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和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化学反应。

3.了解硫循环的过程及环境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硫和硫化氢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2.硫酸和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3.硫的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硫及其化合物概述(1)硫的化学性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

与氧、氢、卤素等元素形成化合物。

硫的常见化合价为-2、0、+4、+6。

(2)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易燃易爆。

可溶于水,生成弱酸性的硫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热。

硫化氢是一种还原剂,可与氧、卤素反应生成硫酸、卤化物等。

(3)硫酸的性质硫酸是一种无色、无臭、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形成相应的盐。

硫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能迅速反应放热。

硫酸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作为化肥和农药的原料。

2. 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1)硫的制备方法硫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烧制硫铁矿、热解硫酸铜、卤化物法等。

其中,烧制硫铁矿是硫的主要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反应式为:$$\\mathrm{FeS_2 + 3O_2 \\rightarrow Fe_2O_3 + 2SO_2}$$硫在1 atm 下呈淡黄色液态,在25℃时密度为2.04g/cm^3。

(2)硫化氢的制备方法硫化氢的制备方法有:酸与硫化物反应法、金属与酸反应法和烧制硫化物法等。

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酸与硫化物反应法制备硫化氢。

例如:$$\\text{FeS}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H}_2\\text{S} +\\text{FeCl}_2$$(3)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二氧化硫和碱反应法、二氧化硫和金属反应法等。

例如:$$\\text{NaOH} + \\text{SO}_2 \\rightarrow \\text{Na}_2\\text{SO}_3 +\\text{H}_2\\text{O}$$3. 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硫的应用硫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橡胶、塑料、制药等领域。

《硫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硫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推断硫元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进行证实,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3.通过二氧化硫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学习,初步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难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比较以及鉴别、漂白性的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与同主族的氧元素相比,硫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而失电子的能力相对较强。

这也是我们在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找到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常为+4价或+6价,二氧为-2价的原因。

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了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

这是自然界中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含硫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产生和以什么形态存在的?人们是怎样把它们转化成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的?在使用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我们通过本节的学习找到答案。

二、讲授新课(一)硫1. 物理性质【思考1】若试管内壁附着有单质硫时,如何洗涤除去?【过渡】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单质及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

2. 化学性质【思考2】能不能根据Fe、Cu与S、Cl2反应的产物判断S和Cl2的氧化性的强弱?3. 用途硫黄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黑火药、烟花爆竹等。

(二)二氧化硫1. 物理性质【实验探究】2. 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实验5-1】把充满SO2,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橡胶塞,观察试管内液面的上升。

待液面高度不再明显变化时,在水下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度(保留该溶液供实验5-2使用)SO2+H2O H2SO3【视频】观看“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视频【讲解】可逆反应①正反应:向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②逆反应:向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③可逆反应:在_________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_____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
教案
【教材分析】
《硫及其化合物》讲述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本课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硫和二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四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硫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实验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探究”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也s、so?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硫的常见价态-2、0、M、+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与铜反应:2Cu + S="=Cu2S思考:为什么不是+2价铜?回忆:S与钠、铝、铁的反应与氢气反应:H,+S-H、S一—(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S + O,-SO,演示燃烧视频?■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6NaOH + 3S-2Na .S + Na .SO. + 3H .0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SO,) 一SO,,应从哪儿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SO?,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1. so,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5.1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5.1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1.拓展资源:
-了解硫的其他同素异形体及其性质,如硫链、硫球等。
-探究硫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硫酸厂废气的处理、硫磺回收技术。
-研究硫矿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以及硫资源的分布情况。
-阅读有关硫及其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如硫磺肥料的使用。
-了解硫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呼吸等。
2.拓展建议:
(2)思考硫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3)查阅资料,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最新研究动态。
6.课堂反馈
最后,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更好地改进教学。谢谢大家!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我们的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教学资源拓展
5.1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5.1硫及其化合物》选自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本章节内容以硫元素为主线,深入介绍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通过学习硫酸、亚硫酸、硫化氢等重要化合物,使学生掌握硫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与前期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盐等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环境保护、工业化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查阅科学杂志或图书馆资料,深入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化工企业或硫矿,了解硫的实际应用和工业生产过程。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收集含硫物质的例子,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性2H S 2SO 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0、、2-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与铜反应:22Cu S Cu S+思考:为什么不是价铜?2+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与氢气反应:22H SH S+(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演示燃烧视频?22S O SO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 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2SO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闻气味(注意操作方2SO 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2SO 毒。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3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硫与二氧化硫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1)硫元素的存在①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②存在范围:存在于海洋、大气和地壳及动植物体内。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2.认识硫单质(1)物理性质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硫黄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较低(2)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角度理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 2S -2、Na 2S -2、Fe S -2←――――被还原S 0―――→被氧化S +4O 2、S +4O 2-3 (1)硫与金属反应规律①硫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硫化物。

