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题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以下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答案:B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使用工具,不能制作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C.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完美的图形。
答案:B4. 下列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自欺欺人C. 刻舟求剑答案:B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出自:A. 《左传》B. 《史记》C. 《汉书》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名句:“国破山河在,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李白8.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生无所息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里的“岳”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泰山10.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北戴河》。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这个成语讲述的是一个边塞的老人丢失了马,人们认为这是不幸的事,但后来这匹马带回了一群好马,人们又认为这是幸运的事。
成语寓意事情的好坏往往难以预料,表面上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例如,一个学生考试没考好,但他因此更加努力学习,最终在更重要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2. 描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之”字,表示的是“的”的意思?
A. 之乎者也
B. 之子于归
C. 之死矢靡它
D. 之江之滨
答案:B
2. “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表示的是哪种关系?
A. 转折
B. 并列
C. 递进
D. 选择
答案:B
二、填空题
3.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其中“温故”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夭夭”形
容的是______。
答案:桃花茂盛的样子
三、翻译题
5. 请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四、阅读理解题
6. 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请解释“而立”的含义。
答案:“而立”指的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力,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五、写作题
7. 请以“我眼中的古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此题为写作题,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
以上是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
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第一篇: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学生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春日》)、(《春晓》),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小池》)、(《所见》),诗句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山行》)、(《山居秋暝》)诗句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江雪》)、(《咏梅》)诗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6、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赞美柳树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赞美小草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赞美春雨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借物以赞美人的一种精神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具有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特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宋何罪之有2. “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是()。
A. 过去的知识B. 旧的书本C. 旧的知识D. 旧的学问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悲伤B. 思考,疑惑C. 愤怒,疑惑D. 思考,悲伤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厌,____。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学习。
(2)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几个年龄段?2. 孔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二、填空题1. (1)诲人不倦(2)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翻译题1. (1)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小升初古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古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句古文不是出自《论语》?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C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什么?A. 三个不同的人B. 任意三个人C. 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D. 孔子、老子和墨子答案:B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C5. 下列哪句古文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相反?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D. 人而无仪,不知其可也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
”(《孟子·告子下》)答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7. “______,死而后已。
”(《论语·泰伯》)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8. “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思则罔9. “知者乐水,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仁者乐山10. “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孔子在这段古文中提到了几个年龄阶段?答案:六个12. “三十而立”中的“立”指的是什么?答案:指的是在三十岁时,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德标准。
13. “四十而不惑”中的“不惑”意味着什么?答案:意味着到了四十岁,人应该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不再迷惑。
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文言文。
进入初中后,文言文占据语文教材三分之一,是学生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出文言文阅读的试题,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研究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且为初中轻松研究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掌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2、“吾”这个字,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___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
___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___则龟已先至。
注释:走:跑。
及:等到。
至:到。
文言小练:1.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竞走。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___则龟已先至/矣。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快。
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等到。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___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___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在联系、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柳数株中夹桃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注释①尔:你;②毫:细毛,毫毛;文言小练习1. 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替他说两句。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代言,你认为哪一句更合文题?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耳曰:“吾将众言传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2. 你能模仿文中五官说话的语气,和同学来一场角色扮演的对话吗?【自学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河,渭: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③邓林:地名,现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文言知识文言文中的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文言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⑶未至.,道渴而死至: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弃: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 填一填夸父真能喝啊!他先喝干了,又喝干了,最后又想去北方,喝的水。
可惜,还没到,就渴死了。
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
【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系列之实战训练一【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诵读,勤背诵——文言文富有韵律美,熟读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掌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②善归纳,多积累——善于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题。
③会用字典,学习写法。
【实战训练】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遽:立刻,赶紧,表示时间很紧迫;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文言知识《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融合各家学说的名著。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⑵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⑶舟已行.矣行:⑷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容。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⑵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 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4. 《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的人物。
人买履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①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④。
人曰:“何不试之以⑤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②度(duó):测量,衡量。
③乃:然后,才。
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遂:于是。
⑤以:用。
译文: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
他拿到鞋后,忽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
”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言知识:春秋时代的国,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省中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言小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⑵何不试之以足?3. 为什么这位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4. 文中“之”字出现了五次,意思一样吗?A 而置之其坐B 至之市C而忘操之 D 反归取之E 何不试之以足【自学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翼:希望。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文言小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兔走.触株走:⑵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⑶而身为.宋国笑为:⑷冀.复得兔冀: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子•天文》。
注释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臾:相传是黄帝的后裔。
维:绳子绝:断水潦(lǎo):江河道路上的流水。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归:汇集文言小练习1. 根据课文填一填和颛臾为了称霸打起来了。
共工一怒之下,触动了。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地向方向塌陷,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争:⑵天柱折.,地维绝.折:绝:【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文系列之实战训练二【技巧归纳】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比如“妻子”,古义“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合称妻子和儿女。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组词法,将这个字组成词语来理解。
【实战训练】氏之子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②诣:拜见。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氏子出来。
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梅,孔君平指着梅对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文言知识本文选自南朝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小练习1.写出下列带点汉字的读音,并完成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指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 “惠”是个通假字,通,“甚聪慧”是说氏子,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哪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③。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新序》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时候的邑名,今叶县)。
②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③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施(yì):延伸。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他的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屋子外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
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钩以.写龙以:⑵于是天龙闻.而下之闻:⑶弃.而还走弃:⑷叶公子高好.龙好:2.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⑴凿以写龙通;的意思⑵屋室雕文以写龙通;的意思⑶弃而还走通;的意思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⑵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4. 用原文回答叶公平时的“好龙”表现在叶公见了真龙的表现是【自学练习】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
世传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做针。
”白笑其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