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21,n -,则是它的( )A .第22项B .第23项C .第24项D .第28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1-n 2,可得23n =. 考点: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1x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11x> B .21x < C .31x < D .||1x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A ,xx -11-x 1=,∵x<1,∴1-x<0,而分母x 与0的大小关系未定,∴无法判断差的符号,类似的对于B ,)1)(1(1-x 2-+=x x ,无法判断x+1的符号,从而无法判断差的符号,对于D ,取x=-2可验证D错误,对于C ,0]43)21)[(1()1)(1(1-x 223<++-=++-=x x x x x ,所以1x 3<.考点:作差法证明不等式.3.已知(2,=-a ,(7,0)=-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o30B .o60C .o 120D .o15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b ||||cos ,a b a b ⋅=⋅⋅<>,可得,2174)032()7(2,co s -=⋅⋅-+-⋅=>=<∴夹角为120°.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4.不等式||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原不等式等价于⎩⎨⎧≥≥x y 0x 或⎩⎨⎧≥<-xy 0x ,左边的不等式组表示的是y=x 的上方与y轴右方所夹的区域,右边的不等式组表示的是y=-x 与y 轴左方所夹的区域,故选A . 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110m m m a a a -++-=,2138m S -=,则m =( )A .2B .9C .10D .1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等差数列{n a }:2m 1m 1-m a 2a a =++,∴2m m 2a 0a =0m a -=⇒或2a m =,若0a m =,则0)12()12(2)(1211-m 2=-⋅=-⋅+=-m a m a a S m m ,无解,若2a m =,则1212m -1()(21)(21)4m-22m m a a S m a m -+=⋅-=⋅-==38,∴m=10.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6.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187465=+a a a a ,则13l o g a +23log a + +103log a =( )A .12B .10C .8D .32log 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等比数列{na }及187465=+a a a a ,∴9a a a a a a a a a a 65748392101=====,∴13lo ga +23log a ++103log a =)]a (a )a (a )a [(a log )a a a (a log 65921013103213⋯⋯⋅=⋯103log 9log 10353===.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对数的性质.7.设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2a b a b +<<B .2a ba b +<<<C.2a b a b +<<<D2a ba b +<<<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0a b <<,∴2a ab <,即ab <a2a b+<,而02b -a b -2b a <=+,∴b 2ba <+. 考点:作差法证明不等式,基本不等式.8.实数x y ,满足1,21y y x x y ⎧⎪-⎨⎪+⎩≥≤≤5.,求目标函数z x y =-+的最小值( )A .1B .0C .3-D .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画出题中所给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易得A(2,3),B(1,1),C(4,1),求z 的最小值即求直线y=x+z 在y 轴上截距的最小值,而y=x+z 表示的是与y=x 平行的直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直线过C 点时,z 有最小值,3-14-z min =+=.考点: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9.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是n S ,若150S >,160S <,则n S 最大值是( ) A .1S B .7S C .8S D .15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等差数列{n a },15160,0S S ><,∴1115141615150,16022a d a d ⋅⋅+>+<,即11157002a d a d d +>>+⇒<,又∵819111570,802a a d a a d a d =+>=+<+<,∴前8项和最大.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前n 项和.10.已知点P 为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13AP AB t AC =+,其中t 为实数,若点P 落在ABC ∆的内部(不含边界),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4t << B .103t << C .102t << D .203t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延长AP 交BC 于D ,设AD m AP =(m>1),(0)BD DC λλ=>,即1()()11AD AB AC AD AD AB AC λλλλ-=-⇒=+++,∴1111(1)(1)mAP AB AC AP AB AC m m λλλλλλ=+⇒=+++++,又∵13AP AB t AC =+,∴11(1)3113(1)m t m tm λλλ⎧=⎪+⎪⇒=-⎨⎪=⎪+⎩,又∵1110,,3(1)m m λλ>∴=<+∴1<m<3,∴203t <<.考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21sin()2n n a n π+=, 1232014a a a a ++++=则( )A .201320132⨯ B .20131007⨯C .20141007⨯D .2015100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化简可得:2221sin()sin()22n n a n n n πππ+==+,当n=2k-1时,221(21)k a k -=--,当n=2k时,222(2)4k a k k ==,∴22212(21)441k k a a k k k -+=--+=-,所以1232014123220132014()()()(411)(421)+(410071)a a a a a a a a a a ++++=+++++=⋅-+⋅-+⋅-…1+1007=41007-1007=100720152⋅⋅⋅. 考点:数列求和. 12.定义12nnp +p ++p …为n 个正数n p p p ,,,21 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均倒数”为121n +,又14n n a b +=,则12231011111+b b b b b b ++…=( ) A .111B .910C .1011D .11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数列{n a }的前n项和为n S ,则由题意可得2n n n 1==n(21)22n+1S n n n S +=+,, ∴2212[2(1)1]41(2)n n n a S S n n n n n n -=-=+--+-=-≥,1113,41,4n n n a a S a n b n +==∴=-==, ∴11111(1)1n n b b n n n n +==-++,∴1223111111+=1-+2231b b b b b ++…….考点: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二、填空题13. 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2=2a ,51=4a ,则公比=q ______________. 【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等比数列{n a },∴35211,82a q q a ===.考点: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1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20OB a OA a OC =+,且A ,B ,C 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点O ),则20S =____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试题分析:∵A,B,C 三点共线,∴AB BC λ=,即()OB OA OC OB λ-=-,∴111OB OA OC λλλ=+++,∵120OB a OA a OC =+,∴1201211,,=+=1111+1+a a a a λλλλλλ==∴+++,∴1202020102a a S +=⋅=.考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差数列前n 项和.15. 在 ABC ∆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 c =o45B =,面积2S =,则=b _________.【答案】5 【解析】 试题分析:11sin ,245122S ac B a a =∴=⋅∴=。
