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传统意义的《春江花月夜》,指的是陈隋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创,世间拟作甚多,但张若虚的最负盛名,堪称绝调。
张若虚是初唐晚期的重要诗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与贺知章、张旭、鲍融并称“吴中四士”。
在《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使诗人赢得了“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其声望直追《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并与陈子昂一起引领着诗歌创作的主流,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气息。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生活气息浓郁,跨越了宫体诗题材狭窄的小圈子;语言清新,音调婉转,韵味无穷,洗净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但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多要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首诗的意境。
诗贵意境。
一首诗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韵律是不够的,如果意象枯涩,意境平庸,那么那些美的东西不过是破碎的残片。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是张若虚惨淡经营的艺术结晶,是诗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礼而传达出来的内心感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一开篇,就在一个开阔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总貌和气势。
紧接着,诗人极力状写春江花月夜的静谧美:滟滟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梦的沙汀……这幅迷人的“春江月夜图”,展示了大自然明丽纯美的景色。
但诗人没有不加节制地尽兴铺陈,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轮”为写景作结。
句中着一“孤”字,渗透进淡淡的惆怅,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推出。
这两个问句是全诗的关眼,打开了由景入情、入理的通道,凝聚着沉重的沧桑之感,是诗人的历史性慨叹,为下文点化出一片哀怨无边的诗境。
在绝妙的转换之后,诗人切入“春江花月夜”的`传统内容——抒离愁、诉闺怨,用疏朗的笔致、丰腴的辞采、醇厚的情味,将自然之景,思妇之怨、诗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牵引读者的思绪疏离世俗的空间,进入一个空灵美妙的清纯世界。
更可贵的是,诗人在情感婉转回荡的咏叹中交织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感慨。
《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 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 鸿雁长飞光不度, 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尽, 斜月沉沉藏海雾, 不知乘月几人归,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见。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青枫浦上不胜愁。
何处相思明月楼? 应照离人妆镜台。
捣衣砧上拂还来。
愿逐月华流照君。
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潭落月复西斜。
碣石潇湘无限路。
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宫体诗的自赎》 ) 的 《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大赞。
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动人 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 勾勒出一幅美妙绝伦春江月夜的壮丽画 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 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 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 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 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 极其精微: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 色。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引导语:《春江花月夜》想必有很多人都有学习过,亦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古诗解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解析春江花月夜,古人风光表现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江边花朵盛开,柳树摇曳,月光洒满大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江夜景。
下面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解析,探究其艺术特点和意境。
首先,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中提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通过写江水与海水的融合,诗人表达了春江的壮美和宏伟。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无限宽广的感觉,使读者不禁为之倾倒。
其次,诗中描绘了春江的花朵盛开和柳树摇曳的景象。
“树黄烟柳千条,宿鸟巢林古渡头。
”这两句描绘了春江两岸的景色,表现了江边柳树的柔软和宿鸟的归巢。
这些描写使整个诗篇更为生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月光的描绘。
“月照大江流。
”这是诗中的重点描写,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月光洒满大江的壮丽景观。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和宁静的感觉,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总之,《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方式和艺术特点,展现了春江夜景的美丽与壮丽。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沉浸其中。
这首诗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诵和赞美。
古诗《春江花月夜》以其独特的诗意和艺术表达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好的春江夜景。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诗人将春江、花朵、柳树和月光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极具震撼力和美感的艺术图景。
这首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庄严,更表达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情感。
在这首古诗中,作者以“春江”为背景,描绘了江水与海水的交汇之处,展示了壮丽的江景。
江潮与海平相连,月光照射下,景象宏伟而广阔,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
“树黄烟柳千条,宿鸟巢林古渡头。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两岸的景色,将柳树和宿鸟巧妙地融入到整篇诗中,使得诗篇更具生动感。
而诗中最为重要的描写是月光洒满大江,给人以神秘和宁静的感觉。
“月照大江流”,这短短的一句道出了整首诗的主题。
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将月光的现象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着这幅宏伟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春江花月夜全部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部诗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赏析,一起领略其中的诗意和韵味。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以春江潮水、明月和花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春景。
诗人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通过对春江和明月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接着,“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表现了春江之美无处不在,月光之美无处不在。
