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第二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下降,资 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
3、当代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发达国家的外贸额在国际贸易中占比重上 升,发展中国家比重下降;“北北贸易” 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美国仍是头号贸易强国,但领先地位有所 下降,德国、日本的贸易地位有所提高, 当今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成为国际贸易 中的主要力量。 例如,亚洲四小龙
国际贸易特点
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 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英国成为“工业太阳”、“日不落”帝 国、国际贸易中心,法德美成为次中心; 1870年,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25 %,几乎相当于法德美的总和。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宗商品,如香料、茶叶、丝绸、咖啡等,虽然绝 对量增加,但份额降低; 纺织品贸易迅速增长,占据主导地位; 玉米、煤炭、钢铁、农业原料、机器等商品的贸易 亦有较大的增长。
4、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1980年代的17%升至2005年 19%).
服务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是旅游、金融与保险、力、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业。
姚明是中国最大的单个出口商品
姚明4年178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结束
2、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 的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最终确立统治地位,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相继完成工业革 命,实现了由“机器推动机器”的转变了, 英国在此阶段完成了工业化。 大机器工业开始代替工厂手工业. 生产能力 和规模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为 国际贸易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丝绸之路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三来一补”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来样制作 补偿贸易
(二)国际贸易信息化
一指信息技术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二指电于商务贸易新方式的出现
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和 销售的活动
五、当代国际贸易的新问题
(一)区域贸易集团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二)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外部的挑战
国内经济波动可能性增大 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
内部挑战
市场开放的挑战 贸易增长方式粗放 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核心竞争力不强 出口产品层次偏低 缺乏跨国经营的大企业
(四) 标准化与国际贸易
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手段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不合理的利用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
(五)道德贸易
道德贸易——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 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出口企业 在组织商品出口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 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 的社会责任。
(六)贸易摩擦
1.从微观措施的摩擦向宏观体制或制度摩擦 发展 2.新贸易壁垒不断出现,摩擦频繁发生 3.贸易摩擦数量增多 4.区域贸易协定导致贸易摩擦主体众多化、 调整规则复杂化
(七)贸易救济措施滥用
反倾销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
反补贴措施
针对价格歧视
保障措施—针对进口产品激增
贸易救济措施属于 WTO 自由贸易的 例外范畴
第三节 中 国 的 对 外 贸易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历史源远流长
(二)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外国列强和买办资产阶级控 制,中国成为外国产品的销 售市场
1.迅速发展阶段:(战后—1973年) 2.缓慢发展阶段:(1974年—1985年) 3.回升阶段: (1985年至今)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1. 古代贸易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代贸易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贸易形式。

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着繁荣的贸易活动。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粮食、金属、陶器和纺织品。

贸易主要通过陆地和海洋进行。

2. 中世纪贸易时期(5世纪-15世纪)中世纪贸易时期是欧洲贸易的黄金时代。

东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得以发展。

此外,地中海沿岸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和巴塞罗那成为贸易中心。

贸易商品包括丝绸、香料、珠宝和奢靡品。

3. 大航海时代(15世纪-18世纪)大航海时代是欧洲探险家开始远航探索新大陆的时期。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和西班牙的哥伦布等人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如西印度群岛和美洲。

这导致了欧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贸易增长,贸易商品包括烟草、糖和奴隶。

4.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化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商品生产大幅增加。

英国成为工业化的领导者,出口商品到世界各地。

此时期还浮现了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如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关税同盟》。

5. 二战后的全球化时期(20世纪末至今)二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贸易更加便捷。

跨国公司的兴起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贸易商品涵盖了各种产品和服务,如汽车、电子产品、金融服务等。

总结: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古代贸易时期、中世纪贸易时期、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期和二战后的全球化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也不断演变。

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古代国际贸易古代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代文明时期。

当时,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发达的国家进行了跨地区的贸易活动。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农产品、纺织品、金属和奢靡品等。

这些贸易活动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例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

2. 中世纪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时期,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探索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国家成为主要的贸易强国。

他们通过建立殖民地、探险和海上贸易来扩大贸易网络。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香料、丝绸、茶叶和奴隶等。

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引领了贸易模式的转变。

工业化的国家开始大规模生产商品,并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自由贸易思想的兴起促使国家之间取销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4.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贸易行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成立。

WTO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和贸易自由化。

它通过制定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和促进贸易谈判等方式,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和稳定。

5. 当代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在当代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密切和相互依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国际贸易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争端的增加和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等。

总结: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中世纪、工业革命和当代等阶段。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

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

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

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

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

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

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国际贸易古代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文明时期。

