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 的来历
化学元素中文命名的由来

化学元素中文命名的由来目前元素周期表共有118个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的汉译名的来源分为三种:1、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并应用的元素,其名称自然是古已有之,而且这些字的本义指的就是化学元素,经统计,这类元素有(按原子序数排序):硼、硫、铁、铜、银、锡、金、汞、铅。
2、其字古已有之(《康熙字典》收录),但字的本义与化学元素无关,是后来被用作翻译化学元素名称的,相当于是古字新用。
明朝皇室曾用这些生僻字里的部分字给后人起名。
据统计,这类元素有(按原子序数排序):铍、钠、铝、硅(旧译“矽”,实为“硅”的异体字,亦为古字)、磷、钾、钒、铬、钴、锌、锗、溴、铷、锶、铌、钌、铑、钯、镉、锑、钡、镧、铈、钐、钆、镝、铒、铪、钨、锇、铂、铊、铋、钋、钫(旧译“鉣”,台湾译作“鍅”,二者亦为古字新用)、镭、锕、镤、铀、锔、锘、铹、鑪(“钅卢”)、鿏、鐽(“钅达”)、錀(“钅仑”)、鉨(“钅尔”)、鈇(“钅夫”)、镆、鉝(“钅立”)。
另外,锝、镥、砹、钚、镅的台湾译名鎝、镏、砈、钸、鋂亦为古字新用(但内地译名都是新造字)。
3、明代藩王的名字里已出现,但查不到古义(《康熙字典》未收录),可能是为了起名生造出来的,后来被用作元素的汉译名,便有了实际意义。
经统计,这类元素有(按原子序数排序):锂、钛(内丘王朱效锂、稷山王朱效钛,远房堂兄弟,均出自明太祖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铕(金华王朱翊铕,出自明仁宗第七子淮王朱瞻墺)。
4、“碳”(第6号元素)字比较特殊,这个字实际上就是“炭”字的变体。
虽然古汉语中没有“碳”字,但是“炭”本身的含义和碳元素沾边。
5、其他大部分元素的汉名都是近代化学传入后创造出来的汉字。
最早的一批,例如“氢”、“氮”、“氧”、“镁”、““钙”,是由清代化学家徐寿创造的;后来随着元素周期表不断被填充,新的字也源源不断地被造出来。
最近被创造出来的两个字是“石田”(117号元素Ts,石字旁右边加“田”)和“气奥”(118号元素Og,气字头下面加“奥”)。
化学元素地发现及其名称符号地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 氢H Hydrogenium (Hydrogen)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
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
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
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
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 氦He Helium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
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
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
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 锂Li Lithium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
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
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 铍Be Beryllium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
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
化学元素命名和符号的来源

化学元素命名和符号的来源“中国近代科学发展较迟,学术工作上一般使用的名词多半是从外国翻译过来。
但译名工作向乏统一的标准,同一学名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译法。
这使研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编纂工作者在工作中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而对于青年学生,这种麻烦和困惑尤其是不应有的负担。
由于学术名词的不统一,为要使人们明白某一名词的正确含义,往往仍不得不依赖外文的注释。
中国许多学术著作中间,在名词之后常附以外文,或者索性摒弃中国名词不用,均代之以外文名词。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全国解放初期,1951年3月给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订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一书所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确切地描述了旧中国学术名词方面紊乱的情况。
这种情况表现在化学元素命名方面例子是不少的。
例如今天我们称为“钪”的这个元素,在旧中国时代.有人称它为“”,又有人称它为“”;又如今天我们称为“钐”的这个元素,在全国解放前,有人称它为“”,有人称它为“”。
真是五花八门,不知其所指为谁,令人不得不借助于外文,或者干脆就用外文了。
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立即着手学术名词的统一工作。
1950年在当时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等组。
自然科学组下面又分为若干小组,如化学名词审查小组,修订出版了《化学物质命名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元素定名用字,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
但应设法避免同音字。
”在《元素》一篇中又明确规定:“元素的名称,用一个字表示,在普通情况下为气态者,从气;液态者,从水;固态的金属元素,从金;固态的非金属元素,从石。
”这样,我国的化学元素名称才有了今天的情况。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化学元素的名称,就知道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它的单质在普通情况下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
其中汞是唯一的例外。
什么叫做谐声?什么叫做会意?这是我国古代造字六种形式中的两种。
在现代我国所造的化学字中,谐声可以说就是取音造字,会意就是取意造字。
