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0001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附参考答案】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附参考答案】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一)愚人失袋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

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

”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注释】①入京选:到京城去应选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昔.有愚人入京选___________(2)其.人曰___________(3)或.问其故.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前(2)那(3)有的人原因2.钥匙还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能用什么东西打开袋子呢?3.因为他觉得钥匙还在他身上,没有钥匙小偷就打不开他的带子。

4.思维僵化、自欺欺人是要遭受损失的。

主仆对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主人待仆甚薄.___________ (2)衣食常不周.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将主、仆二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 ) 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 )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向C.不能名其一处名:称呼D.几欲先走走:要走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参考译文】XXX应要为自己家盖房子,工匠告诉他:“现在木头还是活的,涂上涂料后必定会开裂。

用活木建房,现在虽然好看,将来必定会倒塌。

”XXX应回答道:“因为你的话,房子不会倒塌——木头越枯越坚硬,涂料越干越轻,因为越坚硬就越能承受重量,越轻就越不会倒塌。

”工匠无话可说,遵照高阳应的要求建造了房子。

房子初建时很好,但后来却倒塌了。

注释】①室家:房子。

②匠:工匠。

③尚生:还没死。

④加涂其上:涂上涂料。

⑤挠:开裂。

⑥必败:必定会倒塌。

⑦缘子之言:因为你的话。

⑧益:越来越。

⑨枯:干燥。

⑩劲:坚硬。

⑾任:承受。

⑾果:结果。

1.解释:①匠:工匠;②尚生:还没死;③加涂其上:涂上涂料;④挠:开裂;⑤缘子之言:因为你的话;⑥益:越来越;⑦枯:干燥;⑧劲:坚硬;⑨任:承受;⑩果:结果。

2.翻译:XXX应要为自己家盖房子,工匠告诉他:“现在木头还是活的,涂上涂料后必定会开裂。

用活木建房,现在虽然好看,将来必定会倒塌。

”XXX应回答道:“因为你的话,房子不会倒塌——木头越枯越坚硬,涂料越干越轻,因为越坚硬就越能承受重量,越轻就越不会倒塌。

”工匠无话可说,遵照高阳应的要求建造了房子。

房子初建时很好,但后来却倒塌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盲目自信和不考虑实际情况,最终会导致失败。

指的是)不道德的行为3、以待来年然后已(的意思是)等到明年再做4、译文:现在有人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之道。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XXX与XXX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XXX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XXX曰:“吾与XXX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XXX,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XXX: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XXX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研究。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工夫(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身勾销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妇亦/起大叫1B.又夹百千/求救声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不能/名其一处也2.选出对加点词了解精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几欲先走走:走开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扮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扮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使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扮演的反应,从侧面施展阐发了口技扮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扮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朴。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XXX见XXX,立有间,XXX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XXX曰:“寡人无疾。

”XXX出,XXX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XXX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1)措大①吃饭有二措大相与( )言志。

一云( ):“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

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

”一云:“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何暇( )复睡耶?”吾来庐山,闻( )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

然( )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②也。

①措大:亦曰“醋大”,唐宋之世,俗称士人为“措大”,含轻视意,犹后世云穷酸。

②三昧:佛家语,正定之义,俗以称事之诀要。

“三昧”是梵语译音,“三”字无义。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苏轼写的一篇讽刺小品,它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2)论贫士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

或( )怪( )而问之,生曰:“固( )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乃( )知俗传信而有徵。

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①,以为( )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

聊为好事者一笑。

永叔②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①大练:即大帛,丝织之粗者。

②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思之,皆一理也”,这“理”是什么道理?请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3)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小升初初一分班考试专题培优训练课外文言文题【含答案】

小升初初一分班考试专题培优训练课外文言文题【含答案】

小升初初一分班考试专题培优训练课外文言文题(一)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子无敢食我也。

(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逆:)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虎以为然()a.正确,对b.这样c.然而d.然后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3分)a.它们,代百兽b.它,代老虎c.它,代狐狸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虎求百兽而食之()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天帝使我长百兽()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6.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

子无敢食我也。

子:古义()今义()兽见之皆走。

走:古义()今义()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邹孟轲母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宋何罪之有2. “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是()。

A. 过去的知识B. 旧的书本C. 旧的知识D. 旧的学问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悲伤B. 思考,疑惑C. 愤怒,疑惑D. 思考,悲伤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厌,____。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学习。

(2)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几个年龄段?2. 孔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二、填空题1. (1)诲人不倦(2)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翻译题1. (1)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至V、往④约定的时间(2)A (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居五日,扁鹊复见。

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 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2. 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2)迎而吠之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停顿两处)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试题答案】(一)1. 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 ,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 ,C项应为“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 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 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1. B2. 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3. 1 —9 句为第一层;10—11 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1. (1)下雨(2)感到奇怪2. (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

(2)冲着杨布叫3. 向者/ 使汝/ 白而往黑而来4. 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 )i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 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11)而过,翼若垂云(12)。

王注矢于弓(13),不知其所射。

养叔(14)进曰:臣之射也,置(15)—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

弓I:拉。

⑥虞(y帀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

⑨交:交错。

⑩鹄( hu):天鹅。

(11) 旃(zhd)赤鱼的曲柄旗。

2垂云:低垂下来的云。

(13)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4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5置:放。

【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理解】1. 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 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 *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朱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 1 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r a n)臂祛(q a)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 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1. 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 ^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 1 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 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 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 ^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朱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