②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③常温下硫粉易与汞反应,Hg +S===HgS ,撒落金属汞时,可用硫黄粉覆盖。

(2)硫与热的碱溶液反应为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硫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 2S 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 B解析 A 项,硫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错误;B 项,硫溶于二硫化碳,正确;C 项,硫与铁反应时,硫得电子做氧化剂,但反应产物为FeS ,与铁和硫的用量无关,错误;D 项,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硫,燃烧产物与氧气用量无关,只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思维启迪(1)不论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都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

(2)硫与O 2等较活泼非金属反应时表现还原性,硫与H 2、金属反应时表现氧化性。

(3)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反应产物均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氧化性:Cl 2>S 。

1.1.1 硫及其化合物(1)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1.1 硫及其化合物(1)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与某些盐的反应 SO2 (少) + 2NaHCO3= Na2SO3 +2CO2 +H2O
SO2(过) + NaHCO3 = NaHSO3+CO2
说明:酸性H2SO3 > H2CO3 应用:除CO2中的SO2用饱和的NaHCO3
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2
0
+4
+6
S
S
S(SO2) S
(2)氧化性
CuFeS2
气态化合物 :H2S、SO2、SO3
2、物理性质
黄色晶体,俗称硫黄,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质脆、易研成 粉末 ,熔点113℃,沸点445℃。
试管内壁附着的硫怎样洗掉?
可以用CS2来清洗沾满硫的试管。
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S+H2
H2S
S+O2 SO2 现象: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纯氧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实验5--2】
用试管取2mL在实验5-1中得到的落液,向其中滴入 1~2滴品红落液,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然后 加热试管,注意通风,再观察溶液的变化
实验步骤
用试管取2mL在实验5-1中得到 的溶液,向其中滴入1-2滴品红
溶液, 振荡,观察溶液变化。
现象
品红溶液 褪色
结论 SO2有漂 白作用
然后加热试管,再观 溶液变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草帽,时间长了会变黄)
思考与交 流
氯水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 氯水和SO2混合,所得溶液的漂白作用会增强吗?
Cl2 + SO2 + 2H2O = 2HCl + H2SO4
问题探究:
(1)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 去, SO2体现 酸性氧化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硫与二氧化硫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1)硫元素的存在①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②存在范围:存在于海洋、大气和地壳及动植物体内。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2.认识硫单质(1)物理性质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硫黄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较低(2)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角度理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 2S -2、Na 2S -2、Fe S -2←――――被还原S 0―――→被氧化S +4O 2、S +4O 2-3 (1)硫与金属反应规律①硫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硫化物。

②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③常温下硫粉易与汞反应,Hg +S===HgS ,撒落金属汞时,可用硫黄粉覆盖。

(2)硫与热的碱溶液反应为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硫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 2S 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 B解析 A 项,硫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错误;B 项,硫溶于二硫化碳,正确;C 项,硫与铁反应时,硫得电子做氧化剂,但反应产物为FeS ,与铁和硫的用量无关,错误;D 项,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硫,燃烧产物与氧气用量无关,只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思维启迪(1)不论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都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

(2)硫与O 2等较活泼非金属反应时表现还原性,硫与H 2、金属反应时表现氧化性。

(3)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反应产物均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氧化性:Cl 2>S 。

(4)实验室可用CS 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

例2 (2018·安徽师大附中)对于反应3S +6KOH=====△2K 2S +K 2S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 是氧化剂,KOH 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是2∶1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若3 mol 硫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4 mol 电子 答案 D解析 在反应3S +6KOH=====△2K 2S +K 2SO 3+3H 2O 中,还原剂和氧化剂都是S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1;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mol 硫完全反应时,有1 mol S 转化为亚硫酸钾,转移4 mol 电子。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毒性 水溶性 无色刺激性气态比空气大有毒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 (1)预测SO 2的性质①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与碱、碱性氧化物、水反应;②硫的化合价有-2、0、+4、+6价,SO 2中硫的化合价居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溶液颜色变红色SO 2的水溶液显酸性产生白色沉淀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新制氯水氧化成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产生淡黄色沉淀SO2具有氧化性,可被H2S还原为S溶液先变红,振荡后退色,再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化合物不稳定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提示(1)二氧化硫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 2、Cl 2、Br2、I2、FeCl3、HNO3、KMnO4、H2O2、Na2O2等)氧化,故二氧化硫以还原性为主。