【数学】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 分:15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数列,则是它的( )A .第22项B .第23项C .第24项D .第28项2. 若,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 已知,,则与的夹角为( )A .B .C .D .4.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5.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A .B .C .D .6.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A .B .C .D .7. 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B .,21,n-1x <11x>21x <31x <||1x <(2,=-a (7,0)=-b a b o30o60o120o150||y x ≥{}n a n n S 2110m m m a a a -++-=2138m S -=m =291019{}n a 187465=+a a a a 13log a 23log a 103log a 1210832log 5+0a b<<2a ba b +<<<2a ba b +<<C .D8. 实数满足,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A .B .C .D . 9.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若,,则最大值是( )A .B .C .D .10. 已知点为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其中为实数,若点落在的内部(不含边界),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1.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 12. 定义为个正数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的前项的“均倒数”为,又,则=(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是等比数列,,,则公比______________. 1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三点共2a b a b +<<2a ba b +<<<x y ,1,21y y x x y ⎧⎪-⎨⎪+⎩≥≤≤5.z x y =-+103-5{}n a n n S 150S >160S <n S 1S 7S 8S 15S P ABC ∆13AP AB t AC =+t P ABC ∆t 104t <<103t <<102t <<203t <<{}n a 221sin()2n n a n π+=1232014a a a a ++++=则201320132⨯20131007⨯20141007⨯20151007⨯n n p p p ,,,21 n{}n a 2=2a 51=4a =q {}n a n n S 120OB a OA a OC =+A B C线(该直线不过点),则=_____________.15. 在 中,角 ,, 的对边分别为 ,,,且,面积 , 则______________.16. 设为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其中为实数,则记.已知两个非零向量满足,则下述四个论断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所有正确序号都填上)① ; ②,其中; 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锐角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Ⅰ)求角与边的值;(Ⅱ)求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19.(本小题满分12分)O 20S ABC ∆A B C a b c c =o 45B =2S ==b 12,e e 12x y =+a e e ,x y [,]x y =a ,m n 1122[,],[,]x y x y ==m n 1212[,]x x y y +=++m n 11[,]x y λλλ=m R λ∈m 1221x y x y ⇔=n m 12120x x y y ⇔+=n {}n a n n S 2=1a 1045S ={}n a {}n b na nb -=2{}n b n n T ABC ∆A B C a bc 4sin()5B C +=a =5b =B c BA BC设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Ⅰ)求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n 项和.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且∥,其中是的内角.(Ⅰ)求角的大小;(Ⅱ)若,求面积的最大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 (Ⅰ)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Ⅱ)设,求满足不等式的所有正整数的值.{}n a {}n b 111a b ==3521a b +=5313a b +={}n a {}n b {}n n a b ⋅n S 1(sin ,)2A =m (3,sin 3cos )A A =+n m n A ABC ∆A 2BC =ABC ∆S {}n a 41=a )(441*+∈=-N n a a n n n {}n b 4nn na b ={}n b 3654321+++++=n a a a a S n n 5125712<<n n S S n22.(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的前项和为,,,等差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n a n n S 11a =121n n a S +=+{}n b 33b =59b ={}n a {}n b *n N ∈1()2n n S k b +⋅≥k2013-2014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参考答案三、解答题:17.解:设等差数列公差为,首项为………………(1分)则,解得,.……………(6分)(Ⅱ)由(Ⅰ)知,则………………(8分).………………(10分)18.解:(Ⅰ)由,………………(2分)由正弦定理,有,所以=………………(4分) 由题知,故.………………(5分) 又,根据余弦定理,,解得.……(8分)(Ⅱ) 由(Ⅰ)知,,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12分)19.设的公差为,的公比为,则依题意有且……………(3分) 解得,.所以,{}n a d 1a 1012110(101)104521S a d a a d -⎧=+=⎪⎨⎪=+=⎩101a d =⎧⎨=⎩1(1)1n a a n d n =+-=-(1)112()2n n n b ---==()11212211211111--=-⎪⎭⎫ ⎝⎛-⋅=--=n n nn qq b T 4sin()sin 5B C A +==sin sin a b A B =sin B sin b A a =2B π0<<π4B =3cos 5A =22235255c c =+-⋅⋅()71=-=c c 或舍cos 2B =BA BC BA cos B 227{}n a d {}n b q 0q >4212211413d q d q ⎧++=⎪⎨++=⎪⎩,,2d =2q =1(1)21n a n d n =+-=-. ………………(6分)(Ⅱ)由(Ⅰ)得,,①①左右两端同乘以得:,②……(9分)①-②得,…(12分)20.解:由两向量共线知,………………(2分)即,可化为………………(4分)故,,,解得.………(6分)(Ⅱ)由,………………(8分)又,可知,其中当时,等号成立………………(10分) 因为.………………(12分)21.证明:由,得,∴…………(4分)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公差为.…………(6分) 112n n n b q --==1(21)2n n n a b n -⋅=-⋅01221123252(23)2(21)2n nn S n n --=⋅+⋅+⋅++-+-212312123252(23)2(21)2n n n S n n -=⋅+⋅+⋅++-+-()121112222(21)22(21)23n n n n n S n n -+-=+⨯+++--=---(23)23n n S n =-+22sin sin 3A A A +=32sin 32cos 1=+-A A 22cos 2sin 3=-A A 2)62sin(2=-πA 1)62sin(=-πA 0A π<<112666A πππ-<-<3π=A 222222cos 2cos43a b c bc A b c bc π=+-⋅=+-⋅=bc c b 222≥+4≤bc 2b c ==111sin sin 42232ABC S bc A bc π∆==≤⋅=n n n a b 4=1114+++=n n n a b 4144111=-=-+++n n n n nn a a b b {}n b 11b =41(Ⅱ),则…………(8分)从而有,故(10分) 则,由,得,即,得. 故满足不等式的所有正整数的值为.…………(12分)43)1(411+=-+=n n b n 14)3(4-+==n n n n n b a 143-=+n n n a 3654321+++++=n a a aa S n n 124441-++++=n 3144141-=--=n n141141422+=--=nn n n n S S 5125712<<n n S S 511412571<+<n 25644<<n 41<<n 5125712<<n n S S n 3,2。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哈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13.11.0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S 32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0月21日、22日,东北三省几乎完全笼罩在雾霾中。
回答1——4题。
1.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产生雾霾的,其中不可行的是()A.停止冬季供暖,减少有害物质排放B.对锅炉和汽车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进行处理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D.寻找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在雾霾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直径在1~100nm的粒子,这种大气属于()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对于工厂产生的烟尘可以进行()A.喷洒沉淀剂沉淀 B.将所有气体都收集,不向空气中排放C.用静电除尘装置除尘 D.多建设空气质量检测装置4.在空气中,有下列反应发生:①N2+O2=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④2SO2+O2=2SO3;⑤SO3+H2O=H2SO4;⑥SO2+H2O=H2SO3;⑦3O2=2O3。
