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结课作业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小编带来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

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回答后面的问题。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沿用的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旧题,表达的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是此诗却成为唐诗中的名篇,流传千古。
请从立意的角度,对此原因作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本诗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
在情感的表达上,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衬托出了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出了人生的短暂。
诗歌有些许感伤和凄凉,但并不颓废。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诗歌脉络,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目标: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进入诗歌情境。
3.情感目标: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学习过程】一、课前作业: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捣衣砧.()..()霰.()徘徊汀.()碣.石()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3. 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 _ 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 _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有一句是“景、理、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请根据评价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二、课堂学习:鉴赏探讨1.景物美(1)采用了哪些意象?重点写的是哪个意象?运用什么手法?突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2.哲理美(1)具有哲理意味的几句诗句,采用了什么意象?良辰美景,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哲学思考?(2)结合“月”这一意象分析,思考哲理部分的这些诗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3.人情美(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最后八句,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含义?烘托了什么意境?又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4.名句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些人常常把“生”字错写为“升”,你认为“生”好,还是“升”好,请简要赏析。
四、课后练习:巩固提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 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 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 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 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 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 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A.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细,小。
B.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
C.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花纹。
D.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文:波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Hale Waihona Puke )A.人生代代无穷已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学不可以已
然后,不久; 其它均为 “停止”
D.是亦不可以已乎
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 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 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 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 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 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一轮明月升起来。这一轮明月,展示了春 江月夜如画的美景;这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 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这一轮明月,讲述了 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这一轮明月,成就了张 若虚的千秋诗名。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的诗——《春江花 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走近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扬州 (今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 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 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赏析

初盛唐的诗人们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陈子昂(侠骨)、刘希夷、张若虚(柔情) 。 王维和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派。 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具有北方阳刚气 质的豪侠型才士 。 • 高适、岑参、王之涣 —盛唐边塞诗。 • 李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 杜甫—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 • • •
初盛唐诗
人文社会科学部 雷浩
• • • •
初盛唐诗歌概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维《终南山》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初盛唐诗歌概况
•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 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 “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 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 1.皇帝的提倡; • 2.科举考试至此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为 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打开了入仕的希望之门。 • 3.喜延纳才士的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长安成为 四方文人们的聚散地。 • 4.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 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
解 题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中的《吴声歌曲》。 •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 炀帝杨广。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 花月夜》数首,写作年月均在张若虚此诗之 前。 •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 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 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 同题诸作之上。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作者 张若虚 简介 • 写作背景及解题 • 诗文欣赏 • 名曲《春江花月夜》欣赏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张若虚,人如其名,“深藏若 虚”。他的身世像谜一样不可 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作过兖 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 融齐名,人称“吴中四士”。 生活于开元年间。 • 他的诗散失殆尽,只留下两首: 《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 夜》,其中《春江花月夜》有 “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一、教材《大学语文》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三、目标分析: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情感。
四、教法分析:即“听读?朗读?品赏?迁移”。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讨论质疑法。
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本诗的美景,美理,美情。
情境法:再现诗歌的情境,走进诗歌的意境。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方说此诗中月亮的变化,此诗月亮与其它诗歌的月亮有何异同。
大学语文课题思政——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课题思政——春江花月夜本篇文章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则思政案例——《春江花月夜》。
文章首先描述了自然的美妙和无穷的奥秘,强调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接着,文章介绍了《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以及本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目标。
通过研究这首诗歌,学生将会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力,拓展人生视野和艺术情怀,感悟诗人的复杂心态,增强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同时也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思念。
”2、美好景色之感:“皎皎孤月照长空,池塘深处有人家。
”3、哲理思考之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研究1.学生独立研究,阅读《春江花月夜》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班级研讨,讨论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
三)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诗歌对自然之美的表达和对人类自身的启示。
四)拓展1.参观自然景观,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2.开展环保活动,呼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思政融入点1.通过研究古典诗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研究自然之美的表达,引导学生珍爱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4.通过参观自然景观和开展环保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XXX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的XXX夜景象清幽雅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明月高悬,XXX摇曳,江水潺潺,引人入胜。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画意和诗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境之中。
大学语文课题思政——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案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一、案例主题(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自然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是一支神奇的画笔,里面有美妙的声音,有美丽的画卷。
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看不完”“读不完”“无穷”“无尽”与题目“读不完的大书”遥相呼应,“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勾住我们脚步,也让我们心生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的内心冲动。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
张右虚内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认为,诗人是站在彻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
《春江花月夜》,是本课程第三单元第一讲。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1.知识目标:会写诗中生字“斜月”“碣石”,并理解诗意。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拓展人生视野和艺术情怀,正确欣赏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
江楼钟鼓,诉说着千般怅惘;
明月西斜,承载着万缕离愁。
今置春江花月夜,但寻何处不生情。
——题记
一、江水共天色,孤月醉人心。
春江潮涨,海上明月。
月光似银色的锦穗散落一地,潋滟的江水映着深沉的夜色,碧波心荡。
月下花影层叠,江上烟波浩渺,自是夜色怡人,绝代风华。
江流宛转,似粉樱垂柳;月照花林,似红袖佳人。
汀洲上的白沙融和着月光,反射出忧伤的怅惘,伴着江楼钟鼓,似在耳边寂寞地吟唱。
万物吸收了月辉之精华,在婉转柔肠的江流中愈发空灵剔透。
月华如霜,冰清玉洁;空中孤月,形影相吊;江天一色,万物归一。
酒杯中月影摇晃,暗香流动,一饮而尽,便也觉得这月色也微醺了几分。
仰头望着那醉人的月色,晕开在黑色的天空与山峦之间,仿佛一个持续千年的梦。
可这世间又有何物能持续千年之久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笑问百花,百花不语,只是兀自香。
轻叹。
又有谁会记得这些,一切皆如水中月、镜中花,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假象,到头来不过空梦一场......而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忽的心生落寞,再次斟酒饮下,只愿今夜的百转千肠,都能随着滔滔的春江水消逝。
本已心如止水,却总是不小心打翻人世的杯盏,沾染了一心尘埃。
二、春水东流去,几度相思愁。
船头吱呀的桨声摇醉了春夜的江水,摇乱了水中的月影,一个女子,一叶扁舟。
“你是谁?”我望向那女子,墨发轻挽、麻衣草履,微低着头只露出尖尖的下巴和苍白的薄唇,虽朴素却娇怜可人。
“我只是一个等候故人的可怜人儿罢了。
”
话音未落,女子已轻声走上岸。
“何出此言呢?”