二氧化硫显示氧化性的常见反应是与H2S的反应。

(2)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而HClO、H2O2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3)H2SO3不稳定,易分解,其酸性强于H2CO3。

H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氧化SO2的物质,均能将H2SO3氧化为H2SO4;H2SO3与H2S反应生成S和H2O,表现其具有氧化性。

例3下列实验能证明气体中存在SO2的是()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D.通入新制氯水中,能使新制氯水退色,然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D解析CO2、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如二者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在碱性环境中,通入BaCl2溶液中均产生能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等。

但SO2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使新制氯水退色,然后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2不具备该性质,故选D。

规律总结(1)鉴别SO2和CO2气体的常用方法:①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酸性KMnO4溶液、溴水等氧化剂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③不能用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鉴别。

(2)检验SO2的方法: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退色,加热恢复原色。

例4检验SO 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答案D解析要正确解题必须先做到以下两点:(1)理解题意,本题要检验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气体中。

(2)要掌握SO2与CO2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如通过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又如遇NaOH 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便是它们性质上的相似点。

它们性质上的不同点又表现在,如SO2具有漂白性从而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而CO2不具备漂白性;又如在通过NaHCO3溶液时,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C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酸性KMnO4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检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溶液均变浑浊,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酸性KMnO4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浑浊现象,说明混有CO2;若无浑浊现象,说明不混有CO2。

综上分析,D项正确。

思维启迪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方法如下:流程设计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除尽⇒检验CO2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预期现象退色变浅或退色不退色变浑浊例5为了除去CO 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合理的是()仪器:①洗气瓶②干燥管药品:③固态生石灰④苏打溶液⑤小苏打溶液A.①⑤B.②⑤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洗气瓶必须与液态试剂对应,干燥管必须与固态试剂对应。

SO2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CO2只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规律总结——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的两种思路(1)转化法,通入饱和NaHCO3溶液:SO2+2NaHCO3===Na2SO3+2CO2+H2O不选用饱和Na2CO3溶液的理由是Na2CO3+H2O+CO2===2NaHCO3。

(2)氧化法:通入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性物质的溶液。

例6(2018·东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氯水、KMnO4(H+)、石蕊溶液、含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其原理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通入水中具有更强的漂白能力答案B解析A项,SO2使氯水、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退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退色,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错误;B项,因为能使品红退色的物质还有Cl2、NO2、O3等,正确;C项,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漂白属于化合型,活性炭属于吸附型,漂白粉、Na2O2属于强氧化型,错误;D项,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在溶液中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能力,错误。

规律总结——SO2和Cl2漂白性比较(1)(2)(3)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可以用加热法区别它们漂白后的溶液。

(4)Cl2和SO2都可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前者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后者是因为S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H2O反应。

可以依据向退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的现象,证明溶液退色的原因。

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黄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C.硫与金属单质反应时做氧化剂,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均做还原剂D.硫单质在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B解析硫单质比较活泼,但自然界中也有游离态的硫,A项错误;黑火药中的硫黄溶于CS2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得到晶体硫,滤渣再加水溶解过滤,滤渣为炭粉,蒸发滤液,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B项正确;硫与金属单质、H2反应时做氧化剂,与O2等强氧化性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做还原剂,C项错误;常温下,硫单质可以和汞等物质反应,D项不正确。

3.(2017·秦皇岛高一质检)下列溶液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用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只有①D.①②答案C解析CO2和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白色沉淀,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所以澄清石灰水不能区别这两种气体;SO2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能使溴水退色,而CO2不能,所以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能区别这两种气体;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将SO2氧化成SO2-4,SO2-4与Ba2+结合成BaSO4沉淀,而CO2与Ba(NO3)2溶液不反应,所以用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能区别这两种气体;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而CO2不能,所以品红溶液能区别这两种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