元素的背后故事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命名

元素的背后故事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命名元素的背后故事: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命名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可触摸和可见的世界。
然而,每一个元素背后都有着令人惊叹的发现故事和独特的命名。
本文将为您揭秘一些常见元素背后的故事。
1. 氢(Hydrogen)氢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也是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的名字来自于希腊语 "hydro"(意为水)和 "genes"(意为生成)。
这是因为氢可以通过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来制取。
2. 氧(Oxygen)氧是我们呼吸的关键,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的名字来自于希腊语 "oxy"(意为酸)和 "genes"(意为生成)。
在过去,人们认为只有酸才能产生氧气。
3. 碳(Carbon)碳是生命的基础,存在于我们身体和大自然中的许多物质中。
它的名字来自于拉丁语 "carbo"(意为煤炭)。
在古代,人们将煤炭视为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此将这种重要元素命名为碳。
4. 氮(Nitrogen)氮占据了大气中的绝大部分,它的名字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神 "尼普顿(Nepturne)"。
尼普顿是海神,因为氮气在水中溶解得更多,因此氮取自这个神的名字。
5. 铁(Iron)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它的名字来自于古代英语 "iren"。
一种有趣的说法是,铁的名字可能来自于早期的日耳曼族神话中的神 "伊尔达(Irn)"。
6. 金(Gold)金是一种珍贵的贵金属,它的名字来自于古代英语 "gold"。
这个词源自古英语中的 "geolu",意思是 "黄色"。
金正是因为它独特的黄色而得名。
7. 银(Silver)银也是一种贵金属,它的名字来自于古代英语 "seolfor"。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
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化学元素的命名与符号

化学元素的命名与符号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为了能够方便地识别和描述化学元素,科学家们为每个元素制定了独特的名称和符号。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的规则和背后的原理。
1. 元素命名的起源人们对化学元素的研究始于古代,但直到18世纪才确立了元素的概念。
最早的元素命名通常基于元素的特性、所处的地区或者与众不同的特征。
例如,铜(Copper)一词源于古代的塞浦路斯岛(Cyprus),因为铜在该地区非常丰富。
汞(Mercury)一词源于罗马神话中的信使神墨丘利(Mercury),该元素的快速移动特性与信使神相似。
2. 现代元素命名规则随着化学的发展,为了实现全球化、一致性和简洁性,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了现代的元素命名规则。
根据这些规则,元素的命名通常基于以下原则:2.1 发现者或地名一些元素命名源于对该元素的发现者或者特定地名的致敬。
例如,锑(Antimony)一词源于拉丁词antimonium,此前antimonium被用于指代一种带有鉴别特征的矿石。
法国将其命名为“Stibium”,英国则将其命名为“Antimony”,以纪念昆尔佩琳(Nicolas Lémery)和约翰·赫利(John Hill)对该元素的贡献。
2.2 物理或化学特性另一些元素的命名基于其独特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例如,氢(Hydrogen)一词源于希腊词“hydro”(水)和“genes”(生成),因为氢与氧结合可以生成水。
氮(Nitrogen)一词源于希腊词“nitron”(硝石)和“genes”(生成),因为氮气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硝石。
2.3 元素族或周期表位置一些元素的名称与它们所属的族或周期表位置相关。
例如,氟(Fluorine)一词源于拉丁词“fluere”(流动),因为氟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离子通常与其他元素形成非常稳定的“流入”化学键。
3. 元素符号的选择除了命名之外,每个元素还有一个独特的符号。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 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 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 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 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
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元素符号的由来范文

元素符号的由来范文元素符号,也被称为化学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标记,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用来简化和标识化学元素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元素符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
以下是关于元素符号由来的详细说明。
1.元素发现化学元素的发现时间各不相同,早期的元素通常是在自然界中以矿物或合金的形式存在的。
例如,金属铜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使用,而金属铁则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使用。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发现和研究。
2.元素命名3.元素符号的起源拉瓦锡提出了一种用化学元素的拉丁名字的首字母来表示该元素的方法。
他于1789年提出了学术报告,使用了几个元素的符号,例如:O (氧)、S(硫)和H(氢)等。
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它们不会与其他元素的拉丁名字重复,但缺点是所用拉丁名字不易记忆和理解。
