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最新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设计4: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一、核心素养:通过《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信息化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二、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在推动信息化社会中的巨大作用;2.了解电视,雷达等电磁设备的原理;3.开阔视野,体会信息化社会的便捷。
重难点:电视、雷达和手机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过程:课前:登陆教育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1.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信息交流的发展,下面我们请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信息交流的发展过程。
请学生进行ppt展示和讲解。
(学生分小组课前准备)2.展示利用光传递信息的发展趋势1844年电报的发明,让人类进入了用电传播信息的时代,电磁波的发现又实现了无线通信。
现代信息通信理论告诉我们,电磁波的频率越大,单位时间传播的信息量就越大,我们知道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大很多,那么能不能利用光进行通信呢?展示新科技:比wifi快100倍的li-fi3.请同学展示电视的发展历程,讲解利用电视传递图像的原理,介绍电视的广泛应用。
(学生分小组课前准备)4.播放微课视频:雷达介绍请同学介绍各种军事雷达。
(学生分小组课前准备)微课讲解:雷达测速的原理5.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电话和基站6.让学生谈谈体会到的信息化社会的便捷。
三、关于电磁波带来的危害在我们了解了电磁波的应用带给我们无限便捷的同时,也要知道电磁波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危害。
但在处于安全级的电磁环境下,如果长期幻想电磁波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损害,必然会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自身健康。
所以正确认识电磁波的产生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掌握如何降低或避免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不是处于绝对零度(摄氏温标零下273.15摄氏度)的物体均会向外界辐射电磁波,绝对零度在自然界里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电磁波是无处不在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4.電磁波與資訊化社會1.瞭解電磁波的應用。
2.瞭解電視和雷達的基本原理。
3.瞭解電磁波在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人類通信經歷了這些階段:古代的的烽火臺、擊鼓鳴金、信鴿、旗語、驛站等;19世紀的電報、電話;20世紀的無線電通信;現在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
2011年11月,在地面遙控下順利實現了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對接。
請你查閱有關的資料找一下,人類使用的第一種無線電設備是什麼?在此之後走進人們生活的無線電設備依次又有哪些?電報機提示:第一個使用的無線電設備是電報機。
在此之後又有了收音機、電視機、手機、電腦等。
1.電磁波與資訊的傳遞電磁波的傳輸特點:可以通過______、______進行有線傳輸,也可以______傳輸。
電磁波的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傳輸的信息量越大。
2.電視(1)電視發射系統:在電視發射端,攝像鏡頭將被攝物體的像成在______的屏上。
電子槍發出的電子束按一定規律偏轉,對屏上的圖像進行逐行掃描。
通過光電轉換器件把一幅圖像按照各個部分的明暗情況,逐點地變為強弱不同的信號電流,完成光電轉換,然後將信號電流調製成________,通過發射機的天線把帶有信號的______發射出去。
(2)電視接收系統:電視接收機的天線接收到______後,將視訊訊號與音訊信號分開。
視訊訊號通過________中的電子槍發射的受視訊訊號控制的電子束對螢光屏的掃描,將視訊訊號即電視信號轉換為圖像。
音訊信號通過揚聲器轉換成聲音。
(3)攝像機與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掃描速率的關係:兩種電器中電子束掃描的速率______。
3.雷達(1)雷達的作用:是利用無線電波來測定________的無線電設備。
(2)雷達用的無線電波的波段屬於______。
(3)雷達天線的作用:發射出去的電磁波遇到______時反射回來又被天線接收。
(4)雷達確定障礙物位置的方法:通過測定微波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______來確定目標的距離,並結合微波的____________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 会》 学历案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历案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电磁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一位无形的使者,穿梭于时空之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电磁波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现象,又可以被看作是由一个个粒子组成的。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低频的无线电波到高频的伽马射线,都属于电磁波的范畴。
电磁波的发现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随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成功地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波无处不在。
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等设备都依赖于电磁波来工作。
当我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或上网时,手机会向附近的基站发送和接收电磁波信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电视通过接收电磁波信号,将图像和声音呈现给我们。
微波炉则利用电磁波的能量来加热食物。
无线电通信是电磁波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早期的无线电报,到现在的移动电话、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为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移动电话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电磁波与世界相连。
卫星通信则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使得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不再是信息的孤岛。
广播电视也是电磁波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电磁波的传输,电视台可以将各种节目信号发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
我们可以在家中观看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了解世界的动态和文化的多样性。
雷达在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在军事上,雷达可以用于预警、导航、武器制导等;在航空航天领域,雷达可以帮助飞机导航、监测天气状况;在气象领域,雷达可以用于观测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
14[1]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
![14[1]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https://img.taocdn.com/s3/m/36e838fc90c69ec3d4bb754a.png)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学案【知识目标】〔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教学重点 】: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知识梳理】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播,也可以实现无线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电视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扫描的路线如下列图,从a 开始,逐行进行,直到b 。
电子束把一幅图像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
天线那么把带有图像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3、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
应用: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
在天文学上可以用雷达研究飞近地球的小行星、慧星等天体,气象台那么用雷达探测台风、雷雨云。