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⑦ C.①②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5.由俄罗斯设计,中国施工建造的江苏田湾核电站是俄罗斯和中国的最大合作项目之一,在该厂区,较多使用的安全标识是()A B C D6.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A. SO2→S B. SO32-→SO2 C. Fe2+ →Fe3+ D. HCO3-→CO32-7.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第1页,共6A.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B.实验室不小心碰翻酒精灯引起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起火时,迅速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洗涤8.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力、电力、风力属一次能源B.氢能源、电力属二次能源C.汽油、酒精属一次能源D.石油、煤属二次能源2.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A.N2的电子式:N≡N: B.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O-C-O C.NaCl的电子式D.F-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B.乙醇燃烧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搅拌D.氧化钙溶于水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 B.CaCl2 C.KOH D.NH35.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A.19K与20Ca B.T2O与H2O C.19K与19K D.金刚石与石墨6.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图-6的是X Y ZA 钠元素主族元素短周期元素B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7A.0.1mol16O2和0.1mol18O2均含有0.8mol质子B.K+、S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0.1mol D216O中含有1mol中子D.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9.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40 40 40 39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10.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 (A)=0.5 mol/(L·s) B.v (B)=0.3 mol/(L·s)C.v(C)=0.8 mol/(L·s) D.v (D)=1 mol/(L·s)11.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6O与18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12.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 2(g)+2CO2(g)。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Si-28 Mg-24 S-32 Cl-35.5 Fe-56 C-12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粒子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H D B. O2 O3 C.红磷白磷 D.H2 D22.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47 B.57 C.61 D.1753.下列气体中,有颜色且有毒的是A.硫化氢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氮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C.CO2和N2D.HNO3和HClO35.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A.SiH4 B.PH3 C.H2S D.HCl6.不能由单质直接与O2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是A.Fe3O4 B.SO3 C.CO2 D.CuO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C.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它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8.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常用的干燥剂B.常温下都能与氢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C.一定条件下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强酸性D.分别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增大9.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A.所有燃烧反应 B.所有不需要加热的反应C.所有物质的溶解过程 D.所有氧化还原反应10.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 Li>Na>K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11.对于中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 D.全部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一定在ⅡA族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D.H2O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1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2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2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3 mol/( L·s) B.0.03mol/( L·min) C.0.01 mol/( L·min) D.0.01 mol/( L·s)1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15.对A(g)+3B(g) 2C(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A.v(A)=0.3mol/(L·min) B.v(B)=0.6mol/(L·min)C.v(C)=0.5mol/(L·min) D.v(A)=0.01mol/(L·s)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在漂白粉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B.从海带中提碘涉及的反应:H2O2 +2H++ 2I-=I2+ 2H2OC.稀硫酸与氨水的反应:OH- + H+=H2OD.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17.a、b、c、d、e是同一短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 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e、d、c B.b、a、e、c、dC.a、b、d、c、e D.c、d、e、a、b18.已知(1)Zn(s) + 1/2O2(g) = ZnO(s) ΔH1 = -351.1 kJ/mol(2)Hg(l) + 1/2O2(g) = HgO(s) ΔH2 = -90.7 kJ/mol则 Zn(s) + HgO(s) = ZnO(s) + Hg(l) 的ΔH 等于A.-441.8kJ/mol B.-254.6kJ/mol C.-438.9kJ/mol D.-260.4kJ/mol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19.(8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11H、21H、31H、2312Mg、2412Mg和6529Cu中共有___种元素,种核素,___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_____。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化学)及答案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NaOH溶液雕刻工艺玻璃上的纹饰B.海水淡化能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C.工业上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和染料等D.向煤中加入适量CaSO4,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硝酸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专题:化学应用.分析: A.NaOH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缓慢,不能用来雕刻玻璃;B.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除去海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使海水淡化;C.根据硝酸的性质判断用途;D.应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解答:解:A.工业常用HF酸来雕刻玻璃,NaOH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缓慢,故A错误;B.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除去海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使海水淡化,应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故B错误;C.化肥、农药、炸药和染料等物质都含有N元素,可用硝酸制备,故C正确;D.CaSO4与SO2不反应,应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2分)关于CO2和SiO2的比较错误的是()A.都是酸性氧化物B.熔沸点都比较高C.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D.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碳族元素.分析: A、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为酸性氧化物;B、二氧化碳熔沸点低,二氧化硅熔沸点比较高;C、酸性氧化物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CO2和SiO2的碳元素和硅元素化合价均为最高价,只有氧化性.