库朗于1807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号系统,他用元素的拉丁名字的首字母,并将其放在拉丁名字的下方。
这种表示方法延续至今,例如:C (碳)、N(氮)和O(氧)等。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化学家们不断进行元素符号的改进和修订,以便更好地表示元素和区分它们。
1841年,瑞典化学家雅各布·贝尔塔罗·冯·特纳克尔提出了用化学元素符号的英文名缩写来表示元素的方法,他的方法得到广泛接受和使用。
比如,H(氢)、O(氧)和C(碳)等。
到了20世纪,随着新的元素的发现和研究,元素符号的数量逐渐增加,为了避免重复和混淆,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于1960年代开始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元素符号命名规则。
根据规则,元素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例如:O(氧)、Ca(钙)和Fe(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氢HHydrogenium(Hydrogen)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
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
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
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
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氦HeHelium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
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
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
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锂LiLithium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
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
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铍BeBeryllium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
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
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硼BBoracium(Boron)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
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
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
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06碳CCarbonium(Carbon)古代就已发现,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
汉字原本写作“炭”,后来为了统一元素名称,将木炭的“炭”字加上石字旁,构成了作为化学元素的“碳”字。
07氮NNitrogenium(Nitrogen)氮在1772年被人发现,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是一种元素。
元素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itron,原意是“硝石”。
中文意译:由于人们发现氮气可以使空气的呼吸性、助燃性等变“淡”,因此得名,从“淡”字音。
08氧OOxygenium(Oxygen)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一种能强烈帮助燃烧的气体,即为氧气。
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Ox ys(酸),原意为“形成酸的元素”。
该名称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起,原因是拉瓦锡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这种新气体。
现在日文里氧气的名称仍然是“酸素”。
而台语受到台湾日治时期的影响,也以“酸素”之日语发音称呼氧气。
?中文意译: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
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
09氟FFluorum(Fluorine)早在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着作中。
177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制得氢氟酸,但拉瓦锡却错误地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
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之后,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
但由于氟的化学性质过于活泼,单质状态的氟迟迟未能制得。
在此期间,戴维、盖·吕萨克、诺克斯兄弟等很多人为制取单质氟而中毒,鲁耶特、尼克雷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和无水氟化氢混合物制得了游离态的氟。
氟得名于Fluorite(萤石、氟化钙),而萤石的原名从Fl uo(流动)而来。
10氖NeNeon1898年,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在发现了氪之后,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在液态空气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稀有气体,取名Neon,其含义是希腊文Neos(新奇)的意思。
拉姆齐在发现氩和氦后,研究了它们的性质,测定了它们的原子量。
接着他考虑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因为氦和氩的性质与已发现的其他元素都不相似,所以他提议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列入一族新的化学元素,暂时让氦和氩作为这一族的成员。