4、阅读课本了解移动 和因特网【典型例题】【例1】在我们生活的小区楼道内装有自动开关:晚上有人经过楼道时,开关自动接通;白天,不管是否有人经过,开关都是断开的,请你解释其原理。
【解析】这是因为在楼道内装有了声光控开关,在晚上,利用声音来控制开关,当人经过时,开关自动接通,而无人时,自动熄灭。
而在白天,是利用照顾强度来控制开关的,由于白天照顾强度大,所以不管是否有人经过,开关都是断开的。
【例2】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是15m 的电磁波,进入某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为2×810m/s ,求此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长。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0×810m/s ,根据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式c =f 0λ,得此电磁波的频率又因V =λf ,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长10m m 100.210278=⨯⨯==f v λ【例3】有一架雷达搜寻到了目标,经1.4×10-4s 后收到了回波,那么这个目标距雷达多远【解析】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电磁波来发现目标的,它能将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向空中发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被反射回,被雷达接收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因此,1.4×10-4s 的时间是电磁波发射到目标并反射回原地共需时间.根据s=υt 可求出目标距雷达的距离,这里t=21×1.4×10-4s.:t=21×1.4×10-4s υ=3×108m/s ,求:S解:S=υt=3×108m/s×21×1.4×10-4s=2.1×104m答:目标距雷达的距离是2.1×104m.【根底练习】1、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根底是〔 ABD 〕A 、信息的拾取B 、信息的传输C 、信息的记录D 、信息的处理2、在信息化时代,以下那些技术应运而生〔ACD 〕A 、传感技术B 、无线电技术C 、通信技术D 、计算机技术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 、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B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雷雨天打雷时,收音机中听到“咔咔〞声是由于雷声是声波且较强大造成的D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频率越大4、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具有的有点是〔ABC 〕A 、抗干扰力强B 、容易加密C 、便以计算机处理D 、传输简单5、在空气中传播着几种电磁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D )A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越快B 、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越快C 、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越快D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波长无关6、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ABCD 〕A 、高清晰度B 、网上浏览C 、收发邮件D 、信息处理7、在生活中打 的电信号是信号,而发电报的电信号是信号。
(选修3-4)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电磁波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
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2页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习目标】1.了解电视、雷达和移动电话的基本原理以及因特网.2.知道电磁波谱以及各组成部分.知识回顾:1.电磁波在我们生活有哪些例子?答:电话、卫星、电视机2.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是什么?答;传递信息3.电磁波除了传递信息能传递能量吗?答:可以传递能量、比如太阳光要点四、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光缆传输电磁波可以通过无线传输,也可以通过有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越大,而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得多.因此光缆可以传递大量信息.2.电视(1)电视信号的采集.摄像机采集图像信号,在1 s内要传递25帧画面,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度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由于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效应,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活动的图像.声音信号由话筒采集.(2)电视信号的发射.(3)电视信号的接收.3.雷达(1)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2)雷达用的是通过转动的天线发射微波信号,这种信号传播的直线特性好.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反射信号又被雷达天线接收,测出从发射信号到接收目标反射信号的时间t,就可以知道目标到雷达的距离12s ct=,并可确定目标的方向.(3)除军事用途外,雷达可以为飞机、船只导航,可以用于研究天体的运动.4.移动电话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可以自由移动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5.因特网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聊天、经商、购物、从事金融活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资料,进行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甚至可以为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召开电视会议;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网上办公、网上上班、网上信息发布等.高中生学习任务重,不能因上网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例题1. 传真机原理分析:报纸上印的许多照片都是传真照片,传真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图表、书信、照片的一种方法.无线电传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简要说明无线电传真的过程、器件及其作用.【答案】见解析 【解析】发射机上装有的光电管,将文字、图表转化为电信号,将其附加在高频无线电波上发射出去,接收机利用电谐振原理将其接收,通过辉光管转化为原来的文字、图表在复印纸张上复印出来.无线电波和电磁振荡密切联系,不论发射和接收都和振荡电路相联系.2T LC π=,12f LC π=经常使用.课堂练习一: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 ~1000 MHz 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 ~150m 之间B .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 .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D .测出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到障碍物的位置【答案】D 【解析】根据v cλ=电磁波频率在200MHz ~1000 MHz 的范围内,,则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0m ~1.50m 之间,故A 错误;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恒定不变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电磁波是变化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不断交替变化产生的,故B 错误;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不容易发生衍射,不容易绕过障碍物,不便于远距离传播,故C 错误;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间距,D 正确。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教学案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一.课标要求教学目的: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4、知道电磁波谱,并且掌握不同的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二.过程与方法1.电磁波可以通过、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通过传输。
根据信息论的研究,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递的。
