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穿越时空东海泛滥,祸殃百姓,精卫衔石以填海;赤日炎炎,灼烧大地,后羿射日以造福万物;夏桀无道,纣王暴虐,文王贤明……这一桩桩神奇的传说,一件件历史演义,把我们带进了夏商周——人类的文明时代里。
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怎样建立的?新旧王朝是如何更替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夏商周时代……感悟历史本课导航跨越障碍学习本课一要注意归纳夏、商、周三代政权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二要进行对比联系,找出三代更替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家天下”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则是指一个家族世代占有王位(帝位),或父死子即,或兄终弟继,是一种以“家天下”延续国家统治权力的制度。
“家天下”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首先应分析对比夏朝、商朝都是怎样灭亡的,其共同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从灭亡原因中得出启示。
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夏桀与商纣的残暴统治,因而可得到的启示有:①统治者要勤于政事。
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②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互动天地探讨夏、商、西周三代更迭的原因。
活动目标加深对夏、商、周三代先后更替的了解,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
思路①找出与夏桀、商汤、殷纣、周武王有关的史实;②归纳夏、商、西周建立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③概括灭亡的相似之处;④从正反两方面谈启示。
活动建议①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②尝试编写有关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的短剧或故事;③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尝试扮演,体验感受或讲故事,谈感想;④课后搜集资料,了解历史上因失民心而失天下,得民心而得天下的事例。
怎样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目标了解公元纪年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学习】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2)发展: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用途功能: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
(4)高超的制作工艺: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采用“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5)典型代表:_______后期铸造的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1)含义:中国_______时期刻写在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3)影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4)造字方法——_______、指事、_______、形声等。
【合作探究】1、商周青铜铸造的特征有哪些?2.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3.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当堂达标】1.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材料介绍上发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你能告诉小明此时青铜器的生产有什么特点吗()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B.生产规模小,工艺一般C.数量多,质量则一般D.生产规模大,数量少,精益求精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PPT课件

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下列能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
①当时推广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③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目的:
(3)口号:
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追逐自身的利益。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诸侯争霸
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荀子》
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史记》
齐桓公
诸侯争霸
成语典故:一鸣惊人(楚庄王)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他继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积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局部统一
王室衰微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致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控制力大减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一、青铜器
夏
商
明
周 青
铜
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1.功能用途
烹饪
① 祭祀
②
饮酒
盛水
演奏
祭祀 ③ 祭祀
祭祀
④
作战 祭祀
农具、货币
⑤ 祭祀
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甲骨文:中国 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 和 兽骨 上的文字。
龟甲
兽骨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2.造字方法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2.造字方法
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指事)、
象意(会意)、象声(形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汉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羊
上
休
萌
车
本
焚
盂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简化字
日 月 车 马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文字的出现过程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夏朝刻画符号
甲骨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农业:东方领地是 天文:记载日食
可以冶炼出更为经久耐用的合金。最后,他们发现,在冶铜时
掺进一些锡,效果最理想,由此产生的青铜明显的胜过石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精品文档中国古代史(上)知识要点全书线索:中国古代史(上)涉及4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史前时期:指的是我国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的人类活动时期,亦是国家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线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本课承接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当时强盛的经济实力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目标】(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有关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教学流程】导入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鼎鼎大名,这些成语都与鼎有关,那么你知道鼎是什么东西吗?教师:鼎是一种青铜器,它是夏商西周时期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天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是何时出现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怎样?有哪些青铜器的杰出代表?3.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何价值?4.甲骨文的发现和研读有什么重大意义?一、自主学习,感知历史(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抓住核心史实,完成下列填空)知识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_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三、课堂训练(练一练,提高学习能力) 1、问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什么?怎样分封?分封制起了怎样的 作用?