女子没有回答。
她转向潋滟的江面,冷月融入她的背影。
沉默许久,女子轻叹一声,缓缓地诉说她的故事。
他是潇洒俊朗的男子,家境显赫,风姿特秀,爽朗清举,最是那深邃的黑眸,笑起来如弯月,肃然时如寒星。
她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母亲早逝,父亲打理田地,她便每日到市场售卖前晚织好的布料,不似富贵小姐般娇媚,却有一分别样的朴素雅致,让人生怜。
当日,她抱着满满一摞织好的布料来到市场,沉甸甸的布料让身材娇小的她走路有些吃力,甚至挡住了她的大半张脸,只剩下一双纯净的眼眸。
他骑着一匹红鬃烈马,正快马加鞭去城外迎接远归的父亲,没想到遇到了来不及躲闪的她,他在最后一刻勒住了骏马,她却受到了惊吓,布料散落一地。
她慌忙拾起地上的布料,抬头却触到他温柔的眼神,便是这惊鸿一瞥,月老轻轻地系上了红线,打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同心结。
他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女子,而她早已被那温柔的眼神融化。
爱情的枝蔓在两人之间疯狂的蔓延,不久花就开了满庭芳。
从与他相识那天起,每日她都要找出空闲绣手帕,因是为他,便格外细致。
然而家境的差距让两人无法正大光明地相爱,他总说,“等我,等我飞黄腾达,我必不顾家人反对迎娶你。
”她点头。
手帕终于绣好。
与他见面那日,她将手帕藏在背后,心里是止不住的欣喜。
她还未能将手帕拿出,他已先开口:“我将出城做官,等我三年,我定回来迎娶你做我的妻子,给你富贵的生活。
”她依然如往常一般微笑点头,却偷偷将手帕藏进袖口。
……
“我一直等他,但他没有回来。
我还在一直等着他,已经过了这么久,我都快要忘记他的模样,他还是没有回来。
”女子的声音不再像之前那样平静如水,而是多了几分颤抖。
“呵,其实我早知他不会回来,只是自己为难自己罢了。
”女子从怀中掏出一只手帕凝望,想来是当年织予那男子的。
我想安慰她,却不知怎样怎样开口。
只问得:“当年为何不将手帕交予那男子?”
女子转向我,依稀可见她眼中闪烁的泪光,“既是不能相见的人儿,又何必留下自己的东西让那人以后平添忧愁呢?倒不如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
“那你恨那男子吗?”
“不。
”声音轻柔却坚定,女子的嘴角荡开了温柔的笑,“是他带给我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就犹如这天边的明月照亮了我原本暗淡的生活,能有如此回忆,不负我一生寂寞……”
两行清泪在她尖尖的下巴上交汇,坠落,滴入江水中,漾起层层涟漪,打碎了水中的月影。
女子踏上小舟,她纤瘦的身影与江水的微波一同消失在了月色之中。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月光依旧温柔,刚刚的一切仿似一场梦。
三、江水流春尽,落月摇离情。
端坐,闭目沉思。
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女子的故事,而自己又何尝没有那样温婉的岁月呢?
忽得忆起了那些温情款款的时光,夹带着湿润的烟雨气息。
轻吟浅唱犹如蓦然盛放的睡莲,在巷陌斑驳的泥墙上,琴弦微动,月影浮香。
曾经,和她依偎着坐在这里看江水明月;如今,只身漂泊,流离乡外,而她早已嫁作他人妇。
当初,不是不相爱,只是不得不分开。
而今拥有一切,却再也寻不回曾经的柔情。
人生总也遗憾。
昨夜,梦到了故乡。
花落闲潭,香气沁染了一地的珠露,留下些幽幽的哀怨。
梦中不知怎的下起了雨,醒来已是泪流满面。
何曾不想还乡,羁旅半生,早已尝遍世间苦。
可又怕还乡,怕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和事物变得陌生,如同江水,无力挽回,反而更觉寂寞。
只有将那些温暖的岁月和着风雪饮尽,忘记了也就不再怀念。
抬头望月,忽觉她就像一双深情的眼睛,不论游子走到天涯海角,她也依然执着的守望。
回舱而坐,依旧把酒对明月。
小舟静静地漂在江上,月光为水面撒上了满满的诗情。
春江花,月夜人。
远方,一轮明月垂于天边,总也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