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基本原理机试多选题

多选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
真理具有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与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关的因素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
党的群众路线是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它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社会存在包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阶级社会中的三大差别通常指的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E)绝对唯心主义答案:B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E)总和的价值形式答案:CD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E)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答案:ABC量变的形式可以表现为(A)数量的增减(B)空间排列的变化(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场所的变更答案:ABE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D)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E)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答案:ABC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D)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E)实践是认识的产物答案:B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E)预付资本量的减少答案:AC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E)过犹不及答案:ABCD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E)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答案:AB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联系做出不同划分.以下对联系的分类正确的有(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答案:ABDE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E)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答案:BC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E)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答案:AD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纸上谈兵(B)实事求是(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答案:B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生产劳动答案:CD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E)供求关系决定的答案:CD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E)社会的完善状态将永恒持续下去答案:ACD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答案:ABCD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A)要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B)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C)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D)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E)坚持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答案:ABCDE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元前353年,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慌忙向齐国求救....(A)"围魏救赵"是辩证法在军事上的灵活运用(B)在战争中,作战双方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各种复杂因素(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D)战争指导者如能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便可转被动为主动,最后克敌制胜(E)是对矛盾斗争性简要明确的表述答案:ABD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CD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CDE"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B)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史观答案:BCD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不能认识(C)规律不能改变(D)规律不能创造(E)规律不能消灭答案:ACD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E)预付资本答案:ADE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以下手段压榨工人血汗(A)延长劳动时间(B)增大劳动强度(C)降低工人工资(D)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E)限制工人人身自由答案:ABCD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客观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CD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B)水涨船高(C)善有善报,恶有恶报(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E)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BDE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答案:ADE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的基本特点是(A)稳定性(B)普遍性(C)主观性(D)重复性(E)客观性答案:ABDE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E)全体社会成员都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答案:ABCE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答案:ABCD"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A)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D)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E)国家消亡,社会关系和谐,世界和平.(F)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答案:ABCDEF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E)物质是主观的产物答案:ABC"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D)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E)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ABCD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生产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B科学性E革命性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个观点表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货币对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二战以来,国际性协调经济组织主要有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投资地位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马原(辩证法)单选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辩证法)单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C选项正确。
选项A、B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全面。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答案】D【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其三,联系具有条件性。
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题干中的地点和时间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答案】A【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本题由缺少一个钉子引起了国家的灭亡,正是体现了普遍联系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联系及其特点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人的意识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及系统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整体性原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整体,系统是由部分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整体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机械相加。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综合地、系统地把握事物,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事物,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随便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联系起来。
第二,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能使我们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马哲复习——精选推荐

一.基本常识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三大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的定义、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定义: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基本派别:⑴根据①,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⑵根据②,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和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P29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4.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P31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成客观现实。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P41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马原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考研政治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在马原部分,有不少考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
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8.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唯物辩证法

[马哲]考研高频考点突破——唯物辩证法(一)日期:2009-07-01 来源: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字体:大中小】【打印】【阅读:1416次】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分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联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二是它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此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必备观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基础之一。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规律性与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在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3)规律又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
自然规律的重复性是显而易见的,社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是2004年新增加的知识点。
考生一定要注意掌握这一知识点要真正理解世界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并要注意它的方法论意义。
此知识点可能以分析题或辨析题的形式存在。
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因此,“规律就是关系”,即“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本质的关系指的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
注意正确理解规律的重复性问题,特别是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可以重复。
不要把规律与真理划等号。
会规律的重复性尽管复杂,但同样存在。
规律的重复性不能理解为绝对的重复,绝对的重复不仅在社会领域中不存在,就是在自然领域也不存在。
莱布尼兹说过,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不能以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来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4)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
社会规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规律,而人们的实践活动又是有意识、有目的、有动机的。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而是指它不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动机和意识。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许许多多人活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历史合力”,它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形成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但它一旦形成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反过来制约人的活动,决定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充分表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
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违背社会规律,就不能实现人的活动所应有的价值,最终使人的活动归于失败。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
唯心主义决定论和神学宿命论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一种伪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主张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同时也反对机械决定论,主张辩证决定论。
它认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遵循着某种必然规律,而这种必然规律要通过各种偶然形态表现出来。
这些偶然形态并不违背必然规律,但包含有必然规律所不能预先决定的内容。
这种以决定性为基础,同时也包含非决定性因素的决定论,就是辩证决定论。
现代科学中的统计规律,是辩证决定论的规律形态。