当时,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文明国家之间开始进行贸易活动。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黄金、象牙、香料和丝绸等。

这些贸易活动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

2. 古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重要贸易路线。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和商品交流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磁器等商品通过这条路线传到了欧洲,而欧洲的香料、玛瑙和大理石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

3. 欧洲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大航海时代。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开始探索新的贸易航线,寻觅新的贸易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他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大西洋贸易路线。

此后,欧洲国家与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交换了大量的商品,如烟草、糖和奴隶等。

4. 工业革命与贸易发展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商品产量大增,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通过殖民地扩张和海军力量的增强,建立了庞大的贸易帝国。

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也加强了对外贸易的力度。

5.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二战后,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促进经济重建和发展,各国之间加强了贸易合作。

1947年,成立了国际贸易组织(GATT),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后来,GATT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6. 当代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代国际贸易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密切。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与趋势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与趋势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与趋势第一章:介绍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和变化不断引起业界的关注,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格局,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历史国际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东南亚、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张,自此拉开了贸易全球化的大幕。

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大批商品被输出到世界各地。

20世纪以来,在国际经济关系的多次波动中,美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同时欧盟、日本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

第三章:现状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处于严峻的挑战之中。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带来了贸易壁垒增加、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数字贸易、在线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

2018年,全球贸易量达到19.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货物贸易占74.3%,服务贸易占25.7%。

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出口国,贸易总额超过了4.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4%。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的贸易总额也很可观。

第四章:趋势未来,国际贸易的格局将呈现以下趋势。

1.数字贸易将快速普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将加速贸易全球化进程。

跨境电商、在线零售、数据服务、云计算等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2.新的贸易体制将加速形成。

随着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加强,多边贸易体系复苏受到冲击,新的贸易体制将加速形成。

例如,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贸易并购等都将改变以往国际贸易格局。

3.美国的影响力将减弱。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频繁发起贸易战,造成贸易紧张局势。

仅仅一个月前,在阿根廷举办的G20峰会上,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了共识,不再互相加税,并开会评估。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展示了国际贸易的演变和影响。

1. 古代贸易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代贸易时期是国际贸易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和古中国就已经进行了跨国贸易。

这些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丝绸、香料、黄金和宝石等珍贵商品上。

古代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

陆上贸易通过丝绸之路等陆上交通路线进行,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不同文明。

海上贸易则通过地中海和印度洋等海洋贸易路线进行,连接了欧洲、亚洲和非洲。

2. 中世纪贸易时期(公元476年-1450年)中世纪贸易时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贸易活动开始崛起。

地中海贸易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乎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

随着欧洲的贸易活动不断扩大,新的贸易路线开始浮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和西班牙的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了新的海洋贸易路线,发现了新大陆,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3. 近代贸易时期(1450年-1945年)近代贸易时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殖民扩张达到了顶峰,全球贸易开始全面发展。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开辟,获取了丰富的资源和商品,进一步加强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

工业革命的到来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工业化的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生产商品,并通过贸易出口到其他地区。

这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主要驱动力。

4. 现代贸易时期(1945年至今)现代贸易时期是国际贸易全球化的时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规范。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框架。

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快速。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输工具的进步使得跨国贸易更加方便,商品和服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 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 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 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 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 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 净减少263.7亿美元。
其中,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 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57%,比2010年的 16.1%略有下降;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占 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6%,比 2010年的13%略有下降;中国与东盟的贸 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 2010年的9.8%上升到9.96%。
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跌了12.2%。 2009年,世界贸易跌幅是自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危机之前,世界贸易 已有所下降,但从未达到如此跌幅,2001 年世界贸易下降 0.2%,1982年世界贸易下 降2%,1975年世界贸易曾下降7%。 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降幅更大,下降23%, 主要是以原油为首的原材料价格下跌。 出口12.32万亿美元,下降22.7%,进口 12.58亿美元,下降23.4%。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多元化 当代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呈现多元化的 发展趋势。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三)贸易竞争综合化、集团化、有序 化 一是竞争手段由单一向综合化发展。 二是利益集团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三是竞争趋于有序化,表现为国际贸易 的法律、规则、标准逐渐溶合趋同,贸 易各方都极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来实现 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从对外贸易总额来看,依次是:美国、 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英国、 意大利、比利时、韩国。 从出口总额来看,依次是:中国、德国、 美国、日本、荷兰、法国、意大利、比 利时、韩国、英国。 从进口总额来看,依次是:美国、中国、 德国、法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 利、比利时、中国香港。


