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巨大纵膈肿瘤麻醉病例讨论ppt课件

巨大纵膈肿瘤麻醉病例讨论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
体格检查
颈根部左侧见一明显突出肿物,不随吞
咽移动
两侧胸廓不对称; 呼吸音清且对称
最新版整理ppt
4
术前评估
ASAI级 插管气道评级:MallampatiI级 心功能I级
最新版整理ppt
5
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大致正常
最新版整理ppt
6
影像学检查
(1)MR:前上纵隔至颈根前部见巨大团块样异常信号,形 态不规则,类葫芦样,边缘尚清晰,前上纵隔内肿块大小 为 75*50*64 mm, 下 颈 根 至 胸 廓 入 口 前 部 肿 块 大 小 80*52*64mm。前上纵隔与颈根部肿块中心相连主动脉弓及 其主要分支受压后移,气管受压后移,所见双肺未见明显 异常
肿块边缘清楚,可见囊性变成钙化点,侧位片可显示块影与气管 的关系。
透视可见胸内甲状腺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确诊依靠同位素扫描。
最新版整理ppt
40
纵膈肿瘤的种类
5、副甲状腺肿块 6、脂肪瘤 7、纤维瘤 8、纵隔血管瘤。 9、囊性水瘤 10、脑脊膜突出少见 11、纵隔淋巴结肿大 12、淋巴瘤
最新版整理ppt
2:20Pm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足够,脱氧 5min血氧饱和度维持良好,送入麻醉苏醒室
1小时后拔管。 术中所见颈部为液性囊块,纵膈肿物为主体瘤,肿瘤大
小7*4cm,表面有毛发,周围有许多渣样物质,肿瘤与 周围组织关系密切。
预后:随访病人情况稳定,无异常。
最新版整理ppt
19
血气分析结果
Ⅰ型呼衰即PaO2<8.0kPa而无PaCO2 增高者;多为 急性呼衰,表现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 Ⅱ型呼衰指PaO2<8.0kPa而同时PaCO2>6.67kPa 者。多为慢性呼衰,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纵隔肿瘤介绍PPT培训课件

纵隔肿瘤介绍PPT培训课件
适应症与副作用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适用于特定的纵隔肿瘤患者,具体适应症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 和临床情况综合评估。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免疫反应、高血压、皮疹等, 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04
纵隔肿瘤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部感染
纵隔肿瘤可能导致支气管受压或阻塞,引发肺部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 物,加强抗感染治疗。
纵隔肿瘤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 录
• 纵隔肿瘤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纵隔肿瘤中的应用 • 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 • 纵隔肿瘤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纵隔肿瘤的护理与康复 • 纵隔肿瘤的研究与展望
01
纵隔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从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所产生的 良、恶性肿瘤。
复。
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01
02
03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 心理疏导和支持。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 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 支持,共同应对疾病带来 的挑战。
康复训练与随访管理
要点一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 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呼吸衰竭
严重的纵隔肿瘤可能压迫气管或主支气管,导致呼吸衰竭。处理措施包括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保证通气功能。
循环系统并发症
心律失常
纵隔肿瘤可能侵犯心脏或压迫心脏大血 管,引发心律失常。处理措施包括心电 监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行 心脏肿瘤长期压迫心脏或影响心脏血液回 流,可导致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包括强心 、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改善心脏功 能。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概念:
它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区域。 纵膈里面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 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和后天 囊肿或肿瘤形成,就成为了纵膈肿瘤。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相关解剖:
解剖及肿瘤的好发部位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的平面上纵 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检查仪器设备是 否完好,物品准 备是否齐全,杜 绝安全隐
术前
严格执行安全核 查制度
7.小结
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要掌握巡回 流程,工作得心应手, 全程做好病人安全管来自理术中器械护士
器械护士要提前准备 好所有用物,熟悉相 关的解剖,精准快的 配合手术
7.小结
患者平安出入手术 室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康复是我们 的心愿
4.物品准备
5.器械护士的配合
1)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器械用物,与巡回护士共同 清点台上所有物品
5.器械护士的配合
2)协助医生消毒铺巾
5.器械护士的配合
3)连接、检查及调 节腹腔镜摄像系统
5.器械护士的配合
4)操作孔位置
❖ 前纵膈肿瘤:取左侧或右侧第5、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 做小切口为胸腔镜入口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1
概念及相关解剖
2
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
3
麻醉方式与体位
4
物品准备
5
器械护士的配合
6
巡回护士的配合

