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各位老师参考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doc

合集下载

趣味化学元素[整理]

趣味化学元素[整理]

趣味元素目录“不中用的铜”——镍“大显神通”的金属——钛“烈火金刚”和“抗蚀冠军”——铌和钽“死亡元素”——氟“小太阳”里的“居民”——氙爱生锈的金属——锰半导体工业的“粮食”——锗被人类忽视的元素——碲变化多端的元素——碘不怕火的金属——黄金才能出众的金属——钒长“眼睛”的金属——铷大理石中的金属——钙地球上最多的金属——铝典型的半导体——硒电气工业的主角——铜毒药中的元素——砷对光线敏感的金属——镉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放在手中能熔化的金属——镓古老的非金属元素——硫核燃料的原料——钍会哭的金属——锡活泼的元素——氧金属的“维生素”——硼金属中的“贵族之家”金属中的“硬汉”——铬能在水中燃烧的金属——钾霓虹灯的“主人”——氖和氩脾气古怪的气体——氮奇妙的晴雨花——钴热缩冷胀的金属——锑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元素-镁砂中之宝——硅身轻如燕的金属——锂神奇的金属——钡生活和思维的元素——磷生命元素——锌水一样的银子——汞太阳上的元素——氦脱发元素——铊唯一的非金属液体——溴为原子能服务的“仆人”——锆无形杀手——氡现代工业的基础——铁蓄电池的“主角”——铅夜光粉里的元素——镭月亮般的金属——银战争金属——钼住在绿宝石里的金属——铍最轻的气体——氢最软的金属——铯姗姗来迟的金属——铼“不中用的铜”——镍镍也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十分坚硬,它的熔点比号称“不怕火”的黄金还要高出几百度。

镍的本领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铜。

可是,镍的拉丁文原意竟是“不中用的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最初人炼出的镍不纯,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影响了镍的性能,人们却误以为镍没有多大用处,因而给它取了个不雅的名称:“不中用的铜”。

古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蕴藏镍矿的国家。

有趣的是,“天外来客”——陨石中也含有镍。

人们估计,地心也有很多的镍。

纯净的镍银光闪闪,不易锈蚀,主要用于电镀工业。

刚笔插、外科手术器械等银光闪闪,就是因为表面镀了一层镍,既美观、干净,又能防止生锈。

化学元素的命名

化学元素的命名

小小元素,大千世界——化学元素的造字法【论文提要】19世纪中页,化学随着浩浩汤汤的西学大军涌入东方神秘的国度。

作为“赛先生”手下的一员猛将,化学也领着这古老民族的子孙,来到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前,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繁华世界。

然而此时,这些使用方块字的华夏子孙,面对这个繁华世界里的拉丁字母感到了无所适从。

该如何使这些长圆的字母变成规整的汉字,是关系我们如何在这新鲜的世界里畅快遨游的重要问题。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充满智慧的化学家们,他们发挥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传统的造字法,融汇化学物质的特性,创造除了一套令人赞叹的化学文字。

这不仅解决了化学的汉化问题,也为这个古老民族的古老文字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化学元素造字法文字学形声字西学东渐《化学世界》这门课上,老师总是很强调化学和各个学科的关系。

我因此对化学与我自己的学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于是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选定了化学了和语言学相关的这个题目做论文,因为知识有限,所以其中的纰漏在所难免,希望老师谅解,并给予指正。

许慎《说文解字》里讲“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化学元素的名字,以此来看,都是“字”,而从造字法上来说,一般都是先有字音,后有字形,依声造字。

造字的方法呢,主要还是汉字最常见的方法:形声。

按照《说文解字》的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

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表义部分(义符);所谓取譬相成,就是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声符)。

这样,表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而构成新造的字。

“氢”“氦”“锂””铍”“硼”“碳”……这些从造字法上来说都是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有趣的化学元素命名

有趣的化学元素命名

有趣的化学元素命名在歐洲,到十九世紀初,隨著超來越多的化學元素的發現和各國間科學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化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有必要統一化學元素的命名。

瑞典化學家貝齊裏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

化學元素的拉丁文名稱,在命名時部有一定的含義,或是爲了紀念發現爲地點、發現者的祖國,或是爲了紀念某科學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爲了表示這一元素爲某一特性。

在把這些拉丁文名稱翻譯成中文時,也有多種做法。

一是沿用古代已有的名稱,一是借用古字,而最多的則是另創新字。

在這些大量新造漢字中,大致又可分爲諧聲造字和會意造字二類。

分門別類聊聊這些化學元素的名稱,也是頗有趣味之事。

一、以地名命名這類元素不少,約占了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這些元素的中文名稱基本上都是從拉丁文名稱的第一(或第二)音節音譯而來,採用的是諧聲造字法。

如:鎂—拉丁文意是“美格裏西亞”,爲一希臘城市。

鈧—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納維亞”鍶—拉丁文意爲“思特朗提安”,爲蘇格蘭地名。