2008年全球出口货物贸易量增加15%, 达到 15.78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攀升 至创纪录的38%。 德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出口额达到 1.47万亿美元。中国以出口1.43万亿屈居次席。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进口国。进口额为2.17 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中进口总量的13.2%。 德国位列其后, 进口1.21万亿美元。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 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 2.国际服务贸易结构高级化。 3.国际服务贸易地区间发展极其不平衡。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二)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 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出售或购买其技 术使用权的行为。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1.许可贸易,指技术所有人收取一定的报酬后, 允许他人按技术所有人拥有的技术实施、制造、 销售该技术项下的产品。 特点是只转让技术使用权,不转让其所有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学习提要: 1.国际贸易是指国家和国家之间商品和 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2.当代国际贸易呈现很多新特点,面临 许多新问题 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但 离贸易强国的路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4.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呈现 多样化。国际定期集市的作用下降,现 场看货交易逐步变为样品展览会和商品 交易所,根据样品来签订合同,期货交 易开始出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四、资本主义垄断前期的国际贸易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 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在此期 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 三次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 复杂的影响。 1.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减缓。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各国纷纷通过实施 进口管制及货币贬值等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就 业机会,并鼓励出口, 其结果是导致全球贸易量 的下跌,使得所有国家均蒙受其害。 WTO该报告指出, 过去3个月间贸易限制和扭曲 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受保护最严重的产品类别 包括奶制品、铁矿石、钢铁、汽车、化工产品、 塑料和纺织品等。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4.与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指利用工 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为出资方式,进行 合资或合作生产。 5.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指带 有技术引进性质的成套设备或整条生产 线的贸易活动。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6.计算机交钥匙合同,指整个计算机系 统的买卖或软件的转让。 7.知识产权服务,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 商或销售商在提供软件使用许可的同时, 提供单独收费的包括安装、培训、运行 支持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技术贸易是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途径。 巨大的经济利益使技术贸易成为当代国 际贸易一个重要且发展迅速的领域。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2.技术咨询与服务,指掌握技术的一方收 取一定的费用,就某一技术问题提供咨询 或服务。 3.合作生产(production)、工程承包。 合作生产是两个国家的企业根据所签的协 议,在某项或几项产品的生产中、销售上 联合行动。 工程承包,是由发包人提供施工的必要条 件、付给承包价款,承包人承担工程的全 部技术工作和工程的实施,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工程与技术转让。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 争时期。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国际贸易大发展的物 质基础。 1.国际贸易量显著增长。 2.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 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节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即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 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如到境外设立商场、诊所等。商业 存在是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4)
当代的国际贸易
自 然 人 流 动 (movement of personnel),即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 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 存在形式提供服务。如外国专家艺 术家接收邀请来国内讲学、演出等。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国 家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是世界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 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关 系。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剩 余产品和国家的产生。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在人类社 会第三次大分工过程中,随着商业、商 人、国家的出现,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 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导致了国际贸易的 产生。
2011中国10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 东盟、日本、香港、韩国、台湾、澳大 利亚、巴西、俄罗斯。 2011年全年中国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 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5%,比2010 年的75.8%下降3.3%。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二、当代国际贸易的新领域 (一)国际服务贸易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指以劳动活动为标的物的国际 交换行为。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技进步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 迅速提高,国际服务贸易有了很大的发 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2.原料和制成品贸易量持续稳定增长。 3.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出现多元化。 4.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急剧增加。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一、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轨迹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轨迹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是国际贸易 迅速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73年到1985年,是国际贸易由迅 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阶段。 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现在,是国 际贸易发展速度的回升阶段。



2009年,美国外贸下降13.9%,欧盟下降14.8%,日 本下降24.9%,都高于世界贸易12.2%的平均降 幅。 2009年中国出口下降 10.5%, 2009年全年进出 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 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 少994亿美元。德国2009年出口总值达到1.1213 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2017万亿美元,中国成为 全球出口“冠军”。
世贸组织的统计表明,2004年世界货 物贸易总规模为185818亿美元,增长21%, 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出口91235 亿美元,进口94583亿美元。贸易规模居前 10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中国、 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 大和比利时。 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41800亿美 元,增长16%,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进口2.08万亿美 元。
第二节

当代的国际贸易
三、当代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一)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高级化 当代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智能化、高级化 速度加快。 一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上升。 二是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石油贸易增长 迅速,而原料和食品贸易发展缓慢。 三是高科技产品发展最快。 四是服务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从贸易顺差额来看,依次是:中国、
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荷兰、 爱尔兰、挪威、韩国、科威特、马 来西亚。 从贸易逆差额来看,依次是:美国、 英国、印度、法国、西班牙、希腊、 土耳其、中国香港、葡萄牙、埃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