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PPT课件

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PPT课件
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观察15分 钟,未见明显出血,送回病房
24
术后情况
神清,反应可,对答切题,肌力、呼吸、反射恢复良 好,口腔及口唇皮肤无活动性出血
HR 71次/分,BP 103/66mmHg,SPO2 98%(吸空气)
术后病理示:纵膈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编辑版ppt
25
麻醉体会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一 类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常伴发淋巴增生性肿瘤
准备视可尼喉镜、可视喉镜、普通喉镜,以及吸痰管、 纤支镜备用(胃管是否需准备)
编辑版ppt
15
术前麻醉讨论
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准备 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 术后苏醒
编辑版ppt
16
麻醉诱导
面罩吸氧,静注诱导药物
面罩加压给氧
插管
固定
机械通气
编辑版ppt
面罩去氮给氧,静脉注射甲强龙 40mg,地米10mg,咪达唑仑2mg, 丙泊酚120mg,罗库溴铵40mg,舒 芬太尼20μg进行麻醉诱导
激素应用情况:术前和术中补充足量激素,避免应激 诱发肾上腺皮质危象
编辑版ppt
28
麻醉体会--气道管理
小型号普通气管导管 合理选择插管工具 防止误吸 术毕经纤支镜检查气道黏膜无出血
编辑版ppt
29
麻醉体会--容量管理
液体丢失量大于普通患者 易发生大出血 术前应常规备血 应注意补充容量
编辑版ppt
1
会诊请求
2015年7月10日,胸外科会诊:
患者男性,40岁 初步诊断:副肿瘤性天疱疮,Castleman病可能 拟行手术:在全麻下行右后纵膈肿瘤切除术 会诊目的:口腔糜烂,评估麻醉风险

纵隔肿瘤PPT课件PPT课件

纵隔肿瘤PPT课件PPT课件

胸腺瘤
前上纵隔 较低密度含脂肪
第24页/共53页
诊断
胸部X线检查:
• 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 胸部X线片可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
度及有无钙化 • X线透视下还可观察块影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动作
上下移动,能否随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形态等 • 根据上述特点,多数纵隔肿瘤均可获得初步诊断
第7页/共53页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胸腺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胸腺瘤
淋巴瘤
畸胎瘤
胸内甲状腺肿 淋巴管瘤
甲状旁腺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纤维瘤
纤维肉瘤
中纵隔
纤维肉瘤 支气管囊肿 淋巴瘤 间皮瘤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肠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胸导管囊肿
第8页/共53页
第9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 纵隔肿瘤的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与侵袭和压迫有关的症状及全身性症状 • 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地、性质等有关 •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出现晚,轻微 • 恶性肿瘤侵蚀程度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症状
第10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 常见的症状有胸痛、胸闷,刺激或压迫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大血管、食管的 症状
• 与肿瘤性质有关的特异性症状
第11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 刺激或压迫呼吸系统:可引起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 至咯血
• 压迫大血管: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增高
第3页/共53页
纵隔的分区
• 解剖学四分法
在胸骨角水平将 纵隔分为上纵隔 和下纵隔,下纵 隔又分为前纵隔、 中纵隔和后纵隔

纵隔肿瘤PPT课件

纵隔肿瘤PPT课件
纵隔肿瘤ppt课件
目录
• 纵隔肿瘤概述 • 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 • 纵隔肿瘤的预防与保健 •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 纵隔肿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纵隔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纵隔肿瘤是指生长在纵隔区域内 的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
分类
纵隔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和性质 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胸腺瘤、畸 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与护理
01
02
03
术后护理
术后应遵循医生的护理建 议,如定期换药、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康复锻炼
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康复 锻炼,有助于恢复身体功 能。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04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手术治疗案例
免疫疗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纵隔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实现治疗目 的。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精准诊断
利用基因检测、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 纵隔肿瘤进行精准诊断,为个体化治疗 提供依据。
VS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纵隔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 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其发病 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病因
纵隔肿瘤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 、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特定的 职业或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纵隔肿 瘤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大小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 吸困难、咳嗽、发热等。

《纵隔肿瘤》PPT课件

《纵隔肿瘤》PPT课件

X线:
来自中纵隔位于前纵隔,大多数在心隔角前 部,右心膈角区占60%, 左心隔角区占30%,10%发 生于心底部,可向纵隔两侧突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 缘光滑,与心影不能分开,密度偏低而均匀,无钙化。 由于囊壁薄而软,可随深呼吸或体位改变而变形,可有 传导性搏动。长轴与地面平行。囊肿小者可嵌入斜裂叶 间,侧位观察呈水滴状,上尖下圆,与囊肿质地柔软有 关,具有一定特征性。
图60-支气管囊肿
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稍 强化,其内密度均匀, CT约值19Hu,病灶边缘 较光整-为右上叶支气管 囊肿(Brochogenic Cysts)
六、心包囊肿
属先天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与心包腔不通称心包囊肿,与心包腔相通即为心 包憩室。心包囊肿的内壁为单层间皮细胞,外壁 为纤维组织,囊内含澄清的液体,通常为单房, 液体可从数毫升至100毫升以上,青壮年多见, 男女比例约3/2,一般无自觉症状,囊肿大者可 有心前区闷痛。
X线:
多为单发,位于中纵隔、气管周围,可 通过“蒂”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形状呈圆形或 类圆形,边界光滑税利,无分叶;大小以中、大多 见(小:占1个肋间隙;中:占1-2个肋间隙;大: 占2-3个肋间隙;特大:占3个肋间隙以上);密度 均匀。可出现与气管、支气管相互作用征(贴近气 管、支气管一侧陡直,远离一侧圆弧)。除隆凸下 型可随深呼吸轻微改变其形态大小外,其它各组因 是张力性囊肿而不随深呼吸出现形态、大小改变。
MRI:
对脂肪的显示极具特征,T1WI和T2WI均呈高 信号,但对钙化成分的识别不及CT检查。
图56-前纵隔畸胎瘤
前纵隔囊实相间的 肿块灶,平扫CT 值14-65Hu
图57-前纵隔畸胎瘤
病灶以囊性部分为主, 边界较清,为良性畸胎 瘤(Benignant Teratoma)