鎵—拉丁文意是“家裏亞”,爲法國古稱。

鉿—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亞”,爲哥本哈根古稱。

錸—拉丁文意是“萊茵”,歐洲著名的河流。

鋂—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個別的元素的中文名稱是借用古漢字的,如87號元素鍅,拉丁文意是“法蘭西”,音譯成鍅。

而“鍅”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漿或糧食的青銅盛器,其古義現已不見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這類元素的中文名稱也多取音譯後諧聲造字的方法。

如:釤—拉丁文意是“杉馬爾斯基”,俄國礦物學家。

鑀—拉丁文意是“愛因斯坦”。

鐨—拉丁文意是“費米”,美國物理學家。

鍆—拉丁文意是“門捷列夫”。

鍩—拉丁文意是“諾貝爾”。

鐒—拉丁文意是“勞倫斯”,回旋加速器時發明人。

還有一個紀念居里夫婦的“鋦”,是借用的漢字。

從音譯的角度來看,借用“鋸”字是較理想的,但“鋸”是一常用漢字,不合適。

現在借用的“鋦”字,漢語中原用于“鋦碗”、“鋦鍋”等場合。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

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元素命名趣谈

元素命名趣谈

中文 硒 碲 鈾 鈽 錼
行星 月亮 地球 天王星 冥王星 海王星
五、新元素的命名
從 110 元素以後的命名,不再以人名、國名來命名,而是根據新元素的原子序數來命名,即 用拉丁文字數詞結合起來,然後在字尾再加上一個尾詞“ium”。
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拉丁文 nil un bi tri quad pent hex sept oct enn 例 110=un+un+nil+ium=ununnilium,縮寫為 Unn。
這樣一來,110 以後各元素的命名就應如下表:
原子序
名稱
110
ununnilium
111
unununium
112
ununbiium
113
unum
115
ununpentium
元素符號 Uun Uuu Uub Uut Uuq Uup
三、用科學家名字來命名
原子序 96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7
符號 拉丁文 Cm Curium Es Einsteinium Fm Fermium Md Mendelevium No Nobelium Lr Lawrencium Rf Rutherfordium Bh Bohrium
中文 鋦
金愛 金費

金若 金勞 金拉 金波
紀念的科學家 居里夫人 愛因斯坦 費米 門德列夫 諾貝爾 勞倫斯 Lawrence 拉塞福 波耳
四、以大行星的名字來命名
原子序 34 52 92 94 93
符號 拉丁文
Se Selenium
Te Tellurium
U
Uranium
Pu Plutonium

趣谈一些化学元素的命名

趣谈一些化学元素的命名

趣谈一些化学元素的命名到目前为止,已经知道的化学元素有112种,其中包括十几种人造元素。

同学们,你知道这其中有些元素是怎样命名的吗?其实化学元素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下面就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激起大家都化学这门功课的兴趣。

一、以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征而命名氢 1号元素2是以希腊语“水的形成者”命名的,其中文意思是最轻的气体。

氮 7号元素氮的命名源于拉丁语“生成硝石的元素”,中文涵义为冲淡(调整空气中氧的浓度)。

氧 8号元素氧取意“成酸的要素”,中文取养生之意。

氯 17号元素氯,是因其单质呈“黄绿色”而得名。

溴 35号元素溴,希腊原文意为“臭”,这是因为单质溴具有刺鼻的臭味的缘故。

氩 18号元素氩的命名源于希腊语“不活动”。

铁 26号元素铁的命名源于拉丁文,其意为“坚固”。

磷 15号元素磷的命名取意“发光体”。

二、以纪念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锔 1944年,美国化学家西博格与乔索教授合作,制得96号元素,命名为“锔”,“锔”的原意及“居里”,用以纪念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居里夫人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在两门学科(物理学和化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锿 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得了99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锿”,“锿”的原意即爱因斯坦,就是为了纪念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大师、“相对论之父”、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镄 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得了100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镄”,“镄”的原意即费米,就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费米。

钔 1955年,美国科学家制得101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钔”,就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创始人、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铹 1962年,美国科学家制得103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铹”,就是为了纪念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劳伦斯。

钅卢 1964年前苏联弗列罗夫研究小组制得104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钅卢”,用以纪念前苏联原子物理学家褲尔恰托夫。

钅喜 1974年,美国科学家制得了106号元素,将其命名为“钅喜”,就是为了纪念美国著名的核化学家西博格。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与特性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与特性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与特性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上的一种工具,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和命名,以方便科学家们研究和交流。

每个元素都有它独特的命名和特性,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元素命名元素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通常采用拉丁或者拉丁化的名称,并以拉丁字母缩写来表示。