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得多,因此光缆可以。
2.现在代电视发射系统中,摄像管的作用是。
镜头把景物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对屏上的图像进行,显像管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
在电视接收端,天线接收到高频信号后,经、,将得到的图像信号送到显像管。
摄像机在1s内要传送幅画面。
3.雷达是利用的无线电设备利用雷达可以以及其他军事目标,还可以为飞机、船只,可以用来研究行星、卫星,可以探测暴风、雷雨、云层等。
4.每一部移动电话都是一个,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发射到空中;同是又相当于一台,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移动电话体积,发射功率,它的天线,灵敏度。
因此,它与其他用户通话要靠(或说基地台)。
5.都是电磁波。
按电磁波的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电磁波谱。
6.电磁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三个区域。
尤其在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
三.例题分析例1.某地的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向雷达站飞来的飞机,设某一时刻从雷达站发出电磁波后,再接收到反射波历时200μs,经4s后,雷达站从发出电磁波再接收到反射波历时186μ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多大?例2.早期电视机接收的频道为1~12频道(48.5MHz~223MHz),全频道电视机所接收的频道除1~12频道外,还包括13~56频道(470MHz~862MHz),试求早期电视机和全频道电视机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例3.人类通过实验观测到的最低的电磁波的频率是γ1=10-2Hz,频率最高的是宇宙射线中的r射线,其频率高达γ2=1025Hz.这两种电磁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少?四.巩固练习1.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这一过程完成了()A.电、光转化B.光电转化C.光、电、光转化D.电、光、电转化2.在下列四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A.γ射线.B.红外线.C.紫外线.D.X射线.3.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具有显著热作用的是______;具有显著化学作用的是______;穿透本领特别强的是______.4.关于电视屏幕上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整幅一整幅画面出现的B.是由一条一条快速扫描的亮度彩色不同的线条组成的C.每秒钟出现一个画面D.每秒钟出现60个画面5.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是横波B.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处处相互垂直★6.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大约为3.6×104km,卫星到地球上A、B两地的距离可近似地看作卫星高度,用同步卫星传递无线电信号,A地发出的信号经过多少时间后乙地能接收到?开放探究题7.如图所示,为某雷达的荧光屏,屏上标尺的最小刻度对应的时间为2×10-4s,雷达天线朝东时如(1)图,朝西时如(2)图。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PPT学习教案

最 新 的 大 屏 幕 液 晶 彩 电
第16页/共44页
手表式彩电
浴缸式彩电
第17页/共44页
2、电视
简单地说:电视信 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 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 — ,发射出去后被接 收的电信号通过——被 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 光屏。
第18页/共44页
3、摄像管
让我们走进 摄像管吧!
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 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 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观察这5盆绿豆芽每天的生长进度,发现不 受微波照射的实验控制组,绿豆苗生长正常。经 微波照射过後的植物,只有照射5秒的一盆尚有 存活力,其他一概陆续枯萎,可见微波对生物的 杀伤力。虽然如此,微波过的食物仍可食入,绝 不会吃进微波的!
第41页/共44页
另外也有人做微波使鱼眼变白的实验, 将鱼眼睛放入微波炉中,照射微波九秒後观 察鱼眼睛的变化。发现微波使鱼眼睛煮熟了 。 而当人的眼晴暴露在微波中,人眼晴中 的水晶体也会和鱼眼睛一样变白,於是再也 看不见东西了,这就是所谓的白内障。
第10页/共44页
雷达设备在军 事、气象等方面有 广泛的应用。
第11页/共44页
汽车的防盗器
第12页/共44页
第13页/共44页
20 50
(1)、电视—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明
世 纪 年 代 年 的 小 电 视 机
第14页/共44页
80
年 代 我 们 常 见 的 黑 白 电 视 机
第15页/共44页
作为人造电磁辐射源,它还涉及很多方面,例 如,广播电台、电视台、雷达、导航、通信、射电 天文、气象预测、医疗设备中的电针炙、核磁共振 等,宇航方面的各种飞行器等电子设备都会辐射电 磁波,家庭中使用的微波炉、红外烤箱等家用电器 ,也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
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电视机成像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
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在现代生产和科技上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
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教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
(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
(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
(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
出示电视信号的形成、发射和接收示意图投影片。
电脑演示电子枪的扫描过程
通过阅读课本,观看演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电视信号的发射
在电视发射端,摄像镜头将被摄物体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
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偏转,对屏上的图像进行逐行扫描。
通过光电转换器件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完成光电转换,就形成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出去。
(2)电视信号的接收
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将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分开。
视频信号通过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发射的受视频信号控制的电子束对荧光屏的扫描,将视频信号即电视信号转换为图像。
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3)摄像机与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扫描速率的关系
两种电器中电子束扫描的速率都相等。
3、雷达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雷达的作用是什么?
(2)雷达用的是哪个波段的无线电波,这段电波的性能是什么?
(3)雷达天线的作用是什么?
(4)雷达根据什么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包括距离和方向)?
(5)怎样从荧光屏上读出障碍物的距离?
(6)雷达有何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能直线传播,且能被物体反射的特点,通过测定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并结合微波的方向和仰角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的。
4、移动电话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移动电话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因特网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电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了解了移动电话、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通信已经将地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阅读“科学漫步”---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集体参观学校电教中心的摄像机、电视接收机,参观兴趣小组实验室中的电磁波的调谐和检波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