解答:解:A、CO2和SiO2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B、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沸点比较高,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故B错误;C、CO2和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CO2和SiO2的碳元素和硅元素化合价均为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注重教材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3.(2分)下列过程或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工业上以Cl2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B.酸雨的形成C.N 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D.利用Al2(SO4)3和NaHCO3的反应制得泡沫灭火器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发生变化;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解答:解:A、工业上以Cl2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发生的是氯气和氢氧化钙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B、酸雨的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氧气氧化,或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都有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故B不符合;C、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过氧化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故C不符合;D、利用Al2(SO4)3和NaHCO3的反应制得泡沫灭火器,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盐类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和反应实质的判断,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判断的依据.4.(2分)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估计有十万人遇难,近些年地震、海啸、飓风时有发生,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部分冰川开始融化,为此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 O2、CH4、氟氯代烃等都会造成温室效应B.哥本哈根会议表明,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清洁能源的开发C.低碳经济主要与工厂、汽车排放有关,与人们用电、用水、用纸等是否节约无关D.多坐公交车少坐私家车、使环保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多做环保宣传,环保在每个人身边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A、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CO2)、氟氯烃(CF2Cl2)、甲烷(CH4)、二氧化氮(NO2)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B、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符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C、低碳的生活离每个人都很近,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D、环保在每个人身边,少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使环保袋、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等,多做环保宣传;解答:解:A、依据温室气体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CO2)、氟氯烃(CF2Cl2)、甲烷(CH4)、二氧化氮(NO2)等温室气体,判断CO2、CH4、氟氯代烃等都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正确;B、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符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故B正确;C、人们用电、用水、用纸等是资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故C错误;D、少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使环保袋、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等,符合低碳经济要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环境污染和处理方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保护环境的措施.5.(2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6.9 g过氧化钡(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0.2N AB.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在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 A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 A、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计算判断;B、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28 gCH2中的碳原子即可;C、依据1mol碳酸根离子水解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解答:解:A、16.9 g过氧化钡(BaO2)固体物质的量为0.1mol,含钡离子0.1mol,过氧根离子0.1mol,共阴、阳离子总数约为0.2N A,故A正确;B、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28 gCH2中的碳原子,即2molCH2中含碳原子数为2N A,故B正确;C、碳酸根离子水解,CO32﹣+H2O⇌HCO3﹣+OH﹣;阴离子数增多,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 A,故C正确;D、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 A,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主要考查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盐类水解应用,可逆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6.(2分)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Al3+、Na+、SO42﹣、AlO2﹣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Fe3+、NO3﹣、Cl﹣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32﹣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42﹣、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利用相互促进水解来分析离子不能共存,Al3+、AlO2﹣能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利用离子之间不反应可确定离子能共存;C、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离子不能共存,ClO﹣、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H+、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O32﹣能反应生成气体和水,;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溶液中生成沉淀来分析.解答:解:A、因Al3+、AlO2﹣能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C、因ClO﹣、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H+、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O32﹣能反应生成气体和水,则该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酸溶液中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溶液中OH﹣与Fe2+生成沉淀,则该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OH﹣+H2O=AlO2﹣+H2↑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C.食醋和小苏打溶液混合:CH3COOH+HCO3﹣=CH3COO﹣+H2O+CO2↑D.敞开体系,向FeCl2溶液滴加NaOH溶液:4Fe2++8OH﹣+O2+2H2O=4Fe(OH)3↓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A.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B.小苏打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水、NaOH;C.醋酸为弱电解质,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D.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解答:解: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故A错误;B.小苏打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水、NaOH,离子反应为Ca2++OH﹣+HCO3﹣═CaCO3↓+H2O,故B正确;C.