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易错文言文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村夫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存诸故人,请谢来宾。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该。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阿有罪,废国法,不行。

22.弁( bi 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致知在格物。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瓒闻之震怒,购求获畴。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加歇息无为。

44.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47.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49.属与贼期,义不行欺。

易错文言文翻译句子

易错文言文翻译句子

一、易错句子一: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义也。

”解析:这句话中,“吾闻君子之学也”容易误解为“我听说君子学习的”,实际上,“吾闻”意为“我听说”,“君子之学也”指的是“君子的学问”。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子路说:‘我听说君子的学问,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育民众,这是义。

’”二、易错句子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这句话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容易被误解为“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实际上,“三人行”指的是“三个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意为“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三、易错句子三: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这句话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容易被误解为“得到道德的人会有很多帮助,失去道德的人会很少得到帮助”。

实际上,“得道”指的是“遵循正道”,“失道”指的是“背离正道”。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孟子说:‘遵循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会很少得到帮助。

’”四、易错句子四:李白《将进酒》中有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这句话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容易被误解为“你没看见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

实际上,“君不见”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意为“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李白《将进酒》中有句:‘你难道没看见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五、易错句子五:杜甫《登高》中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这句话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容易被误解为“无边的树木萧萧地落下”。

实际上,“无边落木”指的是“无尽的树叶”,“萧萧下”意为“纷纷落下”。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杜甫《登高》中有句:‘无尽的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滚滚而来。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1)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1)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1)1、登进士第登:考取第:古代科举的等级译:考中进士科秋稼登,得粮三万斛登:丰收得:收获译:秋天粮食丰收,收获了三万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粮食2、钦宗诣金帅营诣:到前往译:钦宗前往金军将营3、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译: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可改变4、独喜游学馆游:游历、游学译:只是喜欢在学管游学5、光世讫不行讫:最终最后译:光世最终没有执行6、为人木强木强:正直译:为人正直7、所俘获磔以示众磔:分尸(处死)译: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枭首处死示众,8、(赵)立率残兵邀击邀:阻截译: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阻截追杀9、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殄:消灭译:我终不能替国家消灭寇贼了10、(刘生)被酒失礼俎豆间被:醉酒译:刘生因喝醉酒在祭祀时失礼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余)阙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受到译: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

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

(许)均被疾被:患、生译:许地百姓都患病了将军身被坚执锐被:披着、穿着译:将军亲自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兵器11、(侯)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引:率领驰:迅速、快速译:(侯)延广带领几个亲信骑马迅速冲出衙门12、(安)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即:到、往籴:买米译: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13、诏加一秩秩:官吏的品级、职位14、(吴)曦僭号建官僭:超越限度的译:吴曦僭越法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15、陈(吴)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矫:假托诈称译: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情况6、女适他族适:嫁译: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17、雅諳姓氏谙:熟悉熟知雅非常译:非常熟悉姓氏18、俾里正谕民俾:使、令、让谕:告知译:让里正告诉村民19、无逋赋者逋:拖欠译:没有拖欠赋税的人20、自诡兴利诡:(贬义)说没有依据的话译:自己诡称为国谋利21、躬自钩考钩:探索、探究译:亲自审查勾考22、有乖时令乖:违背译:违背了时令23、(虞)汲挈家趋岭外挈:带领译:虞汲携全家去岭外24、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诡:违背与:赞扬译: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25、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柄:执掌26、脱有警脱:如果译:假如发生警报27、吏莫敢绳绳:制裁、处罚28、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捐:抛弃译:现在你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29、十七年,(萧惠)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尚:娶译:娶帝姊秦晋国长公主30、剖断如流剖:辨明、分析译:分析、解决如同流水一般31、(帝)频遣使存问存;恤问、慰问32、灵运好臧否人物臧否评价人物好坏译: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好坏33、尽今月(贼)不首者,显露其身,籍没妻子显露:暴尸示众籍:登记译:这个月结束还不来自首的,当处以死刑暴尸示众,登记妻子和孩子户籍。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

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

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吕氏春秋》)【阿】偏袒【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北史·宋隐》)【伐】夸耀【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义田记》)【富】众多【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干】冒犯、冲犯【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5.致知在格物。

(《大学》)【格】推究【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

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史记·大宛列传》)【更】经过【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三国志·魏书十一》)【购】重赏征求【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北史》)【规】谋划【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宋史·黄庭坚传》)【过】造访、探望【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1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醒心亭记》)【憾】怨恨【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高考文言文常见官职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注解及例句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注解及例句

高考文言文阅读注解及例句一、重点词。

1.是:这。

2.必:一定。

3.贷:①借出、借入;②宽容、宽免。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荷:担子,担负。

6.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7.期:整。

例: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8.夙:①早晨;②平时。

9.咨:叹息。

10.苟:①如果;②随便。

11.执:捉拿。

12.邀:①迎接,拦截;②求取.13.游:①游玩,游览;②游历,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4.趣、趋:①快走②奔向,追求③通“促”,催促。

15.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作人质;②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③次序,按次序。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20.造:拜访。

21.宜:①应该,②合适。

22.诣:①到……去。

②拜访23.让:①谦让;②责备。

例:平原君让魏公子。

2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25.善:①交好;②善于。

26.绳:①准则,法度;②约束,制裁;③称赞。

27.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8.比:表示时间:①等到;②近来。

做动词:①勾结;②并列。

29.旨:要义。

例:旁通黄老之旨。

30.适:①刚刚;②如果;③到。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

31.且:①将要;②表并列。

32.识:①知道、记得。

例:汝识之乎②标记。

例:封识宛然。

33.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34.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35.对:回答或对话。

36.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37.工:①官吏②工匠;③精巧,擅长。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81—100)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81—100)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81—100)81.恶,读音一:è(1)名词①坏事,罪恶例:不幸吕帅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译文:不幸先有吕师孟和元军暗中勾结做坏事,后来又有贾余庆向元军讨好。

②坏人,恶人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害怕谗佞奸邪就要考虑使自身端正来斥退恶人。

(2)形容词①丑陋,样子难看例: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采草药》)译文:开过花后再采,根的颜色就暗淡难看了。

②坏,不好例: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被子用了这么多年,像铁一样又冷又硬,我的爱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③险恶.凶狠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译文:但是危险凶恶的境况层出不穷,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读音二:wù(1)动词①憎恨,厌恶例: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憎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些灾祸就不去躲避了。

②嫉妒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赤壁之战》)译文: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能任用他。

读音三:wū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用小的牲畜换掉大的,他们怎么懂得您的心意呢?82.微,wēi(1)形容词①隐蔽,不清晰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海上来客谈论瀛洲,(大海)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

②微小例:岭峤微草,凌冬不雕。

(《采草药》)译文:两广五岭一带的小草,严冬时节也不枯萎。

③轻微例: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庖丁解牛》)译文:动刀很轻,哗啦一下子就把整个牛分解开了,像土一样散落到地上。

④地位卑微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译文:我凭着卑贱的地位,却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⑤不显露的,隐藏其高贵身份的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译文:带领数名骑兵出来,改换身份出行,进入一座古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考点,得分率一直不高。

制约“瓶颈”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

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

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

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备,提升实词词义的判别能力,特别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为方便辨认,加粗的字为易错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误:事物,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误:繁盛,正:繁殖。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误:清闲,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yù )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

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误:巡行,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误:形势,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