2、问答: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 宗法制起了怎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夏、商、周的历史简介。
2.西周的分封制。 3.西周的宗法制。
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 “ ”。 2、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历时近500年。最后一任 国王桀(jié)昏庸残暴,遭到民众的反对,最终被商所取代。 3、商朝:商是继夏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历时约 600余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史称“ ”。从此,国力 日益强盛。 5、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及个部落发起 对商的进攻,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商都郊外 与周激 战,结果兵败自杀,商朝灭亡。 6、西周:周武王灭亡商后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西周历时270多年,到末代国王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 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因周幽王昏庸腐败,太子的外祖父 申侯联合 ,进攻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7、东周:周幽王死后,申侯与诸侯拥立太子为王,这就 是 。公元前770年,平王把都城迁到 ,后人 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第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一、课前巩固(温故而知新)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 盟首领: 、 、 。 2、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 “ ”。 3、尧曾依从四方首领的意见,派鲧去治水。鲧用 “ ”的方法,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结果猛涨的洪 水冲塌了堤防,水灾闹得更凶。 4、舜把鲧杀了,改派鲧的儿子 去治水,他总结父亲 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采取“ ”的方法,修浚 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5、禹降服了洪水,人们赞颂禹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 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育也顾不得照看,后 人常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形容 的献身精神。 6、在禹的晚年,大家推荐 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 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 。 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代替了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一、夏商周的更替*1.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上古三代”的是夏、商、周。
2.大禹的儿子启即位以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于公元前16世纪,被商王朝所取代。
3.商人多次搬迁都城。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附近),史称“盘庚迁殷”。
4.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由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
西周时的主要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
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西周的灭亡西周到周幽王时灭亡,历时270多年。
周幽王死后,公元前770年,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探究点1 夏商周的更替阅读下列材料:*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约起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771年东周灭亡,历时约1 300多年。
夏朝建立者是启,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最终被商朝所取代。
商朝建立后都城多次搬迁,其中,最著名的是商纣把都城迁到了殷,从此,商朝逐渐强大起来。
商朝最后的统治者也是由于暴政导致了众叛亲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涿鹿与商的军队展开激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东周”。
【问题探究】上面是小莉同学学习夏、商、周三朝历史时记下的一段历史表述,其中有几处错误。
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1)诊断: ,处理: 。
(2)诊断: ,处理: 。
(3)诊断: ,处理: 。
*【问题导学】1.上古三代是哪三个朝代?其中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答案:略。
2.西周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为了加强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答案: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 分封制
(1)概念: 分,分散,分割(土地臣民);封,封赐,封赏.
分封制:周王把土地 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 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的制度.也称“授民授疆土”. (2)主要封国: 卫 鲁 齐 宋 晋 燕 (3)义务和权利: 义务: 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
定期朝见周王. 权利: 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统 治权,还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 逐级分给卿 大夫和士.
嫡长子
小宗(在采邑内
是大宗)士(ຫໍສະໝຸດ 田)庶子嫡长子士
小宗(在食田内
是大宗)
庶民
分封制
小结
小结
一 夏商周(上古三代)的更替 夏 商 西周 二 分封制和宗法制
习题
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
地图
燕 晋
齐 卫宋 鲁
周
夏
商
一 夏商周的更替
1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启)---公元前16世纪末(桀) 2 商朝 3 周朝
商朝
盘庚迁殷 甲骨文 牧野之战
3 周朝(西周)
1046年建立,定都镐(hao,今天的陕西 西安),史称“西周”.
夏朝的王位更替:
启
太康 后羿 寒浞 仲康 相 少康
……
桀
夏朝故事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 个太阳,给人民带来 极大危害.后羿凭借 自己高超的箭术,将 天上九个太阳射了下 来,只留下一个为人 类造福,这就是后羿 射日的故事.
又居殷南盘次 称在”安庚迁商 殷殷此阳将徙人 代不后附都是屡 或再二近城在次 殷迁百 迁商搬 史 商徙七 到王迁 称殷盘都 所十“ 庚城 以多盘现的 商年庚在时最 代都迁的候后 定 河 一
盘 庚 迁 殷
.
, ,
),
.
(
,
,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 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 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 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 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 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 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 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灭亡.
复习提要
尧
禅让
舜
禅让
禹
世袭
启
公天下
家天下
部落分布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大致过程,包
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 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总结夏、商和西周灭亡的原因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夏商周的更替 知识要点:周朝的分封制
的地位; 嫡长子之外的(庶子)都是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但在本宗内各个分支中处于大宗地位.
分封制和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王畿)
庶 子 嫡长子
周天子(王畿)
诸侯(封国)
嫡长子
周天子
大宗
小宗(在封国内
是大宗)
诸侯(封国)
庶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诸侯
卿大夫(采邑)
庶 子
嫡长子
卿大夫(采邑)嫡长子 卿大夫 士(食田)
(4)作用:
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保卫 王室.
分封制对周统治的作用
义务:镇守疆土
出兵勤王 交纳贡赋 定期朝见周王 保卫周的疆域 保卫王室安全 保证王室财政 防止诸侯变乱 加强地方政权建设 拓展周的疆域
权利: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逐级分封土地和民众
2 宗法制
基础: 血缘关系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具体内容: “天子”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