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康熙皇帝为何取名玄烨?其名字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康熙皇帝为什么会起名叫“玄烨”?康熙名字由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皇帝为什么会起名叫“玄烨”?康熙名字由来导语: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
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
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名玄烨,当时就感觉这名字起得玄,多少年来一直都这么觉得。
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
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
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
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
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
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
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之命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
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
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
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历史人物故事

清朝历史人物故事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
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名玄烨,当时就感觉这名字起得玄,多少年来一直都这么觉得。
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
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
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
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
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
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
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之命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
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
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
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
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玄烨出生前后那几年,正是西洋天文机械之学在清初朝廷里最走红的时期。
观象测天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简直是通神通天的职业,岂可授予外人?可是大清朝廷居然能放心地将这个行当的第一把交椅钦天监监正拱手送给一个“西洋远臣”,为此,从隋朝以来世袭千余年的一个穆斯林天文世家被解职。
历史趣谈:康熙皇帝为何叫玄烨?玄烨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皇帝为何叫玄烨?玄烨有着什么特殊含义导语: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很多人肯定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不世明君有哪些功绩。
可能也觉得这位皇帝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听,至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很多人肯定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不世明君有哪些功绩。
可能也觉得这位皇帝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听,至少比他弟弟福全读起来霸气得多,那么为什么顺治帝要给自己的皇三子取名玄烨呢?玄烨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很多人听到玄烨的“玄”字,第一反应多半是玄妙。
正如老庄所说“玄之又玄,重妙之门”。
实际上大家可能都猜错了,康熙的这个玄字是和当时一种重要现象挂钩的。
那就是西学东进,许多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东方传教,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东方,大大开阔了国人眼界。
在顺治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传教士,来到大清,带来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这个外国人在顺治帝时期所占的分量绝对不清,他被孝庄皇太后,尊为义父,顺治帝更是亲切的称他为“玛法”,在满语里“玛法”的意思即为爷爷。
另外他还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
这个人对顺治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顺治帝人生的前一大半都是信仰天主教的,在死前两三年才开始转信佛教。
在康熙出生的前后几年,顺治帝经常使用“玄”这个字。
顺治皇帝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
所以玄烨的这个玄字不是指中国古代哲思的玄妙的玄字,而是指从西方传来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在这个期间,顺治帝是很重视“玄”这个字的,生活常识分享。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清圣祖康熙素材

清圣祖康熙康熙(1654—1722年),清朝第二代皇帝。
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满族人,是清王朝第一代皇帝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
他8岁继承皇位,称清圣祖。
因他在位时年号为康熙,故人们称为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时,由鳌拜等4名大臣辅政。
鳌拜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严重地影响着康熙的统治地位.1667年,14岁的康熙开始亲政。
为了扫清绊脚石,于1669年将鳌拜革职拘禁.从此,清朝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统治政策也开始发生重要转变.清军入关,因兵力有限,所以广为招降纳叛,利用明朝降兵降将为其争夺天下.当农民军和南明政权被消灭之后,一些投降将领便成了拥兵割据的地方实力派。
其中最有势力的,是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史称“三藩”。
这些汉族藩王在自己的统治区内一切自擅,形同独立王国.三藩割据在财政上给清政府造成沉重负担,清廷每年拨给三藩的军饷多达2000余万两,“几耗天下财富之半”。
军事上三藩都手握重兵,连同和他们串通一气的军队在内,总数超过了八旗兵力,这无疑是对清朝的严重威胁。
所以,康熙清除望拜之后首先着手削平三藩.1673年,尚可喜因为其子之信所制,上疏请求归老辽东,而以子袭爵。
吴三桂和耿精忠也都自请撤藩,以试探清廷态度。
康熙帝认为这是个时机,便排除朝议阻挠,毅然决定撤藩.结果吴三桂首先造反,耿精忠、尚之信继起响应。
与此同时,广西孙延龄、陕西王辅臣等也都乘机叛清。
很短时间内,三藩和其他叛乱势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形势十分严重。
面对危局,年轻的康熙帝毫不畏惧。
他拒绝了一些朝臣要求杀建议撤藩者以谢吴三桂和达赖五世“裂土罢兵"、“划长江而国"的主张,坚决武装平叛。
在康熙帝亲自调度下,大批清军云集湖广长江防线,以阻止吴三桂北犯别路清军则增援江西,以阻断吴、耿联系;其余四川、陕西等处叛乱势力,也都被分别镇压。
经过8年的战争,终于平息了这场叛乱。
康熙帝:宏图远略的东方大君

康熙帝:宏图远略的东方大君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在位61年(1661~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执政时,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加强皇权,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巩固一统,使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位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繁荣昌盛,同时也为其后的乾隆皇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使得清朝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康熙继位时只有8岁,是顺治的第三子。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84年统一台湾,1688~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150多年的边界和平。
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
康熙在位期间,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
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么湖,东北到库叶岛,总的面积大约有1300万平方公里。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
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康熙还大力修建园林,先后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历史趣谈帝王之谜 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帝王之谜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导语:雍正篡位的传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
雍正篡位的传说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天”时留有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几天后,皇四子胤禛正式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雍正。
这份遗诏的原件今天还能看到。
但是,从它宣示之日起,就有人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与此同时,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也在悄悄地流行。
人们最熟悉的说法是:遗诏中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十四子即胤禛的同母弟胤祯,后改名胤禵、允禵),而胤禛或许买通了亲信隆科多,让他在康熙帝弥留之际篡改了诏书。
具体的篡改内容,也有好几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在“十”字加上一横一勾,改成“于”字,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还有一种说法,笔画添得更多一些,把“十”字变成“第”。
第三个版本是说在改掉“十”字的同时还改了名字,说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子胤祯”。
“祯”是“祯”的古写,与“胤禛”的“禛”只有一笔半之差,略作改动,“胤祯”就变成了“胤禛”。
虽然篡改诏书之说甚为流行,它却是很容易被驳斥的。
首先,“于”的繁体字为“於”,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传位於四子”写成“传位于四子”的可能性(古文常有用简体字的),但像发布传位诏。
历史趣谈:清朝十二帝之康熙人物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清朝十二帝之康熙人物简介导语: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后世称呼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呼喀尔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
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
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清朝盛世的奠基者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清朝盛世的奠基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清朝盛世的奠基者康熙帝(1654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康熙帝的真名是爱新觉罗玄烨,他在位期间有效地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
本文将介绍康熙帝的治国思想、政治才能、文化艺术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一、治国思想和政治才能康熙帝拥有卓越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才能,这使得他能够有效地统治清朝并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实行了“皇恩大赦”政策,赦免了许多犯人,并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军阀势力的措施,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此外,他注重选拔贤能之士,制定了明确的官员选拔制度,促进了朝廷的清廉和廉政。
康熙帝还注重收集民间的意见和建议,他亲自出巡各地,与老百姓交流,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他还与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讨论,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治国理念。
这种开明的统治方式使得清朝得以长久地繁荣发展。
二、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康熙帝对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亲自参与创作。
他收集了大量的古书画作品,进行整理和保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康熙帝还重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共同的传承和发展。
这对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康熙帝的统治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措施,恢复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
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了国家的交往范围,并与外国使臣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动,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此外,康熙帝还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和政策,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他注重教育,鼓励人们读书学习,并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院和教育机构,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结一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才能使得清朝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熙皇帝为何取名玄烨?其名字有何来历
导语: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
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
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
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
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
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
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
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之命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
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
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
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
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