下面是几个常见元素的命名方式:1. 铁(Fe):铁的命名源于拉丁语中的"Ferrum",意为铁。

这个名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拉丁文化中对于铁的重要性。

2. 氢(H):氢元素的命名源于拉丁语中的"Hydrogenium",意为生成水的物质。

这个名称是因为氢的重要特性之一是与氧结合形成水。

3. 碳(C):碳的命名源于拉丁语中的"Carbo",意为煤炭。

这个名称的起源是因为碳在自然界中以煤炭和石墨的形式广泛存在。

二、元素特性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性质,这些特性对于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非常重要。

下面是几个常见元素的特性:1. 氧(O):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非金属元素,它具有氧化和还原的能力。

氧是大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对于维持地球上生物的呼吸和燃烧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2. 铁(Fe):铁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过渡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其他工业领域。

3. 氢(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

氢具有轻、无色、无味、易燃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氢能源和化学工业。

4. 碳(C):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非金属元素,它具有多种存在形式。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并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

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对元素的命名和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每个元素的命名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特殊含义,而每个元素的特性又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和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与特性,对于推动化学和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趣味知识点之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

初中化学趣味知识点之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

初中化学趣味知识点之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

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

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先提出,用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来统一命名元素,从此改变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乱状况。

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

在把这些拉丁文名称翻译成中文肘,也有多种做法。

一是沿用古代已有的名称,一是借用古字,而最多的则是另创新字。

在这些大量新造汉字中,大致又可分为谐声造字和会意造字二类。

分门别类聊聊这些化学元素的名称,也是颇有趣味之事。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

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

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

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

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

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

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

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尼奥婢”,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铈—拉丁文意是“谷神星”
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
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
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
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紧挨在一起。

铀最先于1781年发现,因其时天王星新发现不久,故用具命名。

到镎、钚分
别于1934年和1940年发现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太阳系中紧挨着天王星的海王星、冥王星来命名了。

五、以元素特性命名
这是最多的一类,命名时,或是根据元素的外观特性)或是侦据元素的光谱谱线颜色;或是根据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质。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采用根据音译的谐声造字外,还有其它多种做法。

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
有许多元素,我国古代早已发现并应用,这些元素的名称这屡见于古藉之中。

在命名时,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
金—拉丁文意是“灿烂”
银—拉丁文意是“明亮”
锡—拉丁文意是“坚硬”
硫—拉丁文意是“鲜黄色”
硼—拉丁文意是“焊剂”
2.借用古字
如:
镤—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锕”。

而镤在古汉语中指未经炼制的铜铁
铍—拉丁文意是“甜”。

而铍在古汉语中指两刃小刀或长矛
铬—拉丁文意是“颜色”。

而铬在古汉语中指兵器或剃发
钴—拉丁文意是“妖魔”。

而“钴”在古汉语中指熨斗
镉—拉丁文意是一种含镉矿物的名称。

而镉在古汉语中指一种圆口三足的炊器
铋—拉丁文意是“白色物质”,而铋在古汉语中指矛柄
借用这些字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与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发音相同接近
另有一个元素“磷”,拉丁文意是“发光物”。

此元素我国古称“”,现因规定固体非金属须有“石”旁,遂用“磷”。

而磷在古汉语中则是用来形容玉石色泽的。

当然,以上这类字的古义现在都是基本不用的
3.谐声造字
如:
铷—拉丁文意是“暗红”,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铯—拉丁文意是“天兰”,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锌—拉丁文意是“白色薄层”
镭—拉丁文意是“射线”
氩—拉丁文意是“不活泼”
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4.会意造字
我国化学新字的造字原则是“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

这类字数比起谐声一类来要少得多。

如:
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我国曾译作“淡气”,意为冲淡空气。

后以“炎”入“气”成“氮”。

氯—拉丁文意是“绿色”。

我国曾译作“绿气”,意谓“绿色的气体”。

后以“录”入“气”成“氯”。

氢—拉丁文意是“水之源”。

我国曾译作“轻气”,喻其密度很小。

后以“”入“气”成“氢”。

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

我国曾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

也曾以“养”入“气”成“”,再由“”谐声,造为“氧”,但仍读“养”音。

钾—拉丁文意指海草灰中的一种碱性物质。

我国应其在当时已经发现的金属中性质最为活泼,故以“甲”旁“金”而成“钾”。

钨—拉丁文意是“狼沫”。

我国应其矿石呈乌黑色,遂以“乌”合“金”而成“钨”。

碳—拉丁文意是“煤”。

因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

也有些元素开始曾用谐声造字,后又转为会意造字的。

如:
如:
硅—拉丁文意是“石头”。

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从拉丁文音译,谐声造为“矽”。

后因“矽”与“锡”同音,多有不便,遂改为“硅”,取“圭”音。

因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

不过,至今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物理学
教材中)还有用“矽”了的。

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读音习惯上是按英文字母发音。

而新造汉字读音,一般是读半边音,如氪(克)、镁(美)、碘(典)。

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钽(坦)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