗歌、小说和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小说和戏剧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2)认识文学创作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特点;2.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3. 诗歌、小说和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艺术特点和鉴赏方法;2. 文学作品中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关系;3. 文学创作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文学与历史的密切关系;(2)提问:什么是诗歌、小说和戏剧?它们有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特点;(2)分析教材中提到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哪些古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作品的内涵。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2)分析文学作品中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关系;(3)阐述文学创作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鉴赏一首诗歌、一部小说或一部戏剧;(2)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小说和戏剧在历史背景下的价值;(2)布置课后作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
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
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高中历史-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程教案-岳麓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诗歌、小说和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3)能够分析诗歌、小说和戏剧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诗歌、小说和戏剧之间的异同;(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的热爱;(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概述:(1)诗歌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2)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形式和分类。
2. 小说概述:(1)小说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2)小说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3)小说的形式和分类。
3. 戏剧概述:(1)戏剧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2)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3)戏剧的形式和分类。
4. 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异同:(1)比较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和结构;(2)分析诗歌、小说和戏剧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3)探讨诗歌、小说和戏剧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方面的差异。
5. 经典作品欣赏:(1)诗歌:《登高》、《春望》、《江雪》、《登鹳雀楼》;(2)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3)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诗歌、小说和戏剧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3)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和分类;(2)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异同比较;(3)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定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小说和戏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即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在教学注意结合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策略: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地一面镜子,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的反映了19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本课基础内容较简单,线索明了,所以介绍相关背景后,内容让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在初步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落实基础。
请学生说说对拜伦和雪莱的及其作品的了解,分析其诗歌风格的异同。
15分钟)
(一)、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高潮年代的产物
(1).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
(2).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对未来寄予理想,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3).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二)、代表及作品
1、拜伦(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1、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2、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2)、代表作:
1、《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2、《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英)
(1)、思想倾向
1、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2、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2)、代表作(《西风颂》)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强调典型句子:“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学生通过二者作品的欣赏、感悟去理解他俩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学价)
(三)、影响、意义:
(1)、以卓越的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矛头)
(四)、浪漫主义艺术特点: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1)、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构思奇特,情节跌宕
(2)、充满激情与乐观主义精神
升华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共同性和不同性?
※相同点
1、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都因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先后流亡异国;
2、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
3、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
拜伦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表现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
雪莱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小说(介绍相关背景后,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和方框中的内容,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批判,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是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和争夺。
联系现实社会对学生进行正确金钱观的教育,达到教育的升华;讨论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5分钟)
(一)、背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席卷全欧,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1).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
(二)、代表及作品
1、巴尔扎克(法·作家)
(1)、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立意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要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2)、代表作:《人间喜剧》
1、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
2、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3、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4、《欧也妮•葛朗台》是其中最出色的小说。
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了围绕这一阶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和争夺。
2、托尔斯泰(俄·文学家)
(1)、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2)、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点:直面社会现实,冷静审视并可可观剖析社会积弊,深刻揭露社会中的黑暗和丑恶现象,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创作形式以小说为主。
(四)、历史地位、意义
(1)、揭露和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罪恶(矛头)
(2)、反映资产阶级取代没落贵族的历史过程,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3)、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
(4)、未指出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
——主张用阶级调和方法改良资本主义社会
(五)、思考与探究: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两种文学潮流的异同点:
1、共同点: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最大的共同之处则是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2、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情,深入剖析和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三.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介绍时代背景,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教师提问进行反馈,设问1:贝克特因为《等待戈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其中新奇形式指什么?
设问2:什么是荒诞剧?为什么主题为人生无意义的荒诞剧却能“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3: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如此荒诞的表现手法?以此设问,让学生明白荒诞派戏剧出现的背景。
10分钟)(一)、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二)、成就: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内容:两幕剧,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两个流浪汉在焦急地等待戈多
——表现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三)艺术特点:
(1)、以荒诞的主题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表现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和精神危机
(3)、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2、影响、地位
(1)、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
(2)、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小结:
由学生分组讨论,列表归纳完成教材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