醋酸为弱电解质,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CH3COOH+HCO3﹣=CH3COO ﹣+H2O+CO2↑,故C正确;D.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离子反应为4Fe2++8OH﹣+O2+2H2O=4Fe(OH)3↓,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等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8.(2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①2MoS2+7O22MoO3+4SO2②MoO3+2NH3•H2O=(NH4)2MoO4+H2O③(NH4)2MoO4+2HCl=H2MoO4↓+2NH4C1 ④H2MoO4═MoO3+H2O⑤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入空气中B.M oO3属于碱性氧化物C.在反应①中Mo和S均被氧化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3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 A.MoS2煅烧生成SO2,为污染性气体;B.根据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分析;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解答:解:A.从反应①看,MoS2煅烧后的产物中有SO2,它是大气污染物,因此尾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故A错误;B.所谓碱性氧化性,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但从反应②可看出,MoO3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MoO3应该是酸性氧化物,又从反应③看,MoO3是H2MoO4的酸酐,因此不可能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在反应①中Mo和S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被氧化,故C正确;D.因为MoO3中钼元素显+6价,1molMoO3能得到6mol电子,而1molH2、CO、Al分别失去的电子数为2mol、2mol、3mol,根据电子守恒规律可知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给出了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理解反应原理是正确解题的基础,题目难度中等.9.(2分)已知2Fe2++Br2=2Fe3++2Br﹣,向10mL0.1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01mol Cl2,反应后的溶液中,除含有Cl﹣外还一定()A.含Fe2+,不含Fe3+B.含Fe3+,不含Br﹣C.含Fe3+,含Br﹣D.含Fe2+,含Fe3+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先和亚铁离子反应,然后再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根据氯气和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确定溶液中存在的溶质.解答:解:n(FeBr2)=0.1molo/L×0.01L=0.001mol,当n(Fe2+):n(Cl2)≥2时,发生的反应为:2 Fe2++Cl2=Fe3++2Cl﹣;当n(Fe2+):n(Cl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6Cl﹣+2Br2,根据题意知,实际上n(Fe2+):n(Cl2)=1,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原溶液中亚铁离子完全反应,部分溴离子参加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溴化铁和氯化铁,故溶液中一定存在铁离子、溴离子、氯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以氯气和溴化亚铁的反应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采用极值讨论法来分析解答较简便.10.(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S O2和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退去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考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SO2和FeSO4溶液都有还原性;C.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吸收CO2和水生成HClO,然后见光分解,而水玻璃的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硅酸;D.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硫酸钠,氯化铝溶液水解得到的是氢氧化铝.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者在空气中浓度都变低,但原理不同,故A错误;B.SO2和FeSO4溶液都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B正确;C.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吸收CO2和水生成HClO,然后见光分解,而水玻璃的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硅酸的缘故,两者也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C错误;D.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硫酸钠,氯化铝溶液水解得到的是氢氧化铝,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难度中等,注意D为易错点,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11.(2分)下列物质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氢氧化钠⑤AgNO3溶液.A.全部B.①③⑤C.①③D.①②④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见光易分解的药品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易分解的物质要阴暗处保存,易和空气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要密封保存.解答:解:①氯水、③浓硝酸、⑤AgNO3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④氢氧化钠易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②氨水易挥发,需要密封保存;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药品是:①③⑤,所以符合条件的是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保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化学试剂的性质有关.12.(2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对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进行鉴别的是()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③Na[Al(OH)4]溶液和盐酸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⑤Ag(NO3)2溶液和氨水.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就可以鉴别的物质可以采用相互滴加的方法检验,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可以鉴别.解答:解:①将氯化铝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氢氧化钠滴到氯化铝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②无论将Ca(HCO3)2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还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碳酸氢钙溶液中,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③将Na[Al(OH)4]溶液滴到盐酸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盐酸滴到Na[Al(OH)4]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④无论将Al2(SO4)3溶液滴到氨水中还是将氨水滴到硫酸铝溶液中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⑤将Ag(NO3)2溶液滴到氨水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氨水滴到硝酸银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加任何试剂的鉴别,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3.(2分)近日来,“巨能钙”事件沸沸扬扬,原因在于部分巨能钙被检出含有双氧水,而双氧水有致癌性,可加速人体衰老.因此卫生部已开始加紧调查“巨能钙”事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说明H2O2对人体无害B.H2O2、Na2O2中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KMnO4反应时表现H2O2的还原性D.H2O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类似,和SO2不同考点:过氧化氢.专题:氧族元素.分析: A.H2O2对人体有害,皮肤接触,导致皮肤病.眼睛接触,导致眼疾等;B.H2O2、Na2O2中,氧原子与氧原子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H2O2中氧为﹣1价,既能得电子有氧化性,又能失电子有还原性;D.H2O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1价氧得电子变为﹣2价.