这里的“滟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江流宛转、月照花林的景象。
诗人用“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将月光洒在花林上的景象比作霰,形象生动。
接着,“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通过对流霜和白沙的描绘,表现了江畔的幽静和美丽。
最后两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则表现了江天的空阔和月光的明亮,给人以开阔、澄澈的感觉。
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而“不知江月待何人”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整首诗通过对春江、明月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诗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盛唐的诗人们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陈子昂(侠骨)、刘希夷、张若虚(柔情) 。 王维和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派。 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具有北方阳刚气 质的豪侠型才士 。 • 高适、岑参、王之涣 —盛唐边塞诗。 • 李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 杜甫—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 • • •
初盛唐诗
人文社会科学部 雷浩
• • • •
初盛唐诗歌概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维《终南山》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初盛唐诗歌概况
•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 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 “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 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 1.皇帝的提倡; • 2.科举考试至此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为 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打开了入仕的希望之门。 • 3.喜延纳才士的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长安成为 四方文人们的聚散地。 • 4.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 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
解 题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中的《吴声歌曲》。 •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 炀帝杨广。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 花月夜》数首,写作年月均在张若虚此诗之 前。 •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 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 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 同题诸作之上。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作者 张若虚 简介 • 写作背景及解题 • 诗文欣赏 • 名曲《春江花月夜》欣赏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张若虚,人如其名,“深藏若 虚”。他的身世像谜一样不可 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作过兖 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 融齐名,人称“吴中四士”。 生活于开元年间。 • 他的诗散失殆尽,只留下两首: 《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 夜》,其中《春江花月夜》有 “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解题—英文名称
• • • • Moonlight Of Spring River Moonlit River In Spring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The Full/Haze Moon night in Spring River • A Night of Flowers and Moonlight by the Spring River • Spring Flowers on the River Bank Under Moonlight
的感 白觉月 沙不光 看到象 不它白 见的霜 。飞一 翔样 ,从 它空 照中 得流 江下 畔,
•
烁花的 。的原江 树野水 林流曲 ,淌曲 好,折 像月折 细光地 密照绕 的射着 雪着花 珠开草 在遍丛 闪鲜生霜林转 看不皆绕 不觉似芳 见飞霰甸
• 篇目乃“春江花月夜”,前四句单讲春江月夜的好 处,唯不见花字,岂能无花?江流宛转,绕过汀洲, 月照花林,花是什么样?花如冰珠,晶莹剔透。这 花,又非普通的花,这个比喻,可谓奇绝、奇妙。 • 徐增曰:“春夜安得有霜?” 问:春夜怎知无霜? 其实,从开始到这里,诗人都在营造一种阔、大、 清、冷、静、幻的境界。 • 古谚云:“春寒料峭”,有霜不足为奇,不必臆想。 霜是白的,沙是白的,因何而白?有人说霜、沙自 白。我说:无月,能见霜、沙之白乎?所以诗面上 虽说飞霜沙白,实写月也。这两句是暗写月。 • 江之绕,花之林,汀之沙,用来衬托月之光。其美 似霰,似霜,感觉的物化让人在静谧和清丽中获得 瞬间的生命享受。 • 心灵体验妙极了!
解 题
•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了对于人生和 宇宙的思索及男女相思离别之苦。 • 虽然写的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 ,但诗 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 ,在意境、情趣、 韵律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 宝库中的明珠。 •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春江潮水连 海平”至“但见长江送流水”,重在写景及 由此引起的思索。第二部分从“白云一片去 悠悠”至结尾,描写男女的月下相思,以抒 情为主。
江江皎江 月畔皎天 何何空一 年人中色 初初孤无 照见月纤 人月轮尘
• 这轮明月不是诗人自己的,而是 天下人的月。 • 月亮,在无边的夜里,成了最为 阴柔妩媚的光体。为什么古往今 来那么多文人骚客对她钟情有加 呢?莫不是她那一点光亮,照彻 人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心事?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月光长在,而人生 却是那么短暂,谁能消受这般无 边的风月?没有人可以回答他。
诗文欣赏
•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迥绝 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 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 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 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 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 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 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 水一起涌出来似的。
•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春江, 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哪 个地方的春江又没有明亮 的月光?
滟 春 何滟海江 处随上潮 春波明水 江千月连 无万共海 月里潮平 明 生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不禁要问:作者在哪里?是在一叶扁舟之上, 或是在一角水榭之中?这都已经无关紧要。 • 重要的是这景、这情。 • 借着一点酒意,张若虚的心思落在了更为广 阔的时空世界。春天,江水,花丛,明月, 夜晚,这五种最为灵动的意境融合在一起。 • 一个美好的时刻诞生了,他轻轻一叹,脱口 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水和天空一色,没有一丝 微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 悬空中。
江边上是哪个人第一个看见 月亮呢,江上的月亮啊,又是哪 一年先照耀着世人呢? 皎月当空,江天无尘,一色 净美。这美出自诗人的内心,又 以何人何年来叩问:有限的个体 生命能够超越时间的规定而获得 永恒无限的价值吗?千古奇问, 触入永恒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