他还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分类假说,推测出该族还应该有原子量为20、84、131的元素,即为后来发现的氖、氪和氙。
11钠NaNatrium(Sodium)在19世纪初,伏特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
英国化学家戴维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
戴维在1807年分别电解苛性钾和苛性钠,获得了金属钾和钠。
由于苛性钠是从天然碱——苏打(碳酸钠、英语Soda、拉丁语Natri)中得到的,因此英语和拉丁语分别命名为Sodium和Natrium。
12镁MgMagnesium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但由于它不易从化合物中还原成单质状态,所以迟迟未被发现。
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化学家们长时期里将从含碳酸镁的菱镁矿焙烧获得的白镁氧(亦称苦土、即氧化镁MgO)误当作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
1808年戴维在成功制得钙以后,使用同样的办法用钾还原白镁氧,又成功的制得了金属镁。
Magnesium来自希腊城市Magnesia,因为在这个城市附近出产苦土。
不过镁的名称Magnesium很容易和锰的名字Manganum混淆,虽然有人提出更改,却一直沿用下来。
?13铝AlAluminium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但由于铝的活泼性强,不易被还原,因而它被发现的较晚。
戴维和贝齐里乌斯都曾试图通过电解的手段从铝钒土中分离出铝,但都没有成功。
直到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把铝矾土、木炭、食盐混合,通入氯气后加热得到复盐,再将此复盐与过量的钠熔融,得到了金属铝。
该元素得名于明矾(英语Alum、拉丁语Aluminis,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在未被发现之前即已经被贝齐里乌斯所命名。
过去的铝十分珍贵,价值甚至高过白银。
直到1886年,美国的豪尔和法国的海朗特,分别独立地电解熔融的铝矾土和冰晶石的混合物制得了金属铝,奠定了今天大规模生产铝的基础。
14硅(矽)SiSilicium(Silicon)1823年,硅首次作为一种元素被贝采利乌斯发现,并于一年后提炼出了无定形硅。
英文Silicon,来自拉丁文的Silex或Silicis,意思为燧石或石英。
中文意译(?):民国初期,学者原将此元素译为“硅”而令其读为“xi(圭旁确可读xi音)”。
然而当时由于拼音方案尚未推广普及,一般大众多误读为gui。
由于化学元素译词除中国原有命名者,多用音译,化学学会注意到此问题,于是又创“矽”字避免误读。
台湾沿用“矽”字至今。
中国大陆在1953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化学物质命名扩大座谈会,有学者以“矽”与另外的化学元素“锡”和“硒”同音易混淆为由,通过并公布改回原名字“硅”并读“gui”,但并未意识到其实“硅”字本亦应读xi音。
有趣的是,矽肺病与矽钢片等词汇至今仍用矽字。
在香港,两用法皆有,但“矽”较通用。
如今“硅”字已然异化成为从“土”字旁的会意字。
15磷PPhosphorus(Phosphorum)德国商人波兰特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液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波兰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这就是今日称之为白磷的物质。
磷的拉丁名称Phosphorum有希腊文Phos(光)和Phero(携带)组成,也就是“发光物”的意思。
中文意译:在中文里,“磷”的本义是一种称为薄石的矿物。
16硫SSulphur(Sulfur)古代人类已经认识了天然硫,因其晶体呈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氯ClChlorum(Chlorine)氯曾经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化合物。
1774年舍勒将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获得一种黄绿色气体,但误以为得到了“氧化的盐酸”。
1810年戴维因“电解氯气”实验失败,才确定了所谓“氧化的盐酸”其实是一种新元素,从希腊文Chloros(黄绿色)命名它为Chlorine。
中文意译:中国翻译家最初根据原意把它译成“绿气”,后来才将二字合为一字,即“氯”。
18氩ArArgon氩是稀有气体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个,化学性极不活泼,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由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在1894年发现。
他们主要是先从空气样本中去除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后得到的氮气与从氨分解出的氮气比较,结果发现从氨里分解出的氮气比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轻1.5%。
虽然这个差异很小,但是已经大到误差的范围之外。
所以他们认为空气中应该含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新气体,而那个新气体就是氩气。
其实1785年氩已经被卡文迪许分离出来,1882年也有人通过光谱发现了氩的特异性谱线,但这些发现却都遗憾地被错过。
Argon的希腊文意思是“不工作”、“懒惰的”,稀有气体亦称惰性气体。
19钾KKalium(Potassium)具体见钠的发现。
戴维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
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刺刺的声音。
就这样,戴维在180 7年发现了金属钾,由于苛性钾是从木灰碱(碳酸钾、英语Potash、拉丁语Kali)中得到的,因此英语和拉丁语分别命名为Potassium和Kalium。
中文意译:我国科学家在命名此元素时,因其活泼性在当时已知的金属中居首位,故用金字旁加上表示首位的“甲”字而造出“钾”这个字;其实也是一种音译。
20钙CaCalcium1808年,戴维电解石灰与氧化汞的混合物,得到钙汞合金;将合金中的汞蒸馏后,就获得了银白色的金属钙。
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分别使用汞阴极电解石灰,在阴极的汞齐中也提炼出了金属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