解答:解:A.H2O2有氧化作用,反应产物为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绿色氧化剂,但H2O2对人体有害,皮肤接触,导致皮肤病.眼睛接触,导致眼疾等,故A错误;B.H2O2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氧原子与氧原子间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Na2O2的是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间形成的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氧原子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H2O2中氧为﹣1价,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得电子变为﹣2价,有氧化作用,又能失电子变为0价,有还原作用,故C正确;D.H2O2做漂白剂是﹣1价氧得电子变为﹣2价,利用了其氧化性,HClO漂白是+1价的氯得电子变成﹣1价的氯,二氧化硫漂白,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氧化氢的性质,解答时须从过氧化氢中氧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求解,题目难度不大.14.(2分)以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H Cl→Cl2→HClO→NaClO B.N a→Na2O2→Na2CO3→NaHCO3C.S i→SiO2→H2SiO3→Na2SiO3D.A l→NaAlO2→Al(OH)3→Al2O3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卤族元素;碳族元素.分析:根据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解答.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碱反应生成盐;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能和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与水.解答:解: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与水,故A正确;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B正确;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故C错误;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物质之间的转化等,比较基础,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15.(2分)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式量为()A.5.8 B.11.6 C.23.2 D.46.4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差量法.分析:向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且完全反应,固体只增加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计算,解答:解:由反应: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与生成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m(增重)=m(吸收)﹣m(放出),即11.6g﹣m(O2)=3.6g,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n(CO2和H2O)=0.5mol,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g/mol,原混合物的平均式量为2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16.(2分)(2010•广州一模)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NH3B.用铜片和稀硝酸制NO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专题: 实验评价题.分析: A 、根据生成物判断装置是否正确;B 、根据一氧化氮的性质判断该装置是否正确;C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判断装置是否正确;D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判断装置是否正确.解答: 解:A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生成物中有水,如果试管口高于试管底,会发生水倒流现象而炸裂试管,故A 错误;B 、铜和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反应不需加热,一氧化氮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和空气中的氧气易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进气管短,出气管长,一氧化氮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B 错误;C 、锌粒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体、液体不加热型,生成的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故C 错误;D 、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O 2,属于固体、液体不加热型,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D 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可把实验室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分为:固体、固体加热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液体加热型,如制取氯气;固体、液体不加热型,如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17.(2分)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 将含有HCl 杂质的CO 2通入饱和Na 2CO 3溶液中 除去CO 2中的HClB 将适量一定量的NaNO 3和KCl 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分离出NaCl 晶体C 在淀粉﹣KI 溶液中滴加少量市售食盐配制的溶液 鉴别真假碘盐D 将少量Fe (NO 3)2试样加水溶解,滴加稀H 2SO 4酸化,再滴加KSCN 溶液 检验Fe (NO 3)2试样是否变质A . AB . BC . CD . D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 .HCl 和CO 2都与Na 2CO 3反应;B .NaCl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C .反应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 .不能加酸酸化,在酸性条件下NO 3﹣与F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 解:A .HCl 和CO 2都与Na 2CO 3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气,故A 错误;B .NaCl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可得到NaCl 固体,故B 正确;C .食盐中的I 以KIO 3的形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KI 反应生成I 2,如不在酸性条件下,二者不能反应,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故C 错误;D .不能加酸酸化,在酸性条件下NO 3﹣与F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直接加KSCN 检验,故D 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检验和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分离方法.18.(2分)(2013•浙江模拟)已知FeS与某浓度的HNO3反应时生成Fe(NO3)3、H2SO4和某一单一的还原产物,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A.N O B.N O2C.N2O D.N H4NO3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硝酸铁的化学式确定其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剩余的硝酸作氧化剂,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设FeS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mol,根据Fe(NO3)3知,铁原子和起酸作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即起酸作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3mol,剩余3mol硝酸作氧化剂,设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x,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1mol×1+1mol×8=3mol×(5﹣x),解得x=+2,故选A.点评:本题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即可.1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A.加热条件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B.常温下,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6.4gCuC.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用2mol SO2和1mol O2合成SO3D.