外科纵隔肿瘤ppt课件

外科纵隔肿瘤ppt课件

.
21
临床诊断
磁共振检查(MRI) :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 方面,MRI优于CT 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 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
.
22
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 :
尽管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 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但是,由于纵隔肿块部位 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应用。在多数情况下, 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 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织
.
2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
胸段 两侧:纵隔
胸膜 上界:胸廓
入口 下界:膈肌
.
3
纵隔的分区
解剖学四分法
上纵隔 下纵隔: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shields分区法 前 纵 隔
内脏纵隔 脊柱旁沟
.
4
四分法
上纵隔: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作一横线至 胸廓人口
为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常并发小细
胞肺癌,通常称为Lambert-Eaton综合征,多见 于40岁以上的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四肢近侧
肌群的无力和容易疲劳,不累及眼球肌,可伴
有深肌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
37
临床治疗
♣ 抗乙酰胆碱脂酶药物
– 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
♣ 免疫抑制疗法
♣ 血浆置换疗法
♣ 中医中药治疗的内科治疗
♣ 胸腺切除的外科治. 疗
38
术前及术后处理
♣ 术前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和皮质激素3~8周,待
全身情况稳定后手术
♣ 手术当天早晨给最后一剂药物
♣ 术后按呼吸及肌无力情况决定气管插管辅助呼 吸撤除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离瘤体并切除 递长无齿镊、电刀、双极电凝、血管钳解剖 肿瘤,递4#或1#线结扎出血点,递直角钳夹 住瘤蒂电刀切除,4#Prolene线缝(肺)断 面。线不剪断,两头分别用持针器夹住。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8
5)探查 递温盐水冲洗伤口,探查有无出血、肺是否漏 气(麻醉师捏气囊) 递26号硅胶管纵隔、心包引流。 6)缝胸骨 递直径为1.0钢丝(4— 5根)缝合胸骨,再次递骨蜡涂在断面上止血 ,递钢丝剪剪除多余部分钢丝。 7)缝合肌层/皮下及皮肤 递10*24圆针/7号线缝合肌层,三角针1#线缝 合皮下,3-0三角针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6
2.手术体位 平卧或侧卧位。静脉通道建立在下肢 3.手术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7
4.手术步骤及配合。 1)皮肤消毒、铺单。 2)递20号手术刀切开皮肤,电刀切开皮下 组织及骨膜。 3)分离胸骨柄,递胸骨锯纵行锯开胸骨( 用注射器打水降温),骨髓腔涂以骨蜡(用 盐水纱布包着骨蜡),递小号撑开器撑开胸 骨。
2
二、护理评估 1.病人全身情况评估 检查病人,了解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 史、肿瘤位置和大小;评估病人有无因肿 瘤压迫血管出现劲静脉充盈等静脉回流受 阻的情况,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 表现,评估病人是否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呼 吸和循环的改变,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3
2.手术准备及用物评估 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手术所需 器械和特殊用物如胸骨锯是否到位。
纵隔肿瘤切除术 手术配合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
一·应用解剖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 间的间隔部分,划分为 上、中和前、后纵隔; 上纵隔包含有上段气管 和食管、胸腺、主动脉 及其分支;前纵隔内有 胸腺;中纵隔主要有心 脏和心包占据;后纵隔 内含有气管、降主动脉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
4
三.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对手术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担心有关. 2.有心脏骤停的危险 与麻醉手术和变换手术体位有关. 3.有大出血的危险 与肿瘤侵犯纵隔内大血管有关.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5
四.手术配合 1.手术用物 手术布类包、腹基腹盆包、开胸包、肋骨撑 开器(小)、胸骨锯、钢丝剪、钢丝钳、灯罩、 电刀、双极电凝、吸引器、20#、11#刀片、2 0ml注射器、4#Prolene线、3#三角针可吸收 线、26号硅胶引流管2根、带负压引流球2个 、胸前闭式引流瓶、骨蜡2个、BP贴膜、超声刀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9
五、术后配合 术后及时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保暖检查皮肤的完 整性。检查各种引流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打折、 扭曲,防止各种管道脱落,协助医生用腹带固定 胸部。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0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1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2
谢谢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