实验室用足量的MnO2与一定量的浓HCl反应制备Cl2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A、加热条件下,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二氧化硫、水,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两反应都按n(Al):n(H2SO4)=2:3反应,据此根据Al与硫酸的物质的量判断.B、3mol/L的硝酸是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根据方程式进行过量计算判断.C、SO2和O2合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D、二氧化锰越浓盐酸反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解答:解:A、加热条件下,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二氧化硫、水,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两反应都按n(Al):n(H2SO4)=2:3=1:1.5反应,1g铝的物质的量为mol,20mL18.4mol/L浓硫酸中n(H2SO4)=0.02L×18.4mol/L=0.368mol,n(Al):n(H2SO4)=mol:0.368mol=1:9.94,所以硫酸过量,铝完全反应,故A正确;B、3mol/L的硝酸是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100mL3mol/L的硝酸中n(HNO3)=0.1L×3mol/L=0.3mol,6.4gCu的物质的量我0.1mol,由方程式可知0.1molCu完全反应需要硝酸×0.1mol=0.27,硝酸有剩余,故B错误;C、SO2和O2合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二氧化硫不能完全转化,故C错误;D、二氧化锰越浓盐酸反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过量计算、可逆反应特点、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等,难度中等,注意物质浓度对性质性质的影响.。
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3:00~14:30 满 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小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A、汽油 B、乙烯 C、天然气 D、煤 2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A.三氯甲烷B.乙醇C.苯D.四氯化碳 27、某有机物的结构为CH2=CH—COOH,该化合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水解反应B. 加聚反应C. 加成反应D. 酯化反应 二填空题(共分)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是平面型分子C.只有一种结构D.该有机物属于烃 (3)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进行预测:关于Se的预测正确的是:A、常温下Se单质是气体B、S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和NaOH发生反应C、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D、常见的氧化物只有SeO3 29、(13分)(一)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气体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总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右下图是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叙述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把锌片换成石墨,发现电流计几乎不能偏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猜测_________(填“锌极”或“铜极”)变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方程式表示)哈四中2016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 二、填空题(共46分) C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l F-C-F。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B . 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C .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 .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 2H 6、C 2H 4的沸点和熔点高 C .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 .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3.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福尔马林(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B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C .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D .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4.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A .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 .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5.下列有机物在适当的浓度时,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的是AB C .乙酸溶液 D .乙酸乙酯溶液6.将 转变为 的方法为 A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 2 B .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C .与稀H 2SO 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 2CO 3D .与稀H 2SO 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7.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量比加热前增加的是A .硝酸B .无水乙醇C .石灰水D .盐酸 8.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其浓溶液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B .其水溶液显强酸性,俗称石炭酸COONaOOCCH 3 COONaOH浓硫酸170℃浓硫酸140℃ C .超过65℃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D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呈粉红色9.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5H 10O ,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 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 .(CH 3)3COHB .(CH 3CH 2)2CHOHC .CH 3(CH 2)3CH 2OHD .CH 3CH 2C(CH 3)2OH10.分子式为C n H 2n O 2的羧酸和某醇酯化生成分子式为C n+2H 2n+4O 2的酯,参加反应的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A .乙酸B .丙酸C .甲酸D .乙二酸 11.分子式为C 4H 7Cl 的氯代烯烃其同分异构体(含顺反异构)的数目为 A .8 B .9C .10D .1112.分子式C 4H 8O 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 和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注意:I 卷选择题答案请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填涂。
II 卷填空题答案请用0.5mm 签字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填写。
第Ⅰ卷(共5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水分子间的氢键,H 2O 比H 2S 稳定B .氯水、氨水、王水是混合物,水银、水玻璃是纯净物C .HCl 、NH 3、BaSO 4是电解质,CO 2、Cl 2、CH 3CH 2OH 是非电解质D .U 23592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U 23592和U 23892互为同位素2、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 )① 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 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 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④ 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 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A .①②③④⑤⑥ B.只有①②④⑤C .只有③④⑤⑥D .只有②④⑤3、已知R 2+核内共有N 个中子,R 的质量数为A ,m g R 2+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A N A m )(- mol B.A N A m )2(+- molC.m A N A ⋅+-)2( mol D.AN A m )2(-- mol4、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⑤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 A .①③ B.②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5、现有100mL混和溶液,其中H2SO4、HNO3和K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6mol/L、2mol/L和1mol/L,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体积为()A.11.2 L B.8.96 L C.6.72 L D.4.48 L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B.向100mL0.1mol/L的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224mLCl2:2Fe2++2I-+2Cl2=2Fe3++I2+4Cl-C.酸性KMnO4溶液与H2O2反应: 2MnO4- +6H+ + 7H2O2 = 2Mn2+ + 6O2↑ + 10 H2O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 I- + H2O2 + 2 H+ =2 H2O + I27、能够用化学键强度大小解释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氨气极易溶解于水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氧化性HNO3大于H2SO4,所以非金属性:氮大于硫B.科学家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处寻找催化剂C.只有主族元素是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D.长周期主族元素X的阳离子X2+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它是IVA族元素9、标准状况下,将a L SO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 mL 0.1 mol·L-1Fe2(SO4)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棕黄色变浅。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11.65 g。
则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所得沉淀为0.05 mol的BaSO4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为0.448 L C.a 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D.a的取值范围为0.672<a<0.896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1、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1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12、X、Y均为短周期元素,二者可组成化合物X2Y3。
若已知Y的原子序数m,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m+5 B. m-11 C. m+6 D. m-313、如图把气体缓慢通过盛有足量试剂的试剂瓶A,在试管B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14、X、Y、Z、W四种主族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等电荷数的X阳离子的氧化性;Z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半径,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ZXYW B.WXYZ C.XYZW D.ZYXW15、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工业制盐酸 B.硫酸工业 C.玻璃工业 D.合成氨工业16、铁氧磁体法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原理如下:向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将Cr2O72-还原为Cr3+,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铁、铬元素转化为组成相当于Fe II Fe x III·Cr IIIO4(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的价态)的沉淀。
处理含1molCr2O72-2x的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molFeSO4·7H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x = 0.5, a = 8 B.x = 0.5,a = 10 C.x = 1.5,a = 8 D.x = 1.5,a = 10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6的原子:12CB.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2+H2O Al(OH)3Al3++3OH-C.CH4Si的结构式:D .次氯酸的电子式:18、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Y、Z质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B.X、Y、W的氢化物中,Y的氢化物沸点最高C.Z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D.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19、下列各组物质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元素)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42-B.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D.大气中的N2可转化为NO,NO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21、在中性含有Na+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H4+,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1)原溶液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2)向橙黄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3)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推断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NH4+,Br-,CO32- B.NH4+,I-,SO32-C.Fe2+,I-,CO32-D.Fe2+,I-,SO32-22、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下图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NB.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C.该物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N—S键2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24、常温下往100mLFeCl3溶液中通入0.224L标况下的H2S,结果生成单质硫。
再加入过量铁粉,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含有0.06mol阳离子。
原FeCl3溶液的浓度是()A.0.1mol/L B.0.2mol/L C.0.3mol/L D.0.4mol/L 25、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和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大于Z的,所以非金属性Y大于Z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 Z < YC.Y、Z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D.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第II卷(共50分)二、填空题(共50分)26(15分)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在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右侧第n主族的非金属元素R,其常见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2)HF与HCl的沸点较高的是,原因是 HF与HCl稳定性强的是,判断依据是(3)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4)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5)写出SO2通入溴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写出NH4Cl与NaOD稀溶液常温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7(8分)下表为某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1)⑧的元素符号是__ ____;②和④形成的化合物熔融态是否导电(填“是”或“否”)(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 _ ____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 __(用代号填写)(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 ___(用代号填写),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 (4)①、⑦两元素的常见氢化物化合生成的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0分)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其中,I的阳离子是由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E是红褐色物质,K是红棕色物质。
反应⑩为少量J的溶液与足量G的反应。
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族元素X与I某些性质相似,X的各层电子数相等。
写出X与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标准状况下,将一支充满了L、K和O2的混合气体的烧瓶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里,水充满烧瓶,求烧瓶内溶液的浓度c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mol/L(用分数表示,无需化简,假设生成的液体不扩散)29.(9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